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我們要在臉書 Facebook、YouTube、抖音 TikTok 這三個熱門網路服務的成功故事中,找一個貫穿三者的共通點 – 我想那應該會是「演算法」這三個字。在過去這十年的網際網路發展之中,演算法無疑扮演著一個重要的角色 – 那些讓人上癮又不可或缺的服務,通常都是以演算法來貫穿使用者的體驗。無論是你在臉書上面看到那些最引起你注意的訊息,又或者是在 YouTube 上面被推薦一個你很有興趣的影片,還是在 TikTok 上面連續滑過二十則短影音目不轉睛,這背後的核心機制,都是所謂的演算法。
簡單來說,在這個年代,幾乎所有人的網路生活,都離不開演算法。
然而,在演算法逐步統治網路世界的同時,也出現了越來越多警告的聲音。有一些批評者,認為演算法必須為了現在很多的社會問題負責 – 無論是網路沉迷、又或者是更加極化的政治對立。而這樣的批評,在這些使用演算法驅動服務的公司身上,加諸了很大的壓力。包括了臉書、谷歌的 CEO,都曾經為了演算法所造成的問題,必須到美國國會作證說明,希望能解決國會議員們的疑慮 – 結果當然是成效不彰。
而就在三月底的時候,臉書突然對外宣布,將會在其 APP 上,提供臉書的使用者,更多關於動態牆上可以看到什麼的控制權。簡單來說,Facebook 的用戶,將可以逃離演算法的掌控,純粹使用「我的最愛」或者是「時間序」兩種方式,來決定打開 APP 後能看到什麼內容。很有趣的是,其實這樣的功能,臉書之前就已經開發出來,但卻是藏在沒什麼人找得到的角落。而這次的改變,就是讓這樣的設定,很容易就可以被使用者調整,讓使用者真的可以找到如何逃離「演算法」的掌控。這對之前一直強調演算法是對使用者最好的臉書,當然是一個很大的態度轉變。
究竟臉書為何會做出這樣的調整,以及演算法退去之後,會造成怎麼樣的改變?這就是這一集科技巨頭解碼,想來跟大家一起探討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