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家有二寶(以上)的爸媽們來說,手足關係的培養是一大課題。在疫情限縮行動範圍、改變生活作息的時刻,孩子身上的能量難以像以往獲得紓解宣洩,不難想像各種爭寵與競爭頻頻上演,甚至可能出現退化行為(如:年長的孩子用尖叫的方式表達、突然開始尿床等)。
在手足的日常相處中,為了維護手足情誼的發展,也為了守護家庭的和諧,有些原則可以大致掌握:
1.以鼓勵代替「比較」:每個孩子都是「夜空中最亮的星」,在成長的過程中會逐漸發展出自己的優勢,與其去比較孩子的不足之處,不如具體告知需要改進的部分,並鼓勵好的行為,例如要孩子協助家事,除了避免說出類似「你應該多跟你姊姊學習」一類的話,也能說「我很喜歡你幫忙擦桌子,讓大家有乾淨的桌子可以用」。透過爸媽的欣賞與肯定,孩子能在獨有的領域中自我比較,並提升自我價值。
2.以「尊重」代替「公平」:由於「公平」概念並無一致的標準,何況大人與小孩所在意的公平不盡相同,例如爸媽為求公平,買了一模一樣的玩具刀獎勵孩子,喜歡角色扮演的老大當然樂不可支,但喜歡閱讀的老二可能高興不起來,比較恰當的做法是尊重每個孩子的需求喜好,並做出適當的安排。
3.以「小幫手」代替「抓耙子」:防疫期間不論是在家工作或是當個全職照顧者,當孩子做起糾察隊,告狀手足的不是,當下或許會感恩有人替自己分擔並默許告狀行為,但長遠來看卻破壞手足關係。如果告的狀是和自己無關,最好讓孩子先管好自己,當爸媽了解手足的事後,也能引導告狀者協助被告者(「下次遇到這樣的狀況,你可以怎麼幫他呢?」);若告的狀和自己有關,那可能反映出問題解決能力不足,需要進一步了解並與孩子討論。
4.製造合作機會:在日常活動中多為孩子們創造合作機會,藉由清楚營造的共同目標,以及合作優點的說和技巧引導,也能幫助孩子學習相互依賴或互助。有時在遊戲中,爸媽們也可以扮演孩子們的「共同的敵人」,讓他們聯手打敗自己來實際體會合作的樂趣。
5.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即使照顧多位孩子是件不容易的事,仍建議爸媽能分配一些時間與每一位孩子「獨處」,讓他們體會到「即使有其他手足,我對爸媽來說仍是特別的存在」;傾聽孩子說話,或和孩子一起做他們有興趣的事。需要注意的是,當孩子聊天的內容出現一些不恰當的想法,爸媽千萬不要擺出說教的姿態,要區分孩子的「感覺」與「行為」,在態度上接納孩子的感受,在行為上才需要加以規範及糾正,畢竟孩子只是抒發真實的感受,不見得一定會去做。
雖然我們不能自由挑選手足來作伴,在相同的家庭環境也可能孕育出不同的性格與生命經驗,讓手足們有的相親相愛,也有的整天爭吵、到處競爭與計較,但也因此能從中學習人際相處與建立關係。或許在日常一點一滴的經營下,孩子們會漸漸發現,手足是最值得仰賴與親近的夥伴,彼此之間相互扶持與成長,也就成了個人生命中的美好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