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9/25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61心地法門

時間:民國八十八年四月三十日(農曆三月十五日) 地點:淨律寺客堂
學員問:
請問院長!平常供佛的水果,可在午齋前先削好皮,再拿去供佛嗎?還是可以供完佛後,收下來才分給大眾?抑或是大眾都各分一份,一起念供養偈?
院長開示:
若供養常住,就每人分一份,念供養偈一起供養。若是供佛,就全部先削好皮再拿去供佛,然後收下來再分給大眾。
大寮若是在午齋前,時間上來不及準備,水果也可以不用削皮,例如蘋果可以切半,一人分一半,讓大眾自己削皮,但外皮必須先洗乾淨。若有居士來參加共修,就要先削皮再分,因為他們來共修,手邊又沒有水果刀要怎麼吃?一人分一把刀子也麻煩。
學員問:
院長!削好的水果,只供在大殿就好,其他殿不用供水果嗎?
院長開示:
其他殿在齋堂佛前,或聖僧那裡都有供菜,水果就供在齋堂。所以,平常也就不用各別一個殿一個殿拿去供,初一、十五在大殿上供外,其他的殿堂,也不用一個殿一個殿去供水果。其他的殿堂,早晚供香外,沒有供水;就看你們要怎麼做都可以,若仍要每日供水也可以。不過,香每一殿都要放一些方便取用,掃地工具也要各備一組,放在每殿的附近,以方便打掃時取用。
學員問:
院長!像四天王殿,彌勒菩薩、韋陀菩薩,各有兩個供水果的盤子,若現在不供水果,那些盤子及裝水果用的桶子,要怎麼處理呢?
院長開示:
桶子可以拿來裝水擦桌子,但不可以拿供過菩薩的盤子,又去供佛,因為這有互用的過失,就好像你專用的碗,被別人拿去用,總是不太好吧!更何況是佛受用物,你拿去給菩薩用,這樣就不如法了,是不是?
學員又問:
請示院長,若同樣是供菩薩的盤子,可以互用嗎?
院長開示:
供過菩薩的,可以集中在大殿,放供盤的地方。再註明一下,方便信眾來時使用,這是方便法。但我們出家人,自己要清楚戒律,(約剋心來說)互用都有過失。比如觀音殿,供養觀世音菩薩的供具,若是拿去地藏殿,供養地藏菩薩,這樣染來染去就是互用。但一般信眾來到寺院,怎麼會知道這些微細的地方,可是我們出家人一定要清楚,明白自己的戒律因緣,才好!
學員問:
院長!同樣是擦佛像的毛巾,可以互用嗎?還是每一尊佛像、菩薩像,都要有各自的毛巾呢?另外,擦桌子的毛巾和水桶也都要分開使用嗎?
院長開示:
擦佛像的金身,可用雞毛撢子輕拂。桌子就用毛巾擦,佛桌或菩薩桌所用的毛巾也應該分開。至於四天王殿,你們光量寺,四天王殿的底座有桌子,那四天王兩旁的桌子,共用一條毛巾就可以了。韋馱菩薩和彌勒菩薩,擦桌子的毛巾,也應該分開,並各別放在各菩薩座位旁的抽屜裡就好了。這樣不是很清楚嗎?
學員問:
院長!佛桌上面供奉的假花、香爐,可以用擦佛桌的毛巾擦嗎?
院長開示:
可以。但要注意,佛桌上只可以放供品、法器和課誦本。其他屬於我們私人的用品,例如茶杯、佛珠、衣服和僧袋等,不可以放在上面,因私人物品放在佛桌上,那就是侵佔,非常不恭敬,這一點很重要。但做法會時,可以另外再放置一張桌子,讓法師專用,這樣是可以的。
學員問:
請問院長!每一殿的供盤收起來,不再供水果了,可以跟別人結緣嗎?
院長開示:
你不可以說:「收起來不供水果」,是集中在大殿供,不可以說收起來不供!因這樣說關係到因果的問題,因果就是這樣來的。「你不能說在二樓大殿供水果,一樓大殿就不用供了。」我們只是集中在一處供水果而已,你怎麼可以說,其他地方就不用供呢?阿彌陀佛!
學員問:
院長!那是不是可以就方便來說?
院長開示:
那是無相,要怎麼說方便,只是看因緣,你要怎麼說方便或不方便呢? 連供佛這種事,也有說方便法的嗎?阿彌陀佛!
學員問:
院長!毛巾擦過佛菩薩的臉,跟佛菩薩的金身,是不是也要分開使用?
院長開示:
擦拭佛菩薩的金身、臉應該用新的棉花或衛生紙輕輕地擦拭,不可以用粗粗的毛巾擦,而且態度要恭敬。使用棉花擦好後,再用雞毛撢子輕拂,才不會有棉屑。接著,擦完後的棉花或衛生紙,還要拿去山上,並埋在不會被人踩到的地方,這樣比較恭敬如法。
還有擦拭佛像前,要先用刷子刷過再擦,刷子要買油漆用的軟毛刷子,先把佛像的灰塵輕輕刷掉,不能直接用濕的紙巾擦,那樣灰塵碰到水會胡掉越擦越髒,小縫隙裡更是擦不乾淨。我們做事情,若是越攝心清淨就會越清楚;越攝心恭敬,就越看得見我們的心,(所謂視信施物如見佛),要不要達到那個程度,就看你如何用心了。
譬如說,擦佛桌的毛巾拿來擦佛像,這樣比較不如法。再說,在大殿外也要專門設一個水槽,供大殿清潔使用,一切大殿所使用的器具,不要與平常使用的水槽混用,這樣比較好。還有擦佛像的桶子,與擦佛桌的桶子,也不要混用才好。
學員問:
院長!佛前物品分「佛受用物」、「佛屬物」和「現前物」不能互用。桌子,屬於「佛受用物」,桌上香爐屬「佛屬物」,若用擦佛桌的毛巾,拿來擦桌上的香爐等,是不是互用了?
院長開示:
應該是擦佛桌的就擦佛桌;擦法器的就擦法器。若擦佛殿的毛巾,舊了汰換下來,你不能再拿去別的地方使用,如:將大殿汰換的舊毛巾,再拿來擦客廳用,那也是侵佔。但擦佛桌與擦香爐,使用同一條毛巾,沒有什麼關係,對吧!哪有分擦花瓶的一條,擦香爐的又用另外一條,這主要是提醒我們要注意、要恭敬。所謂「有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啊!
如果這條毛巾,已經擦佛桌擦得很髒了,沒有清洗乾淨又拿來擦其他的物品,那是不是把灰塵沾過來沾過去嗎?相反的,你拿毛巾擦拭檀香爐上的灰塵,又再拿來擦佛桌,那佛桌不就更髒了嗎?
我們做事情要有智慧。你若有智慧,就會先從灰塵較少的部份擦,然後一邊清洗一邊擦;你若用同一條毛巾,從頭擦到尾,那會比沒擦還嚴重。所以,這條毛巾擦過一次,就要洗一洗,把毛巾洗乾淨了再繼續擦。
又如點香前,看到灰塵落在佛桌上,你就要先把灰塵擦掉,毛巾洗乾淨再擦。你若是放一些面紙巾在佛桌的抽屜裡,那有什麼作用?要清楚那是方便擦燈油或香灰之類比較髒的東西,假使你一張面紙是拿來擦佛桌的,再拿去擦別的地方,這樣也是染來染去的,是不是?
但你若把毛巾分成,擦花瓶一條,擦香爐一條,擦佛桌的又是另外一條,這樣就要掛幾十條的毛巾!所以,「要知事看事」,不能互用的,就不可以互用。
又如三衣不離身,有的人把三衣拿來當枕頭(這是少欲知足的頭陀行),我則是把三衣放在僧袋上,隨時要用,三衣都在身邊的。例如我今天有事情要外出,那三衣、缽都用僧袋裝好,放在車上。萬一有需要,我就可以馬上搭衣,這三衣隨身的目的,是具足威儀的一件事,你們要去瞭解。你若說這樣子很麻煩、很多事,其實這都是為了保護我們的戒。
「戒」是保護我們的,萬萬不可以生起「真麻煩」的心。我們出家,是為了要了生死,心一定要清淨,就是要無相、無麻煩,而不是嫌麻煩。
學員問:
院長!供香時要持咒、結手印,請院長慈悲,重新示範解說手勢。
院長開示:
燃香,出食台那支香,不可以跟供佛的香一起點,要將供佛、菩薩的香先點燃供畢,再去點出食台那支香。
供香時,把香點燃,置握在左手的前三指,並將手掌朝上,右手大姆指由內捻無名指,餘三指伸直向下,從左往右三遍,再將右手掌朝上,從右至左三遍,口隨手的動作唸咒語:「唵 阿彌利得 吽 怕都」,各三遍,然後再雙手捧香齊眉觀想:「願此香華雲,普遍十方,供養三寶,護法龍天,普熏眾生,同入佛智。」供好了,將香放入香爐中,然後結手印。
結手印時,兩手指互相交叉向上,右手食指勾左手中指,左手食指勾右手中指。右手拇指勾住左手小指,左手拇指勾住右手小指,成四角,表四大海,兩手無名指向上伸直,表須彌山,然後舉高齊眉供養問訊。
之後再舉餘香齊眉,走到韋馱菩薩、伽藍菩薩處上香,但行走時,舉香的手要護著香灰,不能讓香灰掉到地上,也不能刻意讓鼻子聞到香味。四天王殿,則由另外一個人負責供香,這樣時間才來得及。四天王殿、彌勒菩薩要先供,再供韋馱菩薩。
學員問:
手印結好,是舉高齊眉就好,還是要向香爐中間按供一下。
院長開示:
不用啦!你結手印目的是觀想,供香功德如須彌山那麼大,如四大海水那麼多。
學員問:
院長!晚課放蒙山,念到「汝等孤魂眾⋯,皆共成佛道」,窗戶打開,把米水倒在出食台的小盤子裡,再把杯子送回佛前這段時間,我習慣把窗戶關起來,但有說窗戶不可以關,要等到三遍往生咒念完才可以關。若是這樣子窗戶打開,蚊子會飛進來,我想窗戶還是關起來比較好。
院長開示:
當出食的杯子送回到佛前,之後還要再出去,加持往生咒後再回來,才算出食圓滿。
所以這中間,窗戶不可以關,必須等到三遍往生咒加持後,回到原來結手印的地方,才可以把窗戶關起來。若夏天蚊蟲多,在持第二遍往生咒時,窗戶才打開,或加裝一個紗窗,當你把米水,倒入出食台的盤子之後,才關起來也可以,這都不要緊的,鬼神無障礙。
學員又問:
院長!出食台那支香,也要加持嗎?
院長開示:
有香腳(台語,指鬼神香)要加持也可以,但不是拿到佛前加持,香從抽屜拿出來點燃後,就在當處加持,再面向佛觀想:「願此香華雲,普遍十方,供養三寶,護法龍天,普熏眾生,同入佛智。」才拿到出食台,舉眉供一下再把香插下去。不過,應該是說出食台上,供七寶如來要供一支香;聖號下面的出食台,也要插一支香,給眾生看到七寶如來的聖號,皆得解脫。
學員又問:
院長!您說鬼神無障礙,那是不是窗戶關起來也可以?
院長開示:
你自己看因緣,若窗戶打開,等米水倒完,蚊子會飛進來被燈或火燒死,有這樣的因緣,你就把窗戶關起來,這也是隨緣,並沒有說一定要怎麼樣,對吧!
學員問:
院長!大殿有佛龕、中桌、下桌,可以使用同一條毛巾擦拭嗎?
院長開示:
可以。大殿的佛龕,你們若要上去整理時,最好穿上一雙新襪子,工作完成後,洗一洗收起來,以後要用再穿。你們要固定一雙新襪子,這樣比較恭敬。因為你若穿平時穿的襪子踩進佛龕裡,又用毛巾擦佛像,這樣染來染去的,很不清淨這要分清楚。
不然你就要跪著擦,但跪著擦,你也要先淨身沐浴、換衣服,以示對三寶的恭敬。所以,若要擦上面佛龕時,這襪子就固定一雙,工作是一年換一次,大家若做得熟悉,就應該學習換單交接班,我們就完成那個責任,就是圓滿。若接班的人,他沒有按照這樣做,用自己的想法做事,就是:有違僧制。我們要這樣恭敬,養成和合、如法的習慣比較好,在二十九日換單,交接班就把責任完成。其它執事,大寮也是這樣。
教務主任:
光量寺是十四天輪一次。
院長開示:
不論一年,或幾天輪一次,都要交班,不交班不可以的。這是傳承責任的問題,所以要清清楚楚的交接比較好。
今天的題目「心地法門」。心是佛,地是量,大地是生長一切萬物,容納一切萬物,若不是量,要怎麼容納?法是證,證悟的證。門是路,是通行的道路。假如沒有門,要如何通行?如何趨向佛道?
「覺知」若靈,是佛、菩薩;「覺知」不靈,是凡夫。
佛教,是佛陀對九法界眾生,至善圓滿的教育。佛教教主釋迦牟尼佛,行化四十九年,所說一切經典,內容無非是說明宇宙人生的真理。人生就是自己(正報),宇宙就是我們生活的環境(依報)。
覺知名佛、菩薩;不覺名凡夫。修行,就是將我們對宇宙人生,錯誤的看法、想法、說法、做法加以修正。佛教修行的綱領是「覺、正、淨」,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並以戒、定、慧三學,以求達到此目標。
修學基礎是淨業三福,待人以六和,處世依六度,尊普賢十大願,歸心淨土,佛之教化,能事畢。能,是能夠的能;事,是事業的事;畢,是畢竟的畢。能上求佛道,開顯般若妙慧,下化眾生,悲智雙運、度化眾生,往生成佛,究竟了辦生死。佛之教化眾生,行度化之事業,畢矣。阿彌陀佛!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