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新關係花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作者:麥基卓、黃煥祥|譯者: 易之新|出版社:張老師文化
Photo by Fiona Smallwood on Unsplash
重新思考
目前誰是和自己擁有親密關係的對象
這個開場白問題,我真的想了一下子,一時間真的想不出自己是否有親密關係的對象,一方面是對於「定義的不確定性」,二方面是針對「不確定所列出的對象,是不是和自己擁有親密關係」。
當探討到越後面的階段,我越發現,其實要建構穩定的長期親密關係,不僅需要彼此雙方都願意信任,還要能適度流露脆弱,真實與對方分享自己的大小事,「溝通」、「關懷」及「懂得傾聽」就顯得特別重要。
由於這個親密關係的對象不能是自己,更讓我可以重新審視自己,到底為何無法與他人建構親密關係的原因,透過作者的觀點及視角,原來我最缺乏的其實是「信任別人的勇氣」,會不敢信任的原因,其實是起源於不夠瞭解,又或者說不想瞭解,當然也就無法建立太堅固的親密關係,心牆也就因此而築成。
回想過去的自己不太懂得「劃清邊界」的概念,常常把別人的事當成自己的事,又期待付出之後可以得到相對等的回報,所以常常處在一個不對等的情況中,漸漸地也讓自己陷入一個無限迴圈,直到積累至某個程度後,關係自然而然,就會因為壓力、失衡或其他不可控的因素,而最終產生破局的現象。
其實每一段關係的結束,其實都是重新審視問題的機會,在人生這條道路上,從來沒有人可以教會我們怎麼面臨破局該如何應對,唯有自己「在冷靜後,再從過程重新釐清狀況,真實且客觀找出或面對問題後,才能再往下個階段繼續前進。」
我始終相信
我們的相識與情感
是來自億萬分之一巧合的美好-----愛未讀 網抄
Photo by Alberto Bianchini on Unsplash
總結延伸
沒有人,可以讓別人有,任何的感受
從出生開始我們就不斷地與別人建立關係,從一開始的父母、手足、親戚,到進入社會化後的鄰居、同儕、師生、同事、主管、客戶,過程中可能也會遇見往後人生中的伴侶,其中的差別只在親疏遠近而爾。
關係搭起彼此的橋樑,也讓我們因此受到周遭所有人事物的影響,但我從未想過,「原來感受,其實是自己給自己的」,自己是可以選擇,要不要讓這些感受延續的。
和別人的互動過程中,其實也正展現了自己是什麼樣的人,但其實這或許不是真正的自己,有可能展露在他人眼前的,只是一個理想中的自己,不斷的滿足別人的期望,漸漸地變得不像真實的自己,在追逐期望的過程中,產生了落差感,相對的也會開始出現權力、控制...等狀況。
〒 關係的五個階段
  1. 浪漫期:充滿想像、缺少經驗
  2. 權力爭奪期:混亂
  3. 整合期:了解彼此
  4. 承諾期:共同投入
  5. 共同創造期:充滿創意
我發現這五個階段很有趣,甚至可以套用到任何一個面向,不管是針對一項專案的合作,或是一段關係的建立,甚或是任何一個作品的呈現,都是自己與另一個對象相處的實境寫照。
那,什麼因素又會讓關係停滯,甚至讓關係脫離呢?
  1. 冷漠
    這表示,彼此已經築起心牆,也不願與對方坦承,甚至想要掩蓋某些事實,讓關係變得麻木封閉。
  2. 超越
    想要重新獲得注目,試圖用對方不理解的內容來武裝自己,但其實展現的只是更多的自以為是,儼然是一種不接納對方與自己存在差異的表徵。
  3. 分離
    有開始就一定有結束,沒有人可以確保關係可以持續多久,當無法再與對方回到同一個平衡點時,分離就會出現了,給自己足夠的時間做這個決定很重要,因為一旦轉身了,可能也就沒有再見的機會,所以至少要做到不後悔用分離來結束這段關係,在這個深思的過程中,也能更近一步了解自己。
清楚了解自己存在的意義後,也才能夠真實接納自己,勇敢面對自己的焦慮不安,進而更自在的與別人相處,不受別人的影響,對生命做出對的承諾。
讓彼此有自由的選擇,是親密關係中最基本的承諾。但,我們並無法給別人任何的承諾,正確地來說,每個人只能對自己承諾,因為承諾的另一面代表了限制,在親密關係中,若出現了限制,那連帶的也會產生束縛、不悅、壓力...等負面的情況發生。
要讓關係穩定的走下去,唯一能做的就是「對自己承諾」,唯有對自己做明確的承諾,才不會讓所有的想法及未來的可能被扼殺,想要走向什麼樣的親密關係,其實最終還是得先認清自己在哪裡,願意做什麼,以及邊界跟底線的設定。
每一份愛的背後,都承載了親密關係,而這些關係是個自獨立,沒有分割的概念,要讓親密關係持久而緊密,靠的是同在與共鳴,這其中需要彼此全心的投入、完全的信任以及願意開放展露自己的脆弱,我想或許就是因為如此,在面對分離時,才會令人難以忘懷其中的美好,而眷念難捨。
愛,是火熱的友情,沉靜的了解,相互信任共同享受和彼此原諒。
愛,是不受時間、空間、條件、環境影響的忠實。
愛,是人們之間取長補短和承認對方的弱點。—— 安恩·拉德斯
Photo by Vera Cho on Unsplash
低質量的社交,不如高質量的獨處
這是參加幾場關係主題後,得出的結論「唯有先學會與自己獨處,才懂得怎麼跟別人社交」,不然再多的談論對話都顯得毫無內涵而浪費生命。
或許這樣說有點極端,但在這幾次的討論過程中,以及實際生活的體悟下,我發現,有時「說得多不如說得剛剛好」,也才能進而達到溝通的目的,不然社交的再多,也無法達成良好的互動關係。
在過程中我們有談論到「少問為什麼,多問怎麼辦」,這個概念讓我受用很多,不斷的糾結事情發生的源頭,不如用實際的情況去推測可行的解決方案。
我仍舊認同問「為什麼」是必要的,唯有找出問題的本質,才能進而讓自己面對處理後,延伸至改變及轉化人生,以前的我常常卡在問完為什麼就停滯了,找出了問題也常常覺得自己的能力有限而無法達成,但,其實只是因為沒有對自己做出承諾,讓自己有目標的一步一步慢慢實踐。
透過這些問題的反思,可以讓自己更了解自己,也漸漸喜歡上獨處的滋味,在一個人的情況下,可以更不受干擾的打開感官,享受這個世界帶給我們的任何訊息。
謝謝領讀人,在當下即時對於我提出的「主題讀本有重疊性」的狀況給出回應,讓我重新思考到,其實每個主題中,一定都會有重複出現的概念點,重點是該如何讓自己領悟到其中的核心意涵,進而幫助自己釐清要努力的方向。
最後,我發現所有的關係要能夠穩健的關鍵因素,其實在於全心全意做好自己,每個人只要能認清好自己的角色及定位,剩下的部分,就是「讓對方享有自由的權利,並在脆弱的時刻共同陪伴彼此」,如此一來就能產生最自然而動人的親密關係,也不會因糾結在不重要的事情上,而留下任何的遺憾了。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
新關係花園,需要不同的花朵才豐富有趣
最後感謝在螢幕前的你,耐著性子讀完這篇心得 願您一切順心平安,一起珍惜當下 如果你也剛好有閱讀到此書 也歡迎留言分享 一同交流 :)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自學」是以「忘記作為前提」,學習這條路並不孤獨的,先搞清楚想要解決的問題為何,才能在過程中找出需要的資料,進而找到努力的重點,最後淬煉出最精華的部份,
原來要成為一個成熟的人需要付出的心血及努力 真的超乎常人想像,也難怪這是條少有人走的路。
「自學」是以「忘記作為前提」,學習這條路並不孤獨的,先搞清楚想要解決的問題為何,才能在過程中找出需要的資料,進而找到努力的重點,最後淬煉出最精華的部份,
原來要成為一個成熟的人需要付出的心血及努力 真的超乎常人想像,也難怪這是條少有人走的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關係對我來說,有很多方面,包含家庭、伴侶、朋友、金錢、職場等...,以前覺得關係就是我與其他人、事、物之間的連結,對包含寵物,但現在開始覺得,除了與外界的關係,與自己的關係也是種關係,而且當與自己的關係是不和諧、平靜時,外在的關係也會有很多的衝突。
Thumbnail
但現今的做自己,已被包裝成合理的肆意失禮,完全不顧對方的感受、情緒,自我為中心的只想著自己是否舒暢自由,做自己與自私之間的差別愈來愈模糊。人們也愈來愈疏離,人與人之間的摩擦與冷漠,讓人們感悟關係的分際難以掌握。你是否對於人生中的某些關係抱有遺憾?或者對於彼此該如何面對和相處存有遲疑?抑或控制不住的情
Thumbnail
這篇文章藉由小説《聊天記錄》探討關於情感關係的多種可能性,討論了一對一關係和開放式關係、不同人數之間的平衡和溝通、喜歡和愛的區別,以及當下社會對多元愛情觀的迷失和追尋等話題。最後,我們能否同時愛著很多人的觀點。
Thumbnail
從陌生到熟悉,從拘謹到隨意。摯友與戀人在發展的過程中,開始的階段有好大一部分重合。新的關係階段有時會讓人感到困惑,但摯友和戀人異曲同工之妙。為了將兩者更好地融入生活,人們需要面對不同的狀況並謹防刺傷彼此。最終,愛情和友情都要建築在相互理解和疼愛的基礎上。
Thumbnail
從我推薦了上一本《女醫師》的性愛書籍之後,就很多人再問我說到底還有沒有推薦其他兩性的書籍,後來我關注不少床笫之間技巧的說明書,覺得真的大同小異,反倒是戀愛相關的書有不少可以討論。
Thumbnail
此篇文章探討了作者與他人建立關係的能力以及面對關係結束時的感受。作者表示自己容易與他人建立關係,並在短時間內將對方納入心中。然而,當關係結束時,作者也感受到難過,需要花時間來緩解這種情緒。儘管如此,作者仍然感激每一段關係帶來的成長與陪伴。最後,作者表達了對助人工作的渴望,希望將溫暖與力量回饋給他人。
Thumbnail
親密關係是一種修行,無條件的愛讓人覺得自己是被接納、有價值的人,但在關係裡有許多困境需要突破,如財務、溝通、親子等,作者認為不再等人來愛自己、並能真正愛自己才是親密關係的修行。在日常生活中, 重要的是要活出真實的自己。
Thumbnail
在親密關係中,瞭解到修煉親密關係是一件困難的事情。作者分享了親密關係中存在的陷阱和解決的方法。在這個文章中,也強調了愛自己是很重要的,並提出瞭如何愛自己的方法。
Thumbnail
關係裡,沒有一個人的使命是要滿足另一個人, 關係的和諧或磨擦,要回到自己之內去看見, 自己是如何看待自己、定義自己,自己的價值觀是什麼, 你是否尊重自己,信任自己,願意親近自己, 是否仁慈而不批判,彈性而不僵化, 是否誠實面對真實的自己; 關係之間,是獨立且完整的個體之間的相會, 是在價值觀不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關係對我來說,有很多方面,包含家庭、伴侶、朋友、金錢、職場等...,以前覺得關係就是我與其他人、事、物之間的連結,對包含寵物,但現在開始覺得,除了與外界的關係,與自己的關係也是種關係,而且當與自己的關係是不和諧、平靜時,外在的關係也會有很多的衝突。
Thumbnail
但現今的做自己,已被包裝成合理的肆意失禮,完全不顧對方的感受、情緒,自我為中心的只想著自己是否舒暢自由,做自己與自私之間的差別愈來愈模糊。人們也愈來愈疏離,人與人之間的摩擦與冷漠,讓人們感悟關係的分際難以掌握。你是否對於人生中的某些關係抱有遺憾?或者對於彼此該如何面對和相處存有遲疑?抑或控制不住的情
Thumbnail
這篇文章藉由小説《聊天記錄》探討關於情感關係的多種可能性,討論了一對一關係和開放式關係、不同人數之間的平衡和溝通、喜歡和愛的區別,以及當下社會對多元愛情觀的迷失和追尋等話題。最後,我們能否同時愛著很多人的觀點。
Thumbnail
從陌生到熟悉,從拘謹到隨意。摯友與戀人在發展的過程中,開始的階段有好大一部分重合。新的關係階段有時會讓人感到困惑,但摯友和戀人異曲同工之妙。為了將兩者更好地融入生活,人們需要面對不同的狀況並謹防刺傷彼此。最終,愛情和友情都要建築在相互理解和疼愛的基礎上。
Thumbnail
從我推薦了上一本《女醫師》的性愛書籍之後,就很多人再問我說到底還有沒有推薦其他兩性的書籍,後來我關注不少床笫之間技巧的說明書,覺得真的大同小異,反倒是戀愛相關的書有不少可以討論。
Thumbnail
此篇文章探討了作者與他人建立關係的能力以及面對關係結束時的感受。作者表示自己容易與他人建立關係,並在短時間內將對方納入心中。然而,當關係結束時,作者也感受到難過,需要花時間來緩解這種情緒。儘管如此,作者仍然感激每一段關係帶來的成長與陪伴。最後,作者表達了對助人工作的渴望,希望將溫暖與力量回饋給他人。
Thumbnail
親密關係是一種修行,無條件的愛讓人覺得自己是被接納、有價值的人,但在關係裡有許多困境需要突破,如財務、溝通、親子等,作者認為不再等人來愛自己、並能真正愛自己才是親密關係的修行。在日常生活中, 重要的是要活出真實的自己。
Thumbnail
在親密關係中,瞭解到修煉親密關係是一件困難的事情。作者分享了親密關係中存在的陷阱和解決的方法。在這個文章中,也強調了愛自己是很重要的,並提出瞭如何愛自己的方法。
Thumbnail
關係裡,沒有一個人的使命是要滿足另一個人, 關係的和諧或磨擦,要回到自己之內去看見, 自己是如何看待自己、定義自己,自己的價值觀是什麼, 你是否尊重自己,信任自己,願意親近自己, 是否仁慈而不批判,彈性而不僵化, 是否誠實面對真實的自己; 關係之間,是獨立且完整的個體之間的相會, 是在價值觀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