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關男孩:about boy, man and growing up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About a boy, from wikipedia
疫情讓work from home (WFH),網課(on-line)取代實體(on-site)課變成社群媒體每日除了疫苗新聞外最常聊的話題。最近有則新聞,內容是說學校停課後,母親要照顧孩子,要包攬家務,要盯孩子課業,還得在家上班,因此出現了沮喪,憂鬱,失眠等情況,嚴重點的甚至覺得自己沒用,可是,父親的精神健康幾乎不受影響。
新聞報導的是一部分的現象,而這現象背後探討的可能有許多議題。可以是男女平等,家庭分工,家務分配,親子關係,又或者母職父職角色的權重。試想,每個男人心裡都住著一個小男孩,不論他幾歲始終存在,這個概念或者說motif始終在文學或電影裡不斷出現,不停重複。村上春樹曾在訪談裡說過,他始終覺得自己是個沒長大的孩子,更不覺得自己已成熟到能夠擔任父親的角色,因此他與妻子並無孩子。此外,他還希望妻子能夠一直照顧他。
2009年名媛教育的電影編劇,Nick Hornby(尼克宏比)早年的小說About a boy(非關男孩),曾在2002年登上大螢幕由休葛蘭主演,並在2014由美國NBC改編為電視劇。男主威爾因為已逝的父親曾創作過一首家喻戶曉的熱門歌曲,讓他可以一輩子靠著父親的版稅,完全不需要工作就能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而他因為時間多到不知道自己的人生除了約會花錢外還有什麼事可以做,或者說人生到底有什麼意義。他常買些小玩具,如頂級音響,偶爾也買些大玩具,如當年曾風靡一時的Audi TT跑車。
威爾的人生出現轉變是因為他無聊到想去挑戰約會單親媽媽且陰錯陽差的認識了另個單親媽媽還在念公立小學的兒子馬可斯。馬可斯的母親是個嬉皮,長年因為情傷而酗酒或者有自殘的舉動。馬可斯不像同齡男孩的打扮,他完全按照母親的喜好,穿著像個老靈魂的小嬉皮,聽著六零年代的歌曲,在學校遭到霸凌的他也不跟母親開口,因為他知道他的母親很脆弱,脆弱到一沮喪就會想要自殺結束生命。
威爾本來只想從馬可斯身上套出他想追求對象的信息,但馬可斯非但早早識破他的目的,甚至想要為自己的母親跟威爾牽線。馬可斯想的很直接,他認爲自己的母親很漂亮只是個性太脆弱,威爾有錢有閒,經濟無虞,能夠對母親的情緒時時刻刻呵護是個再好不過的人選。威爾為了讓馬可斯打消念頭,開始拒絕與馬可斯的往來,直到威爾不經意的發現被其他同學霸凌的馬可斯而起了惻隱之心。
威爾面對超齡早熟的馬可斯,一方面投射了自己的童年情境,在某些缺乏親情支持的時刻重疊了起來,可相較之下他又幸運不少,一輩子經濟無虞只是心靈空虛,導致成年後人生除了吃喝玩樂也沒其他事好做,而馬可斯不單家裡經濟堪憂,卻又得像個大人一樣提心吊膽的擔心因小事就會崩潰自殘的母親。對馬可斯摻雜著亦父亦友感情的威爾本來是個享樂主義者,自私花心,可自從遇見馬可斯後,他學會了無私,甚至懂得關心別人。且對於馬可斯的母親讓孩子一個人承受如此多的負面童年經驗頗有微詞。
在馬可斯的學校音樂會上,馬可斯唱了母親最愛的歌曲Killing me softly,因為他想讓母親高興。可當他一開口清唱,奚落的笑聲從台下源源不斷傳來,而威爾拿了把吉他上場救援,甚至不惜破壞他向來保持的雅痞形象,走音到人神共憤的境界,成功的移轉了台下同學們對馬可斯的目光。
村上春樹,”神的孩子都在跳舞”跟Nick Hornby “About a boy”都在尋找人生存在的意義, about a boy, about growing up, about a man, about life, and about living in the moment.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33會員
232內容數
在跨文化裡學習兼容並蓄。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bookarchery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西村淳出版的暢銷書“面白南極料理人”,2009年由琾雅人主演,登上大螢幕。防疫期間,宅在家的生活彷彿與南極料理人有些許異曲同工之妙。非不得已不外出,過著規律的生活,期待解封之日,解鎖不同食材組合,解解饞。 電影從琾雅人飾演的日本南極富士基地廚師西村正為其
2013年,伍迪艾倫執導的藍色茉莉(Blue Jasmine)讓凱特布蘭琪(Cate Blanchett)一舉奪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茉莉原本是浮華世界裡游刃有餘的貴婦,無奈一連串變故讓她被迫走下神壇,回歸平凡,然而心有不甘的
蕃薯澆米是導演葉謙從閩南式建築,宗教,文化,到風俗習慣,再到人的生老病死來看閩南婦女的一生。 電影開場讓人想起李少紅導演曾經執導過的橘子紅了,氛圍是壓抑,人物是不快樂的被圈養在大院裡。歸亞蕾反轉了以往形象,飾演農村寡婦秀妹,說著泉州閩南話,包著花頭巾,穿著藍衫寬褲,能幫著媳婦種田
從2008美國次貸風暴開始到2012歐債危機,歐盟裡頭的重災區,希臘,歷經三次(2010,2012,2015)歐盟的bailout(紓困),在2017年依然創下25歲以下年輕人失業率(22.5%)新高,最低薪資每月684歐元。此外,全國43%的退休人
從2014年我想念我自己(Still Alice)這部電影開始,阿茲海默症的議題走入更多人視野。面臨家有阿茲海默症的病人,家人該如何照護,在在都面臨進退兩難的局面,若經濟不寬裕無法找人幫手,勢必無法工作得在家裡主斯照顧,然而沒有經濟來源又如何能將人照顧的好?又,假使經濟許可
英國著名編導Richard Curtis成名作是1994年的Four weddings and a funeral(你是我今生的新娘),該電影是他本人曾在十一年內參加了65場婚禮而得來的靈感,其台詞精妙,充滿
西村淳出版的暢銷書“面白南極料理人”,2009年由琾雅人主演,登上大螢幕。防疫期間,宅在家的生活彷彿與南極料理人有些許異曲同工之妙。非不得已不外出,過著規律的生活,期待解封之日,解鎖不同食材組合,解解饞。 電影從琾雅人飾演的日本南極富士基地廚師西村正為其
2013年,伍迪艾倫執導的藍色茉莉(Blue Jasmine)讓凱特布蘭琪(Cate Blanchett)一舉奪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茉莉原本是浮華世界裡游刃有餘的貴婦,無奈一連串變故讓她被迫走下神壇,回歸平凡,然而心有不甘的
蕃薯澆米是導演葉謙從閩南式建築,宗教,文化,到風俗習慣,再到人的生老病死來看閩南婦女的一生。 電影開場讓人想起李少紅導演曾經執導過的橘子紅了,氛圍是壓抑,人物是不快樂的被圈養在大院裡。歸亞蕾反轉了以往形象,飾演農村寡婦秀妹,說著泉州閩南話,包著花頭巾,穿著藍衫寬褲,能幫著媳婦種田
從2008美國次貸風暴開始到2012歐債危機,歐盟裡頭的重災區,希臘,歷經三次(2010,2012,2015)歐盟的bailout(紓困),在2017年依然創下25歲以下年輕人失業率(22.5%)新高,最低薪資每月684歐元。此外,全國43%的退休人
從2014年我想念我自己(Still Alice)這部電影開始,阿茲海默症的議題走入更多人視野。面臨家有阿茲海默症的病人,家人該如何照護,在在都面臨進退兩難的局面,若經濟不寬裕無法找人幫手,勢必無法工作得在家裡主斯照顧,然而沒有經濟來源又如何能將人照顧的好?又,假使經濟許可
英國著名編導Richard Curtis成名作是1994年的Four weddings and a funeral(你是我今生的新娘),該電影是他本人曾在十一年內參加了65場婚禮而得來的靈感,其台詞精妙,充滿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西元二零二四年,八月八日,今天是父親節。 越長大越不喜歡過父親節和母親節,因為那種節日在我們家,已經變成資本主義的那種互相競爭比較炫耀的形式了。 我的父親,從我一出生就很喜歡拿我跟其他同齡的孩子比較。我的童年時,常常因為成績不好,或者沒有好好守規矩,就會被用掃把打、用皮帶抽、或者用手捏到烏青……
Thumbnail
這是ㄧ本舉重若輕的書。日本名作家村上春樹,寫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文學作品,但很少提及自己的身世。而這本書(實際上僅算是ㄧ篇短文吧了)卻是關於父親,他想說的事。在他年近古稀時,方才提筆寫下。是他最直接面對自身將老與家族死亡的情感紀實之作。
Thumbnail
「你不需要了解人生,你只需要活在其中」——麥特 海格 一次訪問、一段文字、一篇故事、一位人物,尋找生活脈絡,探索生命軌跡。 老實說,從沒想過小游會成為幼兒園老師,甚至結婚生子和育兒,走入家庭生活⋯⋯ 大方活潑的 YU 作風洋派,想起以前的我們是會一起用英文交換紙條、互相學習的高中同學,現在
大學時代,有位高富帥的同學,非但能談文論藝,而且口若懸河。一副文青架勢,聊起莎士比亞,也穿插英國詩歌,出門習慣跟小姐搭訕,目的就是把妹、撩妹。有趣的是,他第一任太太,也是在路邊認識的。習慣一養成,結婚之後,老毛病改不掉,到處拈花惹草。 兒子慢慢長大之後,有事沒事還會幫老爸接電話。 小孩子總是
麥可經歷了家庭和學校的自私與勢利,變得陰沉封閉。然而,他的愛人給予他理解和愛,讓他有機會審視自己的內心和過去,最終找回了自我。
Thumbnail
二   對於父親,我是陌生的,因為生為幼子,童年時期幾乎都是繞著母親轉。真正有意識到對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個男人,是在我小學時代。原來在他落魄的當口,他留在家的時間變多了,我跟他的接觸也慢慢地頻繁。可是,這樣一位父親,仍然對我不多聞問。有時候,我會跟母兄抱怨父親好像不怎麼關心我,反而把他的專注力傾注
Thumbnail
真實的故事 這個故事的主角是我們家老大。他有時候有在睡夢中醒來,沒看到我在旁邊,會哭得非常的淒慘,會一直在那邊喊著「我想爸爸」、「爸爸你在哪裡」。 這個問題我後來反思過,因為在親子教養的過程中,我曾經使用「你再不聽我的話、再不怎麼樣…我就離開」,造成他因為還想繼續玩玩具,轉頭發現我離開……
Thumbnail
大部分父母親送初次上學的孩子上學,都會上演幾齣悲情戲。我看過最誇張的是一位小男生,每天上學時都會和他媽媽上演生離死別,抱住他媽媽的腿跌倒在地,任他媽媽拖行就是不鬆手,學校還要派出三四位老師才能將他們分離,小男孩跪哭在地直到看不到母親的身影為止。然後讓我傻眼的是,他母親才走沒兩分鐘,他居然開心的拉著同
Thumbnail
這是第一次宮崎駿的電影主題曲由男生來演繹。因為母親意外過世而受苦的主角少年牧真人,全心埋首工作的真人父親牧勝一,期待有人可以承繼自己使命的曾舅公,或許都是宮崎駿自己貨真價實的感受,分裂並投射到不同角色身上。本文援引英國精神分析師克萊恩「憂鬱心理位置」的概念,來闡述心理創傷、哀悼工作與修復的過程。
Thumbnail
有一個念小學五年級的男孩子,媽媽在百貨公司的美食部當清潔人員,假日都要工作,因此無法陪他。男孩覺得媽媽工作很辛苦,每天都要整理別人吃過的碗盤,所以他經常請爸爸周末帶他到媽媽工作的場所,一邊陪媽媽,一邊幫忙收碗盤。 有一個念專三的女孩子,媽媽在北部的一間科技大廠當作業員,做二休一,去年疫情緣故工
Thumbnail
西元二零二四年,八月八日,今天是父親節。 越長大越不喜歡過父親節和母親節,因為那種節日在我們家,已經變成資本主義的那種互相競爭比較炫耀的形式了。 我的父親,從我一出生就很喜歡拿我跟其他同齡的孩子比較。我的童年時,常常因為成績不好,或者沒有好好守規矩,就會被用掃把打、用皮帶抽、或者用手捏到烏青……
Thumbnail
這是ㄧ本舉重若輕的書。日本名作家村上春樹,寫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文學作品,但很少提及自己的身世。而這本書(實際上僅算是ㄧ篇短文吧了)卻是關於父親,他想說的事。在他年近古稀時,方才提筆寫下。是他最直接面對自身將老與家族死亡的情感紀實之作。
Thumbnail
「你不需要了解人生,你只需要活在其中」——麥特 海格 一次訪問、一段文字、一篇故事、一位人物,尋找生活脈絡,探索生命軌跡。 老實說,從沒想過小游會成為幼兒園老師,甚至結婚生子和育兒,走入家庭生活⋯⋯ 大方活潑的 YU 作風洋派,想起以前的我們是會一起用英文交換紙條、互相學習的高中同學,現在
大學時代,有位高富帥的同學,非但能談文論藝,而且口若懸河。一副文青架勢,聊起莎士比亞,也穿插英國詩歌,出門習慣跟小姐搭訕,目的就是把妹、撩妹。有趣的是,他第一任太太,也是在路邊認識的。習慣一養成,結婚之後,老毛病改不掉,到處拈花惹草。 兒子慢慢長大之後,有事沒事還會幫老爸接電話。 小孩子總是
麥可經歷了家庭和學校的自私與勢利,變得陰沉封閉。然而,他的愛人給予他理解和愛,讓他有機會審視自己的內心和過去,最終找回了自我。
Thumbnail
二   對於父親,我是陌生的,因為生為幼子,童年時期幾乎都是繞著母親轉。真正有意識到對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個男人,是在我小學時代。原來在他落魄的當口,他留在家的時間變多了,我跟他的接觸也慢慢地頻繁。可是,這樣一位父親,仍然對我不多聞問。有時候,我會跟母兄抱怨父親好像不怎麼關心我,反而把他的專注力傾注
Thumbnail
真實的故事 這個故事的主角是我們家老大。他有時候有在睡夢中醒來,沒看到我在旁邊,會哭得非常的淒慘,會一直在那邊喊著「我想爸爸」、「爸爸你在哪裡」。 這個問題我後來反思過,因為在親子教養的過程中,我曾經使用「你再不聽我的話、再不怎麼樣…我就離開」,造成他因為還想繼續玩玩具,轉頭發現我離開……
Thumbnail
大部分父母親送初次上學的孩子上學,都會上演幾齣悲情戲。我看過最誇張的是一位小男生,每天上學時都會和他媽媽上演生離死別,抱住他媽媽的腿跌倒在地,任他媽媽拖行就是不鬆手,學校還要派出三四位老師才能將他們分離,小男孩跪哭在地直到看不到母親的身影為止。然後讓我傻眼的是,他母親才走沒兩分鐘,他居然開心的拉著同
Thumbnail
這是第一次宮崎駿的電影主題曲由男生來演繹。因為母親意外過世而受苦的主角少年牧真人,全心埋首工作的真人父親牧勝一,期待有人可以承繼自己使命的曾舅公,或許都是宮崎駿自己貨真價實的感受,分裂並投射到不同角色身上。本文援引英國精神分析師克萊恩「憂鬱心理位置」的概念,來闡述心理創傷、哀悼工作與修復的過程。
Thumbnail
有一個念小學五年級的男孩子,媽媽在百貨公司的美食部當清潔人員,假日都要工作,因此無法陪他。男孩覺得媽媽工作很辛苦,每天都要整理別人吃過的碗盤,所以他經常請爸爸周末帶他到媽媽工作的場所,一邊陪媽媽,一邊幫忙收碗盤。 有一個念專三的女孩子,媽媽在北部的一間科技大廠當作業員,做二休一,去年疫情緣故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