方格精選

育兒謎題#5│《大腦科學的教養常識》訓練寶寶過夜別勉強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寶寶還在母親肚子裡時,母親大腦分泌的褪黑激素,會透過胎盤進入他的身體,但一出生後,臍帶剪斷,他跟母親的關係就切斷了。寶寶必須自己呼吸,自己分泌褪黑激素,自己獨立生活,但不幸的是,他自己的大腦還沒有發育完成。~《大腦科學的教養常識:父母應該把握的幼兒發展關鍵》
新手媽媽是一份很容易焦慮的職業,尤其是與寶寶有關的「睡眠議題」。然而,寶寶能否睡過夜,我的隊友卻比我更焦慮此事,讓我的情緒一直受到影響。
女兒直到一歲,才能夠穩定的睡過夜,在那之前,我經常陷入低潮,不是因為女兒夜奶,而是隊友們施加的壓力,指責我的養育方式,或責怪女兒的入睡能力。
媽媽會接收到來自各方的指責
「就是因為喝母奶,才無法睡過夜。」
「你的母奶太少,沒喝飽,晚上才爬起來一直討奶。」
「為什麼這麼遜?別人的小孩早就睡過夜,為什麼女兒不行。」
「沒給她睡嬰兒床,才沒辦法睡過夜。」
《大腦科學的教養常識:父母應該把握的幼兒發展關鍵》談到,訓練寶寶睡過夜的方法,目前有兩派。
我所採取的方式,比較傾向這一派。以小兒科醫生希爾斯醫生(William Sears)為首,主張餵母乳,寶寶跟母親睡、哭時就撫慰他,盡量滿足寶寶的所有需求。
另一派起源於工業社會。父母第二天要上班,不可睡眠不足,所以孩子應該適應世界,而不是世界來適應他。代表人物是神經科醫生佛伯(Richard Ferber),他建議讓孩子獨自在房間入睡,若哭的話,得等十分鐘後再進門,依此辦法,一星期後孩子自然會發現哭也沒用,因此就不哭了。
寶寶初來乍到,這是百分百的陌生世界。

出生是寶寶最大的挑戰

洪蘭提到,寶寶還在母親肚子裡時,母親大腦分泌的褪黑激素,會透過胎盤進入他的身體,但一出生後,臍帶剪斷,他跟母親的關係就切斷了。必須自己呼吸,自己分泌褪黑激素,自己獨立生活,但不幸的是,他自己的大腦還沒有發育完成。
不過,科學家從記錄嬰兒睡眠的週期中發現,雖然他們醒/睡的次數看起來一樣,但是嬰兒逐漸朝白天次數多、晚上次數少的正確方向前進。
寶寶出生時面對的挑戰,遠比我們想像的還要艱難,而寶寶為了適應社會,所付出的努力,也遠比我們想像得還多更多
洪蘭說:「孩子會長大,等他大腦的退黑激素分泌正常了,他就會乖乖去睡了。」
聽到了嗎?
各位爸爸和媽媽、阿姨和叔叔、舅舅和姑姑、外公和外婆、爺爺和奶奶...。
出生對寶寶是最大的挑戰,不要急於一時要求他長大,他不是心理韌性不足,也不一定是教養方法錯誤,只是孩子的大腦還沒發育完全

讀書行動:如何在陪伴孩子入睡

女兒現在快兩歲了,我也閱讀了不少親子教養的書籍,逐漸形成我陪伴孩子遊戲與入睡的方式,分享我自己的做法給你,做為參考(只是參考,不必奉為圭臬):
一、創造美好的互動:由於我是個上班族,只有晚上的時間能跟孩子相處,我會盡量排開所有的事情,專心和孩子玩遊戲、看書、組積木。由於夜晚對孩子而言,是與父母最長久的分離,在晚上時創造美好的互動,幫助孩子安心入睡。
二、固定的入睡儀式:起初睡前時,我和先生會主動給孩子一個晚安吻,現在女兒躺在床上睡不著時,會爬起來索吻,然後繼續入睡,偶爾孩子會自己爬起來,偷偷親我一下,再繼續入睡。孩子很需要熟悉感,讓他能預測接下來要做什麼事情,因此若有固定的入睡儀式,他就能預料且安心的進入睡眠。
三、放過自己和孩子: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各種派別與理論知識襲擊而來,常令人無法喘息,如何在這樣的社會氛圍下生存,請別堅持自己一定要辦到什麼,也別孩子一定要如何,放過自己與孩子,才能快樂育兒。(同場加映:讀書行動│《教養,你可以做得更好》剛剛好的父母,就是同時具備嚴格與慈愛
雖然,每個家庭生活習慣與結構並不同,而美好的互動與睡前儀式,或是對自己與孩子的期許與要求,也不盡相同。但是我們彼此可以互相勉勵,而不是說教指責,一起用心陪伴孩子,找到彼此互享的方式。


💝感謝文字讓我們彼此相遇💝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字,請你按下追蹤或分享。
也可以搜尋臉書粉絲專頁:胡瑋婷諮商心理師的療心話
祝福你,看到更多喜歡的文字,以及幫助你的生活改變得更加美好。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邀您一同品味平凡生活裡的美好故事,傳遞與延續生命裡的愛與正向能量。聯繫方式:waiting10722@gmail.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之前,我帶女兒回娘家的時候,經常和家人玩Swicth,放女兒在一旁玩耍,然而我的目光若是一直專注在螢幕上,她就會用哭鬧抗議,直到我把我的目光都放在她身上。 那陣子,我更加意識到,子女多麼重視父母的眼光。 《我好想好好理解你》這本書,是以神經科學為基礎,對同理心進行討論及分析。 作者提及同理心的七個關
目前,女兒一歲又九個月。 在育兒的過程中,我大部分都會盡量滿足她的需求,因此我並不擔心自己給小孩的愛不夠多,但在隱約之間,總忍不住懷疑自己的教養方式,是否容易過渡溺愛孩子了? 隨著女兒年紀漸大,有了自我意識,每次不如她意時,她總會用哭鬧的方式,試圖取得些什麼。於是,讓我開始思考,我要用甚麼樣態度,或
隨著孩子越來越有自我的意識時,父母親愈無法控制孩子,就愈容易感到憤怒。 前幾日,我在房間處理公務,婆婆勤勞地在拖地,她從二樓拖到一樓沒多久,就聽見「碰」一聲,是女兒的後腦杓撞地的聲響。 「我特地為妳只拖那邊的角落,妳就是硬要走過去。」婆婆怒道後,先生跟著附和。 這類的事情,經常在家中上演,那些不想孩
在諮商室裡,我遇到很多害怕失敗的孩子。 他們都會說,如果有任何失敗的機會或風險,我就不願意去做,萬一失敗怎麼辦?為什麼我要承擔這些呢!多丟臉,也浪費時間!倒不如,什麼都不要做。 他們不敢嘗試任何挑戰,除非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他們不會輕易出手,然而這世界上根本沒有完美的行動方法。他們只要有一點點的不確定
之前,我帶女兒回娘家的時候,經常和家人玩Swicth,放女兒在一旁玩耍,然而我的目光若是一直專注在螢幕上,她就會用哭鬧抗議,直到我把我的目光都放在她身上。 那陣子,我更加意識到,子女多麼重視父母的眼光。 《我好想好好理解你》這本書,是以神經科學為基礎,對同理心進行討論及分析。 作者提及同理心的七個關
目前,女兒一歲又九個月。 在育兒的過程中,我大部分都會盡量滿足她的需求,因此我並不擔心自己給小孩的愛不夠多,但在隱約之間,總忍不住懷疑自己的教養方式,是否容易過渡溺愛孩子了? 隨著女兒年紀漸大,有了自我意識,每次不如她意時,她總會用哭鬧的方式,試圖取得些什麼。於是,讓我開始思考,我要用甚麼樣態度,或
隨著孩子越來越有自我的意識時,父母親愈無法控制孩子,就愈容易感到憤怒。 前幾日,我在房間處理公務,婆婆勤勞地在拖地,她從二樓拖到一樓沒多久,就聽見「碰」一聲,是女兒的後腦杓撞地的聲響。 「我特地為妳只拖那邊的角落,妳就是硬要走過去。」婆婆怒道後,先生跟著附和。 這類的事情,經常在家中上演,那些不想孩
在諮商室裡,我遇到很多害怕失敗的孩子。 他們都會說,如果有任何失敗的機會或風險,我就不願意去做,萬一失敗怎麼辦?為什麼我要承擔這些呢!多丟臉,也浪費時間!倒不如,什麼都不要做。 他們不敢嘗試任何挑戰,除非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他們不會輕易出手,然而這世界上根本沒有完美的行動方法。他們只要有一點點的不確定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新手家長在面對各種問題時,期待得到即時有效的答案,但也許所有答案都在孩子身上。從親餵的吸吮習慣到睡眠訓練,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質,每個家長也有自己的底線和需求。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體悟和成長。
Thumbnail
昨晚一夜好眠,一直睡到天快亮了才被窗外的雨聲吵醒,這雨來又快又急,此時打開窗戶迎面而來的是一陣混有雨水味道的涼風,望向窗外的雨滴仍然滴滴答答的響個不停,好吧!就不要再賴床了,起床分享一下兒童教育的一些看法吧~ 現代人因為育兒觀念較為先進,從懷孕初期就開始注意營養均衡,要補充葉酸及孕婦維生素等等,也
Thumbnail
想來筆記一下Baby M 睡眠訓練的過程。 *此篇非教學文,只是單純分享過程和心得給感興趣的家庭。 她現在五個半月,睡眠訓練滿16天。 晚上可以自行入睡11-13個小時不用人安撫。 白天三個小睡也都自行入睡。 我們家有非常需要睡眠訓練的理由。一個結合順風耳和豌豆公主體質的父親,與一個沒睡飽
Thumbnail
親密育兒寶典作者、美國兒科醫生威廉·西爾斯於台灣並沒有翻譯的書 "The Baby Sleep Book" 寫到: 「孩子三個月之後自己會有生理時鐘規律作息,如果父母觀察到孩子沒有固定作息時,父母要介入,介入時如果孩子會哭是難免的,這個作息不是交給孩子自行控管,是需要由父母堅持執行的!」
剛生完孩子時,我們在醫院過了兩晚就回家了。因為我的孩子是母奶寶寶,嬰兒半夜一定會餓,所以我不假思索的選擇親子同床,這樣半夜我可以邊餵奶邊睡。但我沒想到的是,台灣與美國的父母多數都不支持親子同床的模式,理由是這樣可能會壓到新生兒。我迷惘了,在睡眠不足的情況下,抱著寶寶去嬰兒床不是更危險嗎? 於是我
Thumbnail
因為嬰兒睡眠週期的輪替性不同,寶寶睡著後很快就進入了深層睡眠,然後才是淺層睡眠,於是有很多父母說:「天呀!我家寶寶超淺眠,睡一下就醒!」,或是「是不是我家寶寶不需要睡很多?」,或是「我家寶寶是不是特別難帶?!」其實家長的擔心不一定是真的,很多時候寶寶都很正常、也並不是高需求或是高敏感寶寶!
Thumbnail
嬰幼兒不論是在睡覺時間突然睜開雙眼、肢體突然抽動,或是在睡覺時間發出泣語般的聲音,但這些很正常的狀況,除了讓照顧者一個晚上無法好好睡一覺以外,也會擔心自己的寶寶是不是在做惡夢?是不是夜驚?是不是有什麼生理上的狀況?才會在夜間休息時間睡不安穩?
眼界決定孩子的世界 前言 對幼童來說不存在怕不怕?難不難?要不要等問題,有這些問題的是他的父母或者照顧他的人。而且,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照書教或者照網養,其實就是自我設限,把自己心智關閉起來,只看到或聽到自己認同的內容。例如,幼童喝奶,初當父親時,只知幼童須定時餵食,每四個小時要餵奶一次。休假回
Thumbnail
控制孩子自己是否能睡著的,是孩子自己,如果孩子生理上並沒有這些睡眠時數的需求,孩子不可能會睡,孩子若是生理上沒有休息的需求,他會在床裡醒著不睡,所以我們身為照顧者,做的只是給予孩子醫學科學上建議的嬰幼兒睡眠時數,給予孩子理解睡覺時間是睡覺時間的機會,並且如實的觀察,觀察孩子是否是需要這些睡眠的。
Thumbnail
嬰幼兒睡眠顧問通常都會提供給家長合乎寶寶月齡的建議作息,建議寶寶幾點到幾點是小睡時間,幾點到幾點是夜間就寢時間,為什麼要規定我的寶寶何時睡覺? 為何要讓家長的生活如此拘束? 會提供家長寶寶月齡適當的建議作息,主因有: 寶寶成長中的生理睡眠需求需要被滿足 寶寶的睡眠作息不規律通常會導致睡眠困擾  
Thumbnail
新手家長在面對各種問題時,期待得到即時有效的答案,但也許所有答案都在孩子身上。從親餵的吸吮習慣到睡眠訓練,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質,每個家長也有自己的底線和需求。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體悟和成長。
Thumbnail
昨晚一夜好眠,一直睡到天快亮了才被窗外的雨聲吵醒,這雨來又快又急,此時打開窗戶迎面而來的是一陣混有雨水味道的涼風,望向窗外的雨滴仍然滴滴答答的響個不停,好吧!就不要再賴床了,起床分享一下兒童教育的一些看法吧~ 現代人因為育兒觀念較為先進,從懷孕初期就開始注意營養均衡,要補充葉酸及孕婦維生素等等,也
Thumbnail
想來筆記一下Baby M 睡眠訓練的過程。 *此篇非教學文,只是單純分享過程和心得給感興趣的家庭。 她現在五個半月,睡眠訓練滿16天。 晚上可以自行入睡11-13個小時不用人安撫。 白天三個小睡也都自行入睡。 我們家有非常需要睡眠訓練的理由。一個結合順風耳和豌豆公主體質的父親,與一個沒睡飽
Thumbnail
親密育兒寶典作者、美國兒科醫生威廉·西爾斯於台灣並沒有翻譯的書 "The Baby Sleep Book" 寫到: 「孩子三個月之後自己會有生理時鐘規律作息,如果父母觀察到孩子沒有固定作息時,父母要介入,介入時如果孩子會哭是難免的,這個作息不是交給孩子自行控管,是需要由父母堅持執行的!」
剛生完孩子時,我們在醫院過了兩晚就回家了。因為我的孩子是母奶寶寶,嬰兒半夜一定會餓,所以我不假思索的選擇親子同床,這樣半夜我可以邊餵奶邊睡。但我沒想到的是,台灣與美國的父母多數都不支持親子同床的模式,理由是這樣可能會壓到新生兒。我迷惘了,在睡眠不足的情況下,抱著寶寶去嬰兒床不是更危險嗎? 於是我
Thumbnail
因為嬰兒睡眠週期的輪替性不同,寶寶睡著後很快就進入了深層睡眠,然後才是淺層睡眠,於是有很多父母說:「天呀!我家寶寶超淺眠,睡一下就醒!」,或是「是不是我家寶寶不需要睡很多?」,或是「我家寶寶是不是特別難帶?!」其實家長的擔心不一定是真的,很多時候寶寶都很正常、也並不是高需求或是高敏感寶寶!
Thumbnail
嬰幼兒不論是在睡覺時間突然睜開雙眼、肢體突然抽動,或是在睡覺時間發出泣語般的聲音,但這些很正常的狀況,除了讓照顧者一個晚上無法好好睡一覺以外,也會擔心自己的寶寶是不是在做惡夢?是不是夜驚?是不是有什麼生理上的狀況?才會在夜間休息時間睡不安穩?
眼界決定孩子的世界 前言 對幼童來說不存在怕不怕?難不難?要不要等問題,有這些問題的是他的父母或者照顧他的人。而且,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照書教或者照網養,其實就是自我設限,把自己心智關閉起來,只看到或聽到自己認同的內容。例如,幼童喝奶,初當父親時,只知幼童須定時餵食,每四個小時要餵奶一次。休假回
Thumbnail
控制孩子自己是否能睡著的,是孩子自己,如果孩子生理上並沒有這些睡眠時數的需求,孩子不可能會睡,孩子若是生理上沒有休息的需求,他會在床裡醒著不睡,所以我們身為照顧者,做的只是給予孩子醫學科學上建議的嬰幼兒睡眠時數,給予孩子理解睡覺時間是睡覺時間的機會,並且如實的觀察,觀察孩子是否是需要這些睡眠的。
Thumbnail
嬰幼兒睡眠顧問通常都會提供給家長合乎寶寶月齡的建議作息,建議寶寶幾點到幾點是小睡時間,幾點到幾點是夜間就寢時間,為什麼要規定我的寶寶何時睡覺? 為何要讓家長的生活如此拘束? 會提供家長寶寶月齡適當的建議作息,主因有: 寶寶成長中的生理睡眠需求需要被滿足 寶寶的睡眠作息不規律通常會導致睡眠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