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6/09閱讀時間約 14 分鐘

在家學佛行持

    每年普門觀音法會啟建時,家母和我的姨母,都會從臺南、高雄兩地回來普門學苑共修,他們年紀漸高,行動一年比一年遲鈍,近年來時常感嘆跪拜有困難,所以我回故鄉台南縣學甲鎮法源禪寺所啟建的大悲懺功德法會,雖然他們也很想參加共修,都是因為跪拜困難,參加一、二次就沒再去共修了。不過家母說他雖然沒去道場共修,平日他在家中,早晚的日課他都沒間斷。
    因為我的生活比較忙,他老人家來台中普門學苑小住時,都沒時間陪他閒談家常,所以漸漸家母就比較不想要來普門學苑小住了。今年,他來過一次,難得住了將近一星期的時間,在這數日中,有一日,我和他閒談家常事的時候,他向我說他如何安排自己在家中的日課課誦內容,並且背誦不少經偈給我聽,給我一個意外的歡喜,我發現他老人家雖然行動遲鈍,背誦的腦力竟然比我還要靈活。本來我很擔心他老人家不會利用晚年時間,放下家事做修行,日日在家中還在看生活上的煩惱,這次和他老人家閒談中,才發現他老人家也能夠在信仰中去充實自己的晚年生活,使他自己的晚年生活,擁有一份怡然自得的安樂,感覺非常的欣慰。
    在家的學佛環境,不如出家的學佛環境,這是事實,要如何在家中修身養性?要如何在家中警策自己的精進?為了要幫助各位護法善信,在信仰中做在家學佛行持的修鍊,以及在學佛的信仰中做修身養性的反省,今日師父要和大家探討的,是有關在家學行持問題:

    一、從日課行持培養安定的身心
    佛門的課誦,又叫作恆課,又叫日課,就是每天必須要有的修持活動,不能間斷。課誦的作用,和我們每天必須要飲食、大小便一樣,是維護身心平衡、健康的生活調理,也是在信仰中修身養性、警策精進的生活方式。當然修行的目的,不一定要在形式上建立,但是形式卻是能夠幫助我們達到身心安定、健康、幸福的目的。
    課誦的原則,是「定時做定課」,也就是每天同樣時段,做同樣的功課。時間最好選擇頭腦清楚、身心舒暢的時段,通常早課是以清晨起床,盥洗之後,早餐之前的時段最好;晚課是以晚餐之後,休息一段時間,就寢之前的時段最好,早晚兩個時段加起來,每天至少需要一小時至二小時的課誦時間,不需要超過四小時,因為時間過長,會影響日常的家庭生活及工作;如果有特殊情況,在這二個時段,沒辦法安排做為日課的修持時間,也可以選定和自己生活時間配合得來的上午及下午任何一個時段,來做定時的課誦。
    課誦的行儀內容,有「供養、禮拜、禪坐、念佛、讀誦、發願、迴向」等。其中供養的行儀,是在佛前供養「香、花、燈、果、茶水、食物」等供品,尤其是供茶水、供香、供燈,是每日不可缺少的供養;花果、食物等供養,如果條件許可,應當每日換新,保持供品的新鮮度,不可有腐爛、污染、凋謝的現象。維持佛桌的整齊、清潔,也是供養,這是佛前的莊嚴供養。
    禮拜、讀誦、發願、迴向,是課誦不可缺少的行持,禪坐、念佛行持可以配合自己作課時間增加或減少。讀誦的經咒,可以依時間的長短及個人的受持法門有所選擇。個人的自修課誦,不一定要使用魚磬等法器,也不一定要唱韻。在進行讀誦、發願、迴向的行持之前,要先供燈、供香、供茶水,然後頂禮三拜,才開始受持。
    一般性的早課,可以讀誦「大悲咒」三遍至七遍,「心經」一遍,三稱「摩訶般若波羅蜜」,然後念觀音偈接念觀音聖號四十八遍或一百零八遍,再接念普賢菩薩十大願或四弘誓願,最後三皈依迴向,迴向偈文念︰『願消三障諸煩惱,願得智慧真明了,普願災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薩道。』念完迴向偈,頂禮三拜,結束早課。
    晚課,在進行讀誦等行持之前,也是要先供燈、供香供茶水,然後頂禮三拜,讀誦「阿彌陀經」或「八十八佛大懺悔文」一遍,然後念彌陀偈接念阿彌陀佛聖號四十八遍或一百零八遍,再接念四弘誓願、普賢警眾偈,最後三皈依迴向,回向文念:『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華為父母,華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念完迴向偈,頂禮三拜,結束晚課。
    工商業時代,在家人的社會生活人事比較複雜,如果沒長時間做上面所介紹的課誦行持,可以實行「早起十念法、晚睡一柱香」的簡化課誦行持。
    「早起十念法」的行持,是早晨起床時,在還沒盥洗以前,先端坐床上合掌或下床正立合掌,行十念法,十念法就是連聲稱念佛號,念十口氣,每一口氣隨各人氣息的極度稱念,不限制佛號的次數多少;念佛聲音的高低緩急,也隨各人的氣息自己調解,如此連續稱念十口氣,叫做十念法,目的是要藉這十念的氣息,來集中自己的精神,提昇當日的生活精力。
    「晚睡一柱香」的行持,是睡覺之前,先在床上靜坐幾分鐘,時間的長短,可以隨各人的需要決定,長者一小時,短者五分鐘也無所謂,重要的是要持之以恆。打坐的時候,可以用枕頭當坐墊,將屁股墊高,身體才容易挺直。然後雙腿盤起,雙盤﹑單盤都可以,單盤的話,右腿放在左腿上或左腿放在右腿上都可以,但不可兩腿都放在下面,因為這樣坐法,不合標準,而且對調息提神不能產生效果,腿盤起來,對集中心神,統一意志有很大的功用。
    打坐的時候,背部不可倚靠牆壁,會阻礙血液的循環,身體自然挺直,下腹收起,閉嘴,下巴向內微收,舌頭頂住上方的牙垠,兩手交掌結印放在腿上或兩手分開放在雙腿的膝蓋上,眼觀鼻、鼻觀心,以無所求心念佛觀想佛像的莊嚴相好,或參問自己:『睡覺的人是誰?這個人的身體是不是我的?是我的身體為什麼我不能主宰自己的身體?……』靜坐就在觀想佛像的莊嚴相好中,或參問自己的話頭中,將一日的紛亂心念,回歸平靜後,才躺下來睡覺。

    二、從恭敬行持建立佛事功德
    什麼事情稱作佛事?凡是學佛之事,皆稱佛事,課誦、聞法、講經、持戒、修定、八正道、六波羅蜜、四攝等行持,都是佛事,這是佛教徒生活行持上的「學佛之事」的佛事。
    中國民間,一般人對佛事都沒認識,通常都只在眷屬或親友亡故之後,為了要給亡者做一點補償,才想要做佛事,這種佛事稱作「超度薦亡」的佛事,由喪家禮請出家僧眾為亡者誦經禮懺。不過這場佛事,如果亡者的家屬,對「超度薦亡」的佛事沒認識,站再僱主的立場,認為自己是拿錢請師父誦經,甚至在進行誦經禮懺的佛事過程,亡者的眷屬親友,不但不共修禮誦,還在旁邊談天說笑,這種情況,只可說是喪家在進行一種習俗的活動,不能稱作為亡者啟建「超度薦亡」的佛事。
    為了要給大家對「超度薦亡」的佛事,有一番的認識,下面師父就針對一場佛事的問題,作一個指導性的說明。
    「超度薦亡佛事」不是喪葬儀式,不可把「超度薦亡佛事」當做葬儀的哀榮「陣頭」看待,做「超度薦亡佛事」,必須要具備有「虔誠、恭敬、肅穆、莊嚴」的條件,喪家如果需要為亡者作超度薦亡佛事的話,必定要有亡者的眷屬,親自往寺院禮請出家僧眾主法,佛寺進行中,壇場不可有吵雜、零亂、喧嘩的現象,亡者的眷屬親友,必須要盡可能全體參加共修,不識字不能跟隨持誦經文,也要陪隨念佛、聆聽、禮拜,因為超度薦亡佛事,是召請亡者靈識臨壇聽法,化解亡者的煩惱業力,使亡者得到超生離苦的因緣,所以亡者的眷屬親友,要以虔誠、恭敬、肅穆的態度,來營造莊嚴的佛事功德,這樣才會感應諸佛菩薩的加被,使亡者得到佛法的救濟及開導。如果亡者的眷屬親友,對超度薦亡佛事,漠不關心,既不參加共修,也不禮敬,作這場佛事,對亡者的超薦作用,縱然有功德,也極其輕微。
    根據佛經記載,一般人死亡以後,投胎以前,有中陰身的活動現象,中陰身有四十九天的轉生時空因緣,大善大惡之人,業力強大,就沒有中陰身的轉生時空因緣,現生的業報身一捨報,即刻就上升天界或下墮三途;修淨業功德力深厚的人,也能夠超中陰身的轉生時空因緣,捨業報身當下即刻往生淨土。
    因中陰身有四十九天的轉生時空因緣,所以這段時間,亡者的眷屬為亡者料理後事,所造作的善惡業,都會成為亡者投生的善惡增上緣,所以四十九天中作「超度薦亡」佛事,如果中陰身未轉生,依仗眷屬親友恭敬虔誠營造佛事的功德力量,便能增強亡者的善業基礎,促進善業的成熟因緣,往生善道;如果亡者已墮三惡道,依仗眷屬親友恭敬虔誠營造佛事的功德力量,也能夠改善亡者在三惡道中的苦境;如果亡者已昇天界,依仗眷屬親友恭敬虔誠營造佛事的功德力量,也能夠增進亡者在天上的福樂;如果亡者已往生淨土,依仗眷屬親友恭敬營造佛事的功德力量,也能夠使亡者在淨土中的蓮品增上。
    由此道理可見「超度薦亡」佛事,亡者的中陰身轉生或未轉生,皆能得到超度與救濟力量,所不同的,中陰身未轉生前,還能仰仗佛事的功德力,做為亡者轉生善道的增上緣;如果中陰身已轉生,不管是上昇或下墮,都沒辦法挽回他投生的類別,只能增進他上昇業道的福樂或改善下墮業道的苦境。所以為已故親人營造「超度薦亡」的佛事,即時在四十九天之後,又再營造,對亡故親友來說,同樣也會得到救濟的力量。
    為亡者營造佛事功德,需要透過三塊福田來營建,此即:
    第一塊「恩田」:亡者的眷屬親友,要以報恩心,發願持長齋吃素四十九天,保護亡者的靈識,不被邪惡因緣所侵犯。因為這四十九天亡者的眷屬親友,沒和世間上刀下喪生的眾生結怨緣,喪家便成為清淨地,對即將投胎轉世的亡者中陰身所要面對的善惡業緣,造成一層保護層,能減少亡者被邪惡因緣所纏的下墮因緣。
    第二塊「悲田」:亡者的眷屬親友,要以慈悲心,用亡者的名義,盡力布施,救濟貧窮,利益社會,乃至等施一切眾生,以增長亡者的冥福,做為往生淨土或善道的助緣。
    第三「敬田」:亡者的眷屬親友,要以恭敬心,為亡者做助念、誦經、禮懺、供養三寶諸佛事,藉此功德力化解亡者的煩惱業力,做為往生淨土或善道的助緣。
    營建七七的超度薦亡佛事,最好從死亡的那一刻開始,佛號不斷,作為維繫亡者靈識求生淨土的助緣,能夠在四十九天中,每日為亡者做念佛誦經的佛事,當然最好,人力和物力的條件不足的話,在每逢七期的那一天做佛事也可以,沒因緣禮請到出家僧眾為亡者做超度薦亡的佛事,由亡者眷屬親友,在亡者靈前誦經或念佛,都比雇請僧不僧、俗不俗、不倫不類的假和尚來誦經還有功德。
    至於焚燒紙屋、經咒、冥紙、乃至亡者生前的衣物,這些都是習俗,與佛法的佛事無關,如果要做這種無意義的開消,不如將這些消費拿去供養三寶或印經弘揚佛法或布施貧窮利益眾生,在「敬田」與「悲田」中為亡者營造冥福,更合乎佛法的佛事功德。
    助念的佛號以及求生的淨土,一般性都是教念「南無阿彌陀佛」,引導求生西方彌陀淨土,如果亡者生前有專修某一種法門,專持某位佛菩薩的聖號,也可以以亡者生前所修持的法門和佛號,為其持誦、助念、迴向。譬如:有人生前專持「藥師如來」聖號,求生東方琉璃世界,便為其誦「藥師經」持「藥師如來」聖號。

    三、從認識佛號意義修淨土法門
    在「楞嚴經」中,有二十五種圓通法門,這是在介紹二十五位大乘羅漢與菩薩,各人專修一種特定的法門,結果每一位都能夠一門深入而且門門圓通。 由此可見,佛法的修持,不論是顯教或密教的修持,要達成修持的目的,只要一門深入,持之有恆,便能感應門門通達的觀照能力。也就是說,能夠理事圓融的專修一門行持,對門門修持的理念,即能通達無礙,念阿彌陀佛能往生淨土,念觀世音菩薩也能往生淨土;念阿彌陀佛能消災免難,念觀世音菩薩也能消災免難;靜坐作觀能入定開智慧,持名念佛或念菩薩聖號,也能入定開智慧;誦經、持咒、禮懺等修持,一樣也能往生淨土、消災免難、入定開智慧。所以只要瞭解佛法的意義,一門的專精修持,也能融會貫通各種法門的修持。
    什麼叫作專精修持?譬如:有人專門持誦「彌陀經」或「金剛經」或「地藏經」或「法華經」……幾千部甚至幾萬部;或專門禮「阿彌陀佛」或「觀世音菩薩」或「地藏菩薩」……幾百萬拜;或專一持某某咒幾百萬遍,這種專注一種行持的修持,稱作「專精修持」。永明延壽禪師,每天持阿彌陀佛的聖號,在一天的工作、飲食、上廁、睡眠的作息中,都不間斷,這就是古德專精淨土法門修持的風範。
    一般人就不容易做到這種專一的修持,因為無法圓通理事,所以教他僅持一種經咒或僅持一種聖號,他會感覺加被的力量不夠,就是他日間持念觀世音,夜間持念阿彌陀,或每日持誦幾種不同的經咒,稱念數種的佛菩薩聖號,一樣也是會有產生很多的事障,無法融會貫通各種法門的理則,要達到事相修持得到無礙,就有困難,持念再多的經咒與佛號,也無法充實他自己的精神內涵,得到修持的法益。
    若以受持「阿彌陀佛」的聖號來說,一般沒認識佛法意義的人,聽到人家以「阿彌陀佛」的聖號為亡者助念,就誤認「阿彌陀佛」是度亡者的法寶,是風前殘燭之齡的老人家所要依靠的專利品,與年輕人的受持毫無關係。有認識「阿彌陀佛」聖號的佛法意義的佛教徒,就知道「阿彌陀佛」聖號,代表「無量光、無量壽」的意義,也就是說,這尊佛有「行蹤不受空間阻礙、壽命不受時間限制」的功德力,所以稱念「阿彌陀佛」聖號的人,在信仰中對生命的認識,可以藉「阿彌陀佛」的意義,領會到「無量光、無量壽」的功德力,使自己超越愛戀有形質的身命拘束,進入無比深廣的無形質生命時空境界,過著自在逍遙的生活。
    修淨土法門,就是藉用佛號來幫助我們驅逐自己的分別妄心,持念「阿彌陀佛」的聖號,在信仰中便能得到阿彌陀佛的願力加被,將佛號投入亂心之中,亂心便能平息下來,所以對信仰者來說,「阿彌陀佛」的聖號,就如同澄清心湖濁水的明珠。當心煩意亂時,一心一意稱念阿彌陀佛,念到心無染著時,自然就能放下身心罣礙的煩惱;若念到妄緣不起時,自然就不會去造作貪瞋痴的惡業行為;若念到「能分別的我」與「所分別的對象」全都不經由心念,就不會再去計較人我是非;若念到心心相續,毫不間斷時,便能進入阿彌陀佛無比深廣的時空境界,領會到「無量光﹑無量壽」的功德力;若念到事理圓融時,諸法理則自然現前,一門深入也能夠門門圓通。
    「阿彌陀佛」這句聖號,包含有無限的意義,修淨土法門要從認識這句佛號的意義,建立修持觀念,並且將念佛行持生活化,在危急的關頭,念一句「阿彌陀佛」,可以轉危為安;看到一個人受傷,隨口念一句「阿彌陀佛」,可以表示關懷之心;與人相處,見面念一句「阿彌陀佛」,可以傳達最完美的祝福。所以念佛要從認識佛號的意義做修持,並且將念佛行持生活化,將一句佛號伴隨在自己的生活中,就能夠潛移默化我們的修養,為我們的人生帶出無限的光明。

    結語
    以上所探討的在家學佛行持,要和大家共勉的是「生活佛教化」的觀念,一個人對佛教產生信仰以後,就要在日常生活中實踐佛法,這叫做「生活佛教化」。要將生活佛教化,除了上面的修持行儀以外,也要將學佛的修養,在日常人事應對中發揮出來。
    譬如:佛法教我們要慈悲,就要以慈悲來淨化我們內心的瞋恨﹑嫉妒;佛法教我們要布施,就要以布施來化消我們內心的慳貪習性;佛法教我們要正業﹑正命,就要從事正當的工作,過正當的生活。
    拜佛的人,如果人人抱定「生活佛教化」的觀念來實踐在家學佛行持,人生有難的能夠免難,有災的能夠免災,有障的能夠除障,愚痴的能夠增長智慧,煩惱的能夠減少魔障,個個平安吉祥。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