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嘮叨雜記-第1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此文章於2018年11月29日發布在臉書網誌,因為臉書網誌關閉,故轉移到此處。
  哈囉各位捧油大家好,過了這麼久我才打出第一篇...,這段時間都一直在耍廢,所以無法產出。不過不持續記錄自己的生活,在從中找出改變的可能,我也許會持續廢到大學畢業吧...,仔細想想也太慘。但是會開始發文也代表目前生活有些轉機,所以才可以供給我動力使我能在這發文,那麼是甚麼讓我有轉機呢?

  是選舉。回去高雄投完票回來後隔天看到開票結果後異常沉悶的我,竟然開始整理堆成像山一樣的房間,奇怪原本心情再差都不會整理房間,頂多整理阻擋路線的垃圾跟衣物吧,維持最基本的生活這樣。但這次也許是受到選舉刺激(?),抑或是回高雄玩,改變原本自己腦袋的思路,所以一回來就想整頓整頓一下自己,雖然現在還是沒整理好啦,想進我房間的捧油還需要再等等,目前頂多從垃圾堆變成倉庫而已,還沒到可良好生活的人類巢穴,所以沒有一些接待外賓用的桌椅。

  那麼我之前一直耍廢究竟是因為甚麼原因呢?其實在耍廢過程中自己一直都在逃避能面對自己的機會,也就無法正視自己耍廢的原因。這體現在我生活中幾個面向:與人溝通說話、人際關係及心理狀態。

  許多跟我深談的捧油會知道,我深談時有時會跳轉思維,突然腦中想到甚麼話題就會講出來,也就是話題會很跳;如果碰到較不熟、親切的捧油,或是讓我當下覺得沒這麼親切的說話環境,講話一陣子過後我就會沉浸在自己的思考,而不參與話題;最嚴重的就是碰到被質問,有壓力迫使我當下必須急切講出東西的時候,便會腦袋一片空白,沉默以對。

  那在外人眼裡我看起來會是甚麼樣子的?據數位朋友透露指出:「有趣的外在舉止會在認識的一開始吸引人與你談話,並且給人友善且奇特的感覺,但隨著我們開始形成自己的群體對話以及形成自己的人際圈,本來期待你有甚麼舉止以及日常對話,奇怪你怎麼就在群體中消失了,甚至有種我們排擠你出去的感覺,但實際上我們並沒有。但依我獨自跟你聊東西時,你其實是一直有內容值得分享的,可是就沒看你繼續有甚麼動作在我們群體之中。」

  那...好像我只要讓我心理狀態認為需要跟別人講話的當下很舒適,可以講自己想講、思考的東西,而不會有壓力、被責怪不夠好,也因此可以好好聽別人講話,然後問題就解決了(????)。但讓自己很舒適好像是一件很難的事情齁,也是一件需要探詢解決方法的問題,那...這部分我就持續找找或者大家也可以給我意見。

有關於同婚or反同婚公投的詫異結果我怎麼看

  坦白說這次公投結果對我來說並不意外。我之前有提過的統獨意識形態人或團體對我進行攏絡或攻擊,而不好好用論述使我理解他們的事情,算是可以作為所謂「同溫層錯覺」的群體狀態的解釋。在這邊其實也要繼續講講文章的上半部分,也就是自己的心理狀態。我呈現:「我覺得你不友善我就不理你 哼! 我要來找對我友善的捧油」可是我偏偏自己又一直讓自己認為外在環境都是不友善的,所以變成只能跟自己的思考談話,然後同溫層就只剩我自己了,喔耶。
  我們知道這次的同婚and反同婚公投結果決定反同婚票數大約600萬的大多數人,不是愛家盟的成員,如果將不負責任的天主教跟基督教人口相加,台灣大約有兩百萬的人都投反同婚,那麼剩下400餘萬的人將會是決定性因素,因為支持同婚的投票人口差不多為三百多萬票。若能將這當中的200萬說服,比數相加起來便會是200+200:300+200,也就是400:500(我知道這些東西都是自己假設的,我只是想傳達下一段的論述而已)
  而投票前同婚陣營的人基本上不是放在如何讓大眾能了解理念,以致於很多非同溫層的人根本無從了解同婚論述,這論述包含長久以來對同志的歧視需要被理解。甚至對同婚的了解只有看到同婚陣營的人對愛家盟攻擊,連帶將一些有關於他的身分的人身攻擊加進去,同老人這個族群罵進去,想當然爾他們就會變得跟我這個情緒一樣,呈現:「我覺得你不友善我就不理你 哼! 我要來找對我友善的捧油」。這時愛家盟有效用口號、大量文宣圖文,傳給這些人士,而這些人士透過媒體傳給群組,這流傳量非常大,大到能讓4/9投票人數完全投向一邊。
  投票前我在學校附近買飲料,櫃台上有擺同婚的宣傳文宣,在我點完茶品後老闆與工讀生邊作茶邊討論起同婚公投這件事情:
老闆:「我看到反同的公投論述其實會投下同意票耶」
工讀生:「我們世代之間有代溝,這個要投不同意」

  然後就沒了,對,就沒繼續討論為甚麼同意跟不同意的理由了,我究竟聽到了甚麼東西,至今仍舊費解,我的天r,沒有交流的一段互動。


  那非同溫層的捧油在哪裡?就在我們身邊的家人、親戚以及這位飲料店老闆,他們在聽你說之前幾乎不了解為甚麼要同婚,或是性向教育(包含同志)對同儕關係有甚麼影響,其實他們也毋須聽了你說了就一定要支持、投你所說的這些東西,但當你讓他們了解了這些東西,他們也就會在腦中再設立一個參考指標,而其實我們也會因為他們分享了它們想法也多了參考指標,也作為之後他們思考過後會想跟你聊聊這件事情的重要契機。也才有可能使得他們立場轉變,抑或是你的立場轉變(?)。

  很多資訊、理念在人步入社會後,就很難再接受了。一方面是腦部對時間概念逐漸對較近的事物印象較少;另一方面就是他們無法再透過教育或很快學習新資訊取得的方式,來知道這些東西了,因此透過家人、周邊朋友的群組分享轉發,就變成資訊獲得的主要方式。

  來吧,開始跟身邊的人展開深度交流吧~~,傳說中的大秘寶就在始點的另一邊(???)。
avatar-img
3會員
57內容數
2020上天透過武漢肺炎降罪給人類,希望藉由祭拜祈求地官大帝赦免人類的罪,也同時赦免還留在基隆的老大公、好兄弟們生前的罪孽,以超度祂們殘留在人世間的苦海。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趙澤民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此文章於2018年10月30日發布於臉書網誌,因網誌關閉,故轉移到方格子,以下是正文:   ㄜ,嗨,各位捧由,一定覺得很奇怪為甚麼會在這邊發表這個奇怪的貼文。事情是這樣的,因為家裡沒有人,又因為我很不會跟人聊天(自己一直很想跟別人聊得事情,但又說不出口),所以很多事情沒人可以分享、督促,因而造
  經過這陣子的放鬆,放下了之前的堅持,以及對於過往的情緒,漸漸地發現自己無法再像過去一樣對於政策問題有更多實際的想法還有理想,而是越來越受情緒反應,講話就仗著一分理講十分話,非常的理盲濫情。   我想這也跟言論討論環境有關係吧,還是回到之前說的,自太陽花、反課綱一系列的學生運動帶起的討論環境,一瞬
  此文章目的是為了彙整在嘮叨雜記所記錄的七項事情到現在的進度是甚麼,以及具體日期記錄。 1/18(一): 向伯父確認事情,以及跟她說會做的事情 到達萬事屋,但是主人都不在 1/20(三): 拜訪陳建宏老師,詢問未來自己古船研究去向,以及在旗津看到造船廠-台機的老師傅,還有旗津舢舨
  這幾日我回到得高雄,大概這次的目的就是想要延續上次跟著南北軒南下進香時,在某處台南的水庫旁邊的飯店吃完飯,到附近的咖啡廳玩桌遊被人開導要去做甚麼事情的意圖。意圖大概是這樣的,咖啡廳老闆娘看到人的面向之後開始說對方的命運甚麼甚麼的,然後我就也想問,因為自己的命運時在過去坎坷,所以問了問對方就問到是
原本在課堂上的進度 2020年12/11週五   在深感進度落後的我,在淡水學北管的那日提早去了淡水。出了車站望向河口,打量著停在岸邊的舢舨船,我拿出之前上室內設計課的捲尺,前去進行丈量。 船艏寬度:60公分 船艏高度:110公分 船舯寬度:160公分 船舯高度:67
  在風場中,兩股風方向不同但平行的對上,或是角度有些偏折的對上,會在對上處的周圍產生渦流,也就是螺旋狀的風場,這種流場在空氣中,會是旋風;涉及到大氣的且水氣隨著氣壓不同有所變化的,會是颱風、龍捲風;在水中,是漩渦;在宇宙中,是星系。   這裡頭都有一些現象,諸如藤原效應,象徵著兩個颱風因彼此過於靠
   此文章於2018年10月30日發布於臉書網誌,因網誌關閉,故轉移到方格子,以下是正文:   ㄜ,嗨,各位捧由,一定覺得很奇怪為甚麼會在這邊發表這個奇怪的貼文。事情是這樣的,因為家裡沒有人,又因為我很不會跟人聊天(自己一直很想跟別人聊得事情,但又說不出口),所以很多事情沒人可以分享、督促,因而造
  經過這陣子的放鬆,放下了之前的堅持,以及對於過往的情緒,漸漸地發現自己無法再像過去一樣對於政策問題有更多實際的想法還有理想,而是越來越受情緒反應,講話就仗著一分理講十分話,非常的理盲濫情。   我想這也跟言論討論環境有關係吧,還是回到之前說的,自太陽花、反課綱一系列的學生運動帶起的討論環境,一瞬
  此文章目的是為了彙整在嘮叨雜記所記錄的七項事情到現在的進度是甚麼,以及具體日期記錄。 1/18(一): 向伯父確認事情,以及跟她說會做的事情 到達萬事屋,但是主人都不在 1/20(三): 拜訪陳建宏老師,詢問未來自己古船研究去向,以及在旗津看到造船廠-台機的老師傅,還有旗津舢舨
  這幾日我回到得高雄,大概這次的目的就是想要延續上次跟著南北軒南下進香時,在某處台南的水庫旁邊的飯店吃完飯,到附近的咖啡廳玩桌遊被人開導要去做甚麼事情的意圖。意圖大概是這樣的,咖啡廳老闆娘看到人的面向之後開始說對方的命運甚麼甚麼的,然後我就也想問,因為自己的命運時在過去坎坷,所以問了問對方就問到是
原本在課堂上的進度 2020年12/11週五   在深感進度落後的我,在淡水學北管的那日提早去了淡水。出了車站望向河口,打量著停在岸邊的舢舨船,我拿出之前上室內設計課的捲尺,前去進行丈量。 船艏寬度:60公分 船艏高度:110公分 船舯寬度:160公分 船舯高度:67
  在風場中,兩股風方向不同但平行的對上,或是角度有些偏折的對上,會在對上處的周圍產生渦流,也就是螺旋狀的風場,這種流場在空氣中,會是旋風;涉及到大氣的且水氣隨著氣壓不同有所變化的,會是颱風、龍捲風;在水中,是漩渦;在宇宙中,是星系。   這裡頭都有一些現象,諸如藤原效應,象徵著兩個颱風因彼此過於靠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一個人生活哲學的文章,描述作者從小到大在家庭、宗教和社會中的感悟和轉變,表達了對於自在和獨立的追求。作者分享了從學校霸凌到軍中壓迫的經歷,以及對於人性看法的轉變,最後表達了在自在中找到的美好和意義。文章富有個人情感和思索,適合愛好心靈成長和獨立思考的讀者閱讀。
Thumbnail
一句話就這麼溢出心智的序列,那是一無意識的、關於愛的滿溢。正是因為那是場永遠都在腦海裡的洋流中竄動的情感,所以對於身體外部的公眾領域只能是一種情感能否生存的未知試探。 此次是一次意外的、招致不穩定的未明事件,在短暫而無法確知自己的冒險意圖之前,行動需要被迫使展開,如果說,可以趕在聲音到達前就有機會攔
Thumbnail
台灣社會對於同性戀的態度,我覺得隨著時代演變,是有些變化的。 我記得幾年前同性婚姻請願議題曾讓社會輿論沸揚,我也激動不已。但課堂單純,不便談論個人主見,尤其是這種敏感議題。 但或許腦波所想,在宇宙間還是有機會量子感應?! 某天課堂,小B竟恰巧提問:「老師,你對同性戀的看法是什麼? 」 菜b導
Thumbnail
從高中生的角度去看選學群所引發的家庭衝突,以及作者面對選擇和情緒困擾的過程。包含情緒挑戰、溝通問題。 想要讓各位知道,選群不過是一道選擇題,不要將自己困住。
Thumbnail
早前小誌分享,因緣際會,說起社交圈子的事。 社交上,我幾近是飢不擇食。小弟生性孤僻,喜歡宅在家中,甚至未必每天都會出外,社交活動自然匱乏。由是僅餘的友人和活動,於小弟而言,如同久旱總逢甘露。 小弟聽聞他人能夠篩選朋友,頗為驚訝。有人選擇我做朋友,小弟求之不得——我不是常有選擇朋友的權利。
Thumbnail
試圖洗腦自己社會是和樂的,我打從心裡覺得非常之沒有意義。
Thumbnail
2018/5/21 一般來說相處過後就破滅了,可能發現自己好像也沒那麼的喜歡, 所以只要是相處可以細水長流那就是最好的結果吧, 而且對象得是男性,誰叫我出生的時候性別是如此呢? 也許有人會很憤怒的說:為什麼妳不承認或站出來! 原因很簡單啊,因為我不喜歡紛爭!我永遠是當那一個虐自己心的角色,
首先謝謝大家關心我的情事。 雙偏同、近無性戀、迴避性依戀人格、付出型人格以上四點,我覺得剛好集結了對自己甚至對他人最不適合的戀愛條件,先前也提到自己沒有想要和需要婚生,總之戀愛這方面我是直接斷開放棄了。 我很容易對人產生好感,僅止於好感,很怕對方因此喜歡我,尤其是男性朋友,我也為了跟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一個人生活哲學的文章,描述作者從小到大在家庭、宗教和社會中的感悟和轉變,表達了對於自在和獨立的追求。作者分享了從學校霸凌到軍中壓迫的經歷,以及對於人性看法的轉變,最後表達了在自在中找到的美好和意義。文章富有個人情感和思索,適合愛好心靈成長和獨立思考的讀者閱讀。
Thumbnail
一句話就這麼溢出心智的序列,那是一無意識的、關於愛的滿溢。正是因為那是場永遠都在腦海裡的洋流中竄動的情感,所以對於身體外部的公眾領域只能是一種情感能否生存的未知試探。 此次是一次意外的、招致不穩定的未明事件,在短暫而無法確知自己的冒險意圖之前,行動需要被迫使展開,如果說,可以趕在聲音到達前就有機會攔
Thumbnail
台灣社會對於同性戀的態度,我覺得隨著時代演變,是有些變化的。 我記得幾年前同性婚姻請願議題曾讓社會輿論沸揚,我也激動不已。但課堂單純,不便談論個人主見,尤其是這種敏感議題。 但或許腦波所想,在宇宙間還是有機會量子感應?! 某天課堂,小B竟恰巧提問:「老師,你對同性戀的看法是什麼? 」 菜b導
Thumbnail
從高中生的角度去看選學群所引發的家庭衝突,以及作者面對選擇和情緒困擾的過程。包含情緒挑戰、溝通問題。 想要讓各位知道,選群不過是一道選擇題,不要將自己困住。
Thumbnail
早前小誌分享,因緣際會,說起社交圈子的事。 社交上,我幾近是飢不擇食。小弟生性孤僻,喜歡宅在家中,甚至未必每天都會出外,社交活動自然匱乏。由是僅餘的友人和活動,於小弟而言,如同久旱總逢甘露。 小弟聽聞他人能夠篩選朋友,頗為驚訝。有人選擇我做朋友,小弟求之不得——我不是常有選擇朋友的權利。
Thumbnail
試圖洗腦自己社會是和樂的,我打從心裡覺得非常之沒有意義。
Thumbnail
2018/5/21 一般來說相處過後就破滅了,可能發現自己好像也沒那麼的喜歡, 所以只要是相處可以細水長流那就是最好的結果吧, 而且對象得是男性,誰叫我出生的時候性別是如此呢? 也許有人會很憤怒的說:為什麼妳不承認或站出來! 原因很簡單啊,因為我不喜歡紛爭!我永遠是當那一個虐自己心的角色,
首先謝謝大家關心我的情事。 雙偏同、近無性戀、迴避性依戀人格、付出型人格以上四點,我覺得剛好集結了對自己甚至對他人最不適合的戀愛條件,先前也提到自己沒有想要和需要婚生,總之戀愛這方面我是直接斷開放棄了。 我很容易對人產生好感,僅止於好感,很怕對方因此喜歡我,尤其是男性朋友,我也為了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