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所不在的會議―與AB寶談組織發展7之4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唉哦!好多會要開喔,怎麼會有那麼多的會啊!」A寶看著她下個星期的行事曆,不禁唉聲嘆氣。
「你現在還只是個學生,只不過有個校外實習,也有些同學合作的計畫在執行,開的會還算好,等到你進入社會工作,那才真的有開不完的會啊!」我安慰A寶。
B寶有點不解:「開會很浪費時間,為什麼大家那麼喜歡開會?」
我開玩笑的說:「據說每個員工最討厭的事就是開會,可是麻煩的是,每個主管或老闆,唯一能「辦的公」,就是開會。他們只有透過開會知道大家事情做得怎麼樣,透過開會掌握進度或督促員工。長官除了開會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些什麼事了。」
在客廳一角,對著電腦趕報告的媽媽說話了:「幸好現在有可以上網連線的手機,解救了大家開會的無聊!」
我哈哈大笑,然後跟AB寶說:「開會往往是耗用了大多數人的寶貴時間,換取有限而且不見得行得通的意見,所以在召開任何會議之前,必須要有充分的計畫與準備,我們要思考會議的目的與種類。A寶你說說看,開會有那些目的?」
「咦?開會不就是要交換意見,討論怎麼做事,或分配工作嗎?」
「B寶,你呢?開會還有哪些目的?」
「彼此溝通,或者提出某個建議,徵求大家的支持或者授權。」
我為AB寶按讚:「你們說得好,其實開會可以算是比較正式的溝通方式,會議也不見得都必須很正式的排排座,有主席或記錄,有這麼種說法,人多開小會,人少開大會,也就是人多的會議通常只是宣布事情,完成法定程序,取得授權,很少在這麼多人參加的會議中討論真正的決策,反而是少少幾個關鍵性的人關起門來討論真正重要的事情,所以人少開大會。開會的形式與目的有很多種,除了實質討論,表決取得授權,還有宣傳事項或藉此獎賞或懲罰等等,以後你們有機會主持會議時,要思考開會的真正目的以及如何在短期效率與長期效益之間作平衡。」
A寶有疑問:「什麼是短期效率和長期效益?」
「有時候我們為了時間緊迫希望能儘快有結論,以符合效率的標準,但是若沒有處理好與會者不同的意見,而產生誤會或有心結,以後反而必須耗用更大成本去收拾後遺症,在長期效益來講,是得不償失的。」
我看看AB寶,強調:「以現你們開會的需求,都算是同一個團隊彼此實質的討論與溝通,不是那種爾虞我詐的各部門搶資源的會議,或者釐清責任歸屬的檢討會,所以你們這種同一團隊的會議,我覺得一定要有笑聲,開完會大家道別離去時,很希望彼此能再一次相會,這才是一次成功的會議。」
B寶問:「如果我們進行的是實質討論,若是有二個不同主張彼此對立,僵持不下該怎麼辦?這樣很難會有笑聲吧?」
「嗯,事先如果知道有爭議,主持人要在開會前或開會之初先幫大家打預防針,強調有不同的看法以及不同的意見是很正常的,甚至是歡迎的,你們也可以引述權威提出名人講過的話來佐證,羅伯甘迺迪曾說,光是容許異議不夠,我們還必須爭取異議。另外也有不知道是誰說的,如果大家什麼事意見都相同,或者什麼事都沒有其他意見,那麼你可以確定只有一個人在動腦筋,或者大家都沒有認真去想!」
「哇!這兩句話很棒!我要抄下來!」說著A寶就去找紙筆。
我又想起一個小訣竅:「如果在開會之前,你知道有二種不同主張,你是主席,你們的資源或條件只能選擇一個,可是二派人又互不相讓,非常堅持自己的意見,那你們該怎麼處理大家才不會傷感情?」
A寶似乎沒有辦法:「大家充分討論之後,就表決囉。」
B寶補充:「當然要來點場面話,說雙方意見都很好,但是我們現在先採取這個意見,以後有機會再試試另外的做法……等等安慰的話一定記得說。」
我搖搖頭:「如果雙方很堅持,這些場面話功效是不大的。我的建議是,當你事先就知道有二個對立意見,就私底下拜託親近的好朋友提出第三種甚至第四種方案,當團隊從三四種方案要選出一種,沒被挑到的人,面子就比較不會掛不住了,情緒也比較不會那麼差,你們想想看,如果你參加某個比賽,二人參賽,你落選,是不是很沒面子,但是假如是四隊選出一隊,其他沒得名的也就比較無所謂了!」
「哇!真是高招!」AB寶恍然大悟。
「其實做一個好的領導者或者主持一個會議,重要的是有沒有同理心,體貼別人的心意,只要常常站在對方的立場,揣摩別人會有什麼感受,也就是所謂待人處世的二大黃金定律,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還有,己所欲,施於人。」
說到這,我又想起一個很重要的概念:「你們辦完活動會開檢討會還是慶功宴?」
A寶想了想:「我跟朋友大部分是慶功宴,但是學校社團通常還是會檢討一下。」
B寶說:「我們社團辦大活動,例行都會開檢討會。」
我搖搖頭:「我主張開慶功宴,絕對不要正經八百的開像是批鬥大會的檢討會。」
B寶有疑問:「有檢討才會有進步,以前你不是一直教我們,找出錯誤好好訂正是最棒的學習嗎,怎麼現在反而不要去檢討了?」
「我覺得偶發事件的檢討對下次活動的改進並無幫助,在活動執行過程中,當然會有很多狀況是個人因素導致的,比如遲到啦,或一時疏忽,或一時反應失當,或說錯話……這些失誤,有時候的確會造成活動中相當大的困擾,但是我相信犯錯者本人一定已相當懊惱或後悔,若是活動一結束立刻當場檢討,假設在檢討過程若表達語氣不太好,是不是反而會讓犯錯的人覺得很丟臉,而且既是偶發,下次辦類似活動就不見得會再犯,就算會犯,也是不同的人犯不同的失誤。檢討偶發因素,對改善是沒效益的。」
我讓AB寶想一下,才繼續說:「有效的檢討,一定必須是建設性的,我們絕對不必要以「找出誰犯錯」為目的檢討,而是找出下一次辦類似的活動,該做那些結構性的調整或流程的變動。每個活動當下的情境,所有人事物等等的時空條件不一樣,若是針對「個案」或「特殊狀況」或「個人疏失」來檢討,對下一次活動的改進是沒有什麼幫助的,反而使得犯錯的當事者在眾目睽睽的指責下無地自容或反目成仇──我所說不必要開的檢討會是屬於這一類的。我通常習慣問自己一個很簡單的問題:「你為什麼要做這一件事情?你做這個動作希望能達到什麼效果?」也就是常常回溯事物的初心,常常探尋最終的目的,那麼就比較容易超越事物處理過程心然遭遇到的旁枝蔓節,紛紛擾擾。」
「因此,有效的檢討是由幾位活動主要的負責幹部跟更高階層的主管,就整個活動的行政流程或更高的策略方向來討論,在這次活動結束後,收集更多資料或擬出具體改進方案後才進行。」
最後我結論:「單一活動結束後的檢討,必須非常謹慎,要邀請對的人,在對的時間,做有效的檢討。而且必須記得,每個活動執行的伙伴彼此就是一個團隊。在團隊中,沒有個人的成功或失敗,只有團隊整體的表現。因此,在活動執行過程中,大家要體貼地隨時補位,互相支援,只問「我可以幫什麼!」不說「你為什麼沒做?」,那麼這個團隊才能凝聚更強的默契與能量。」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5K會員
    2.1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偉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幾年到中學、大學演講時,通常會準備幾本書送同學,鼓勵他們問問題,其實我最喜歡讓聽眾發問了,一場沒有聽到任何有趣或令人訝異的問題的演講,對我來說,沒有激發我新的思考與刺激,有點浪費我的時間。  前些天到台南女中演講,依慣例準備好幾種好多本的書,趕在下課鐘響前送出去。最後一位舉手提問的同學問:「什
    令人悲傷的意外,會以各種不同形式出現在你我生命中,失去所愛是每個人一生不斷會遭遇到的課題。悲傷能提昇我們,也能打擊我們,差別在於我們是否能在悲傷中發現意義,找到希望。 雖然古今中外所有的宗教大師都不斷提醒我們,生命是無常的,悲傷與痛苦是命運賜給我們的機會,這些話理智上我們都懂,但是真正面對時情緒還是
    我們共讀欣澄的作品之後,也讓同學將自己之前看完「靈魂急轉彎後」所做他們自己的"地球通行證",我們轉換成每位同學揣想假如他/她是欣澄, 會做資料上的什麼選項。欣澄生命中的"火花"會是什麼,所以我們做的是送給欣澄-屬於欣澄的“地球通行證”。 前一陣子應芳和實驗中學之邀,與A寶一起演講,但是因為A寶要外拍
    閱讀能力很重要,除了適應日常生活的「聽說讀寫」基本能力之外,還能夠透過閱讀建構自己觀點與多元的視角,乃至於培養思考判斷與資訊整合的能力,最終擁有專題探究的自學能力。  有時間有能力的家長或許可以在家庭生活中與孩子共讀,但是絕大部分的學生恐怕只能寄望於學校老師擔負起這個責任了。  但是要找到足夠多元
    「海星與蜘蛛有什麼相同或相異的地方?」  「啥?差很多啊?除了外型有點像,兩種是完全不同類型的生物啊?」A寶有點納悶我為什麼會突然問這麼一個無厘頭的問題。  B寶聯想到:「我知道,你曾用過這兩種生物象徵組織裡權力的運作方式,我聽過你對荒野志工幹部的演講。」  我點點頭:「沒錯,任何二個人以上的團體
    通常團隊是具有共同任務共同目標,彼此利益休戚與共的伙伴,比如你想到某一個點子,找到了你幾位好朋友一起去完成,你們有共同的目標,也願意採取一致的行動,這就是一個團隊,或者公司交辦一件專案,臨時召集幾位工作人員一起完成,那麼在這個指定期限裡,這幾個人就是團隊。 「一群人聚集在一起彼此產生的權力運作,除了
     這幾年到中學、大學演講時,通常會準備幾本書送同學,鼓勵他們問問題,其實我最喜歡讓聽眾發問了,一場沒有聽到任何有趣或令人訝異的問題的演講,對我來說,沒有激發我新的思考與刺激,有點浪費我的時間。  前些天到台南女中演講,依慣例準備好幾種好多本的書,趕在下課鐘響前送出去。最後一位舉手提問的同學問:「什
    令人悲傷的意外,會以各種不同形式出現在你我生命中,失去所愛是每個人一生不斷會遭遇到的課題。悲傷能提昇我們,也能打擊我們,差別在於我們是否能在悲傷中發現意義,找到希望。 雖然古今中外所有的宗教大師都不斷提醒我們,生命是無常的,悲傷與痛苦是命運賜給我們的機會,這些話理智上我們都懂,但是真正面對時情緒還是
    我們共讀欣澄的作品之後,也讓同學將自己之前看完「靈魂急轉彎後」所做他們自己的"地球通行證",我們轉換成每位同學揣想假如他/她是欣澄, 會做資料上的什麼選項。欣澄生命中的"火花"會是什麼,所以我們做的是送給欣澄-屬於欣澄的“地球通行證”。 前一陣子應芳和實驗中學之邀,與A寶一起演講,但是因為A寶要外拍
    閱讀能力很重要,除了適應日常生活的「聽說讀寫」基本能力之外,還能夠透過閱讀建構自己觀點與多元的視角,乃至於培養思考判斷與資訊整合的能力,最終擁有專題探究的自學能力。  有時間有能力的家長或許可以在家庭生活中與孩子共讀,但是絕大部分的學生恐怕只能寄望於學校老師擔負起這個責任了。  但是要找到足夠多元
    「海星與蜘蛛有什麼相同或相異的地方?」  「啥?差很多啊?除了外型有點像,兩種是完全不同類型的生物啊?」A寶有點納悶我為什麼會突然問這麼一個無厘頭的問題。  B寶聯想到:「我知道,你曾用過這兩種生物象徵組織裡權力的運作方式,我聽過你對荒野志工幹部的演講。」  我點點頭:「沒錯,任何二個人以上的團體
    通常團隊是具有共同任務共同目標,彼此利益休戚與共的伙伴,比如你想到某一個點子,找到了你幾位好朋友一起去完成,你們有共同的目標,也願意採取一致的行動,這就是一個團隊,或者公司交辦一件專案,臨時召集幾位工作人員一起完成,那麼在這個指定期限裡,這幾個人就是團隊。 「一群人聚集在一起彼此產生的權力運作,除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園藝土:開會是來解決問題的,不是來製造問題的好嗎? 公家機關是個愛開沒什麼錄用會議的單位 我相信在學生時期的人都不喜歡聽演講,聚集在一個密閉空間,聽台讓一個人念經有什麼好學的,到了現在我才意識到,原來就是用在開會上面。以下都有幾種開會的幾個長官與下屬。 文字藝術大師:華人很愛講一堆彎繞的語句,
    一週一次跟主席開會,滙報了這星期最重要的兩項任務,例如其中一個活動的參加人數及報名者的類別,又問他意見,好像另一個活動的建議場地及日期,一切都是經過了幾個月和這個主席的相處和吸收了同事的意見後得出的做法,起初的對答還十分正路,有問有答,我亦答得出他預計會問的問題,滿以為今趟可以順利過關,誰知道⋯⋯
    Thumbnail
    上個禮拜,我們部門開了跨級溝通會。 跨級溝通會是非主管級員工和+2級主管直接溝通的場合, 所有+1級主管皆不可參加。 問題是會議前匿名蒐集的,讓我們有足夠的時間思考, 用文字表達也能好好地斟酌用詞和潤飾口氣, 更重要的是匿名提問,保護所有勇敢提問的人,挺好的。 不過,這次我沒
    Thumbnail
    會議,是許多中小企業最喜歡做的事情。 曾經看過一個團隊一周最少開7-10個會議,有時會更多,最後的結果大都議而不決,不斷地探討特殊個案的解方,或是調整企畫內容去符合某些小眾的需求。  換個角度來看,這些在職場的日子上,我們有多少企劃、多少的專案提報,總是過不了上面主管、頂層老闆的首肯。
    Thumbnail
    小王是一家大型科技公司的產品經理,每天的日程表上總是被密密麻麻的會議填滿。他的同事常常取笑他:“你不是在開會,就是在去開會的路上。”這種情況讓他感到困惑:難道經常開會真的是沒效率的表現嗎?
    Thumbnail
    現代商業世界中,有效的會議管理至關重要。本文探討會議效率低下的原因,以及如何透過制定明確議程、時間管理、決策流程和溝通技巧的提升來改善會議效率,減少時間浪費,提高企業競爭力。
    Thumbnail
    以前看到有書或是課程教人家怎麼開會,心裡都忍不住OS疑問:「這也需要學習?」隨著開會次數增加,這才發現台灣人真的很愛開會,矛盾的是會開的越多,就越不會,因為多數的開會都是無效,到底怎麼樣開會才能精準又快速呢?
    凡是專案,就一定有啟動會議。 啟動會議最主要的目的是讓專案成員、利害關係人齊聚一堂、互相認識,瞭解專案的目標、工作大項、程和里程碑,最重要的是要爭取功能主管對專案的支持,能夠派出成員利用在原部門工作的時間來參與專案。 ERP專案的啟動會議有兩次。
    Thumbnail
    根據研究,平均每週花費超過15個小時參加會議的高管認為,其中超過一半的時間是浪費的 如果你是主管,我這邊提供給你5個讓開會更有效率的方法,我親身體驗而且幾乎每天都用得到!   明確的議程
    Thumbnail
    園藝土:開會是來解決問題的,不是來製造問題的好嗎? 公家機關是個愛開沒什麼錄用會議的單位 我相信在學生時期的人都不喜歡聽演講,聚集在一個密閉空間,聽台讓一個人念經有什麼好學的,到了現在我才意識到,原來就是用在開會上面。以下都有幾種開會的幾個長官與下屬。 文字藝術大師:華人很愛講一堆彎繞的語句,
    一週一次跟主席開會,滙報了這星期最重要的兩項任務,例如其中一個活動的參加人數及報名者的類別,又問他意見,好像另一個活動的建議場地及日期,一切都是經過了幾個月和這個主席的相處和吸收了同事的意見後得出的做法,起初的對答還十分正路,有問有答,我亦答得出他預計會問的問題,滿以為今趟可以順利過關,誰知道⋯⋯
    Thumbnail
    上個禮拜,我們部門開了跨級溝通會。 跨級溝通會是非主管級員工和+2級主管直接溝通的場合, 所有+1級主管皆不可參加。 問題是會議前匿名蒐集的,讓我們有足夠的時間思考, 用文字表達也能好好地斟酌用詞和潤飾口氣, 更重要的是匿名提問,保護所有勇敢提問的人,挺好的。 不過,這次我沒
    Thumbnail
    會議,是許多中小企業最喜歡做的事情。 曾經看過一個團隊一周最少開7-10個會議,有時會更多,最後的結果大都議而不決,不斷地探討特殊個案的解方,或是調整企畫內容去符合某些小眾的需求。  換個角度來看,這些在職場的日子上,我們有多少企劃、多少的專案提報,總是過不了上面主管、頂層老闆的首肯。
    Thumbnail
    小王是一家大型科技公司的產品經理,每天的日程表上總是被密密麻麻的會議填滿。他的同事常常取笑他:“你不是在開會,就是在去開會的路上。”這種情況讓他感到困惑:難道經常開會真的是沒效率的表現嗎?
    Thumbnail
    現代商業世界中,有效的會議管理至關重要。本文探討會議效率低下的原因,以及如何透過制定明確議程、時間管理、決策流程和溝通技巧的提升來改善會議效率,減少時間浪費,提高企業競爭力。
    Thumbnail
    以前看到有書或是課程教人家怎麼開會,心裡都忍不住OS疑問:「這也需要學習?」隨著開會次數增加,這才發現台灣人真的很愛開會,矛盾的是會開的越多,就越不會,因為多數的開會都是無效,到底怎麼樣開會才能精準又快速呢?
    凡是專案,就一定有啟動會議。 啟動會議最主要的目的是讓專案成員、利害關係人齊聚一堂、互相認識,瞭解專案的目標、工作大項、程和里程碑,最重要的是要爭取功能主管對專案的支持,能夠派出成員利用在原部門工作的時間來參與專案。 ERP專案的啟動會議有兩次。
    Thumbnail
    根據研究,平均每週花費超過15個小時參加會議的高管認為,其中超過一半的時間是浪費的 如果你是主管,我這邊提供給你5個讓開會更有效率的方法,我親身體驗而且幾乎每天都用得到!   明確的議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