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說出口的話,都反映「我是什麼樣的人」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分享對閱讀的看法時,經常會提到一點:同一本書,每個人讀到的東西都不一樣。所以,聽一個人介紹書,只能幫助我們認識說書的人,卻不能幫助我們認識自己。
這觀點也讓我想通了,為何「他人評論別太放在心上」。
因為別人對你的意見更大程度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眼光,卻不能反映真實的你。同一部小說,有人看到溫暖,有人讀到的是空心。閱讀會反映一個人的生命歷練、性格和理解能力。
同理,「讀」一個人或事件、狀況,也是帶著評論者自身對相同處境的解讀。他所說出的評論,說明自己的部分,遠大於說明你。小至身邊的聲音,大至網路上的黑粉,每個聲音都反映發聲者自身生命的一部分。是我們自己決定,要不要認同那部分的聲音。
為免活在象牙塔裡,應該開放地容納各方意見,但,過與不及都不能給予我們助益。開放,並不表示要由那些聲音主導我們對自己的認識。我們必須先有這樣的認知——那些聲音更多地反映說話者自己的性格。某人對你的觀點,也許是自己的反射。
「如果一個人眼中充滿醜陋的東西,就容不下美麗的事物。」
當然,相同地,當我們要說出對別人的評判時,也不要忘記,每一句說出的話,都在宣示著,「我是什麼樣的人」。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1K會員
60內容數
李惠貞的 Premiu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惠貞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們很容易犯一種錯誤,就是把所有問題包成一包,然後只選擇其中一點來互相攻擊。 曾經有篇提到說誠品是「假掰文化荼毒台灣30年」的文章,總覺得哪裡不大對勁。如果照這個說法,所有裝潢漂亮的空間、包括《Shopping Design》這樣的風格雜誌,
最近有些事讓我思考「變化」和「洞察」。 所有事(不論好事壞事)幾乎都是在很早之前就一點一滴地醞釀,不會當下那一刻突然發生。 我們會覺得震驚是因為只從近期去看,但我相信,一個人的行動、一個事件的發生,其實從很久以前開始就慢慢地往某個方向發展,只是我們看不到而已。
在我的編輯生涯中,有幾位老師對我影響很深,形塑了日後的我。柯錫杰老師是其中之一。 事實上我只跟老師合作過一次,但這本《心的視界》在我人生低谷時完成,書本身也是困難重重。然而最終它成了我的代表作,我也在採訪寫作和編輯過程中,從老師的人生經驗學到受用一生的生命態度。
很喜歡薩古魯(Sadhguru)說的,「責任」就是「回應的能力」。 回應是一種意願,而不是行動。回應指的是,人生中所有接觸、看到的人事物,我們都有與之相應的意願。那麼,我們可以回應路上賣玉蘭花的老太太,可以回應宇宙。
這個世界的遊戲規則,有點像是,預先鼓吹許多吸引我們追求的事物,然後設定整套制度讓我們朝這目標前進。等我們入社會後會發現這些事物都很難到手(豪宅、名車、幸福婚姻......)於是大部分人都不快樂。而這不快樂又助長了其他事物的蓬勃(醫療、短暫放縱、更多的消費......)
因為社交媒體的興盛,FOMO(fear of missing out,錯失恐懼症)成為經常被提及的現象。人們總是害怕自己錯過了什麼。 但我現在覺得,FOMO實是最不值得我們耗費心神去犯的症狀。不知道就不知道,只知道一點點就一點點。不論我們知道多少,相對整個宇宙的奧秘浩瀚,都不及一粒微塵。
我們很容易犯一種錯誤,就是把所有問題包成一包,然後只選擇其中一點來互相攻擊。 曾經有篇提到說誠品是「假掰文化荼毒台灣30年」的文章,總覺得哪裡不大對勁。如果照這個說法,所有裝潢漂亮的空間、包括《Shopping Design》這樣的風格雜誌,
最近有些事讓我思考「變化」和「洞察」。 所有事(不論好事壞事)幾乎都是在很早之前就一點一滴地醞釀,不會當下那一刻突然發生。 我們會覺得震驚是因為只從近期去看,但我相信,一個人的行動、一個事件的發生,其實從很久以前開始就慢慢地往某個方向發展,只是我們看不到而已。
在我的編輯生涯中,有幾位老師對我影響很深,形塑了日後的我。柯錫杰老師是其中之一。 事實上我只跟老師合作過一次,但這本《心的視界》在我人生低谷時完成,書本身也是困難重重。然而最終它成了我的代表作,我也在採訪寫作和編輯過程中,從老師的人生經驗學到受用一生的生命態度。
很喜歡薩古魯(Sadhguru)說的,「責任」就是「回應的能力」。 回應是一種意願,而不是行動。回應指的是,人生中所有接觸、看到的人事物,我們都有與之相應的意願。那麼,我們可以回應路上賣玉蘭花的老太太,可以回應宇宙。
這個世界的遊戲規則,有點像是,預先鼓吹許多吸引我們追求的事物,然後設定整套制度讓我們朝這目標前進。等我們入社會後會發現這些事物都很難到手(豪宅、名車、幸福婚姻......)於是大部分人都不快樂。而這不快樂又助長了其他事物的蓬勃(醫療、短暫放縱、更多的消費......)
因為社交媒體的興盛,FOMO(fear of missing out,錯失恐懼症)成為經常被提及的現象。人們總是害怕自己錯過了什麼。 但我現在覺得,FOMO實是最不值得我們耗費心神去犯的症狀。不知道就不知道,只知道一點點就一點點。不論我們知道多少,相對整個宇宙的奧秘浩瀚,都不及一粒微塵。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大家都是單一個體,有不同的想法,造就世間的多樣貌。 一個人的口吻表示,可以因應他個人的思維,說話也是一門藝術、知識,但還有一個重點就是傾聽者,好的傾聽可以瞭解說話的人想表達事情的脈絡。 大家有看過或聽過,人們在傳達事情時,傳遞的過程中經過越多人,最終聽到的人結果有的相同、有的不相同,這個微妙的落
我無法確定的說出自己是什麼樣的人。 是否善良、是否善於傾聽、是否穩重、是否溫柔;能給予人什麼、不能給予什麼,做得到的事算多還少;有哪些特質、哪些優點和缺點,然後那又代表什麼--這些我全都不知道。我不知道我究竟在人群中的定位是什麼,這使我慌亂。 太久不和人交流的結果,就是使自己的面貌日漸模糊。自我
Thumbnail
人的個性有多樣的面貌,社會常有刻板印象,需要接觸後才能更加了解未知的一面。本文探討人的外在表現和內在特質之間的關係,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看待他人評價自己的兩種角度,提到了人們在他人身上看到的特質其實是自己的內在反映,並且強調了重視自我認知不受外界評價左右的重要性。文章內容深入並具有啟發性。
Thumbnail
除了眼睛看得見的高矮胖瘦之外,其實聲音也透露非常多的訊息,我們從小學習說話,也在不自覺中吸納背後的文化和家族特性,並且還能觀察生活中與他人相處互動與自我表達的狀態,另外也會與你分享迪士尼動畫電影《元素方程式》與主角產生共鳴的地方,進一步反思覺察與拆解情緒的經驗分享。
Thumbnail
別人給的意見只要當作參考就好,千萬不要照單全收。
習慣於聽取別人對自己的評價與看法,但往往只願接受自己認同的部份。渴望從他人口中得知自己的好壞,卻又無法接受事實。其實我們都很清楚,在不同的人面前我們呈現出的自己也會有所不同。 從別人口中得知的自己,很大部份只是你願意讓那個人看見的你,不見得是真實的你。 不同的人擁有不同的「人格特質」,但也不是一
Thumbnail
朋友和我討論了文字和行為對人的觀察作用,並思考了識人的挑戰。我回顧了溝通時的意圖和目的,認為先澄清目的有助於避免誤解。最後,我們談及了聆聽他人的重要性,並提出了擴大聆聽能力的必要性,以實現真正的溝通。
你就是你,永遠不必跟任何人解釋自己。看別人的眼色,不如做自己的本色。我們要有能做自己的自由,和敢做自己的膽量。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大家都是單一個體,有不同的想法,造就世間的多樣貌。 一個人的口吻表示,可以因應他個人的思維,說話也是一門藝術、知識,但還有一個重點就是傾聽者,好的傾聽可以瞭解說話的人想表達事情的脈絡。 大家有看過或聽過,人們在傳達事情時,傳遞的過程中經過越多人,最終聽到的人結果有的相同、有的不相同,這個微妙的落
我無法確定的說出自己是什麼樣的人。 是否善良、是否善於傾聽、是否穩重、是否溫柔;能給予人什麼、不能給予什麼,做得到的事算多還少;有哪些特質、哪些優點和缺點,然後那又代表什麼--這些我全都不知道。我不知道我究竟在人群中的定位是什麼,這使我慌亂。 太久不和人交流的結果,就是使自己的面貌日漸模糊。自我
Thumbnail
人的個性有多樣的面貌,社會常有刻板印象,需要接觸後才能更加了解未知的一面。本文探討人的外在表現和內在特質之間的關係,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看待他人評價自己的兩種角度,提到了人們在他人身上看到的特質其實是自己的內在反映,並且強調了重視自我認知不受外界評價左右的重要性。文章內容深入並具有啟發性。
Thumbnail
除了眼睛看得見的高矮胖瘦之外,其實聲音也透露非常多的訊息,我們從小學習說話,也在不自覺中吸納背後的文化和家族特性,並且還能觀察生活中與他人相處互動與自我表達的狀態,另外也會與你分享迪士尼動畫電影《元素方程式》與主角產生共鳴的地方,進一步反思覺察與拆解情緒的經驗分享。
Thumbnail
別人給的意見只要當作參考就好,千萬不要照單全收。
習慣於聽取別人對自己的評價與看法,但往往只願接受自己認同的部份。渴望從他人口中得知自己的好壞,卻又無法接受事實。其實我們都很清楚,在不同的人面前我們呈現出的自己也會有所不同。 從別人口中得知的自己,很大部份只是你願意讓那個人看見的你,不見得是真實的你。 不同的人擁有不同的「人格特質」,但也不是一
Thumbnail
朋友和我討論了文字和行為對人的觀察作用,並思考了識人的挑戰。我回顧了溝通時的意圖和目的,認為先澄清目的有助於避免誤解。最後,我們談及了聆聽他人的重要性,並提出了擴大聆聽能力的必要性,以實現真正的溝通。
你就是你,永遠不必跟任何人解釋自己。看別人的眼色,不如做自己的本色。我們要有能做自己的自由,和敢做自己的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