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女中,知性寫作紀錄(5)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這週首先談了一下技能學習的理論:舒適區、挑戰區與恐慌區的差異。
舒適區是指,學習者已經相當熟悉技能,再練下去也只是重複,成效有限;恐慌區則指技能太難太陌生,學習者難以適應、屢遭挫折;最理想的狀況是待在挑戰區,有點難又不會太難,可讓學習者一邊練習新技能、一邊克服新挑戰。
這是為了告訴學生:首先,這門課會一直讓她們待在挑戰區,所以覺得有點難、有點卡住,都是正常的。其次,每個人的進度都不太一樣,雖然原則上大家只需要完成一千多字的讀書心得,但寫特別好的人我會建議更多進階任務。
有了這樣的鋪陳,這週談的是全部選書當中,最難的《寫給每個人的基本收入讀本》。介紹全民無條件基本收入(UBI)的書並不少,而這本算是理論性和立場都較強的,原則上我不預設學生能夠自己讀完。
不過,由於無條件基本收入是一種對應貧富懸殊的策略,和《成功的反思》所談的社會競爭機制有直接相關,我認為可以視為一種進階教材。剛好也就在上次的學習單內,有同學如此問道:
貧富差距,在不損及特定人群權益的情況下,是否就難以緩和?
這裡的「不損及特定人群權益」,直白地說就是對富人課重稅。有些評論者認為,這是政府公然搶走富人的財產,再拿去發給弱勢。所以某些學生會想,能不能在不搶劫的情況下,依舊維持照顧弱勢的精神?
我先問了一下大家意見,幾個人贊同、幾個人不支持,多數人不太肯定。事實上,這個問題是有定論的,答案是yes。也就是說,什麼都不做的話,貧富差距就是會一直擴大下去。《二十一世紀資本論》提出了一個簡潔明瞭的公式,來描述這一點:
資本收益率>薪資成長率(或說經濟成長率、人均產值成長率,它們之間有區別但在此可以先不管)
按現有資料的統計(歐美國家為主),人類社會平均的資本收益率是每年4-5%,但薪資成長大約是每年0.5-1%。這代表,握有資本的人,財富累積速度遠超過領薪水的人,而貧富差距會隨資本累積越多、時間經歷越多而越來越嚴重。至少在資本主義產權制度之下是如此。
要抑制這種情況,最常見的方式是徵稅並做再分配。全民無條件基本收入也是持此思維,只是它要做的更為激進,不僅主張課更多稅,在分配上也不採資格論(滿足某些條件,譬如有工作、有重大疾病等),而是人人都有一份。
然而,這種「無條件」顯然違反一些常見認知,譬如「什麼都不做的人就不該分到任何東西」或「為什麼努力工作的人要養懶惰不工作的人」。(雖然現在就已經有這種情況了,倒不是實施了無條件基本收入後才會有)
也就因為如此,我舉出的文本是:
一般人常主張,發放基本收入將使人民變懶惰,而且會使勞力供給減少(這兩者並不相同)。就那個脈絡來說,一直有人爭辯是否應該發放基本收入給「懶惰」的人----所謂懶人的典型形象是在馬里布(Malibu)衝浪的年輕人。
這看起來會是一場永無止盡的哲學辯論。然而,值得懷疑的是,這類年輕人真的有辦法靠一筆不太大的基本收入,過著那種長年衝浪的美好生活嗎?
多數人總是希望盡可能多賺一點錢。就算少數人選擇成天衝浪,只靠著基本收入過活,這些人選擇那樣生活而對政府造成的成本,也不會比政府特地派人整天盯著他們、逼著他們做某種「工作」的成本高。
此外,很多偉人和最偉大的藝術家年輕時也都「無所事事」,其中有些人是因為繼承了有錢雙親所提供的「基本收入」,才得以「無所事事」地活著。如果他們當初被迫去申請勞動福利(workfare)或從事某些沉悶的職業,我們可能永遠也無法見識到並享受他們的創意天分。
我的論點是,基本收入將能增加「工作」的數量與生產力,而且能提高「休閒」品質,我所謂休閒是指古希臘文的「schole」。「schole」一詞是英文字 「school」(學校)的起源,意思是指免於勞動的必要性,亞里斯多德主張這是全面參與文化與政治生活的必要條件。
姑且不談這一點,從社會、經濟與生態的角度來看,就算某些人利用基本收入來減少勞動與/或工作量又如何?真的有那麼糟糕嗎?(頁175-176)
同樣地,閱讀重點在於找出衝突點、發現自己的問題意識,並試著回答。這部分比較抽象,但可能是前兩週都在解釋相關的背景知識,大多數人都能明確展示自己的想法。這裡節錄一些(經過我潤飾):
.公平/不公平,基本收入的條件限制?應該要規定錢的可運用項目,避免亂花。
.工作/不工作,領基本收入而不工作,有錯嗎?選擇不工作,是他們的自由。
.積極/消極,基本收入會改變了生活態度嗎?有目標的人會更能進取,但懶散的人會更懶散。
.效果/疑慮,是否應該支持基本收入?不該搶富人的錢,而且可能產生一大堆懶人。
.增加生產/減少生產,基本收入能改善工作品質,真的嗎?不能保證獲得基本收入的人,生產力會比較高。而且不同付出卻得到同等福利,這樣很奇怪。
.工作/不工作,工作是理想人生的必要條件嗎?基本收入能讓人們的選擇更多樣,也可以激發更多創新。
學生們的反應比我預期地要好,這些問題都還算明確,且頗有延伸討論空間,很適合用來鋪陳閱讀心得。但選這本書來寫的人,可能沒幾個就是了。
臺中女中,晴,20210325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92會員
212內容數
用ChatGPT協助寫作,打造自家專屬的神隊友,提供標題、故事、對話、名言的好候選,蹦出未曾想過的好創意。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哲學開箱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智商測試中,反映黑人和白人之間存在平均落差,我認為這些差異是遺傳的。」
為了加強階級流動,桑德爾主張抽籤決定誰能上大學。
進口蔬菜要徵關稅,水果不用。為了增加收入,蕃茄要徵關稅。所以,蕃茄應被視為蔬菜。
民主制度的順利運行,有賴於每個成員彼此之間的共同感
屈辱政治:當贏家用各種方式瞧不起輸家,而輸家想要起身捍衛自家人格尊嚴時,卻更被罵成白癡或壞人。
技術進步也是製造貧富差距的因素,因為它帶來的經濟利益,分配往往極為不均。
「智商測試中,反映黑人和白人之間存在平均落差,我認為這些差異是遺傳的。」
為了加強階級流動,桑德爾主張抽籤決定誰能上大學。
進口蔬菜要徵關稅,水果不用。為了增加收入,蕃茄要徵關稅。所以,蕃茄應被視為蔬菜。
民主制度的順利運行,有賴於每個成員彼此之間的共同感
屈辱政治:當贏家用各種方式瞧不起輸家,而輸家想要起身捍衛自家人格尊嚴時,卻更被罵成白癡或壞人。
技術進步也是製造貧富差距的因素,因為它帶來的經濟利益,分配往往極為不均。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臺灣貧富差距擴大的原因,尤其是與資本主義的發展有關。作者提到了資本主義2.0和3.0,並討論了當代經濟情勢對於收入分配的影響。此外,作者提出了一個有爭議的解決方案,引發了讀者對於利潤分配的思考。
Thumbnail
資本主意主導了全世界大部分國家,它促使人類文明與科技的進步,人民擁有自己的財富,可以透過工作來獲取相對應的報酬,因為每個人的能力不同而產生了貧富差距,在資本主意的運作下逐漸拉大了差距。 如今差距已經擴大到了20%人擁有其他80%人的資源,80%人由於資源匱乏,即使透過努力工作也無法改變生活,心中累
Thumbnail
社會差距只能基於共同福祉而存在。《人權及公民權利宣言》 第一句話是: 人類生而自由,權利平等,接下來得第二句補充了不平等確實存在。 一旦資本報酬率長期高於產出及所得成長率,資本主義便會自動產生許多令人無法接受的人為分配不均,從而徹底瓦解民主社會依照個人才能與努力決定報酬的基本價值。 每個人
Thumbnail
為什麼我們得要富有,為了改善我們都有可能遇到的財務、健康、家庭、居住、交通、死亡和殘疾等問題,若只是一直抱持著窮人的思維與習慣,遲遲不培養自己養成致富的習慣,那麼貧窮只會跟著我們直到生命結束。
Thumbnail
前面幾周筆者說到,人要有希望才會投資在下一代,藍領階層最欠缺的是什麼? 視野。孩子看多了,我們教師對這很清楚,不同階級的小孩,受限家庭視野,對未來的想像差異很大。想像的差距,往往在多年後轉變成對未來追求的動力,越上層出身的小孩,見多識廣,知道怎樣才會變有錢,也曉得怎樣投資管理...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小畢,本書作者透過在五年內研究兩百多個富人和一百多個窮人,結論顯示富人和窮人的主要差異並非一般人的既定印象,例如富人受過較高的教育,或是透過繼承大筆財產,而是和思想,行動和習慣有關,因此作者整理出富人的三十個富習慣,接下來我會分享這些習慣中有哪些可以應用在投資上。 首先富人的收入是
Thumbnail
你要繳稅嗎?去年臺灣已有一半以上的青年,也就是18到25歲的人口,是不用繳所得稅的,那大家會說,啊不用繳稅不是很好嗎?這突顯了年輕族群,普遍低薪化的困境。如果有半數的年輕人都不用繳稅,就表示他們都是所謂的「窮忙一族」,畢竟他們照顧自己都有問題了,也就沒有時間回饋社會了。 臺灣的薪資已經停滯了
Thumbnail
富人覺得窮人不夠努力,窮人覺得一生中沒有機運,面概全觀果真是如此嗎?  快樂通常短暫,如不知止;痛苦往往隨之而至。生命中所有的選擇都不會有誤,所有的選擇都是由外至內,去覺察經驗累積而來的想法 慾念由心生,知足常樂
……(如果)積累財富是出於生活上或物質享受上的需要,那麼不難想像,隨著生產效率的提高,社會的總經濟需求總可以在提高到某一點時得到得到充分的滿足。但是,由於財富的爭奪實際上是以歧視對比為基礎的謀求聲譽的競賽,因此有一個確定的目標並接近它是不可能的。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臺灣貧富差距擴大的原因,尤其是與資本主義的發展有關。作者提到了資本主義2.0和3.0,並討論了當代經濟情勢對於收入分配的影響。此外,作者提出了一個有爭議的解決方案,引發了讀者對於利潤分配的思考。
Thumbnail
資本主意主導了全世界大部分國家,它促使人類文明與科技的進步,人民擁有自己的財富,可以透過工作來獲取相對應的報酬,因為每個人的能力不同而產生了貧富差距,在資本主意的運作下逐漸拉大了差距。 如今差距已經擴大到了20%人擁有其他80%人的資源,80%人由於資源匱乏,即使透過努力工作也無法改變生活,心中累
Thumbnail
社會差距只能基於共同福祉而存在。《人權及公民權利宣言》 第一句話是: 人類生而自由,權利平等,接下來得第二句補充了不平等確實存在。 一旦資本報酬率長期高於產出及所得成長率,資本主義便會自動產生許多令人無法接受的人為分配不均,從而徹底瓦解民主社會依照個人才能與努力決定報酬的基本價值。 每個人
Thumbnail
為什麼我們得要富有,為了改善我們都有可能遇到的財務、健康、家庭、居住、交通、死亡和殘疾等問題,若只是一直抱持著窮人的思維與習慣,遲遲不培養自己養成致富的習慣,那麼貧窮只會跟著我們直到生命結束。
Thumbnail
前面幾周筆者說到,人要有希望才會投資在下一代,藍領階層最欠缺的是什麼? 視野。孩子看多了,我們教師對這很清楚,不同階級的小孩,受限家庭視野,對未來的想像差異很大。想像的差距,往往在多年後轉變成對未來追求的動力,越上層出身的小孩,見多識廣,知道怎樣才會變有錢,也曉得怎樣投資管理...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小畢,本書作者透過在五年內研究兩百多個富人和一百多個窮人,結論顯示富人和窮人的主要差異並非一般人的既定印象,例如富人受過較高的教育,或是透過繼承大筆財產,而是和思想,行動和習慣有關,因此作者整理出富人的三十個富習慣,接下來我會分享這些習慣中有哪些可以應用在投資上。 首先富人的收入是
Thumbnail
你要繳稅嗎?去年臺灣已有一半以上的青年,也就是18到25歲的人口,是不用繳所得稅的,那大家會說,啊不用繳稅不是很好嗎?這突顯了年輕族群,普遍低薪化的困境。如果有半數的年輕人都不用繳稅,就表示他們都是所謂的「窮忙一族」,畢竟他們照顧自己都有問題了,也就沒有時間回饋社會了。 臺灣的薪資已經停滯了
Thumbnail
富人覺得窮人不夠努力,窮人覺得一生中沒有機運,面概全觀果真是如此嗎?  快樂通常短暫,如不知止;痛苦往往隨之而至。生命中所有的選擇都不會有誤,所有的選擇都是由外至內,去覺察經驗累積而來的想法 慾念由心生,知足常樂
……(如果)積累財富是出於生活上或物質享受上的需要,那麼不難想像,隨著生產效率的提高,社會的總經濟需求總可以在提高到某一點時得到得到充分的滿足。但是,由於財富的爭奪實際上是以歧視對比為基礎的謀求聲譽的競賽,因此有一個確定的目標並接近它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