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幻學術旅程|申請博士班這回事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多大三一學院的角落,我曾渴望一直留在這裡。
二月初我還滯留台灣,某個清晨,大概4點半左右吧,手機忽然咚咚咚咚響,到底是誰如此擾人清夢?原來是碩士班學弟傳來的,內容約莫就是他們這屆一共有四人申請2021年秋天的博士班(政治所或歷史所),四個人加起來美國、加拿大、英國三地共超過30份申請,截至目前為止,已經收到逾20封拒絕信,和去年申請期間的意氣風發比起來,學弟的字裏行間透露這難以置信的沮喪。
收拒絕信收到懷疑人生的歷程,我很能體會。遙想去年拖沓地同時收到多倫多大學的社會學和政治學博士班的拒絕信後(去年只申請這兩個所),也足以讓我產生自我懷疑而沮喪的大半載,申請博士班似乎就是要證明自己在當一個好學生之外,有沒有能力說服業界前輩自己也能成為一個夠格的研究員,儘管可以用申請學校的數目不夠、疫情經費縮減等等理由來說服自己沒關係,可是「不夠資格」這幾個字還是很難從腦中抹除。
有鑒於去年的失敗,在申請2021秋季班的過程中,每個小細節都會懷疑是不是哪裡做錯了?寫完第一個statement的草稿後,我把它傳給一個在美國讀政治系博士班的台灣網友看,他相當熱心的給了些意見,過後我心情糟到大概一星期都不想回頭看這篇草稿,直到碩論指導教授和其他加拿大博士生傳來各種其他意見後我才稍稍緩過來。
博士班申請這回事,似乎無限放大了我的冒牌恐懼,而我恐懼的不只是申請失敗,一路往回推,那過去兩年在多大的好成績也都只是僥倖嗎?難道當年能夠去德國讀書也只是運氣好?其實很久以前在臺灣讀研究所時教授說我適合做研究都只是客套話吧?最糟的是,這些年來所書寫的文字——那些在學術路上進取的、或失敗後再接再厲的——原來不是如實記述的,而是事後安慰之詞罷了。
我就這樣失語了,幾個月無法用中文寫下成篇的文字,並伴隨著深沈的焦躁:要是這次沒能申請到博士班,前半生都要動搖了。

當然,冷靜想想就知道人生沒有非得怎樣不可,這一生也不可能因為沒能再次進入博士班而瓦解。只是這整個申請過程讓我對自己又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希冀寫一篇完美的論文是不可能,我永遠達不到這個境界,可這樣的渴求在我身心劃出一道產生巨大的破口,一不小心所有賴以為繼的、原本就不是很堅實的自信心時常像沙一樣從破口洩漏,直至掩埋我。
而至今我仍然找不出辦法來填滿這個破口。那麼我該繼續讀博士班嗎?或者根本沒有甚麼學術旅程,早在我告別德國那年已然在這旅程上走遠
不過,在經歷過去年的失敗後,今年非得進入多倫多大學的心情已經減了大半,畢竟在年紀真正踏入40代、並發現自己的近視在過去兩年間從600度一躍到800度後,我也很難想像過去兩年生不如死的生活再重複一輪,說到底只是想做研究罷了,只要有個場域領有個頭銜能夠領錢做研究,在哪都沒太大差別。自從這念頭出現後,丟出申請後,等待放榜時倒是沒有去年底申請博士班期間的焦躁和抑鬱。
人們總是要事後才會知道當時的掙扎是真有其事還是無病呻吟,我在想,如果我真的連一所博士班都沒申請上,現在能不能寫出上面的文字?還好,儘管今年申請的五個博士班得三,但結果基本也印證了同學當初對我說的:「出了多倫多大學,其他安大略省的學校之於妳應該都不是太難吧。」
實際申請流程會再寫一篇,這篇就是一個等待放榜期間的靠北日記。
avatar-img
51會員
47內容數
寫奇幻學術旅程上的所見所聞,會盡量不清議時事(我說盡量),並保持理智而幽默的書寫,若鬱期來襲,則文字可能會極度感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捲|YZ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2013年冬天,終於開口和教授說明自己要從寫了七成的論文撤出,放棄這個學位,無論有沒有一張畢業證書,遺憾歸遺憾,但這條路我算是走過了。
所謂夏季學校,就是把一群國際學生集合起來關在某一個地方就某一個特定主題進行14天密集的知識和社交帳號交換,在這個旨在國際交流的場域,一旦進去了,就不可能輕易置身事外。
在奇幻學術旅程裡,最讓人羨慕的莫過於當時隨性而選的研究所,竟然能夠無差別提供獎學金給全部的學生在一年級暑假到歐洲實習/交換,補助包括來回機票和三個月生活費。我幸運地申請到波士尼亞的戰爭童年博物館實習,還遇上歐洲博物館界的奧斯卡大獎頒獎典禮。
三月中,疫情在歐美大爆炸,碩二的冬季學期倉皇結束,而我對於碩士班僅剩的記憶似乎只剩下封城前的兩場學生研討會。
基本上這是一系列分享一個中年家庭主婦為了和加拿大婆婆辯論,陰錯陽差回學校讀碩士,爾後一發不可收拾正在通往博士班之路(?)的幽默心得故事。
「我不太確定這題目會不會直接指涉新疆的再教育營,畢竟台灣現況很危險,萬一有個萬一,家人都在台灣。」「很多對新疆議題有興趣的人最後都這樣說,」教授一副瞭然的神情,又補一句:「結果還是沒什麼人願意寫相關論文。」
2013年冬天,終於開口和教授說明自己要從寫了七成的論文撤出,放棄這個學位,無論有沒有一張畢業證書,遺憾歸遺憾,但這條路我算是走過了。
所謂夏季學校,就是把一群國際學生集合起來關在某一個地方就某一個特定主題進行14天密集的知識和社交帳號交換,在這個旨在國際交流的場域,一旦進去了,就不可能輕易置身事外。
在奇幻學術旅程裡,最讓人羨慕的莫過於當時隨性而選的研究所,竟然能夠無差別提供獎學金給全部的學生在一年級暑假到歐洲實習/交換,補助包括來回機票和三個月生活費。我幸運地申請到波士尼亞的戰爭童年博物館實習,還遇上歐洲博物館界的奧斯卡大獎頒獎典禮。
三月中,疫情在歐美大爆炸,碩二的冬季學期倉皇結束,而我對於碩士班僅剩的記憶似乎只剩下封城前的兩場學生研討會。
基本上這是一系列分享一個中年家庭主婦為了和加拿大婆婆辯論,陰錯陽差回學校讀碩士,爾後一發不可收拾正在通往博士班之路(?)的幽默心得故事。
「我不太確定這題目會不會直接指涉新疆的再教育營,畢竟台灣現況很危險,萬一有個萬一,家人都在台灣。」「很多對新疆議題有興趣的人最後都這樣說,」教授一副瞭然的神情,又補一句:「結果還是沒什麼人願意寫相關論文。」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1. 杞人憂天:過度擔憂未來事件的發生 - 許多研究生在面對繁多的課題、實驗和論文時,常常會感到焦慮,尤其是對於未來無法掌控的事情。例如,擔心研究進展不順利、畢業延遲或是職業發展受到阻礙。這種焦慮往往源於過度的預測和假設,結果是讓自己陷入無謂的壓力之中。事實上,很多擔心的事情並不會發生,而過
Thumbnail
十八歲初次來台求學,在成大中文系和府城的滋養下對台灣好像開始有一點了解。以台南為家的我決定在南部尋覓第一份工作後, 開始踏上了人生第一次的求職之旅。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申請美國博士班的心得,包括如何聯絡教授、申請流程以及個人的經驗教訓等。文中提到套詞對申請成功率有幫助,建議提前半年開始聯絡教授。同時也分享了自己在申請過程中的困難和體驗,希望能給其他申請者一些參考和幫助。
Thumbnail
3 年前,我剛大學畢業並幸運考上研究所,其實我不知道自己要什麼?只知道因為大學四年過得跌跌撞撞、混一天是一天,自己必須在研究所做點什麼而投遞一堆實習履歷及團隊、社團招募,但幾乎都沒得到回應,直到開學前,我正覺得是自己什麼都不會而失落時,這個學生專案團隊聯絡上我,讓我在後來兩年取得極大的個人成長與探索
Thumbnail
本篇文是以一位大學畢業後、工作六年社會人士的視角分享對於文組生唸研究所的各種想法,著重於研究所對於職涯規劃的影響,而非如何考取特定系所(因網路上很多網友們都很熱情分享了,我想以我自己的見解分享更廣大的面向)。 首先,對於自己錄取了心目中的研究所真的感到萬分不可思議,至今仍沒有感覺到實感;既然如
Thumbnail
  雖然才11月,但回首今年至今,最重要且花最多心思準備的,非報考博士班莫屬。從上半年的考試入學(從中大筆試開始(4/20)到台大口試結束(5/17),整整1個月),到下半年的甄試入學,一共考了3所學校(中大、台大、政大),共筆試了1次、面試了4次,很高興最後能夠如願。   其實在放榜
在課堂上我認識了好幾位來自中南美洲國家的同學們,他們發現我跟他們有同樣的遭遇,這種因為學制差異而被拒絕入學的個案竟然還不少,其中一位阿根廷同學—寶拉,告訴我他們要把所有被拒絕入學的同學找來錄影
Thumbnail
你有沒有曾經很想做一件事,卻因為各種原因躊躇不前呢? 大學三年級時,我漸漸意識到自己就讀的科系不符合我的職志,那時的我其實很混亂也很焦慮,看著同學們一個個準備出國念書、考研究所、考公務人員等,於是我也跟著同儕搭上這班「符合社會期待的列車」畢業後馬上念研究所。 研究所念了一年後,我休學了。
Thumbnail
記得高中考完學測後,我只填了三個志願,分別是台清交的材料系。因為高中在科研社接觸過,加上身邊親戚各種吹捧,那時候還覺得這就是最佳選項了。 但是進到台大材料唸了兩年書後,我發現其實我對這個科系真的沒有興趣,於是開始了我轉換跑道的旅程。
考在職專班是自己的人生規劃之一,只是不知道這一天會這麼快到來,不曉得自己的衝動是好還是不好。 現在的我,很喜歡研究所科系,但心裡面總是會擔心,不知道會不會失敗、英文作文好難,所以有時候都會逃避讀書,但深深了解只有去克服困難,才能更進一步。 從現在開始,給自己的短期目標就是:考到在職專班研究所,降
1. 杞人憂天:過度擔憂未來事件的發生 - 許多研究生在面對繁多的課題、實驗和論文時,常常會感到焦慮,尤其是對於未來無法掌控的事情。例如,擔心研究進展不順利、畢業延遲或是職業發展受到阻礙。這種焦慮往往源於過度的預測和假設,結果是讓自己陷入無謂的壓力之中。事實上,很多擔心的事情並不會發生,而過
Thumbnail
十八歲初次來台求學,在成大中文系和府城的滋養下對台灣好像開始有一點了解。以台南為家的我決定在南部尋覓第一份工作後, 開始踏上了人生第一次的求職之旅。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申請美國博士班的心得,包括如何聯絡教授、申請流程以及個人的經驗教訓等。文中提到套詞對申請成功率有幫助,建議提前半年開始聯絡教授。同時也分享了自己在申請過程中的困難和體驗,希望能給其他申請者一些參考和幫助。
Thumbnail
3 年前,我剛大學畢業並幸運考上研究所,其實我不知道自己要什麼?只知道因為大學四年過得跌跌撞撞、混一天是一天,自己必須在研究所做點什麼而投遞一堆實習履歷及團隊、社團招募,但幾乎都沒得到回應,直到開學前,我正覺得是自己什麼都不會而失落時,這個學生專案團隊聯絡上我,讓我在後來兩年取得極大的個人成長與探索
Thumbnail
本篇文是以一位大學畢業後、工作六年社會人士的視角分享對於文組生唸研究所的各種想法,著重於研究所對於職涯規劃的影響,而非如何考取特定系所(因網路上很多網友們都很熱情分享了,我想以我自己的見解分享更廣大的面向)。 首先,對於自己錄取了心目中的研究所真的感到萬分不可思議,至今仍沒有感覺到實感;既然如
Thumbnail
  雖然才11月,但回首今年至今,最重要且花最多心思準備的,非報考博士班莫屬。從上半年的考試入學(從中大筆試開始(4/20)到台大口試結束(5/17),整整1個月),到下半年的甄試入學,一共考了3所學校(中大、台大、政大),共筆試了1次、面試了4次,很高興最後能夠如願。   其實在放榜
在課堂上我認識了好幾位來自中南美洲國家的同學們,他們發現我跟他們有同樣的遭遇,這種因為學制差異而被拒絕入學的個案竟然還不少,其中一位阿根廷同學—寶拉,告訴我他們要把所有被拒絕入學的同學找來錄影
Thumbnail
你有沒有曾經很想做一件事,卻因為各種原因躊躇不前呢? 大學三年級時,我漸漸意識到自己就讀的科系不符合我的職志,那時的我其實很混亂也很焦慮,看著同學們一個個準備出國念書、考研究所、考公務人員等,於是我也跟著同儕搭上這班「符合社會期待的列車」畢業後馬上念研究所。 研究所念了一年後,我休學了。
Thumbnail
記得高中考完學測後,我只填了三個志願,分別是台清交的材料系。因為高中在科研社接觸過,加上身邊親戚各種吹捧,那時候還覺得這就是最佳選項了。 但是進到台大材料唸了兩年書後,我發現其實我對這個科系真的沒有興趣,於是開始了我轉換跑道的旅程。
考在職專班是自己的人生規劃之一,只是不知道這一天會這麼快到來,不曉得自己的衝動是好還是不好。 現在的我,很喜歡研究所科系,但心裡面總是會擔心,不知道會不會失敗、英文作文好難,所以有時候都會逃避讀書,但深深了解只有去克服困難,才能更進一步。 從現在開始,給自己的短期目標就是:考到在職專班研究所,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