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慈子女孝,結果大家都爛掉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去年全球疫情爆發,連相對來說幾乎是最安全的台灣都不免宣導減少群聚、放假盡量待在家等。 於是超前部署的宅宅們就開心了大家跟家人相處的時間變長了,甚至有受到疫情衝擊而失業的人們短期內找不到新工作,不得不待在家裡好段時間。 好像這樣還不夠似地,根據調查,全球在封城、宣導減少出入的期間,家暴通報案件都顯著上升。
家,應該是個溫暖的避風港不是嗎? 怎麼當家人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時候,卻爆發了更多衝突呢?
我上面舉的例子,武漢肺炎的影響固然會讓大家壓力增加,但顯然家人之間的相處也出了不容忽視的問題——不然你壓力大可能常想動怒沒錯,但怎麼會想對理當親密的人動粗呢?
那麼到底是出了什麼問題呢? 我們不是從小就接收了各式各樣孝道思想的教育嗎?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明明大家都琅琅上口,怎麼來到現實生活中我們卻好像不太清楚怎麼跟家人相處?
我覺得這可以分成兩點來說:
  1. 親子的關係改變了,人卻跟不上關係的變化
  2. 權力關係的變化,人還是沒跟上
親子關係改變這點,我想大家理論上都能明白:孩子長大了離開原生家庭,獨居也好、結婚或跟人同居也好,總之生活環境是出現了改變,已經不再是父母說什麼就得照做的小孩了。 與此同時父母長輩卻因為仍然待在原本的家庭,生活習慣多半不會又有太大變動,可能對孩子的印象也停留在「乖乖讀書、回家跟家人好好相處」的階段,忘了孩子長大了會有自己的交友圈和生活習慣。
數個生活迥異的人,突然要回到同一個屋簷下相處,能不出現問題嗎?
有住過大學宿舍的人應該都知道跟室友相處多少會有些問題,比方說幾點關燈、多少人在房間或是溫度到達幾度才開冷氣、晚上播放音樂可以放到幾點、講電話要不要出去房間外面講、訂外送要不要一起訂……等,繁瑣的事情一大堆,但是生活在一起若不討論清楚的話很容易就累積不滿。 跟陌生人相處時我們都知道有問題要好好溝通,但對象換成朝夕相處過的家人時,我們卻常認定家人應該不需要言語就能跟我們互相理解──於是衝突就不斷發生,或是怨氣累積在心中等到一個臨界點就大爆炸!
權力關係的轉換則比習慣更加複雜。 習慣的部分,有些人一回到原生家庭就能立刻用過去的生活方式過日子(比方說我),跟家人的相處也一如往昔,不會出現太大問題。 可是,生活習慣再怎樣貼近,孩子終究是可以獨立生活的成年人了,理當會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收入,要是家長已經退休,說不定孩子還已經是家中的經濟支柱了!
此時父母要是還試著用上對下的權力關係跟孩子相處,初時大概還無感,畢竟我們華人小孩都被訓練得很孝順,不太會反抗父母嘛,但日久必定累積不少火氣…… 偏偏爆發時長輩又因為習慣了小孩的順從,只會覺得現在突然情緒爆發的孩子出了問題,很難主動意識到是權力關係發生了改變。
這種上對下的相處模式我認為無論孩子多小都不是最好的選擇,等到長大之後,一個成年人試圖對另一個成年人施令就更不妥了──但我也沒養過孩子,還是別妄加批評了。 (畢竟我也看過機車到連我一個路人都很想對他施暴的小孩……雖然是說上對下不太好但我也不知道這種小孩怎麼教啊……)
好像又離題太遠了,我本來是想說父慈子孝這件事會導致大家都無法坦人跟家人說出心中的想法,越忍耐越是消磨自己對家人的愛,其實對雙方都沒有好處的。

老子說:「大道廢,有仁義;……六親不合,有孝慈;……。」

就是說在亂世之中才需要不斷倡導仁義、親子關係破裂時才需要提倡孝道。 我讀到這句話的時候有如五雷轟頂,因為我就是被耳提面命著孝順、乖巧這些事情長大的!而我的家庭關係的確堪稱名存實亡,表面上看起來和樂融融,實際上不太可能跟家人討論心裡話!
是啊,當你跟家人之間的關係本就親密無間的時候,不用老師教你「回家要幫父母奉茶、搥背唷!」,當父母覺得疲憊時你自然會找方法幫他們紓解壓力──這不就是愛嗎?對待家人、伴侶、寵物都是這樣,愛他就會自然而然想對他好、想幫助他度過難關,這是再怎麼提倡慈孝都無法做到,發自內心的關懷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8會員
39內容數
覺得生活一成不變嗎?我也是。歡迎來到Guta的生活實驗室。每個月給自己一項新的挑戰,讓每一天都過得充實而不重複!主要項目:極簡生活、自我成長、自主學習、人生管理⋯⋯等。不定期更新,請按下訂閱以免錯過新文章!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零Guta 的其他內容
今年六月我就要失業了,我是說,要從大學畢業了。畢業後會跟大多數同學一樣直接進入職場,開始一個社畜養成遊戲經濟獨立的成長過程。 基於我大學四年沒學到什麼可以用來養活自己的專業技能,只吸收了許多心靈和精神上的養分,日後找恐怕也找不到什麼年收百萬的高薪工作,投資對我來說勢在必行……
從小就接收了不少關於「成功」的概念與定義,但也許正是因為消息來源過於龐雜,以致於我進入大學、開始有點閒心問自己「到底什麼是成功?」的時候,竟被自己隨便提出的問題徹底難倒──我不知道成功是什麼、不知道它應該涵蓋的內容、不知道成功有沒有專屬的定義。
這篇沒什麼重點,除非你很閒不然別點開呦呦
一直以來談減肥的書籍和文章都會提到大量喝水,究竟大量喝水對減輕重量有沒有幫助呢? 按照我的理解,喝水只是將液體灌入身體再排出來而已,有書上寫說會帶走堆積的廢物、減少油脂累積之類的……但我也沒看到我身上的油被排到馬桶裡……
網路上找的月經圖片幾乎是清一色的素白,好像可以掩蓋經血是紅色的事實
其實選什麼投資都一樣,投資這件事,在我們一般人眼裡無非就是「把錢投入一個可能賺錢的地方,期許能賺回更多的錢」而已,因此有幾項通則是無論選哪種類型的投資都可以通用的:
今年六月我就要失業了,我是說,要從大學畢業了。畢業後會跟大多數同學一樣直接進入職場,開始一個社畜養成遊戲經濟獨立的成長過程。 基於我大學四年沒學到什麼可以用來養活自己的專業技能,只吸收了許多心靈和精神上的養分,日後找恐怕也找不到什麼年收百萬的高薪工作,投資對我來說勢在必行……
從小就接收了不少關於「成功」的概念與定義,但也許正是因為消息來源過於龐雜,以致於我進入大學、開始有點閒心問自己「到底什麼是成功?」的時候,竟被自己隨便提出的問題徹底難倒──我不知道成功是什麼、不知道它應該涵蓋的內容、不知道成功有沒有專屬的定義。
這篇沒什麼重點,除非你很閒不然別點開呦呦
一直以來談減肥的書籍和文章都會提到大量喝水,究竟大量喝水對減輕重量有沒有幫助呢? 按照我的理解,喝水只是將液體灌入身體再排出來而已,有書上寫說會帶走堆積的廢物、減少油脂累積之類的……但我也沒看到我身上的油被排到馬桶裡……
網路上找的月經圖片幾乎是清一色的素白,好像可以掩蓋經血是紅色的事實
其實選什麼投資都一樣,投資這件事,在我們一般人眼裡無非就是「把錢投入一個可能賺錢的地方,期許能賺回更多的錢」而已,因此有幾項通則是無論選哪種類型的投資都可以通用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觀音山在父親節前夕舉辦「報父恩──長壽三尊祛病聚福增壽法會」,最主要目的在於喚起大眾對孝道的重視。如果無法返家,也別忘了打電話跟父母聊一聊天,他們最需要的是兒女們的關心。現在的我們重視孝道,同時也是為子女做好榜樣。
Thumbnail
許多青年人與其父母的關係常常充滿挑戰,即使已經成年,但與父母的交流仍易不歡而散。 與 CK 一起討論,夾在新舊世代中間的現代青年人該如何改變,面對上一輩並教養下一代。
Thumbnail
失望性情感隔離是一種對父母期待一直落空產生的心理防禦機制。作者發現每當必須回娘家的當天自己整個人都會變得很煩躁,一點都不期待與爸媽相聚,對作者來說,這跟孝順無關,單純的只是因為親情關係很淡薄,淡到產生了納悶的情緒。而父母親從小的忽視也讓作者感覺與原生家庭的互動十分尷尬,卻也慶幸仍有能力愛自己的孩子。
Thumbnail
如果逐漸年老的父母,因為怕打攪、麻煩子女,就自己主動表示以後要去住養老院。這個父母會想自己要去養老院,他不要麻煩子女;或如果感染瘟疫就算是救好了,也怕自己身體狀況變得相當不好,麻煩子女,就跟子女交代不要搶救。這個年老的人已經有問題,他已經被傷心了,做子女的自己要檢討。要去檢視正常老人不講
Thumbnail
「孝順」又是什麼呢?是否有明確的行為準則?聽父母的話、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應該是大多數人對於孝順的基本期許;前者像是情緒勒索,後者又似乎變成某種債務關係。問題是:身為子女的我們,有欠父母什麼嗎?
Thumbnail
家裡的長輩如果有行善的觀念和習慣,很容易影響下一代模仿,耳濡目染下,善的種籽理所當然埋進子輩的心田,就好像吃飯睡覺一樣自然。在我周遭有許多家庭,經濟富足、生活無虞,但是煩惱也沒有比較少,一下子擔心老大工作太操勞,一下子嫌棄媳婦貪婪、好吃懶做,一下子又擔心孫子學業跟不上,天天操煩到睡不著吃不好需要靠安
Thumbnail
孝順為齊家之本,也是做人的基本道理。我們必須孝順父母,因為是父母把我們辛苦撫養大的。因此如果我們希望自己的子女也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就一定要培養或讓他們能先孝順父母。但子女長大後,有了自己家庭,是否還會孝順父母?亦即未來是否會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就是許多父母會好奇的問題。
Thumbnail
過去,人們常說:「天底下沒有不是的父母」。然而,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逐漸發現世界並非如此單純,在資訊快速流通的時代,我們得知可惡的父母不在少數。不是從小狠心虐待,就是不當的管教,造成孩童心靈受創,影響成年後的人格發展。   古人也告誡我們:「百善孝為先」。我們無法選擇父母,也無法選擇孩子,現在因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觀音山在父親節前夕舉辦「報父恩──長壽三尊祛病聚福增壽法會」,最主要目的在於喚起大眾對孝道的重視。如果無法返家,也別忘了打電話跟父母聊一聊天,他們最需要的是兒女們的關心。現在的我們重視孝道,同時也是為子女做好榜樣。
Thumbnail
許多青年人與其父母的關係常常充滿挑戰,即使已經成年,但與父母的交流仍易不歡而散。 與 CK 一起討論,夾在新舊世代中間的現代青年人該如何改變,面對上一輩並教養下一代。
Thumbnail
失望性情感隔離是一種對父母期待一直落空產生的心理防禦機制。作者發現每當必須回娘家的當天自己整個人都會變得很煩躁,一點都不期待與爸媽相聚,對作者來說,這跟孝順無關,單純的只是因為親情關係很淡薄,淡到產生了納悶的情緒。而父母親從小的忽視也讓作者感覺與原生家庭的互動十分尷尬,卻也慶幸仍有能力愛自己的孩子。
Thumbnail
如果逐漸年老的父母,因為怕打攪、麻煩子女,就自己主動表示以後要去住養老院。這個父母會想自己要去養老院,他不要麻煩子女;或如果感染瘟疫就算是救好了,也怕自己身體狀況變得相當不好,麻煩子女,就跟子女交代不要搶救。這個年老的人已經有問題,他已經被傷心了,做子女的自己要檢討。要去檢視正常老人不講
Thumbnail
「孝順」又是什麼呢?是否有明確的行為準則?聽父母的話、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應該是大多數人對於孝順的基本期許;前者像是情緒勒索,後者又似乎變成某種債務關係。問題是:身為子女的我們,有欠父母什麼嗎?
Thumbnail
家裡的長輩如果有行善的觀念和習慣,很容易影響下一代模仿,耳濡目染下,善的種籽理所當然埋進子輩的心田,就好像吃飯睡覺一樣自然。在我周遭有許多家庭,經濟富足、生活無虞,但是煩惱也沒有比較少,一下子擔心老大工作太操勞,一下子嫌棄媳婦貪婪、好吃懶做,一下子又擔心孫子學業跟不上,天天操煩到睡不著吃不好需要靠安
Thumbnail
孝順為齊家之本,也是做人的基本道理。我們必須孝順父母,因為是父母把我們辛苦撫養大的。因此如果我們希望自己的子女也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就一定要培養或讓他們能先孝順父母。但子女長大後,有了自己家庭,是否還會孝順父母?亦即未來是否會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就是許多父母會好奇的問題。
Thumbnail
過去,人們常說:「天底下沒有不是的父母」。然而,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逐漸發現世界並非如此單純,在資訊快速流通的時代,我們得知可惡的父母不在少數。不是從小狠心虐待,就是不當的管教,造成孩童心靈受創,影響成年後的人格發展。   古人也告誡我們:「百善孝為先」。我們無法選擇父母,也無法選擇孩子,現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