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06|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對「沒什麼事,我就先死了」的反思

 有位七十二歲的羅奶奶,單獨一個人住在湖北的老家。她唯一的兒子在廣州工作,也在那裡買了房,但因離家太遠,一年也就回來一兩次。兒子上次回來是在農曆的十二月廿九日,過完年,正月初二就離開了,在家裡待的日子還不到三天。
 在兒子離開後的一個月裡,羅奶奶生病了。她一個人撐著,過沒多久,就死了。母親去世的消息,兒子在三天後才接到通知。
 兒子請假回老家料理羅奶奶的後事。在整理母親遺物時,他發現母親的一本日記本。在退休前,羅奶奶是位老師,一直有寫日記的習慣。但退休後,孤孤單單的一個人,可以寫的東西越來越少,翻開過去一年的日記本,寫得最多的只有四個字:「今日無事。」
 在最後一天,她以艱難的筆劃,在日記本裡寫了幾個字:「沒什麼事,我就先死了。」
 這是我在微信一篇談大陸孤單老人死亡問題的文章時,讀到的一個案例。雖然過於簡略,還是讓我興起太多感觸。
 「人生自古誰無死」?但要如何面對、處理自己的死亡,卻也是每個人都無法逃避的人生最後的功課。羅奶奶的「沒什麼事,我就先死了。」乍聽之下,似乎是塵事已了,無所眷戀,死得安祥自在、沒有遺憾;但在知道那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今日無事」後的結局,那就會讓人對她長年的孤單寂寞發出無聲的喟嘆。
 文章只說「在兒子離開後的一個月裡,羅奶奶生病了。」
付費訂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分享個人生命中有趣、有意義的各種閱歷及所思所感,讓讀者在心靈的饗宴中,開闊自己的人生視野、豐富自己的精神樣貌,做個感性與理性齊備,兼顧理想與現實的現代人。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