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製造:從聖戰士媽媽、極權政府、網軍教練、境外勢力、打假部隊、內容農場主人到政府小編(2021)
這是本很有意思,即使厚達四百多頁,卻能不知不覺看完的書。而且正好跟到了作者劉致昕六月底的線上新書發表,在收到書前就先聽到前面幾章的故事。
假新聞、網軍、境外勢力、認知作戰……這些近幾年讓人再熟悉不過的名詞,對民主的影響和風險未必直接、立即發生,但如果能長期、慢性地讓人懷疑,或是不信任民主制度,就已達成有意操作者的目的了。
太久沒有認真寫讀書筆記了,我想還是用最簡單的方式,記錄我很有興趣的幾個部分就好。篇幅裡會交錯呈現書中讀到,以及自己聯想的問題。
對外來者的反感,還有擔心自己反而成為「少數」的焦慮
從歐洲國家如德國、法國因2015年以來難民大增累積的爭端,到印尼網路社群上對穆斯林的排斥,透過「情緒」和「焦慮」得以帶動網路言論的「風向」,甚至進一步影響了實際的投票行為,「事實」顯得似乎沒那麼重要。感覺到的「威脅」,尤其來自語言、文化和生活習慣的「外來者」帶來的「危險」,才是真的。
在此背景下,對許多右派支持者來說,「新聞」報導的大多是「謊言」和敵方(尤其進步派政治人物與媒體)的「陰謀」。這也反映了當今大眾傳播媒體在如此分化,甚至進一步因為社群媒體演算法基於偏好、立場及使用習慣而彼此區隔的時代,顯得並不「可信」,透過社群上的人際網絡,所能見到的才是「真實」。
這股對立的社會氛圍不斷被放大。有趣的是,對於進步派、支持族群及LGBTQ等多元群體同屬平等者,部分右派表示的是:我為何只能「政治正確」?我的言論自由被「侵犯」了。
説好「中國故事」的宣傳機器與「小粉紅」的故事
正當西方主要國家譴責中國「隱瞞」covid-19疫情,造成全球至今依然天翻地覆的同時,在中國的官媒、社群平台的運行下,中國則是控制疫情得當,且熱心對外提供援助、資源,且「負責任的」大國。
而新疆維吾爾族的人權疑慮、香港2019年反逃犯條例修訂(反送中)示威以來的社會動盪,在中國的宣傳機器,還有應用YouTube、Twitter等國內禁用(除非以vpn翻牆)、專屬於特定官員、人士的社群平台的對外宣傳,也針對不諳中文、中國局勢的外國人,塑造出「新疆當地生活美好」、「香港示威者才是恐怖份子」等官方篩選過的「真實」故事。配合「民營」業者製作影片,或是國外網紅的影音作品,使得這些故事越看越像真的。
「小粉紅」的愛國情緒與出征言論,則早已於世界各地的網路世界流行,動輒指控外國人在「辱華」的言行宛如遍地開花。當身處台灣的我們認為小粉紅作為「五毛」,幫助中國政府形塑對其有利的輿論,或至少造成目標國家的民心動亂與對立,但沒注意到的,卻可能是「他們真心相信了那些大量轉發的訊息」。從另一角度來看,「小粉紅」除了作為資訊操縱的推手,更是受害者。
內容農場、錯假訊息對民主有傷害,但政府的「小編」與「迷因工程」真的沒問題嗎?
書中最後一章回到了台灣。從2017年政府期望寺廟等宗教場所的「減香」,被傳成「滅香」的紛亂,到2018年1124大選所撕裂的許多家庭、同事間情感的事件,都不難發覺訊息造假,還有私人群組、社團轉傳訊息的影響力。
然而政府逐漸重視的網路聲量、社群行銷卻仍不無疑慮。用「哏圖」的幽默,化解社群上誤傳的訊息固然不是壞事,然而更多的時候,像是對於情緒、劃分敵我的操作,卻也在政府「澄清謠言」及「對抗錯假訊息」的同時發生。而支持執政黨,未必領有金援(俗稱的「1450」?)的網紅與匿名側翼粉絲專頁,則也同時在政府的聲量競爭下,成為重要的外部支持。在他們「自發性的」參與下,支持政府與執政黨的訊息則以貼近各自粉絲、受眾的方式傳散出去,發揮更大的影響力。
或許在野黨、反對派仍在做類似的事,但真能合理化現在政府的作法?老實說很難完全認同。
最後
2016年美國川普、希拉蕊角逐總統大位,以及英國脫離歐盟公投的事件,早已有無數討論,也讓大家更意識到巧妙地運用社群平台上的數位足跡、個資漏洞,可以發揮的空間將會十分龐大。
這是正在發生,而且影響層面廣達全球的議題。如何因應?明確的答案並不容易找到。不過,如果對於自己作為「人」,理解事情可能有偏見、可能被誤導這件事有所理解,從而學著多看、多聽、多想,而且少點第一時間在鍵盤上筆戰的憤怒,也許會有點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