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待在家系列:親子「心」距離不疏防疫待在家系列:親子「心」距離不疏離不太黏的5個做法 #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你覺得你和家人的關係是下面哪一種?
 防疫期間,家中有人改為線上上課,也不能出去趴趴走放電;有人改為在家上班,時不時忙於搶口罩、酒精...人心惶惶,許多人都受疫情、作息變動而苦。躁動不安的物種長時間相處在一起,該如何保持心理的相互支持、不吵架和平相處?
 本文使用「親子界線」理論觀點,帶你看家人之間「心」的社交距離,多遠才恰恰好?
貼心提醒:依據所參考的研究資料,本文中親子以大學生及其家長為主要情境。
如果你是大學生以上,可以試想自己是測驗中的主角;
如果你是大學生以上的家長,可以試想自己平時如何與孩子互動的?他感受為何?
如果你是家有青少年以下的家長,可以試想自己從現在開始累積的教養方式,可以如何營造更融洽的親子關係?

測驗我的家人關係-「親子界限」觀點

 防疫期間,許多人都說社交距離要保持1.5公尺,但心要很靠近!然而,對於朝夕相處的家人來說,心的距離如何才「剛剛好」可能有不同的邏輯。由於幾乎整天都待在同一時空,時常能相互關心,但摩擦干擾也可能隨之增加。因此,親子之間的社交距離重點應放在如何「不太近也不太遠」,拿捏在一個能夠相互支持,但不致過度糾結干擾的狀態。
 台灣學者以西方學者(Green&Werner)提出的家人界限理論概念為基礎,嘗試加入本土親子相處特性,訪談近70位20多歲的成年人和家人的相處狀況,歸納出台灣的親子關係常見具有「親密」、「侵犯」及「相安無事」三種類型,分別反映著「認同」、「否定」及「壓抑」三種自我感受。同時看見關係的狀態,及對個人心理感受的影響,才能充分找到平衡的出路。

|親子親密-認同感

 親密的親子關係長什麼樣子呢?有的是父母提供孩子經濟、生活上的照顧,相互陪伴、一起參與活動,親子之間時常主動分享生活瑣事、對事情的看法,也充分表達彼此的情感,例如擁抱、說出支持、也能撒嬌等。
 也有的是家中形成三角同盟的現象,例如某人拉某人成為同一國,一同說服、反對另一個家人,此時同一國者會形成親密感,不過此狀態對於整體家人之間的和諧,以及孩子的身心發展可能有不良影響。(延伸閱讀:當孩子成為大人拉鋸戰的爭奪品,親職化孩子的心境)
 值得注意的是,親密感並不一定需要彼此緊密的連結,許多受訪者提到,若能給予彼此空間發展自我,反而會讓彼此的關係感到親近
 在上述親密的關係下,個體會經驗到被認同、有自主性,與家長平等的感受,家長正視孩子已是一個成年人而非小孩,會讓孩子感到親子之間是親近的,且對於自己生活有決定權,不會受到太多干涉或操控。

|親子侵犯-否定感

 家長侵犯孩子自主空間的關係主要來自於「實體空間」及「心靈空間」的侵犯,如家長隨意觀看孩子的隱私、進入孩子個人空間、凡事都要問、甚至對孩子的生活多有指責。或是常見的「情緒勒索」,孩子受到家長情緒的干擾,甚至家長情緒化的語言或行為成為綁住孩子的工具。
 在上述受到侵犯的關係下,孩子會經驗到被否定的感受,認為自主權被剝奪,自己的表現被質疑。該研究還特別強調,尤其是在生涯發展方面,若父母對孩子多干涉甚至操作,會使孩子強烈感受到父母與自己理念相距甚遠,且感受到被侵犯及否定。

|親子相安-壓抑感

 這裡的相安,指的是表面相安無事,但心裡缺乏連結的狀態,有可能話題缺乏深度和廣度,雖有交談卻感無味,例如總是在談學業、成就。也有的是彼此維持著表面的和諧,及始終不說的秘密,維持著一種假笑般的安全關係。還有的孩子感受到家長需要權威和決定權,但孩子也想保有自主決定權,此時孩子為了使關係保持和諧,並做出妥協,給予家長某部分的決定權。
 親子相安的類型,有點類似相敬如「冰」的概念,看起來沒有明顯衝突,但其實是虛假的和諧。此類型家長較少給予鼓勵或正向回饋,較多責備與要求,孩子會感受到溝通時曖昧不清,以為對方理解其實缺乏深入內心想法的溝通,長期下來會經驗到疏離與壓抑感。
 看到這裡,你覺得你比較像哪類型呢?其實,親子關係是從出生到老都伴隨著我們的,有相愛相殺的時刻,也有真心相擁的溫暖懷抱,一時說不清也是很正常的。讓我們一起試著從自身感受出發,藉由上方測驗,釐清親子關係對於自己的意義與影響是什麼,進而找出更舒適的狀態。
 如果你主要類型是親密-認同感,那恭喜你,你有著舒適的親子關係,如果你主要感受到的是侵犯-否定感、相安疏離-壓抑感,那麼可以試著藉由有效溝通的方法,向家人表達我們的感受。

親子剛剛好的距離:不疏離也不太黏的5個具體作法

 防疫期間親子長期待在同一個時空,心情和作息都會互相影響,壓抑或否定感都可能快速累積爆棚,親密感也有可能短時間內感覺變成太黏。讓我們試著藉由以下5種方法,找到和家人適當的距離,不疏離也不太黏!

1. 空間:

為家裡的空間重新定義!例如某房間,或小至一張桌子、客廳的某個角落就是臨時辦公室/教室,並盡可能把大人和孩子工作/上課的空間拉開距離。雖然長時間待在家,但還是要為每一個家人盡可能打造獨立屬於自己的空間。

2. 時間:

在家也有上下班、上下課時間!即使整天在家,還是需要劃分固定時段上課或上班,並建立時空切換的儀式感,應盡可能避免全家人的作息和聲音過度交織在一起,可以是共同討論哪些時段各自做事,盡量互不干擾。
若家中有較年幼的孩子,較無法理解時間切換的概念,也可以給孩子看故事書、學習影片等,並明確告訴孩子這一小時需要自己玩,並解說原因。或者把握孩子看卡通、睡午覺等較常時段,安排大人需較專心的工作。

3. 心態:

建立角色切換的心態,有些時候我是「上班族/公司員工」,有些時候是「家中成員,例如媽媽」。如果家中孩子較為年幼,遠端上課或寫作業多有疑問,也可以和孩子建立角色切換的默契,只有在特定時段(例如固定每天晚餐後)媽媽是「代理老師」,請孩子把遇到的疑問集中到該時段再問媽媽,避免整天都不斷被干擾。

4. 心情:

在防疫期間,許多人心情都會變得較為緊繃,不過家中的每一個人都牽動著其他人的心情波動。因此,我們可以試著在網路或書中找一些紓壓的方法,緩解焦慮的心情,例如播放紓壓靜心的音樂,讓心情處在較為平和的狀態。也可以從自己開始示範,面對壓力的紓壓自處之道,為家人建立良好模範。

5. 把話好好說:

即使煩躁,會覺得家人干擾到自己的時間/空間,還是要留心自己的用語,用平和的方式說出自己真實感受,家人多半較能理解,避免用攻擊性字眼、指責性語氣,挑起對方戰鬥或逃跑的心態,造成更多的爭吵或煩悶。
 還記得本文一開始的親子關係距離圖嗎?其實並沒有哪個類型才是「好」的,只有哪個狀態對你和家人而言是共同最「舒適」的。
 可以先想想你現在是哪種狀態?再想想你希望的是哪種狀態?如果之間沒有落差,那麼可以想想如何保持這樣理想狀態?如果有落差,那麼可以想想如何調整,重新為彼此的關係互動模式定調?一起練習,在防疫特殊期間,用上述5個方法,盡可能從容自處、自在相處!
文/雞湯來了蕭子喬
校稿/雞湯來了陳世芃、張芷晴
製圖/雞湯來了黃珮甄
編輯/雞湯來了蕭子喬
參考資料
孫頌賢、修慧蘭(2004)。大學生的親子界限∶ 親子關係—自我界限量表編製與模式初探。測驗學刊,51(1),45-78。
修慧蘭(2011)。何謂糾結/疏離關係-本土大學生親子界限之研究。諮商輔導學報:高師輔導所刊,23,1-18。
張在蓓、張世華(2019)。青少年母親親職適應團體之成效研究-Bowen家庭系統理論之運用。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56,59-95。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0會員
28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雞湯來了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他平常下班回家都說不出話來,結果上班和同事視訊講三十分鐘侃侃而談是怎樣?」「他在會議中這麼積極,主動跟主管提案、好多點子,平常在家只會癱在沙發上,連叫他洗碗都叫不動,他是故意的嗎?」  最近因為疫情,許多國內外公司將上班方式改為「在家工作 」(Work From Home,常簡稱WFH),導
「今天新同事又很誇張,做事都我在做,功勞都她的......約好會議她還大小姐給我忘記,怎麼會遇到這種人啊」 「你知道她是新人還不熟,你就好好教她......」 「啊......我不想聽啦,你就附和我一下有很難嗎?」  究竟,為什麼影片中的男友,覺得自己只是在「說道理」,在女友眼中卻是「幫別人說話
從上述影片我們看到有些爸媽常說: 「聽我的就對了」「我難道不是為你好」「你怎麼整天都在玩」 小孩可能回應:「嗯」「我沒有」「我不要」  這樣話不投機感覺有在溝通,其實是各說各話,正是「溝通不對頻
「我不夠好,我不值得活。我不夠好。」-《靈魂急轉彎》22號靈魂  獲得金球獎「最佳動畫片」及「最佳原創音樂」2大獎的電影《靈魂急轉彎》中,主角之一「22號靈魂」一直不相信自己能找到在地球生活的火花,甚至在化身為黑色迷途精靈時不斷喃喃自語。
 夜市服飾、飾品店外面的「男友等候區」;戀愛交往的不敗辯論話題「男友到底要不要陪女友逛街」.....「女生逛街失心瘋、男友覺得無聊」好像是人們對於「逛街」這件事的刻板印象。但真的是這樣嗎?  又,每當過年大採買,你家是習慣全家集體出動、一起逛街和互相討論,還是分開逛、分工合作也逛得自由自在?
 很多人說,空虛寂寞覺得冷的時候,就想用購物來填補內心空洞......但你知道,兒時的「關係空虛」經驗,跟長大有多愛買的「花費額度」有關係嗎?過年過節、促銷特價的年節,是檢視我們消費行為的好時機之一。讓我們一起回味童年的關係經驗,想想現在的花費行為吧! 用消費補足空虛的關係?消費的「情感性」意義  
 「他平常下班回家都說不出話來,結果上班和同事視訊講三十分鐘侃侃而談是怎樣?」「他在會議中這麼積極,主動跟主管提案、好多點子,平常在家只會癱在沙發上,連叫他洗碗都叫不動,他是故意的嗎?」  最近因為疫情,許多國內外公司將上班方式改為「在家工作 」(Work From Home,常簡稱WFH),導
「今天新同事又很誇張,做事都我在做,功勞都她的......約好會議她還大小姐給我忘記,怎麼會遇到這種人啊」 「你知道她是新人還不熟,你就好好教她......」 「啊......我不想聽啦,你就附和我一下有很難嗎?」  究竟,為什麼影片中的男友,覺得自己只是在「說道理」,在女友眼中卻是「幫別人說話
從上述影片我們看到有些爸媽常說: 「聽我的就對了」「我難道不是為你好」「你怎麼整天都在玩」 小孩可能回應:「嗯」「我沒有」「我不要」  這樣話不投機感覺有在溝通,其實是各說各話,正是「溝通不對頻
「我不夠好,我不值得活。我不夠好。」-《靈魂急轉彎》22號靈魂  獲得金球獎「最佳動畫片」及「最佳原創音樂」2大獎的電影《靈魂急轉彎》中,主角之一「22號靈魂」一直不相信自己能找到在地球生活的火花,甚至在化身為黑色迷途精靈時不斷喃喃自語。
 夜市服飾、飾品店外面的「男友等候區」;戀愛交往的不敗辯論話題「男友到底要不要陪女友逛街」.....「女生逛街失心瘋、男友覺得無聊」好像是人們對於「逛街」這件事的刻板印象。但真的是這樣嗎?  又,每當過年大採買,你家是習慣全家集體出動、一起逛街和互相討論,還是分開逛、分工合作也逛得自由自在?
 很多人說,空虛寂寞覺得冷的時候,就想用購物來填補內心空洞......但你知道,兒時的「關係空虛」經驗,跟長大有多愛買的「花費額度」有關係嗎?過年過節、促銷特價的年節,是檢視我們消費行為的好時機之一。讓我們一起回味童年的關係經驗,想想現在的花費行為吧! 用消費補足空虛的關係?消費的「情感性」意義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家庭內耗如何比家庭貧窮對家庭功能造成更大的威脅。家庭內耗源於成員間的情感問題和無效溝通,導致情緒困擾和人際關係的長期影響。文章分析了內耗的成因、與貧窮的比較以及其對個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並提出改善家庭內部關係的策略,從而促進更健康的家庭環境以應對內外挑戰。
Thumbnail
探討師生關係與親子關係的異同,指出大人對孩子的期望與對待方式,以及孩子在這種關係中的角色。建議大人可以用生態觀察的角度看待孩子的成長,接受並欣賞每一個孩子獨特的樣貌。
Thumbnail
親情是我們在不和階的成長環境中極力想擺脫的束縛,卻也是永遠無法掙脫的枷鎖。父母有他們的成長歷程,在他們成長的環境裡感受及學習何謂「愛」。再以他們認為「正確」的方式給予。 也許並不符合我們的需求和期待,卻也是他們僅有及學習到的「愛的方式」。 長大後我們建立自己的家庭,進入親密關係中。如果沒有重新檢
Thumbnail
失望性情感隔離是一種對父母期待一直落空產生的心理防禦機制。作者發現每當必須回娘家的當天自己整個人都會變得很煩躁,一點都不期待與爸媽相聚,對作者來說,這跟孝順無關,單純的只是因為親情關係很淡薄,淡到產生了納悶的情緒。而父母親從小的忽視也讓作者感覺與原生家庭的互動十分尷尬,卻也慶幸仍有能力愛自己的孩子。
看到不同的家長與孩子的互動 時常讓我想到我與兒子們的關係
Thumbnail
人與人之間的邊界感 人與人之間,即使是家人都應有人與人之間的界線,有時候你的這種在意可能被認為<不夠熱情>,旁人有時候直接說:沒關係啦,小事小事。我一直不清楚這是居住地緣故還是我自己內向,但是對於一些人與人之間的這種微妙關係有種說不清的不舒服。 居住鄉村的第一年,中學時期的同學聯繫上了,第一次便
我覺得親子之間的相處,很容易讓人有上下級的分別,也許父母或長輩沒有這麼想,但是他們的教育跟他們的經驗感受,造就他們習慣這樣對晚輩或下一代。 我覺得兩邊都沒有錯,是習慣跟環境的不同,造成了真的有代溝,只是很不喜歡某些長輩不經意出口的話,讓人有種在造成世代對立的感覺。 每次都說現在的年輕人怎樣怎樣,
Thumbnail
父母不應以子女是否主動關心自己來衡量自己的成功與失敗。在面對成年子女的問題時,父母應保持適當距離,給予愛和支持。隨著科技的進步,後親職時期的挑戰是和成年子女保持適當距離,並重新為自己的人生做規劃。
Thumbnail
隨著孩子愈來愈大,父母與孩子的相處時間愈來愈少、細碎。這篇文章探討瞭如何在日常相處時間裡,建立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信任關係。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家庭內耗如何比家庭貧窮對家庭功能造成更大的威脅。家庭內耗源於成員間的情感問題和無效溝通,導致情緒困擾和人際關係的長期影響。文章分析了內耗的成因、與貧窮的比較以及其對個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並提出改善家庭內部關係的策略,從而促進更健康的家庭環境以應對內外挑戰。
Thumbnail
探討師生關係與親子關係的異同,指出大人對孩子的期望與對待方式,以及孩子在這種關係中的角色。建議大人可以用生態觀察的角度看待孩子的成長,接受並欣賞每一個孩子獨特的樣貌。
Thumbnail
親情是我們在不和階的成長環境中極力想擺脫的束縛,卻也是永遠無法掙脫的枷鎖。父母有他們的成長歷程,在他們成長的環境裡感受及學習何謂「愛」。再以他們認為「正確」的方式給予。 也許並不符合我們的需求和期待,卻也是他們僅有及學習到的「愛的方式」。 長大後我們建立自己的家庭,進入親密關係中。如果沒有重新檢
Thumbnail
失望性情感隔離是一種對父母期待一直落空產生的心理防禦機制。作者發現每當必須回娘家的當天自己整個人都會變得很煩躁,一點都不期待與爸媽相聚,對作者來說,這跟孝順無關,單純的只是因為親情關係很淡薄,淡到產生了納悶的情緒。而父母親從小的忽視也讓作者感覺與原生家庭的互動十分尷尬,卻也慶幸仍有能力愛自己的孩子。
看到不同的家長與孩子的互動 時常讓我想到我與兒子們的關係
Thumbnail
人與人之間的邊界感 人與人之間,即使是家人都應有人與人之間的界線,有時候你的這種在意可能被認為<不夠熱情>,旁人有時候直接說:沒關係啦,小事小事。我一直不清楚這是居住地緣故還是我自己內向,但是對於一些人與人之間的這種微妙關係有種說不清的不舒服。 居住鄉村的第一年,中學時期的同學聯繫上了,第一次便
我覺得親子之間的相處,很容易讓人有上下級的分別,也許父母或長輩沒有這麼想,但是他們的教育跟他們的經驗感受,造就他們習慣這樣對晚輩或下一代。 我覺得兩邊都沒有錯,是習慣跟環境的不同,造成了真的有代溝,只是很不喜歡某些長輩不經意出口的話,讓人有種在造成世代對立的感覺。 每次都說現在的年輕人怎樣怎樣,
Thumbnail
父母不應以子女是否主動關心自己來衡量自己的成功與失敗。在面對成年子女的問題時,父母應保持適當距離,給予愛和支持。隨著科技的進步,後親職時期的挑戰是和成年子女保持適當距離,並重新為自己的人生做規劃。
Thumbnail
隨著孩子愈來愈大,父母與孩子的相處時間愈來愈少、細碎。這篇文章探討瞭如何在日常相處時間裡,建立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信任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