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14|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原獨要聞|與原住民族結成保育夥伴關係的隱含邏輯

俱樂部的朋友大家好。今日由【原獨讀報】為大家報告新聞,同時向春天倒數:距離春分還有 5 天。
第五期的聯合國《世界原住民族狀態報告》出爐了,主題是原住民族關於土地、領域和資源的權利。今天我們就從這個角度切入來回顧上週相關新聞。要點為:
  • 聯合國《世界原住民族狀態報告》指出原住民集體權肯認的重要性,同一時間
  • 《紐約時報》主張各國政府應讓原住民族主導全球自然保育工作,然而
  • 《巴倫支觀察家報》報導全球電動車需求持續造成西伯利亞嚴重的礦業污染
聯合國原住民族議題常設論壇發佈了最新一期的《世界原住民族狀態報告》(State of the World’s Indigenous Peoples),這第五期的報告主題是原住民族關於土地、領域及資源的權利。報告指出,這些權利是「原住民族的身份認同、福祉及文化的核心」,且「以代代相傳的傳統知識維護環境是原住民族存在的中心」。由於各界開始意識到原住民族的這些特性大有助於全球應對氣候變遷、環境劣化等問題,原住民族的土地與領域相關權利也開始獲得較多的承認。
然而原住民族的整體情況依舊不樂觀。儘管聯合國於 2015 年確立了《2030 永續發展議程》,卻未能承認原住民族關於土地、資源、教育、文化、生活方式的集體權。集體權攸關原住民族的存續,全球各地的原住民族在這方面顯然都還有硬仗要打。
▼ 圖為居住在哥倫比亞境內的瓦尤人(Wayuu)。
Sources: UN News
原住民族有助於解決當前全球性的環境問題,因此應該受到重視,訴求應該被承認,這樣的看法充斥當前全球各大媒體,上週《紐約時報》也有一篇報導宣稱〈全球計劃保育自然,原住民族可以領路〉。報導舉出巴西、加拿大、巴布亞紐幾內亞、秘魯、瓜地馬拉等許多地區的例子,說明自然環境在原住民管領之下比在現代國家手中健康,這等宣稱並且有科學研究的成果可資印證。
這個看法基本上受到原住民的歡迎,因為這讓長久以來慘烈的原住民土地抗爭隱約看見一絲曙光,但在另一方面,這個表面友善的宣稱無疑也是一種原住民族工具論,其反面推論就是:如果原住民族無助於全球化的社會維繫環境和土地,就可以對其生存不予理會。將焦點置於保育的有效性,還會墮入另一個常見的陷阱,那就是到底該為了保育而保護土地上的原住民,還是為了保育而將土地上的原住民驅逐出去,後者在世界各地的國家公園等類保育土地上極為常見,也還是當前的常態。
▼ 圖為去年一艘油輪在模里西斯近海擱淺,溢油事件導致模里西斯藍灣海洋公園(Blue Bay Marine Park)的生態浩劫。
儘管主流社會的輿論開始釋出善意,尋求與原住民族結成夥伴關係,其實這關係始終膚淺,因為深層的對立問題並未解決。原住民族自然會對將自己工具化的言論抱持懷疑,只是暫時不會讓這樣的懷疑影響自己在權利運動上的進程。事實上原住民族更加關心的是主流社會對自己文化的反省。如果一個全球化的資本消費社會始終不反省環境是怎樣劣化至此,未來終將有原住民族協力也無法挽回環境的一日。
上文提到的《世界原住民族狀態報告》將於 3 月 15-16 日舉行正式的發表會,然而同一時間,在遙遠的西伯利亞,諾鎳礦業(Nornickel)還在持續污染北極原住民族的土地。歐洲、亞洲、北美的消費市場貪得無饜,對鎳、銅和鈷的需求不斷攀升,主要的需求來源則是號稱環保的電動車。人們為電動車的效能提升而歡呼的同時,忽視了西伯利亞凍原及其居民為此付出的環境與生命代價。
西伯利亞原住民族的生存權可以在如此根本的層次上被廣泛的漠視,這代表利益衝突夠高的時候,同樣的事情也可以發生在世界上任何其他原住民族身上。除非全球化的資本消費社會實踐人權高於其他利益的原則,否則很難期望原住民族的信賴。畢竟原住民族作為一種政治對抗人群的存在,根源就在於現代國家在興起過程中踐踏了這一群人的人權。
▼ 凍原上的涅涅茨人(Nenets)放牧的馴鹿和他們的狗。

參考資料:聯合國發佈《世界原住民族狀態報告》 讀取新聞|2021 年 3 月 12 日 聯合國新報告細述原住民族土地抗爭|聯合國新聞
參考資料:原住民族與自然保育 讀取新聞|2021 年 3 月 11 日 原住民族可帶頭全球自然保育|紐約時報
參考資料:諾鎳礦業持續污染西伯利亞 讀取新聞|2021 年 3 月 11 日 西伯利亞原住民呼籲諾鎳礦業夥伴介入|巴倫支觀察家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原獨俱樂部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