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對科學的無上推崇是真理還是迷信?自由人文讀書會《偽理性》系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文/曹立寬
在我們的第二次讀書會中,討論了兩個主題。上文分享了現代人逃避自由的狀況,這篇我們會來討論《偽理性》書中,介紹的20世紀「歐陸哲學」與「科學哲學」思潮,對當代科學文化的反思。

人不只會關注事實也會在乎意義

現代人對科學無比信任與崇尚,甚至人們對科學的崇拜已經有些偏離了它原初的精神,成為一種迷信。我們認為科學追求的是「事實」,也只關心事實,然而這樣只重視事實的信念,當它成為判斷所有價值的唯一標準時,就造成了一些重要問題;首先最關鍵的是:在心靈層面人不只會關心「事實」,也會在乎「意義」
追尋意義可說是人深層的內在需求,但因為意義沒辦法像科學檢驗的「事實」一樣被完全客觀化討論,因此當我們只認為科學規範的客觀事實才是重要的,這會直接導致「意義領域」的重要性被取消,這個狀態造成人文與藝術活動被排擠到社會邊緣,排除在普羅大眾的生活之外。然而人內在還是有這些需求,當我們失去對「意義問題」發問的能力時,人也就容易變得疏離迷惘。

早期科學的精神不是實證而是計算

許多人認為科學的重點在於從經驗中找到可被重複驗證的事實,因此判斷科學的精神是「經驗實證」。然而若從科學史的發展來看,奠定現代科學最重要的兩位科學家,牛頓與伽利略的理論,在很多方面反而是被同業前輩批評過於理論化而缺乏實證的一方。
牛頓的慣性定律:動者恆動、靜者恆靜,因為預設的前提是「永恆」,因此先天無法被驗證。而伽利略的自由落體定律在當時的「比薩斜塔實驗」,其實是失敗的。這兩位偉大的科學家,他們的理論依據都不是經驗實證而是數學計算。因此,近代科學真正的精神,其實是建立在數學模型之上將所有事物客觀化計算
從這裡我們可以發現,早期科學實際上代表一種以「計算」為核心的世界觀。而既然它作為一種世界觀,那就一定有與它不同的其他世界觀。只是科學的世界觀比過去許多世界觀都更具「實用價值」,因為它是奠基在對事物嚴謹的統計之上,這樣的模式無論是用在資源管理或是人力管理上,都能快速達到效率與效益的極大化,這也是現代人如此相信科學的原因。

兩種價值不能只偏重一種

無論是以計算/實用為主的世界觀,或以意義/人文為核心的世界觀,這兩者都是生而為人的需求。當以數字說話、以實用為標準的文化成為唯一真理時,原先討論意義的人文領域也只能跟隨這個標準,而當人文領域也被客觀計量,這直接導致我們所處的社會,失去人本有的精神和意義的探索能力、個人也連帶喪失了獨立的自我價值,因為現代社會中,每個個體的價值都必須能被數字客觀計算。
若我們能認可科學與人文這兩種傾向都是人性潛能與需求,那就應該合理判斷自然科學所建立的標準應該有一定的適用範圍,而不是一個沒有界線的至高權威。社會不應該要求人文、藝術、文化等領域,必須要用這套把「客觀計量」當成一切的標準,審視自己的價值。

科學與人文並不對立而是互補

從科學哲學與科學社會學的研究發現,即使是人們認為最客觀的自然科學的研究成果,也反映了研究者自身的性格與背景。同時科學研究是否被社會採信,背後仍受到政經與文化結構的影響,因此有些科學研究受到大力支持,有些則完全拿不到資源。這也導致人們能看見某些事實,卻也有另一些事實被社會遮蔽。
當人們相信所有一切都應該科學化、技術化時,本質上已經脫離了科學原初的精神,僅是一種高舉客觀性的主觀意識形態。當一切人文活動都難以在現代社會立足,整體社會也就喪失了精神追求與價值思辨,更失去了人文關懷,這進一步導致人們感到孤獨疏離,且無法面對真實的自己。
若要改善這種情況,就必須改變社會對科學的誤解,回過頭來修補科學與人文的關係,看見這兩者相互影響的面向。不再用偏離科學精神的迷信,排除科學研究與社會政策中本該有的人文思辨和價值辯證。使一切能攤在陽光下,被社會共同體理解和討論,才能化解長久以來科學與人文二元對立的緊張關係。

這些問題也在校園中發生?

以下內容除了社會文化教育環境中的狀況也直得我們反思,現在台灣教育普遍有重理輕文的現象,某部分也與這種對科學的認知有不少關係。人們覺得一切都得憑數字說話,所以對學生的學習,大家也都只在乎能被數字量化的成果。可是這樣強勢的主流想法,卻讓很多不善於以這單一框架學習的學生,被認為沒在學習。就像社會忽略追求精神價值的人文活動一樣,學生對學習的感受也被嚴重漠視。
——
參考資料來源:《偽理性》第二章第一節:科學神話的迷失
如果您喜歡我們的文章,也認同我們的理念,歡迎小額贊助,讓我們有更大的動力與能力產出更多不同的文章與計畫~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本系列專題將從教育的現代化這個議題出發,一同來探究現代教育的發展過程,以及現代教育與文化對我們的深遠影響。 同時也希望藉由回顧歷史發展,我們能在歷史的舞台上找到一個以人為本的教育與文化願景,以人文關懷的視角重新思考我們如何共創一個更加自由、健康且開放的教育與社會環境。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文藝復興開始,在啟蒙時代被發揚光大的個體精神,打破了封建階級,摧毀了宗教與君王無上的權威,給人們帶來了自由。 「我作為一個獨立個體,擁有自由意志,不被任何權威宰制」這種獨立而自由的理性之光照亮了整個西方世界。人們看似迎向了啟蒙的光明,但隨後幾百年來,各種災難也一一爆發,納粹與共產極權的崛起,逼得
由於過去長久的近現代思想傳統,我們理所當然的認為理性是明智的,而感受是反智的。也因此應該要理性的看待事情,避免被感受影響。然而這樣排除掉人對世界的實際感受與感知的思考方式,卻使得我們在很多時候因為壓抑自己對世界的真實感受,而與自己的真實心境越來越疏離,到最後甚至忘記了自己最初的感覺,失去了對世界最直
在開放空間討論的最後,我們談到現今主流教育,夠不夠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    在場幾乎一直認為是還不夠的,甚至有些人認為完全沒有。 108課綱 我們先從現在剛實行不久的108課綱談起,針對這件事,大家主要提出了三種面向的觀點,一是同意108課綱希望促成學習多元化,以及培養核心素養的理念,但認為它沒
學習者向前走Let’s Fly High致力於推廣以學習者為主體、人本與尊重每個人的學習與教育思潮,我們希望更多學生(青少年及青年)的主體性能被看見,有空間展現且被尊重,因此成立了這個組織。從自媒體與舉辦活動兩個方面入手,團隊開始運行以後,我們就準備著手舉辦第一場活動,經過團隊成員長時間的溝通,決定
從文藝復興開始,在啟蒙時代被發揚光大的個體精神,打破了封建階級,摧毀了宗教與君王無上的權威,給人們帶來了自由。 「我作為一個獨立個體,擁有自由意志,不被任何權威宰制」這種獨立而自由的理性之光照亮了整個西方世界。人們看似迎向了啟蒙的光明,但隨後幾百年來,各種災難也一一爆發,納粹與共產極權的崛起,逼得
由於過去長久的近現代思想傳統,我們理所當然的認為理性是明智的,而感受是反智的。也因此應該要理性的看待事情,避免被感受影響。然而這樣排除掉人對世界的實際感受與感知的思考方式,卻使得我們在很多時候因為壓抑自己對世界的真實感受,而與自己的真實心境越來越疏離,到最後甚至忘記了自己最初的感覺,失去了對世界最直
在開放空間討論的最後,我們談到現今主流教育,夠不夠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    在場幾乎一直認為是還不夠的,甚至有些人認為完全沒有。 108課綱 我們先從現在剛實行不久的108課綱談起,針對這件事,大家主要提出了三種面向的觀點,一是同意108課綱希望促成學習多元化,以及培養核心素養的理念,但認為它沒
學習者向前走Let’s Fly High致力於推廣以學習者為主體、人本與尊重每個人的學習與教育思潮,我們希望更多學生(青少年及青年)的主體性能被看見,有空間展現且被尊重,因此成立了這個組織。從自媒體與舉辦活動兩個方面入手,團隊開始運行以後,我們就準備著手舉辦第一場活動,經過團隊成員長時間的溝通,決定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世界是科學理性的,抑或是非科學感性的,我得不出一個符合所有人期待的答案,對理性主義的朋友們,我想說,的確如今的科學配合全球化,傷害了許多較為弱勢的同胞,遠古的信仰被剝奪,邁向使人不知所措的進步主義,對保守主義的朋友們我想說,人類若沒有科學是無法從史前的山洞中走出來的,會走在遠古時期就走向滅絕,所以雙
Thumbnail
科學家的科學哲學:是科學家以「科學方法」對各種「存在」追根究底,以減除疑惑、使大家更了解這個宇宙的一門學問。換句話說,是以一種嚴謹的態度去解釋這個宇宙的一們學問。
  啟蒙時代一方面是這種「全人典範」的高峰,也幾乎是它終結的時候。宗教改革、啟蒙運動與科學革命一方面形構出了一種現代人的主體性,卻同時剝除了過往支撐人們活下去的前現代意義與願景。我們的世界逐漸變得「數值清晰」,文明的保守性取代了冒險的樂趣。人類的專業知識總額得到指數性的積累,卻更加侷限在自己的圈圈。
  在自然的精神態度裡面,知識是一個心理學事實,存在於擁有知識的人的心中。但另一方面,胡塞爾認為,知識就其本性是關於對象的知識。在這裡,他指出了一個知識批判的重要問題:「超越性知識如何可能?」
Thumbnail
邏輯學如何作為一種科學(知識論)?   何謂科學?黑格爾認為「認識自身作為精神的精神,即是科學。」「科學在其自身之內包含了概念之形式該外在化的必然性,並且它包含了從概念成為意識的過度。」「邏輯即是對於純粹觀念-亦即對於思維之抽象要素中之觀念-的科學。」「邏輯是最困難的科學,因為它必須,
Thumbnail
孔恩在《科學革命的結構》描述了世界觀之所以改變,在於科學典範paradigms)間的移轉。科學隨著典範移轉,產生了新的信念、新的理論、新的方法與新的標準。從亞里斯多德、托勒密系統、牛頓物理學、愛因斯坦物理學及量子力學,世界觀便是隨著這些典範移轉而改變。但是,世界觀難道全權由科學典範所主宰嗎?
Thumbnail
科學是一種有系統性的知識體系,而哲學則會持續提問理論命題是否合理、實驗是否能完整說明理論想探討的範圍,而實驗是否可複製。典範的興起與跌落是必然的,而數據只是數據,具有可操弄性,必須用該理論是否合理和實用性來檢驗。
Thumbnail
前言 科學革命是如何發生的呢?從地心說到日心說、從牛頓力學到愛因斯坦相對論與量子力學,是什麼使得科學不斷進步呢?又是什麼使得科學產生出新的信念(commitments)呢?《科學革命的結構》從科學哲學的角度,提出科學革命的核心概念─「典範移轉」;科學隨著典範(paradigms)的移轉
Thumbnail
科學革命是如何發生的呢?從地心說到日心說、從牛頓力學到愛因斯坦相對論與量子力學,是什麼使得科學不斷進步呢?又是什麼使得科學產生出新的信念(commitments)呢?本書從科學哲學的角度,提出科學革命的核心概念─「典範移轉」;科學隨著典範(paradigms)的移轉,而產生新的信念、新的理論
Thumbnail
毀三觀,指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受到顛覆的看法所改變或影響。《世界觀》一書正是一本人類世界觀更迭的演化史。從亞里斯多德的世界觀談起,到後來的牛頓力學的世界觀、愛因斯坦相對論的世界觀、以及當代量子力學的世界觀。說明過去被堅信是鐵一般事實的世界觀,是如何慢慢的受到新的證據、新的儀器、新的理論等的
世界是科學理性的,抑或是非科學感性的,我得不出一個符合所有人期待的答案,對理性主義的朋友們,我想說,的確如今的科學配合全球化,傷害了許多較為弱勢的同胞,遠古的信仰被剝奪,邁向使人不知所措的進步主義,對保守主義的朋友們我想說,人類若沒有科學是無法從史前的山洞中走出來的,會走在遠古時期就走向滅絕,所以雙
Thumbnail
科學家的科學哲學:是科學家以「科學方法」對各種「存在」追根究底,以減除疑惑、使大家更了解這個宇宙的一門學問。換句話說,是以一種嚴謹的態度去解釋這個宇宙的一們學問。
  啟蒙時代一方面是這種「全人典範」的高峰,也幾乎是它終結的時候。宗教改革、啟蒙運動與科學革命一方面形構出了一種現代人的主體性,卻同時剝除了過往支撐人們活下去的前現代意義與願景。我們的世界逐漸變得「數值清晰」,文明的保守性取代了冒險的樂趣。人類的專業知識總額得到指數性的積累,卻更加侷限在自己的圈圈。
  在自然的精神態度裡面,知識是一個心理學事實,存在於擁有知識的人的心中。但另一方面,胡塞爾認為,知識就其本性是關於對象的知識。在這裡,他指出了一個知識批判的重要問題:「超越性知識如何可能?」
Thumbnail
邏輯學如何作為一種科學(知識論)?   何謂科學?黑格爾認為「認識自身作為精神的精神,即是科學。」「科學在其自身之內包含了概念之形式該外在化的必然性,並且它包含了從概念成為意識的過度。」「邏輯即是對於純粹觀念-亦即對於思維之抽象要素中之觀念-的科學。」「邏輯是最困難的科學,因為它必須,
Thumbnail
孔恩在《科學革命的結構》描述了世界觀之所以改變,在於科學典範paradigms)間的移轉。科學隨著典範移轉,產生了新的信念、新的理論、新的方法與新的標準。從亞里斯多德、托勒密系統、牛頓物理學、愛因斯坦物理學及量子力學,世界觀便是隨著這些典範移轉而改變。但是,世界觀難道全權由科學典範所主宰嗎?
Thumbnail
科學是一種有系統性的知識體系,而哲學則會持續提問理論命題是否合理、實驗是否能完整說明理論想探討的範圍,而實驗是否可複製。典範的興起與跌落是必然的,而數據只是數據,具有可操弄性,必須用該理論是否合理和實用性來檢驗。
Thumbnail
前言 科學革命是如何發生的呢?從地心說到日心說、從牛頓力學到愛因斯坦相對論與量子力學,是什麼使得科學不斷進步呢?又是什麼使得科學產生出新的信念(commitments)呢?《科學革命的結構》從科學哲學的角度,提出科學革命的核心概念─「典範移轉」;科學隨著典範(paradigms)的移轉
Thumbnail
科學革命是如何發生的呢?從地心說到日心說、從牛頓力學到愛因斯坦相對論與量子力學,是什麼使得科學不斷進步呢?又是什麼使得科學產生出新的信念(commitments)呢?本書從科學哲學的角度,提出科學革命的核心概念─「典範移轉」;科學隨著典範(paradigms)的移轉,而產生新的信念、新的理論
Thumbnail
毀三觀,指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受到顛覆的看法所改變或影響。《世界觀》一書正是一本人類世界觀更迭的演化史。從亞里斯多德的世界觀談起,到後來的牛頓力學的世界觀、愛因斯坦相對論的世界觀、以及當代量子力學的世界觀。說明過去被堅信是鐵一般事實的世界觀,是如何慢慢的受到新的證據、新的儀器、新的理論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