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18|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大漢天威-曹參破局、張良反擊】

在楚漢相爭中,曹參真的是一個相對很沒有名氣的人。 一般對他比較深的印象,不外乎「蕭規曹隨」,以及曹操自願掛名為其後人。
在東漢末年那個攀親帶故的年代,董卓自承為董太后親戚。 劉備舉起中山靖王劉勝大旗。 孫權很少人注意到,他跟孫策打的是長沙蕭王劉秀的旗號。
相比之下,曹參距離東漢末年不僅久遠,也算不上皇親國戚。 一生善於計算的霸主曹操,為什麼要掛這個名?
事實上,曹操最大的成就,在軍事。 曹參一般認為是內政大員,曹相國嘛。
但曹參其實不是文人,反而是當代的一流將軍。
韓信也曾受拜漢相國。然後就去討伐齊國了。 在韓信整個北伐,甚至定齊的過程中,曹參一直都是韓信的一員副將。 只有背水一戰的時候,曹參奉命回頭討伐趙國叛軍。
曹參早期的生平記載不多,跟樊噲他們一樣,幾乎全是戰功。在劉邦加入項梁旗下之前,當然是無役不與。 但曹參這時既沒有樊噲的摘人頭記錄,也沒有升官。
想來早年跟曹操一樣,打仗一般般。
而大約就從張良加入開始,曹參開竅了。奪回豐城的作戰,曹參獲爵七大夫。 項梁軍在亢父大破章邯時,曹參先登,遷為五大夫。 項羽劉邦合力打敗李斯的兒子,穎川守理由伯的時候,殺李由的功績也記在了曹參頭上。
楚懷王更給了曹參「建成君」的稱號。 就戰功跟官爵來看,曹參這時候跟英布就已經可以說是平起平坐了。
接下來劉邦軍大戰河南,也跟之前一樣,曹參更是從不缺席。 此一時彼一時,比方周勃這時候就不會場場有戰功了。
這表示什麼呢?
表示即使曹參爵位比人高,他仍是劉邦軍中一等一的先鋒大將。 如果把劉備比做劉邦,那曹參就是相當於關羽的大將軍了。
這時候,韓信被拜為大將軍……關羽會去找諸葛亮抱怨,曹參沒有被記錄,不表示他沒有怨言。
相對來說,劉邦之後完全安排曹參做為韓信的輔佐。 到底是輔佐?還是監督用副軍?
當劉邦前去奪韓信之軍後,隨即封韓信為相國,曹參為右丞相輔佐之。 兩人一同破齊軍,殺龍且。
緊接著就是武涉跟蒯通連番來說服韓信自立。 韓信當然是自立了,齊王難道是假的嗎?他所拿捏不定的,是該不該背叛劉邦。
這個決策的表現,就是曹參的生死。 若韓信決意反漢,曹參必殺。但結局是蒯通假裝發狂逃走了。
如果韓信的身邊沒有劉邦安排的監督者,其實蒯通根本不需要逃跑。蒯通所懼,便是勸韓信叛變一事,為曹參所知。
事實上,我更相信,曹參應該跟韓信說了些什麼。 「韓信猶豫不忍背漢,又自以為功多,漢終不奪我齊。」
齊國,已經被韓信認為是自己的了。
而韓信出發參加垓下之戰時,將齊國兵權完全交給曹參,由曹參來平討不服。 韓信徹頭徹尾的把曹參當成自己人,把劉邦當成盟友。
縱橫家的天下三分之計,就這麼高高舉起輕輕放下?其實還沒結束……沉默多時的張良,終於定下了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策略。
當時,楚漢雙方劃下楚河漢界,在陳平跟張良的建議下,劉邦對項羽展開了背刺。 有用嗎?怎麼可能有用。
那劉邦是哪來的勇氣突然挑戰項羽?
陳平拿出了縱橫家那一套天下大義論,跟劉邦說只要召喚諸侯前來助陣,必勝無疑。 但韓信跟彭越都沒有動靜。
所以劉邦反而被項羽一路打到躲進城裡,只好請張良來。 「子房救我!」
張良終於看懂了。 縱橫家的目的,是三分天下求平衡。
而陳平正在進行最後的操作。
只要劉邦還在一天,韓信就不會成為第三個霸主。 那麼……該是把劉邦換掉的時候了。
縱橫家定下的新三分霸主,以項羽、韓信、彭越為首。 消滅劉邦之後,更將誕生關中亂局。
三名新霸主的彼此牽制,以及想要吞併關中的慾望,勢必帶來全新的平衡。
如果不是曹參的回報,張良到這時候也只怕還被蒙在鼓裡。既然事已至此,想三分就三分吧。
張良露出了笑容:「你還記得,當初為什麼這麼拚命要進關中嗎?」 劉邦一愣:「不就為了稱王嗎?現在大家都是王了啊。」
張良又道:「擁巴蜀漢中,是漢王;多收了隴西,還是漢王;再加上關中,也是漢王……地大不愁,利少不動。把整個天下,都分給你認為最有用的人吧。」
劉邦早已不是當年的劉季,立刻明白過來,這些人想要的,只是一個權利。 只要能名正言順的徵收土地,對他們而言就是莫大的利潤。
劉邦一拍手道:「睢陽以北至穀城,都給彭越,陳以東傅海,都是韓信的!」 「可以。」張良淡淡道:「最後,我們還有一件事要做……」
劉邦的使者,快馬加鞭趕往通知彭越與韓信。 這兩個,終於動了。
張良知道,這一著瞞不過陳平,以及更多躲在暗處的縱橫家。 不過,最後一支密探的出動,即使是劉邦,也不會告訴任何人。
「來吧……決戰的地點,就在垓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