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5/28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看親子雙方的內在

好遺憾,我們都好遺憾。
爸媽好遺憾: 「我們知道卻做不到,好遺憾我們明明是在付出愛,為什麼好像被攻擊成壞心父母?為什麼我的孩子沒辦法理解我的用心,孩子明明不懂,你又不教他,難道放著讓他受傷、出社會被淘汰?」
孩子好遺憾: 「為什麼我知道他們盡力在愛我了,但我卻開心不起來?為什麼我好像總是不合他們期待?為什麼我沒辦法成為他們想要的樣子?為什麼要我成為他們心中的樣子?為什麼不愛我本來的樣子?」
我們試著從兩方的立場來試著同理彼此,因為在這場關係中,彼此真的都不想繼續遺憾了,是嗎? 指責與不指責,何處能讓痛苦找到出口?
通常我們會選擇責怪對方,父母怪孩子不聽話不長大不懂事不主動,孩子怪父母不支持不鼓勵不接納不溝通,好像當我們往對方指責,就能把內心中這些無法滿足的期待給平衡一下,但真的嗎?怪罪對方,我就能舒坦些?我內心受到的苦就能消失不見?真的嗎?我能把自己快樂的責任推到對方身上,我都無需為自己的心態負責?
所以試著接受,怪罪對方,我並沒有辦法感受到痛苦的離開,怪罪對方,也無法讓我們的關係變得更好一些,怪罪對方,只會讓彼此感受到互相攻擊,同時自己也好害怕被對方攻擊,為什麼呢?因為我們都不希望去承擔對方不快樂不開心、過得不好、失望的責任,我們都不願意也無法擔上這個重任。 如果無法責怪對方?難道要責怪自己嗎?難道這是我選的嗎?難道是我自己造成的嗎? 又,如果告訴你,過度的責怪自己也無法讓事情變好,讓關係更快樂一些,那到底這個兩難的狀況要如何找尋出口? 感受並沒有對錯,但生命的智慧是永無止盡的學習
親愛的父母們,
於是,我們都錯了但也都對了,因為每一個人的出生時期的價值不同、接受的父母教養環境、成長教育都是不同的,當然血型、星座都通通影響著我們所認為「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標準,在我們各自的環境中,或許那樣的價值是我們努力生存下來的「保命法則」,或者換句話說,這麼想這麼做,我才能在我的世界中自處,找到自己的生命價值、被尊重被疼惜的可能,但當對方做出跟我的生命價值不同的選擇時,我驚恐的想要告訴孩子,你走錯了、你做錯了,這樣是不可能能夠生存下去的!這樣會讓你失去在社會中的尊重!你不會得到同儕的羨慕、不會有機會被喜歡、不會被認同、甚至被愛……..。
所以手不知不覺的抓緊了,因為我好怕你走出我的經驗值,那個經驗值我沒有走過,很可能會有危險、很可能會受傷、很可能超出我生命經驗的預期,那沒說出的話是,我害怕你走出我所知道的世界,因為我不希望你受傷,而那沒說出的是,我好害怕走出我自己的世界,因為,我怕我受傷。 如果你是父母,如此認真的想要把自己的生命經驗傳承給孩子,每每一說出口,卻感受不到對方的感激,對自己的意見和教導一點都不開心接受,父母這時心裡都是非常挫折和失望的,因為在你的生命裡也沒有經歷過第二條路,要跟你說一聲「辛苦了。」因為那個害怕孩子受傷、害怕孩子要經歷人生磨練的心苦與承擔,一定是掙扎又怎麼都放心不下。
為何要讓自己過去的經驗阻檔了我們現在的關係?
你的每一份為孩子的擔心與期待,其實都是自己生命經歷所產生對錯的價值觀,除非我們試著讓自己弄清楚這些執著的價值為何,不然只會不斷的把這些期待持續投射在孩子身上,來證明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如果這是現在的你,邀請你找個時間拿張紙筆與自己安靜下來,讓自己與自己認為對的執著來一場對話,讓自己慢慢找出自己認為絕對對的,是否跟自己所經歷的某些人生階段碰到的人事物有關,如果有,是否這些經歷不一定是孩子所經歷的?那麼我所教給他的「撇步」或許需要update一下?又或許,是否孩子所學習到的生活智慧,也可能擴充我的所知所見? 相信做父母,都好想好好的保護好自己的孩子,希望他們不受到社會不受到人生的挫折與困難,然而「我的孩子不是我的」,我生出他卻沒辦法為他飛,我只能教他怎麼築巢、怎麼獵食、怎麼運用翅膀、怎麼順應風勢,但那個去飛、去築巢、去獵食、去振翅、去順流的,都必須是他自己,而不是我,我無法為他活盡他的人生,而且當我這麼做時,他不會感到快樂,因為他想活出他自己的版本,或許他會飛出不一樣的姿態、築出不一樣的巢、找出新的獵物、探索我沒去過的領空,我不害怕他活得比我更好,也不害怕他走出我沒走過的路,因為我愛他,所以對於他創造出跟我不同的陸,我愛他並為他的付出、勇敢與成為感到驕傲。 這世上沒有完美的父母,同理彼此,因為我們都曾是孩子 親愛的孩子們,
或許你年紀還小、或許你已長成他人的父母,我們都希望在成長的期間好好被呵護被疼愛著,或許現在的生命並不如你意,或許父母有父母彼此在面臨的課題,自己也有自己升學和生活的各項壓力,想跟你說聲「辛苦了。」因為的確是如此,在現在這個價值混亂人心浮動好像生命無所適從的世代,沒有人能確定我們做的選擇、為未來的規劃是正確的,它只能不斷的在過程中慢慢印證、慢慢修正。 或許你的父母很嚴厲、或許你的父母總是過於擔心你、或許你的父母在自身的生活面向中已被壓得喘不過氣、或許他們不知道要從何跟你談起,因為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也沒有人細膩的顧慮到他們的需求、不知道他們內心所需要的支持與肯定、不理解在學校在人際在各方面其實都會面臨許多挑戰,因為他們是孩子的時候,可能也是這樣自己熬過來的,但因為他們是爸爸媽媽,我們總期待他們懂得我們、知道我們的需要、願意陪伴我們面臨生命中的挑戰、但又同時懂得該放手時讓我們自己去闖去試,很抱歉,生命不盡如我們意,父母他們有他們在學習的生命,他們常常不是不想用你所需要的方式愛你,只是他們所會的也就是他們生命所經歷的那些,如果正好是你所需要的,那太美好了,你們能符合彼此的期待跟需要,但如果不是,我能理解你心裡的痛,有許多被愛的渴望可能無法從父母身上被滿足,轉而走向同儕、走向網路遊戲、走向不斷的工作來找到自己麻痺或被愛的可能。
父母其實很多時候不知道他們該怎麼做,因為世界上並沒有「完美父母」的課程,就像我們自己也不是完美的一樣,如果你已經成年,那我們需要慢慢為自己的快樂負責,已經不能再拿他們的態度與對待作為我們人生的藉口,因為一樣的,責怪他們並不會讓我們過得比較好,專注在自己身上,也意識哪些心中的恐懼是因為原生家庭所給予的框架價值觀所造成,願意為自己的生命負責,我們才能不活在過去的憤怒與失望中,有可以幫助自己的價值,好好放在心中並感恩父母的教育,若有些價值已經無法幫助到現在的自己,甚至造成內心中的恐懼,一樣需要把這些洗進潛意識的想法給逐一列出,讓自己有意識的,與過去的恐懼脫鉤,真正的為愛而長大,不為過去的不完美而怨懟了一生。 接納彼此的不完美,讓生命不再遺憾 當我們真正放下對彼此的期待,父母能理解孩子所需要的愛是什麼,而不是自己想給予的愛,孩子也能理解父母想分享的愛與智慧是什麼,而能體會他們也在學著放手和尊重,生命的關係才能不再因期待而受傷害,而當我們真正的走過了這個關卡,不再彼此矛盾與拉扯時,代表我們終於把生命中該學習的智慧功課給學好,不再因對方的言行而讓自己受傷。關係永遠是我們看見自身生命功課的鏡子,當我們終於願意不再把「過好人生的責任」駕在他人身上,我們的靈魂反而真正感受到自由與快樂。
卡里.紀伯倫
你可以給他們愛,但別把你的思想也給他們,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的房子可以供他們安身,但無法讓他們的靈魂安住, 因為他們的靈魂住在明日之屋, 那裡你去不了,哪怕是在夢中。 你可以勉強自己變得像他們,但不要想讓他們變得像你。 因為生命不會倒退,也不會駐足於昨日。 You may give them your love but not your thoughts, For they have their own thoughts. You may house their bodies but not their souls, For their souls dwell in the house of tomorrow, which you cannot visit, not even in your dreams. You may strive to be like them, but seek not to make them like you. For life goes not backward nor tarries with yesterday.
分享此文: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