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方格精選

【創作者寫作攻略】:深度評論文、品牌經營甘苦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延伸閱讀

本篇文章同樣是與癮君子、嘎拉嬉皮一起在Premium的合作。還想知道如何成為Podcaster 或 撰寫長篇影評的心得嗎?現在一次訂閱三種享受哦!
by 歪編/張國勳、陳姿含
歪文系自正式開始經營已有將近十個月,雖然不是什麼流量大咖,以文學與教育為主的題材不如理財投資或行銷職場類討喜,但還是有一些成功「爆款文」的經驗。這篇文章會以我們成功案例的背後思路作為例子,分享相對小眾的領域如何有意識地撰寫深度評論的爆款文章,與長期經營個人品牌的心得。如果你也跟我們一樣,屬於小眾專業領域的寫作者,那麼這篇文可以給你一點明確的寫文方法,也歡迎與我們分享你的心得。
歪文系給自己的定位是文學推廣、知識轉譯等等的內容生產,因此除了書評書介、作家與文學作品的推薦分析外,我們其實已經偷渡了很多文學概念、文化、歷史知識以及教育理念和實例(笑)。所以我們的心得是以撰寫「知識轉譯」、推廣型的深度評論文為出發點,談談我們怎麼在知識深度與大眾接受度之間取捨平衡,跟文學創作類型的文字不太一樣哦(那是另一個世界)!

深度評論文章撰寫攻略

攻略一:文章是議題導向,因為沒有人在乎你在乎的事

大家先別著急,請容我說一個夢中發生的小故事:
夢裡有位不具名的教授說,就算是同為文學系所的研討會,很多時候大家對你想討論的詩、散文、作家本身其實沒興趣,真正讓人在意的是背後的「議題」。因此當你想要在臉書上發文引起大眾眼光,更重要的是背後的議題讓人有興趣,也許是性別、環保、法律議題等等。議題是開啟彼此討論與興趣的橋樑,即便各自專注的文本不同,但相同的議題卻可以讓不同領域的人產生共鳴、交流,甚至激盪出火花
這個故事的啟發在於,社群時代的分眾極細,「議題」是跨出專業領域、觸及到其他受眾最好的橋樑。寫作者具有專業知識、個人觀點已是必備條件,做好自己並不足夠,「如何被看見」是一個更重要的事情。因此除了侃侃而談自己的專業知識外,寫作者還必須讓讀者知道為何這個專業知識重要、告訴讀者多了這個專業知識對他有什麼幫助,否則對一般大眾而言,專業領域的新鮮事、知識內容,對它們來說可是一點感覺都沒有。
如果你想要觸及更多不同領域的人,請用議題搭建起共鳴彼此的橋樑──用議題連結到你的專業,就是吸引讀者目光的一種方式。一般人也許對吳明益的小說沒有興趣,但當你論及他書中的環保、台灣歷史記憶等議題,就能讓對這些議題有興趣的人,願意停下腳步看看你寫了什麼、吳明益小說談了什麼。

(在此替所有小眾專業領域的寫作者,獻上一首〈沒有人在乎你在乎的事〉)


攻略二:一篇文章溝通一個概念

長文好還是短文好?讀者到底能接受多長的文章?這兩個問題只能說有點假議題的意味,因為重點是一篇文章最好只向讀者溝通一個概念,在文字精簡的前提下把概念說完整,到底要多長反而是其次
歪文系整體文章偏長,我們一些流量較高的爆文,閱讀時間最短的〈像極了愛情〉也有6分鐘、〈老人與海〉7分鐘,長一點的〈珂拉琪與杜潘芳格〉11分鐘、〈開箱森永牛奶糖〉甚至12分鐘也沒問題。
所以讀者其實是可以接受深度長文的,只要在議題與內容上做好取捨,替他們聚焦在一個概念、問題的核心(aka 一個有趣清楚的問題意識),最後完整解答它,其實並不如一般直覺認知的長文沒有人要看。因此一篇文章包山包海真的是大忌,講述過多知識對非專業領域的人頗有負擔,議題或內容引起的好奇心無法支撐讀者閱讀完整篇文章,他就會因此棄坑(我們自己偶爾也會反省xd,也不想每次都寫那麼長啊!)。
況且,一篇文章塞十個專業知識多浪費啊!分成十篇文章賺流量或直接出成系列專題不是更好嗎(不對)。

攻略三:寫作要服務讀者,不要再為自己而寫了!

寫作要服務讀者並非意味著討好讀者,而是必須要先設想你這個作者的定位、人設是什麼,預期讀到你文章的受眾是誰,他們又會有什麼樣的需求。我們知道市面上很多文章會告訴大家「寫就對了!」,寫自己有熱誠的東西當然是最重要的前提,但當你埋頭苦拚時請記得抬頭看看身邊的環境,確保自己不是衝入一條無人的小巷,至少也要讓你的忠實讀者可以跟得上你的腳步吧!
行銷術語上這是尋找你的「預期受眾」(但要付諸行動),在古老(?)的文學理論裡其實也有類似的「預期讀者」的概念。把攻略二跟三放在一起看的話,就是撰寫文章所溝通的概念,最好要解決預期讀者的需求。你的讀者也許想知道《進擊的巨人》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4867 字、12 則留言,僅發佈於文學濾鏡看世界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每一種差異,都是獨特的理由。用文學的濾鏡,和我們一起歪歪地閱讀世界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是如何發現自己已經「長大」、不再青春的呢?鯨向海《A夢》是這樣一本關於成長與童年的書。這本詩集以成人姿態回頭望向那些膠原蛋白極度活躍的日子。成長不是一蹴可就,但往往是在某個時間點抬頭一看,才驚覺早已不再青春張狂。
你也去買了最近聯合文學雜誌與森永牛奶糖聯名出的期間限定牛奶糖嗎?別小看牛奶糖,每一盒都是季節懷舊台灣味,且附有詩人的占卜籤詩。想知道最近的戀愛有怎樣的發展嗎?先來看看下列四種組合,哪種最吸引你?測你最近的愛情運勢,附帶完整詩作的解密......
炮火隆隆焦土還冒著熱氣,遍地是受傷流血的身軀,如果有希望,寄託在領軍終結戰事的英雄身上。然而,在《安妮日記》這樣的「個人」回憶裡,戰爭的「轟炸」或許只是從微小地方開始,感受到生活出現裂痕,日常的秩序好像再也無法回復,然後意識到,翻天覆地的破壞。個人的生命歷程被中斷,先於國家,先於時代。
珂拉琪〈萬千花蕊慈母悲哀〉創作時雖不以台灣故事為出發點,然而歌詞中沉默的人、突然消失的摯愛、開不完的槍都與白色恐怖有所呼應。這首歌以間接的方式批判極權統治,歌曲中對神明的憤怒、不滿,其實吼向的是白色恐怖對人的迫害。這與客家女詩人杜潘芳格的〈平安戲〉相像,批評客家人是漠視現實的旁觀者時,隱晦批判了政府
公視即將推出影集《天橋上的魔術師》,改編自吳明益的同名短篇小說集。消失,是這本小說集的核心命題(影集似乎也以這作為著力點)。小說的開端,建立在一個已經不存在的事物「中華商場」上。作者吳明益因為中華商場的消失,開始懷想關於中華商場的種種景象,進而書寫這本小說;小說中的主人翁也以中華商場的缺席為敘述開端
關於老高與小茉討論尼采影片的爭議,支持與否的兩方立場有著根本上的差異:他們對於「老高」這個 youtuber 的人設,有著截然不同的期待。這並非是非對錯的立場問題,而是預期受眾屬性導致了不同看法,藉著這支影片的爭議,我們其實可以談談對「知識轉譯」的認知,以及傳遞者如何考量「預期讀者」這件事。
你,是如何發現自己已經「長大」、不再青春的呢?鯨向海《A夢》是這樣一本關於成長與童年的書。這本詩集以成人姿態回頭望向那些膠原蛋白極度活躍的日子。成長不是一蹴可就,但往往是在某個時間點抬頭一看,才驚覺早已不再青春張狂。
你也去買了最近聯合文學雜誌與森永牛奶糖聯名出的期間限定牛奶糖嗎?別小看牛奶糖,每一盒都是季節懷舊台灣味,且附有詩人的占卜籤詩。想知道最近的戀愛有怎樣的發展嗎?先來看看下列四種組合,哪種最吸引你?測你最近的愛情運勢,附帶完整詩作的解密......
炮火隆隆焦土還冒著熱氣,遍地是受傷流血的身軀,如果有希望,寄託在領軍終結戰事的英雄身上。然而,在《安妮日記》這樣的「個人」回憶裡,戰爭的「轟炸」或許只是從微小地方開始,感受到生活出現裂痕,日常的秩序好像再也無法回復,然後意識到,翻天覆地的破壞。個人的生命歷程被中斷,先於國家,先於時代。
珂拉琪〈萬千花蕊慈母悲哀〉創作時雖不以台灣故事為出發點,然而歌詞中沉默的人、突然消失的摯愛、開不完的槍都與白色恐怖有所呼應。這首歌以間接的方式批判極權統治,歌曲中對神明的憤怒、不滿,其實吼向的是白色恐怖對人的迫害。這與客家女詩人杜潘芳格的〈平安戲〉相像,批評客家人是漠視現實的旁觀者時,隱晦批判了政府
公視即將推出影集《天橋上的魔術師》,改編自吳明益的同名短篇小說集。消失,是這本小說集的核心命題(影集似乎也以這作為著力點)。小說的開端,建立在一個已經不存在的事物「中華商場」上。作者吳明益因為中華商場的消失,開始懷想關於中華商場的種種景象,進而書寫這本小說;小說中的主人翁也以中華商場的缺席為敘述開端
關於老高與小茉討論尼采影片的爭議,支持與否的兩方立場有著根本上的差異:他們對於「老高」這個 youtuber 的人設,有著截然不同的期待。這並非是非對錯的立場問題,而是預期受眾屬性導致了不同看法,藉著這支影片的爭議,我們其實可以談談對「知識轉譯」的認知,以及傳遞者如何考量「預期讀者」這件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是一篇文章系列的中間篇章,探討文案寫作的奧祕,從文案的本質與力量,以及標題的魔力與重要性,到文案大師的「一個信仰,十個問題」框架。 本文整理文案寫作的理論重點,分析直接反應文案和間接反應文案的區別,探討文案的創意層次和市場成熟度等。接下來的篇章將進入文案研究和實踐,挖掘讀者需求,讓文案更具說服力。
Thumbnail
這篇文章深入探討了文案寫作的重要性,並提供了具體案例來說明如何在文案中訴諸讀者的情感,從而提高轉換率。文章內容涉及情感驅使決策、研究結果、客戶需求、情懷直觀的影響以及文案研究與改善等。
Thumbnail
我沒有特定一個專題去發展我的寫作,因為我沒有什麼專業,而個人的文化造詣還有十萬里可以進步的空間,現在寫出來的都只是個人意見,並不一定正確。有時發佈之後我就不會再看,因為總會覺得太過赤裸而感到不好意思。今次寫一下怎樣決定寫什麼題材。
Thumbnail
這個問題困擾著許多文字工作者。在資訊狂轟濫炸的每一天,內容創作與文案寫作的需求與日俱增,但兩者的界線卻日漸模糊。 究竟內容創作者和文案寫手有何不同?本文將深入剖析兩者的差異,並提供實用建議,助你寫出更具影響力的作品。 「內容行銷的成功,不只取決於內容的品質,更在於文案的魅力。」
任何追求深度和豐富性的寫作者,都會尋求有效的策略來提升他們的寫作質量。圍繞話題關鍵字進行寫作,不僅能幫助你產生有意義的內容,而且還能擴展你的思維,使文章更加引人入勝。這種方法對於想要在自己的領域內深耕、尋找新觀點的寫作者來說,是一項寶貴的技巧。接下來,我將分享三個使用話題關鍵字編織觀點的重大理由。
Thumbnail
話說…好像大家都對寫小說的技巧滿感興趣的。 那我就托個大,🤭🤭🤭將自己在格子內的留言、建議稍稍整理起來~ 大家不甘嫌、讓我來碎碎唸吧! 這邊是比較零碎偏散文類的小說,以下是我給出的建議。 說真的,我覺得妳的作品偏散文類,如果真要寫出幾千字的短篇小說,那還得練! 可以嘗試先由描述事件,就
Thumbnail
寫出更好的文章 最近平台改版,許多人討論如何寫出更好的文章。大家紛紛分析自己的數據後台,並提出來分享和討論。在這裡,我也想藉此機會,從文化創意的角度來談談創作者的數據思維應該是什麼。 創作者的最終目的是要養活自己 首先,創作者的最終目的是要養活自己。要養活自己,就必須讓自己的文章賣得出去,吸引
寫作是一個無盡發想的過程,在各個主題下有著多樣的分享類型,然而,若欲在特定領域建立專業,持之以恆地針對特定主題進行分享是不可或缺,依此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有邏輯的建構文章主題變得至關重要。
在剛開始練習寫作的過程中,我總是一股腦地想把自已想說的全部寫了出來。但文章分享出去後,會發現按讚的數量有限、完讀率很低,當我試著去比對商周熱門的文章後,發現有很多的差異點,其中一點就是商周文章許多都是職場情境對話起頭。查看網路上所提及的寫作技巧,才知道這樣的文章鋪陳,其實是為了增加文章的代入感。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是一篇文章系列的中間篇章,探討文案寫作的奧祕,從文案的本質與力量,以及標題的魔力與重要性,到文案大師的「一個信仰,十個問題」框架。 本文整理文案寫作的理論重點,分析直接反應文案和間接反應文案的區別,探討文案的創意層次和市場成熟度等。接下來的篇章將進入文案研究和實踐,挖掘讀者需求,讓文案更具說服力。
Thumbnail
這篇文章深入探討了文案寫作的重要性,並提供了具體案例來說明如何在文案中訴諸讀者的情感,從而提高轉換率。文章內容涉及情感驅使決策、研究結果、客戶需求、情懷直觀的影響以及文案研究與改善等。
Thumbnail
我沒有特定一個專題去發展我的寫作,因為我沒有什麼專業,而個人的文化造詣還有十萬里可以進步的空間,現在寫出來的都只是個人意見,並不一定正確。有時發佈之後我就不會再看,因為總會覺得太過赤裸而感到不好意思。今次寫一下怎樣決定寫什麼題材。
Thumbnail
這個問題困擾著許多文字工作者。在資訊狂轟濫炸的每一天,內容創作與文案寫作的需求與日俱增,但兩者的界線卻日漸模糊。 究竟內容創作者和文案寫手有何不同?本文將深入剖析兩者的差異,並提供實用建議,助你寫出更具影響力的作品。 「內容行銷的成功,不只取決於內容的品質,更在於文案的魅力。」
任何追求深度和豐富性的寫作者,都會尋求有效的策略來提升他們的寫作質量。圍繞話題關鍵字進行寫作,不僅能幫助你產生有意義的內容,而且還能擴展你的思維,使文章更加引人入勝。這種方法對於想要在自己的領域內深耕、尋找新觀點的寫作者來說,是一項寶貴的技巧。接下來,我將分享三個使用話題關鍵字編織觀點的重大理由。
Thumbnail
話說…好像大家都對寫小說的技巧滿感興趣的。 那我就托個大,🤭🤭🤭將自己在格子內的留言、建議稍稍整理起來~ 大家不甘嫌、讓我來碎碎唸吧! 這邊是比較零碎偏散文類的小說,以下是我給出的建議。 說真的,我覺得妳的作品偏散文類,如果真要寫出幾千字的短篇小說,那還得練! 可以嘗試先由描述事件,就
Thumbnail
寫出更好的文章 最近平台改版,許多人討論如何寫出更好的文章。大家紛紛分析自己的數據後台,並提出來分享和討論。在這裡,我也想藉此機會,從文化創意的角度來談談創作者的數據思維應該是什麼。 創作者的最終目的是要養活自己 首先,創作者的最終目的是要養活自己。要養活自己,就必須讓自己的文章賣得出去,吸引
寫作是一個無盡發想的過程,在各個主題下有著多樣的分享類型,然而,若欲在特定領域建立專業,持之以恆地針對特定主題進行分享是不可或缺,依此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有邏輯的建構文章主題變得至關重要。
在剛開始練習寫作的過程中,我總是一股腦地想把自已想說的全部寫了出來。但文章分享出去後,會發現按讚的數量有限、完讀率很低,當我試著去比對商周熱門的文章後,發現有很多的差異點,其中一點就是商周文章許多都是職場情境對話起頭。查看網路上所提及的寫作技巧,才知道這樣的文章鋪陳,其實是為了增加文章的代入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