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思通楷則,少不如老;學成規矩,老不如少。思則老而愈妙,學乃少而可勉。
講得很簡單,但實在又是切中重點,他的意思是,如果想要把楷書的規則學好學通,那麼年紀小的人不如年紀大的人,如果要學好楷書的技術,那麼老人不如小孩。為什麼?因為大人的抽象思維和理解力比較強,所以比較容易理解楷書的規則(的原理),而小朋友年紀小,有的是時間學技術、規矩。
《書譜》說的,和現代人理解的「學習才藝要從小開始」差不多,因為愈早學習,愈可能培養出好才華。
有些書法家,在個人的經歷上,也會強調如何從小就受到長輩培養、栽培,我看過的記錄,最小的年紀似乎是4歲。
那麼究竟要不要讓小朋友「從小學書法」,幾歲開始最適合?
許多家長喜歡在過年的時候貼自己小孩寫的春聯,可見讓小朋友學書法,有時是為了滿足家長的虛榮心,而不見得小朋友自己喜歡。
現代人重視小朋友的教育,從小就安排學生上各種才藝、語言、技術課程,小朋友多半無從反對,只能接受父母的安排,數十年來我長期觀察的結果,可以得到的結論是,這些才藝課程的安排,大概都是無效的──不但小朋友沒有學會一技之長,長大之後也不會表現出更想要回過頭來接觸的心情。
為什麼?主要是小時候學習才藝的經驗不好,所以長大以後不想再接觸。
小朋友太學東西,不見得是好事,但台灣的有些家長顯然很焦慮,深刻害怕自己的小孩輸在起跑點,所以有些才幼稚園大小的小朋友就去學柔道、摔跋、國術、軍事動作這類危險的東西,難道家長不知道,學這些東西受傷、送命都有可能嗎?
即使是文藝、語言的才藝也不宜過早,大抵10歲以前最好是不必有什麼特別安排(父母為了不必自己帶小孩,可以有一點喘息的空間除外)。
以學書法來說,我覺得10歲是適當的開始,太早了小朋友根本不會拿毛筆,也學不來,只能拿毛筆玩(這當然也不錯),但老師或家長都要有讓小朋友玩毛筆、玩墨的心理準備,更不能、不要有任何期待。
我曾經教過一個國小三年級的學生,資質非常好,在一堆大人不時會停下來聊天說笑的課堂上,他可以安安靜靜的寫上二個小時,把我教的筆法學得有模有樣,半年時間不到,已經成為他們學校參加書法比賽的代表。
這個學生的家境不錯,每次上課都是媽媽全程陪同,我請媽媽上課的時候也要一起聽,這樣回去的時候如果小朋友有問題可以適當回應,但媽媽聽了兩次就沒興趣了,每次上課都大喇喇的坐在旁邊翻報紙,所以之後我就請她下課之後再來接小朋友。
更離譜的,是小朋友代表學校參加書法比較,竟然打電話來要和我借毛筆,因為「老師用的毛筆比較好,兒子書法比賽就參加幾次而已,沒有必要花錢買。」
後來,後來當然就沒有後來了,小朋友學了二年之後,媽媽讓他去參加別的才藝課程,說不學書法了。
再後來,小朋友國中的時候想要再來學書法,可是我已經不教小朋友了,家長如果不能配合和珍惜,所謂學才藝是沒有什麼意義的。
學習任何東西,實在說,家庭因素最重要。
我二個女兒並沒有從小學書法,我也沒有刻意教他們寫字,但她們就是在生活裡面看我寫字、畫畫、篆刻,偶而興趣來的時候自己要求我教她們寫字,家裡多的是好筆好紙好墨好硯台,除了比較珍貴的紙張沒讓她們用之外,其他東西都是她們自己隨便用,久而久之,二個女兒也都可以寫行書了,過年過節寫春帖春聯,也都是很自然的事。
有些父母會希望自己的小孩早點學習,可以紮實的打好「童子功」,但現代社會大概沒有這樣的機會了,以前學劇曲、武術都還有專門的學校或戲團,現在社會條件改變,能這樣教這樣學的人,除了家長本身是專業的人,其他大概是沒有機會了。
現在大概只有一些極為天才的小朋友才有機會得到這樣的教育,但父母勢必要付出很大的心血,一般的父母如果沒有一定的經濟條件,也不可能支持小朋友做天才的夢想。
幸好學書法壓力沒有那麼大,愛學不學、有空學學,沒空就不學,只要能夠保持對書法的一點興趣,可以在生活、工作、課業之外,有一個可以抒發心情、寄託感情的才藝,可以轉換生活的情趣,甚至有一點成就,那也就夠了。
就好像,有幾位老先生過了七十歲才想要寫書法,問我行不行,只要想寫字,沒有不行的,寫字起碼比打麻將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