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誌:《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開始讀《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以下簡稱《詮釋》)(1)之際,社會上雖然因反送中及抗疫吵吵嚷嚷,但仍然有希望可期,有道理可議。時至今日,再拿起這本極具份量的著作,頓覺悲慟難言。1949年之後,花果飄零,華夏文化仍可在港台兩地開花結果,讓我們這群小傢伙驚豔一下。眼前豪氣干雲,留島留港就是不留人不留言,余英時教授這批碩儒日後既去,小傢伙四散奔逃或噤若寒蟬,花果再零散灰飛,這類與發大財戰狼夢毋關的文化考據,還有何用武之地?還會有一塊土地讓飽受摧殘的華夏文化落戶嗎?
p讀余教授在自序及內文撰寫的文字,那才是用真才實學搭建起的文化自信,對比今天剩下鎗斧威嚇、倚仗鏡頭監控才撐得住的「文化自大」,相去甚遠,夏蟲那可語冰?
“……現代中國學人用西方的概念和分析方式研究自己的思想傳統時往往不免流為牽強附會和生搬硬套……最粗暴的則是馬克思主義者對中國思想史所進行的公式化的處理……”(自序5頁)
“……中國的思想傳統今天必須通過現代詮釋才能在世界配景中顯出它的文化特色……詮釋的過程中,我們已不可能避開西方的概念,正如宋代新儒家無法不借用佛教的概念一樣。但是現代詮釋如果希望取得和宋代新儒學相同的成就,西方的概念和分析方式最後必須能和中國思想傳統融化成一體,而不是出於安排牽湊……那樣做不但無從彰顯中國傳統的特色,而且是適得其反,把它和西方傳統的相異之處完全抹摋了……”(自序7頁)
“……韋伯關於新教倫理的研究……自始即不成其為一套「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歷史理論,因此也就不可能原封不動地套用在中國史上面。但韋伯的〈新教倫理〉一書……其中含有新觀點和新方法,足以啟發非西方社會的歷史研究……”(265頁)
換言之,余老正在用現代語彙翻譯古代中國智慧,並且理順相關概念的前文後理(這一點會在文章後段補充),使現代讀者洞悉明瞭往者身處景況,悟其所以然,避免對古語望文生義,產生誤會。筆者對這類詮釋工程並不陌生,基督教圈子出版大量的聖經詮釋,都是遵循相似的路徑,讓新時代明瞭舊經典。
套用香港人的話頭,這本文集十分「抵食夾大件」(划算)。《詮釋》共10章,每章獨立成篇,都是教授撰寫的大塊文章。真的很大塊!例如第7章〈中國近世宗教倫理與商人精神〉(以下簡稱〈商人精神〉),共146頁,佔全書篇幅(574頁)25%!〈商人精神〉甚至在二樓書局已獨立成書出售(篇幅比《詮釋》多出一篇附錄)(2)。算下來,買一本《詮釋》,就可囊括如此多長篇論文,很划算,滿足感很大。
另一份滿足感,當然是「吞嚥」余教授的文字。自從拜讀《論天人之際 - 中國古代思想起源試探》(以下簡稱《天人之際》) (3)之後,頓覺相逢恨晚,但余教授著作甚豐,從何讀起?遇上這本文集,正好解我慕名之熱衷。
《詮釋》部份章節其實頗艱澀,例如上述提及的〈商人精神〉及第6章〈漢代循吏與文化傳播〉,讀(或曰苦撐)了一半,跟不上,決定暫時腰斬,跳讀另一章。亦有其他「比較容易」的章節,例如第1章〈從價值系統看中國文化的現代意義〉、第2章〈意識形態與學術思想〉及第10章〈中國近代思想史上的胡適〉。
正如以前讀《天人之際》所言:筆者沒有能耐評論《詮釋》任何一部份,但部份章節對我啟迪甚豐,值得細說。
改弦易轍在催逼 等不了上下求索
正如讀《天人之際》時所見,余老探索課題,總會細緻追問「……這個觀念在中國思想史上的源流、沿革、傳承、演變、突破等等,追蹤大量文獻古籍,上下求索,砌成一幅非常宏大的併圖……」(3),套用《詮釋》內的用語,是「……希望儘可能地窮盡這些變動的歷史曲折……」(自序7頁)。併圖清晰,就不會以為可以生搬硬套一個/一套時髦學說,迅間通透洞悉了一個學術疑團。
皓首窮經說說容易,真正實踐起來是何光景?例如讀〈商人精神〉或第8章〈清代學術思想史重要觀念通釋〉,就能領教甚麼為之「窮盡這些變動的歷史曲折」。據此,若說宗教倫理影響中國人營商態度,就不能依仗一些民間印象訴說空泛之言,於是余老上溯唐代禪宗,下迄明清乾嘉商賈,洋洋灑灑訴說之。至於清代乾嘉考據之學,單純是避開文字獄的故紙堆學問,還是另有所圖?種種疑團都有跡可尋,問題在於:在浩如煙海的古舊文獻堆中,余老是如何挖掘、綜合貌似四散零碎的思想脈絡?
然而,到了國家危急存亡之秋,那有閒情逸緻窮盡曲折?追本尋源變得十分「奢侈」。讀第10章〈中國近代思想史上的胡適〉(519-574頁),就感受到這種催逼,以致無奈。胡適再有學問,只要他仍然服膺嚴謹的科學方法,就「……無法滿足一個劇變社會對於『改變世界』的急迫要求……」(569頁)。
“……「大革命論」者顯然持有一種共同的假定,即中國的形勢已急迫萬分,我們必須立即提出一套根本而澈底的「改變世界」的方案及其具體實行的步驟……如果我們用「大膽的假設,小心的求證」來代表胡適的基本態度,那麼要他立刻提出一個對中國社會的性質的全面論斷來以為行動的指南,便等於要他只保留「大膽的假設」,而取消「小心的求證」……” (567頁)
“……當時「革命論」者之所以定中國為「封建」社會,其用意根本便不在尋求一種合乎客觀事實的歷史論斷,而是要建立一種個合乎他們的「革命綱領」的價值判斷……科學方法的訓練……才不敢不負責任地放言高論,更不必說提出任何涉及整個社會行動的確定綱領……”(568-569頁)
胡適「暴得大名」(519頁)的那個動盪年代,知識份子「飢不擇食」,急改革求驟變,也許;或可諒解。然而在承平年月、經濟暢旺、國力爬升的日子,既有新中國,又有黨中央,也不用急於「救國」或「改變世界」,是否有充足條件安定下來,小心地求證,讓不同治國方案理念,互相激盪,可以嗎?這個期望太「奢侈」嗎?還是不要問甚麼理順文化脈絡、追求退後一步的思辯空間,仍舊要年年月月高度戒備,因為時間無多了!西方某個角落,總有一群怪茄,會無緣無故耗盡其一生,誓死摧殘中國人家園!要槍口立刻一致對外,不要質疑黨國文化制度亂像,時刻保持戰狼附體!否則明天就要被列強瓜分國土,後天就會國破家亡!
總而言之,在國家前途社會體制這類課題上,就是沒有空間給知識份子窮盡歷史變動曲折,別造白日夢了!
胡扯得太遠太遠。余教授寫出大好文章,總有我這類渾人借題發揮。
政治人物插手播弄學術,還可推卸成「天作孽」;知識份子甘於揣摩上意,阿諛諂媚,主動「放言高論」,結果恐怕就是禍國殃民了。
「然則詩話之作,集思廣益,顯微闡幽,寧濫毋遺,不亦可乎?」袁枚,《隨園詩話補遺》卷四
註:
(1) 《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二版)》 (余英時) (聯經,2018)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83134
(2) 《中國近世宗教倫理與商人精神》 (余英時) (聯經,1987)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052038
(3) 讀書誌:《論天人之際 - 中國古代思想起源試探》https://vocus.cc/article/5b742147fd8978000181c997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9會員
130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關間聞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昔日「西方/北方」走錯的路,似乎不分軒輊的在「東方」再錯一次。
公務員既不為某強人某政團賣命,也不主動助長民粹,卻應致力於建設及維護制度,為自由民主的基礎秩序付出血汗,這個理應成為公務員共有的supreme principle。
我們是軟柿子,沒有足夠力量阻止Whatsapp跑了,但用戶有腿,仍可以走。
借《動物農莊》一用,「剽竊」一下錢鍾書先生的靈感風格,寫一篇甚麼「讀動物農莊」。
昔日「西方/北方」走錯的路,似乎不分軒輊的在「東方」再錯一次。
公務員既不為某強人某政團賣命,也不主動助長民粹,卻應致力於建設及維護制度,為自由民主的基礎秩序付出血汗,這個理應成為公務員共有的supreme principle。
我們是軟柿子,沒有足夠力量阻止Whatsapp跑了,但用戶有腿,仍可以走。
借《動物農莊》一用,「剽竊」一下錢鍾書先生的靈感風格,寫一篇甚麼「讀動物農莊」。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中國近代戰敗後,其內政受到列強極大的干預和限制。這被近現代中國人視為極大的恥辱。這帶來兩種主要的對外部世界的反應。一種意識到應該向更發達的國家學習,主要就是向西方國家學習,學習它們先進的技術;以追趕上發達國家,從而擺脫列強對中國事務的干預和影響。這種反應首先表現在清王朝1861年至1895年間開展的
Thumbnail
錢穆針對清季學者研究兩漢經學區分今古文經的偏執態度已到了走火入魔的光景,他在導正這方面時弊的著作之一〈兩漢博士家法考〉,指出漢代人的「古文」,指涉了兩種意涵,分別是: 史記中之古文 東漢之所謂古文 漢代是一個國祚頗長的帝國,從西元前202年從楚漢相爭最後一場大戰勝出的高祖劉邦,算到西元後220
Thumbnail
1970年代台灣文學研究仍得設定中國框架,框定台灣文學的地方性、民族性才得以在當時進行。 因此1977年鄉土文學論戰雖然看起來是在討論寫實主義和鄉土視角,但實際是在壓抑/醞釀台灣的主體意識,也因此余光中才扣得上工農兵文學帽子,余光中的狼來了在說鄉土文學是共產黨、是台獨才那麼有殺傷力
Thumbnail
導論:一個西方觀點的評述 六 其實現代「語義」一詞並不適用於前節對中國語的觀察,因為中國語語法所關心的語義幾乎僅僅是字義而矣。現在讓我們按此進一步的觀察來探究一下中國語的表達能力問題。關於中國語的表達能力,香港的陳耀南先生於1980年寫了一本有趣的小書,名為《中國語文通論》。這本只有一百多頁的小
許倬雲先生從大歷史的角度論述「華夏」,這個在哈拉瑞眼中的「互為主體的真實」究竟是什麼?去繁就簡的論述裡仍可辨認出字裡行間對大中國華夏共同體以及儒家思想濃濃的情懷。
Thumbnail
在閱讀完胡昌智博士的《歷史知識與社會變遷》的第一個章節後,深感胡博士在章節末尾對1980年代台灣(中華民國)歷史教育的思慮是非常當下也非常發人省思的。
作者:He ChangMing 我在很年輕的時候,曾不知天高地厚的寫過幾本浮薄之作,這讓我很後悔,甚至羞於提及。之所以說浮薄,是因為它們所關注的僅僅是肉體生命和思想生命(只是個人生活方面的,並非政治意義上的肉體生命、思想生命),沒有深入到民族生命和天地生命,更沒有將此四
諸位好!2023年4月,我寫完了《斷裂幽明—共匪亡華之秘窟》一書。現更名為《斷裂幽明——曠古赤禍之源》並新增一萬多字(儒家的頭等大事——貶天子、限制君權)。現免費提供給諸位閲讀(鏈接在本文末),以便更多的擴散到墻内。稍作説明如下: 我在2007年停下其它事情,專注於研究和光復民國。因光復民國的任何
Thumbnail
  本學期閱讀了梁漱溟(1893—1988)的三本著作,分別為《東西文化及其哲學》(下稱《東西》)(1921)、《中國文化要義》(下稱《要義》)(1949)及《人心與人生》(下稱《人心》)(1984)。民國初年是思想繼春秋戰國百家爭鳴後,再一次在極度動盪(內憂外患、軍閥割據)下百花齊放的年代
Thumbnail
  在陸劇《覺醒年代》中,陳獨秀說明《新青年》宣揚西方民主與科學等進步思想(革新派),而反對中國傳統孔教三綱(保守派)的原因:   「中國舊學,是世界學術中的一部分;儒家孔學,是中國舊學中的一部分;孔教三綱,是孔學中的一部分,甚至是很小的一部分。對於孔學本分之內的價值存在,我們並不反對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中國近代戰敗後,其內政受到列強極大的干預和限制。這被近現代中國人視為極大的恥辱。這帶來兩種主要的對外部世界的反應。一種意識到應該向更發達的國家學習,主要就是向西方國家學習,學習它們先進的技術;以追趕上發達國家,從而擺脫列強對中國事務的干預和影響。這種反應首先表現在清王朝1861年至1895年間開展的
Thumbnail
錢穆針對清季學者研究兩漢經學區分今古文經的偏執態度已到了走火入魔的光景,他在導正這方面時弊的著作之一〈兩漢博士家法考〉,指出漢代人的「古文」,指涉了兩種意涵,分別是: 史記中之古文 東漢之所謂古文 漢代是一個國祚頗長的帝國,從西元前202年從楚漢相爭最後一場大戰勝出的高祖劉邦,算到西元後220
Thumbnail
1970年代台灣文學研究仍得設定中國框架,框定台灣文學的地方性、民族性才得以在當時進行。 因此1977年鄉土文學論戰雖然看起來是在討論寫實主義和鄉土視角,但實際是在壓抑/醞釀台灣的主體意識,也因此余光中才扣得上工農兵文學帽子,余光中的狼來了在說鄉土文學是共產黨、是台獨才那麼有殺傷力
Thumbnail
導論:一個西方觀點的評述 六 其實現代「語義」一詞並不適用於前節對中國語的觀察,因為中國語語法所關心的語義幾乎僅僅是字義而矣。現在讓我們按此進一步的觀察來探究一下中國語的表達能力問題。關於中國語的表達能力,香港的陳耀南先生於1980年寫了一本有趣的小書,名為《中國語文通論》。這本只有一百多頁的小
許倬雲先生從大歷史的角度論述「華夏」,這個在哈拉瑞眼中的「互為主體的真實」究竟是什麼?去繁就簡的論述裡仍可辨認出字裡行間對大中國華夏共同體以及儒家思想濃濃的情懷。
Thumbnail
在閱讀完胡昌智博士的《歷史知識與社會變遷》的第一個章節後,深感胡博士在章節末尾對1980年代台灣(中華民國)歷史教育的思慮是非常當下也非常發人省思的。
作者:He ChangMing 我在很年輕的時候,曾不知天高地厚的寫過幾本浮薄之作,這讓我很後悔,甚至羞於提及。之所以說浮薄,是因為它們所關注的僅僅是肉體生命和思想生命(只是個人生活方面的,並非政治意義上的肉體生命、思想生命),沒有深入到民族生命和天地生命,更沒有將此四
諸位好!2023年4月,我寫完了《斷裂幽明—共匪亡華之秘窟》一書。現更名為《斷裂幽明——曠古赤禍之源》並新增一萬多字(儒家的頭等大事——貶天子、限制君權)。現免費提供給諸位閲讀(鏈接在本文末),以便更多的擴散到墻内。稍作説明如下: 我在2007年停下其它事情,專注於研究和光復民國。因光復民國的任何
Thumbnail
  本學期閱讀了梁漱溟(1893—1988)的三本著作,分別為《東西文化及其哲學》(下稱《東西》)(1921)、《中國文化要義》(下稱《要義》)(1949)及《人心與人生》(下稱《人心》)(1984)。民國初年是思想繼春秋戰國百家爭鳴後,再一次在極度動盪(內憂外患、軍閥割據)下百花齊放的年代
Thumbnail
  在陸劇《覺醒年代》中,陳獨秀說明《新青年》宣揚西方民主與科學等進步思想(革新派),而反對中國傳統孔教三綱(保守派)的原因:   「中國舊學,是世界學術中的一部分;儒家孔學,是中國舊學中的一部分;孔教三綱,是孔學中的一部分,甚至是很小的一部分。對於孔學本分之內的價值存在,我們並不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