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推薦|死亡與生命手記:關於愛、失落、存在的意義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 書名:死亡與生命手記:關於愛、失落、存在的意義
● 作者: 歐文‧亞隆、瑪莉蓮‧亞隆
● 出版社:心靈工坊
● 出版日期:2021/05/01
● 陳揚的小小介紹:
  歐文・亞隆(Yalom)是心理治療領域中的大師,我想有很多心理師都曾受他的書籍所啟發。這是一本關於生死的書籍,由亞隆跟他的妻子共同完成的書,更精確一點說是,他的妻子寫到一半就過世了。
  心靈工坊有辦了一個線上分享會,邀請亞隆來介紹他書寫這本書的歷程。第一次看見亞隆本人,就如同看見教科書中的偉人一樣興奮,能夠親眼、親耳感受到他的真誠與真實,我想是我學習助人工作這條路最大的榮幸。他就是一位這麼真實且溫暖的爺爺,即使年過八十耄耋之年,他還是可以用這麼真實的樣貌到我們面前。我很難形容納種感覺,大概就是看著他的存在,就足以療癒一些自己的感受。
  這本書的故事是始於亞隆妻子患了疾病,在死亡歷程中邀請亞隆一起寫這本書,在妻子離逝後,亞隆獨自在把這本書完成。回頭來看,我想或許這本書就是亞隆他妻子留給他最寶貴的禮物,我們在讀這本書,就如同陪著亞隆走過喪妻的歷程,從見著自己妻子時好時壞的狀態,到看著自己愛人瀕臨死亡的痛苦,到決定讓她安寧,最後下葬入土。這一幕幕都如映眼前,我能感受到那樣的痛楚是何以難耐,每每閱讀之間我的眼眶都濕濕的。在文末能夠感受的出來亞隆還是在喪妻的狀態之中,但似乎更能接納這個身份了。也讓我想到我時常在跟人討論有關「療癒」的定義是什麼,或許療癒從來不是要去除掉身上的任何東西,而是如亞隆樣那樣真實且深刻地,接納那個狀態、那個當下及那個身份,我們都不是不要再次難過,而是我們帶著這些過往,繼續前進,然後知道怎麼樣從難過中,好好地照顧自己。
  這本書不難讀,我花一個下午就把它讀完了,字句都很簡單易懂。推薦給各位,也可以思考一下有關於生命的意義及生死相關的議題。
重點句子:
  • 「悲傷,是我們為敢愛所付出的代價」(P.27)
  • 瑪莉蓮深深看著我。這一次,我的話她聽進去了。我們一塊坐著,手握著手,久久,久久。尼采的一句話掠過我心底:「心裡起了自殺的念頭,反倒是極大的安撫;就這樣,有人熬過了許多個黑暗的夜晚。」但我把這話留給自己。(P.48)
  • 「死亡最讓妳害怕的是什麼?」我問。她回答:「所有該做的事都沒做。」(P.104)
  • 死亡,我思之已久,其來,當不致驚嚇。(P.150)
  • 沒錯,誠如P醫師提醒我的,死亡是非常個人的事;每個人的死亡都是獨特的,並不適用於其他任何人,即使罹患的事相同的疾病。(P.174)
  • 皆下來,生平第一次,我痛哭失聲,十分困難地才能說出:「她不再這裡,也不在任何地方。瑪莉蓮不知道今天晚上這裡的一切,不會知道了,不會知道了。」孩子們嚇得不知所措:他們從來不曾看我哭過。(P.220)
  • 有很長一段時間了,我都這樣覺得,一件事情往往只有我告訴我妻子之後才覺得是「真實的」。好像她不知道,事情就不算是「真實的」。當然,那完全不理性,因為我妻子已經不在了。這事怎麼會對別人有幫助,我不知道,但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決定事情是不是真實,完全在於自己,而且只有自己。擬按這對你有沒有什麼意義?(P.240)
  • 活得越充實,死得越坦然。(P.286)
avatar-img
17會員
20內容數
我是一名諮商心理師。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夠被好好地承接、涵容,創造一個共好的世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陳揚 諮商心理師 的其他內容
書名:在關係中,讓愛流動:華人家庭關係的評估與修復 作者: 趙文滔、徐君楓、張綺瑄、徐蕾、謝宜芳、李如玉、呂伯杰 出版社:張老師文化 出版日期:2016/04/28 陳揚的小小介紹: 我大概花了兩天的時間把這本書讀完,書中用了七個治療故事來描述家庭治療師的治療歷程,有點像是
書名:我們的孩子在呼救:一個兒少精神科醫師,與傷痕累累的孩子們 作者: 謝依婷 出版社:寶瓶 出版日期:2020/09/28 陳揚的小小介紹:   不知道各位對於兒少精神科熟不熟悉?它是專門看兒童與青少年的專科醫師,是需要受過特別訓練的次專科。這本書紀錄了許多謝醫師的看診經
● 書名:溫和且堅定的正向教養 ● 作者: 簡‧尼爾森 ● 出版社:遠流 ● 出版日期:2018/04/27 ● 陳揚的小小介紹:   先前與大家介紹的《阿德勒愛與引導在教育的實踐》,其內容就是根據阿德勒正向教養(Positive Discipline)正向教養的例子,所以如果你想要理解阿德勒正向
書名:阿德勒愛與引導在教育的實踐:12個幫助孩子發展歸屬、信心、貢獻的教育現場故事 作者: 吳淑禎;吳毓瑩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17/09/28 陳揚的小小介紹:   這本書個人覺得如果要瞭解阿德勒的理論,可能略顯不足,畢竟這本書應該是把自己定義在經驗分享上的書籍,
書名: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 作者: 貝塞爾‧范德寇(Bessel van der Kolk) 出版社:大家出版 出版日期:2017/07/05 陳揚的小小介紹:     對於這本書真是相見恨晚,如果我早一點讀到這本書,可能我對於創傷能有更深更廣的瞭解。我自己是臨心系出生的,腦
書名:致,被雙寶搞瘋的媽媽:奶爸心理師給父母的生存指南 作者:黃柏嘉 出版社:三采文化 陳揚的小小介紹:    黃柏嘉心理師在我諮商實習時期曾與他接觸過,那時候我邀請他來擔任我們的性別平等講座,主題是跟親密關係有關。令我最印象深刻的即是他在講台上SHOW出小說出租店中言情小說的標
書名:在關係中,讓愛流動:華人家庭關係的評估與修復 作者: 趙文滔、徐君楓、張綺瑄、徐蕾、謝宜芳、李如玉、呂伯杰 出版社:張老師文化 出版日期:2016/04/28 陳揚的小小介紹: 我大概花了兩天的時間把這本書讀完,書中用了七個治療故事來描述家庭治療師的治療歷程,有點像是
書名:我們的孩子在呼救:一個兒少精神科醫師,與傷痕累累的孩子們 作者: 謝依婷 出版社:寶瓶 出版日期:2020/09/28 陳揚的小小介紹:   不知道各位對於兒少精神科熟不熟悉?它是專門看兒童與青少年的專科醫師,是需要受過特別訓練的次專科。這本書紀錄了許多謝醫師的看診經
● 書名:溫和且堅定的正向教養 ● 作者: 簡‧尼爾森 ● 出版社:遠流 ● 出版日期:2018/04/27 ● 陳揚的小小介紹:   先前與大家介紹的《阿德勒愛與引導在教育的實踐》,其內容就是根據阿德勒正向教養(Positive Discipline)正向教養的例子,所以如果你想要理解阿德勒正向
書名:阿德勒愛與引導在教育的實踐:12個幫助孩子發展歸屬、信心、貢獻的教育現場故事 作者: 吳淑禎;吳毓瑩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17/09/28 陳揚的小小介紹:   這本書個人覺得如果要瞭解阿德勒的理論,可能略顯不足,畢竟這本書應該是把自己定義在經驗分享上的書籍,
書名: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 作者: 貝塞爾‧范德寇(Bessel van der Kolk) 出版社:大家出版 出版日期:2017/07/05 陳揚的小小介紹:     對於這本書真是相見恨晚,如果我早一點讀到這本書,可能我對於創傷能有更深更廣的瞭解。我自己是臨心系出生的,腦
書名:致,被雙寶搞瘋的媽媽:奶爸心理師給父母的生存指南 作者:黃柏嘉 出版社:三采文化 陳揚的小小介紹:    黃柏嘉心理師在我諮商實習時期曾與他接觸過,那時候我邀請他來擔任我們的性別平等講座,主題是跟親密關係有關。令我最印象深刻的即是他在講台上SHOW出小說出租店中言情小說的標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鮮少看名人傳記的我,因為要更了解心理學家們借了歐文亞隆的《成為我自己》 原先從醫的歐文,後來因為對心理學有興趣,轉而走諮商,也寫了不少團體治療的工具書 寫著寫著,他發現他自己對小說很有興趣 於是轉了一個大彎,改為寫小說 我喜歡他最後給自己的註記 人生走這一遭,很喜歡,可以再來一次
Thumbnail
一個亞隆,各自表述,其實,他只是他。 自己很喜歡歐文亞隆,他是美國心理治療界大師級的人物。 日前因為學校的報告,蒐集相關資料時,看到他雖九十幾歲,確還在2024年初再婚的消息。 對岸~這個心理學開始蓬勃發展的地方,也對這位大師多所推崇。在看到這則消息的同時,對岸有些社群間引發了諸多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生命中不可避免的離別,過程中,作者分享了對失去的悲傷和對活著的人的心理狀態的瞭解和思考。 文章還闡述了集體潛意識的概念,以及離別所帶來的不同情感,最後反思了面對離別時的態度和心情。從共情到接受到面對,全面而深刻地討論了離別這個命題。
Thumbnail
雖然自己常說有點年紀,生活中開始有些「小的迷糊」,但這幾天密集在做學校分組報告的簡報時,還是常能想到可以引用過去讀過書的內容,該用腦子時還是很好使喚呀! 一直都很喜歡當代心理治療大師歐文亞隆的作品,他的書我幾乎每本都讀過,有幾本還會反複的閱讀。 二十幾歲經由第一位諮商老師推薦,看了第一本
書籍《生命的禮物》歐文·亞隆◉著 第41篇 談論死亡 & 第42篇 強化死亡與生命的議題 關於「死亡」兩個字,讓我們聯想到了什麼?最直接的恐怕就是沒了呼吸心跳,不再對人世間有任何的反應,肉體軀殼將因終止正常運作而腐壞。身邊的親友因為失去摯愛,而感到憂傷。 回到個人身上,如果不曾面臨死亡的威脅
Thumbnail
《死亡與生命手記》是一本關於愛、悲傷、和成長的書。作者亞隆與妻子瑪麗蓮分享了他們走完人生最後一程的經歷,展現了愛與悲傷並存的故事。書中充滿了作者的個人故事和心理治療的投入,並提供了面對死亡和悲傷的正向方法。如果你對死亡有恐懼,這本書也能夠給你緩解焦慮的方向。
Thumbnail
人類存在的唯一目的,是在純粹的自在的黑暗中點亮一盞燈!~榮格 我們不能決定時代要不要善待我們;我們只能決定要不要善待這個時代及彼此。 讓善待自己和彼此的文字陪伴你,以文字養心 點亮內心那盞溫暖的燈,方格子《蘇絢慧的療癒時光沙龍》的心理深度書寫,成為你心靈安穩的最療癒時光。
Thumbnail
對我來說,民間的死亡描述,都美化了親人離世的哀愁,作為一個陪伴者,我是看著阿嬤淡出、褪去我的生命,並非等到阿嬤搶救無效才算是真正的死亡。
Thumbnail
也許不懂比較幸福,不然會讀著作者的心情札記,想著自己經歷的事情。
Thumbnail
鮮少看名人傳記的我,因為要更了解心理學家們借了歐文亞隆的《成為我自己》 原先從醫的歐文,後來因為對心理學有興趣,轉而走諮商,也寫了不少團體治療的工具書 寫著寫著,他發現他自己對小說很有興趣 於是轉了一個大彎,改為寫小說 我喜歡他最後給自己的註記 人生走這一遭,很喜歡,可以再來一次
Thumbnail
一個亞隆,各自表述,其實,他只是他。 自己很喜歡歐文亞隆,他是美國心理治療界大師級的人物。 日前因為學校的報告,蒐集相關資料時,看到他雖九十幾歲,確還在2024年初再婚的消息。 對岸~這個心理學開始蓬勃發展的地方,也對這位大師多所推崇。在看到這則消息的同時,對岸有些社群間引發了諸多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生命中不可避免的離別,過程中,作者分享了對失去的悲傷和對活著的人的心理狀態的瞭解和思考。 文章還闡述了集體潛意識的概念,以及離別所帶來的不同情感,最後反思了面對離別時的態度和心情。從共情到接受到面對,全面而深刻地討論了離別這個命題。
Thumbnail
雖然自己常說有點年紀,生活中開始有些「小的迷糊」,但這幾天密集在做學校分組報告的簡報時,還是常能想到可以引用過去讀過書的內容,該用腦子時還是很好使喚呀! 一直都很喜歡當代心理治療大師歐文亞隆的作品,他的書我幾乎每本都讀過,有幾本還會反複的閱讀。 二十幾歲經由第一位諮商老師推薦,看了第一本
書籍《生命的禮物》歐文·亞隆◉著 第41篇 談論死亡 & 第42篇 強化死亡與生命的議題 關於「死亡」兩個字,讓我們聯想到了什麼?最直接的恐怕就是沒了呼吸心跳,不再對人世間有任何的反應,肉體軀殼將因終止正常運作而腐壞。身邊的親友因為失去摯愛,而感到憂傷。 回到個人身上,如果不曾面臨死亡的威脅
Thumbnail
《死亡與生命手記》是一本關於愛、悲傷、和成長的書。作者亞隆與妻子瑪麗蓮分享了他們走完人生最後一程的經歷,展現了愛與悲傷並存的故事。書中充滿了作者的個人故事和心理治療的投入,並提供了面對死亡和悲傷的正向方法。如果你對死亡有恐懼,這本書也能夠給你緩解焦慮的方向。
Thumbnail
人類存在的唯一目的,是在純粹的自在的黑暗中點亮一盞燈!~榮格 我們不能決定時代要不要善待我們;我們只能決定要不要善待這個時代及彼此。 讓善待自己和彼此的文字陪伴你,以文字養心 點亮內心那盞溫暖的燈,方格子《蘇絢慧的療癒時光沙龍》的心理深度書寫,成為你心靈安穩的最療癒時光。
Thumbnail
對我來說,民間的死亡描述,都美化了親人離世的哀愁,作為一個陪伴者,我是看著阿嬤淡出、褪去我的生命,並非等到阿嬤搶救無效才算是真正的死亡。
Thumbnail
也許不懂比較幸福,不然會讀著作者的心情札記,想著自己經歷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