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方格精選

|繪閱讀|內向孤獨患者怎麼看待《如何不孤獨死去》書評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最糟糕的部分在於等待,當日子只用來吃飯,喝足夠的水以維持自己活著。維持,就這樣而已。

- 《 如何不孤獨死去》 理查·洛普

習慣性到週末去書店晃晃,某日遇見了《 如何不孤獨死去 》這本書名很特別的書,吸引了我的注意。如何才能不孤獨死去?該如何做到?我由衷好奇。
《 如何不孤獨死去 》這本小說背景設定則是在海洋另一端的英國。
ㄧ九八四年公共衛生(疾病管制)法案,第四十六節:

若地方當局判定儀題沒有給予或是不會被妥當安排處置,地方當局有意勿介入,負責埋葬或焚化其轄區內任何死亡或被發現死亡者的遺體。

從孤獨死對象的遺物進行調查,並協助處理後事,則是就職於『死亡管理組』的主角安德魯的職責。
這個工作主要是找尋照片、信函、聖誕卡與生日卡,等任何可能顯示出家人、電話號碼或回信地址的東西。如果有聯繫方式,便會知會對方死者的死訊。還有透過銀行對帳單,了解他的財務狀況,來降低政府喪葬的費用。
主角安德魯像是偵探,用這些線索拼湊一個人原本的樣子。
『為什麼這些人會孤獨死去?』

▎小說裡印象最深刻的是這個故事.......
回到小說的主題,如何不孤獨死去.......
感謝您願意花時間試閱。
接下來的內容,歡迎加入Vocus Premium 會員閱讀。除了#無所事事人生委員會 專題,還可以看到包含更多不同領域作者的文章。(有理財、有職場、有書評、有影評,更有創作跟觀點時事分析。),訂閱制度能讓創作者們,有實值回饋並提供更好的內容給你。
透過閱讀,看到更廣闊的世界。

Pei do Nothing 無所事事人生委員會
Peiwen.k 攝影,插畫,文字創作者。
最近一直上山拍攝工作,以及準備展覽,加上重感冒,有點跟身體過不去,五月會盡量跟上進度的。其實每次爬山回來,大腦要慢慢接上線都要一陣子啊.......
FB : 無所事事人生委員會 。 如果你是插畫、攝影、音樂、藝術及文學的同好, 比較常用 IG,帳號 : peidonothing 歡迎追蹤!
藝文創作生存實屬不易,如果喜歡我的內容,歡迎追蹤我的專題。也都是讓我能持續下去的動力。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883 字、8 則留言,僅發佈於無所事事人生委員會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avatar-img
849會員
101內容數
無所事事盡情,讀書、寫字、畫畫、攝影、聽音樂 看似無用的興趣,卻能填補心中的缺口。過度理想浪漫主義的靈魂,無從抒發的情感。無所事事人生委員會用影像書寫情感,勾勒出一則一則的故事。主角可能是我,也是你,或是那個你也想著的那個人。喜歡的、討厭的、乖張的、壓抑的,放在這裡等待風乾。 #用影像書寫情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Peiwen K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陽光普照裡的陳建豪是整部電影我投射感最深的角色。劇中有個司馬光打破水缸的故事。而這故事出自於袁哲生所寫的《寂寞的遊戲》而來。為了探究陳建豪的心理, 因此讀閱畢,查了一下袁哲生,冒了一身冷汗。因為太像了,建豪這個角色,跟真實的袁哲生部份像是重疊了。 本篇將節錄部分《寂寞的遊戲》的內容,並談談袁哲生。
陽光普照裡的陳建豪是整部電影我投射感最深的角色。劇中有個司馬光打破水缸的故事。而這故事出自於袁哲生所寫的《寂寞的遊戲》而來。為了探究陳建豪的心理, 因此讀閱畢,查了一下袁哲生,冒了一身冷汗。因為太像了,建豪這個角色,跟真實的袁哲生部份像是重疊了。 本篇將節錄部分《寂寞的遊戲》的內容,並談談袁哲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ㄧ直很關心跟老年的相關議題,前陣子在網路上看到日本有1位年輕的作者,因從事遺物整理師及特殊現場清理的工作的關係,目睹過很多死亡現場,其中,有很高的比例,都是死亡後1~3個月,因味道或害蟲增加,才被鄰居發現。於是,她透過製造及展示孤獨死現場模型屋,希望能讓大家更正視這個問題….
Thumbnail
在一場作者親臨的講座上,買了一本書,名為《如果孤獨死將是大多數人的未來》。有位校長發問:如何讓國中生也關心這話題;因為他們學校早就有在辦關懷老人的活動了,比如到安養中心表演樂器⋯⋯但是,如何讓國中生多多認識這個 issue?孤獨,是一個客觀現象。 寂寞,lonely 是一種因為孤獨而產生的心情
Thumbnail
近日有位年輕讀者來信說,看了我的文章,不相信這世間有人不怕死,也不相信死後還有更高層次的世界,要我莫妖言惑眾。 他說,人會怕死才是正常的。 而且,他說自己看過幾位親人過世後,面容都是平靜安詳,哪來的罣礙和恐怖呢? 說實在的,這年輕讀者會有如此之知見,我並不感到意外。 畢竟...
Thumbnail
婚禮上以「你完整了我的生命」作為愛語?種種貶抑,讓人不禁想高呼:「單身就真的那麼糟嗎?」 單身被貼上負面標籤,或許因為它總跟「寂寞」有所牽扯。然而綜觀歷史,儘管寂寞確實會引發痛苦,但過去當人們感到寂寞時,他們決定進入人群,而不是設法與他人建立婚戀關係。寂寞和愛情的連結,其實是相當近代的產物。
Thumbnail
即便是對死亡比較豁達的那群人,大概也會希望在大限來臨時可以看見自己一生所愛的人都在眼前,在他們的愛及不捨中嚥下最後一口氣,而不希望在那個時刻到來時只有自己一個人面對,甚至是因為只有自己一個人沒人援助而被迫提早面對死亡。那實在是慘到不言可喻。
Thumbnail
這本書講述了主角安德魯從對自己隱藏的過去到重新找到生命中的意義的故事。他透過教導他人如何尊重「臨終者」,重新與人接觸,並放下過去的自我偽裝,這本書充滿了愛和治癒的故事。
Thumbnail
看完這本書確實有種原來孤獨並不是一直說服自己一個人也很好,或是要好好練習獨處等等,而是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適時保有自我空間、開放接納別人的意見、隨時柔軟的身段,這些都可以讓自己更可以在面對自己或他人時更加自在。
Thumbnail
日本漢學大家斯波六郎在《中國文學中的孤獨感》中,探討了自殺者和孤獨感的關係。中年以後的自殺者不怎麼寫遺書,因為他們有非常複雜的情況,往往認為他人無法理解。這種孤獨感是人與生俱來的「不安」,是「憂愁」和「苦惱」。透過自我凝視,挑戰一年讀100本書來解鎖自己的孤獨感。
Thumbnail
今天又跟朋友意見不合,每次都是類似的議題不斷爭執,已經吵到不想再吵。 最後以冷靜的口吻達成唯一的共識,就是「彼此沒有共識」這件事。 內心覺得好孤單。 人本來就是獨自出生,也終將獨自面對死亡。 本來就是孤單的。 但,仍覺得難以接受。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歡迎【按讚】、【留言】、【分享】、【收
Thumbnail
ㄧ直很關心跟老年的相關議題,前陣子在網路上看到日本有1位年輕的作者,因從事遺物整理師及特殊現場清理的工作的關係,目睹過很多死亡現場,其中,有很高的比例,都是死亡後1~3個月,因味道或害蟲增加,才被鄰居發現。於是,她透過製造及展示孤獨死現場模型屋,希望能讓大家更正視這個問題….
Thumbnail
在一場作者親臨的講座上,買了一本書,名為《如果孤獨死將是大多數人的未來》。有位校長發問:如何讓國中生也關心這話題;因為他們學校早就有在辦關懷老人的活動了,比如到安養中心表演樂器⋯⋯但是,如何讓國中生多多認識這個 issue?孤獨,是一個客觀現象。 寂寞,lonely 是一種因為孤獨而產生的心情
Thumbnail
近日有位年輕讀者來信說,看了我的文章,不相信這世間有人不怕死,也不相信死後還有更高層次的世界,要我莫妖言惑眾。 他說,人會怕死才是正常的。 而且,他說自己看過幾位親人過世後,面容都是平靜安詳,哪來的罣礙和恐怖呢? 說實在的,這年輕讀者會有如此之知見,我並不感到意外。 畢竟...
Thumbnail
婚禮上以「你完整了我的生命」作為愛語?種種貶抑,讓人不禁想高呼:「單身就真的那麼糟嗎?」 單身被貼上負面標籤,或許因為它總跟「寂寞」有所牽扯。然而綜觀歷史,儘管寂寞確實會引發痛苦,但過去當人們感到寂寞時,他們決定進入人群,而不是設法與他人建立婚戀關係。寂寞和愛情的連結,其實是相當近代的產物。
Thumbnail
即便是對死亡比較豁達的那群人,大概也會希望在大限來臨時可以看見自己一生所愛的人都在眼前,在他們的愛及不捨中嚥下最後一口氣,而不希望在那個時刻到來時只有自己一個人面對,甚至是因為只有自己一個人沒人援助而被迫提早面對死亡。那實在是慘到不言可喻。
Thumbnail
這本書講述了主角安德魯從對自己隱藏的過去到重新找到生命中的意義的故事。他透過教導他人如何尊重「臨終者」,重新與人接觸,並放下過去的自我偽裝,這本書充滿了愛和治癒的故事。
Thumbnail
看完這本書確實有種原來孤獨並不是一直說服自己一個人也很好,或是要好好練習獨處等等,而是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適時保有自我空間、開放接納別人的意見、隨時柔軟的身段,這些都可以讓自己更可以在面對自己或他人時更加自在。
Thumbnail
日本漢學大家斯波六郎在《中國文學中的孤獨感》中,探討了自殺者和孤獨感的關係。中年以後的自殺者不怎麼寫遺書,因為他們有非常複雜的情況,往往認為他人無法理解。這種孤獨感是人與生俱來的「不安」,是「憂愁」和「苦惱」。透過自我凝視,挑戰一年讀100本書來解鎖自己的孤獨感。
Thumbnail
今天又跟朋友意見不合,每次都是類似的議題不斷爭執,已經吵到不想再吵。 最後以冷靜的口吻達成唯一的共識,就是「彼此沒有共識」這件事。 內心覺得好孤單。 人本來就是獨自出生,也終將獨自面對死亡。 本來就是孤單的。 但,仍覺得難以接受。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歡迎【按讚】、【留言】、【分享】、【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