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與生命手記》讀後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raw-image

面對死亡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何況要去直視死亡的迫近。尤有甚者,死亡對人的威脅,往往也透過親人的逝世帶來極其強烈的衝擊。《死亡與生命手記》是歐文・亞隆與瑪莉蓮・亞隆,這一對結褵六十載的夫妻,共同書寫而成的作品。然而,其書寫的發韌卻是瑪莉蓮因為癌末,面對著死亡的逼近,遂興起了與丈夫一同書寫人生最後時期的種種想法。閱讀的過程,腦海裡總會不經意地想起《恩寵與勇氣》一書,那是作者威爾伯書寫著他的妻子崔雅的生命故事,透過崔雅的罹病、治療與過世,威爾伯深切地去探究面對死亡的憂懼與勇敢。

《死亡與生命手記》是由瑪莉蓮與歐文各自書寫著內心的感受,並且依時序交錯呈現,直到瑪莉蓮過世之後,則是由歐文獨自書寫著內心的不安與巨慟。書中一開始呈現著關於死亡的拉扯,然而讓人訝然的是那卻並非瑪莉蓮對於活著的渴望與死亡的畏懼,而是瑪莉蓮對於己身的死亡所可能造成歐文的衝擊,讓她配合著醫療的用藥,想辦法爭取生命的延續。然而治療的副作用著實極為痛苦,那卻也讓瑪莉蓮不斷思考著那背後的意義與目的。

對瑪莉蓮來說,她對於自己漫長的人生感到非常地滿足,不論是與歐文婚姻的美滿、子孫滿堂,還是於己在書寫、教授方面的種種成就與享受,當然還有那經營多年的種種團體,那都帶給她滿滿的收穫。而也如同歐文所言,死亡焦慮往往與人生虛度的感覺呈現正相關,也就是說,人生越是虛度,死亡的焦慮也就越強烈。是故,當瑪莉蓮回首過往的人生覺得心滿意足,反倒對於眼下想盡辦法想要延續生命的手段,卻可能剝奪關於活著的一種自在與清明而感到質疑。

所以,在瑪莉蓮的書寫之中,可以感受到她對於死亡的坦然,但是卻因為掛心著歐文而嘗試去接受更多的醫療。只是從她發信給眾位朋友,訴說自己的狀態,甚至把握時機一一道別,就可以感受到,瑪莉蓮穩穩地踩踏著她所清楚意識到的前往死亡的道路。也許她的人生讓她無悔,所以無須有太多的罣礙,唯一還可以做的也許是在生命的最終,予以最在乎的人,最適切的告別。

相較於此,歐文則不忍,也不想接受妻子的離去。他鼓勵著瑪莉蓮嘗試不同的治療,也深情地陪伴著。甚至每每去醫院聆聽治療成效的過程,歐文都比瑪莉蓮還要心焦與在乎,因為不捨。那早已習慣彼此陪伴的歲月,那早已習於共同分享的生活,讓歐文一時間不知如何去面對瑪莉蓮可能的離去。於是乎,他只能期許醫療發生效果,他只能寄望奇蹟的發生。然而與此同時他又得要面對瑪莉蓮對於醫助自殺的申請,對歐文來說,那像是無可遁逃的直視,那像是被逼使著放下那無法成真的希冀。

尤其是歐文一方面要協助瑪莉蓮交代後事,一方面卻又不想去面對往後沒有瑪莉蓮的生活想像,那樣的衝擊與矛盾,讓他陷入強烈的情緒糾結。然而,面對著瑪莉蓮的平靜與淡定,反倒得以從中找著一些支持。而瑪莉蓮也毫無保留地呈現出她對於歐文的擔心與憂懼,那更成了她面對死亡最難放下的牽掛。於是乎,為了讓瑪莉蓮能夠心安,歐文終究得要嘗試去接納現實的殘酷,並且嘗試去緩解內心的種種焦躁。

透過兩人的書寫,讓人深刻地感受到鶼鰈情深。兩人之間長久的相互依靠與扶持,彷彿讓彼此的人生有著怎也化不開的交融。而對歐文與瑪莉蓮來說,他們從未想過彼此之間的分離,直到死亡前來敲門,瑪莉蓮幾經掙扎才終於學會放下,終於學會接受。因為這個過程中,她遭逢了身體上幾乎難以忍受的磨難。是故,她嘗試轉念,嘗試學會放下,儘管她不願意,但她知曉她必須如此。相較於此,目睹這一切的歐文雖然不若瑪莉蓮承受如此大的身體上的痛楚,但是他所領受關於心靈的折磨可也極其難捱。

沒有人願意心愛之人承受如此巨大的苦難,但是另一方面卻又不願意面對彼此的分離。那份糾結,反覆浮現於腦海;那份巨慟,更時時縈繞於心頭。切莫以為那就是苦難的頂點,即便內心早已不知演練多少次,即便身為一個治療師早已深知喪親經驗所將遭逢的種種悲傷歷程,那都完全無法跟實際經驗時所造成的衝擊相互比擬。

喪禮結束之後,歐文經歷了一段超乎其想像的磨難與困頓。初期,生命彷彿跟著瑪莉蓮的死亡而停滯,由於早已習慣面對生活的種種,立刻與瑪莉蓮分享。然而卻又每每在那樣的舉措裡,感受到瑪莉蓮已經不在身邊的巨慟。於是乎,減少任何的活動遂成了意識甚或是潛意識裡自我保護的機轉。因為只要有任何的觸動,就會想要分享,而那就拉扯出內在難以抑制的悲傷。與朋友相遇如此,看到中意的影視作品如此,與子孫互動如此,甚至連生活周遭任何極其細微的改變都是如此。更直白地說,任何的變動,都將導致難以承受的悲痛,於是乎停滯彷彿是最好的應對之法。

那樣的停滯,凸顯著一種無助,甚或回過頭質疑己身的能力。誠如書中所言及的身為全球極其推崇的治療師,歐文甚至在那過程中深切地理解與體會自殺人的心理。回首,審視過往那數不清次數的喪親個案的治療經驗,歐文更為深刻地體悟到當事者的困頓,也彷彿試著從耙梳相關經驗中,重新找回生命的動力。這過程中,歐文經歷了心理與身體的變化,退縮、不安,最重要的是他如實地記錄下這一切種種。甚至那樣的書寫成了療癒的關鍵力量,也於此同時,他更加深刻地體悟到,瑪莉蓮當時提出書寫計畫時所言及的,他們應當共同寫一本書,把所面對的困難記錄下來,也許對遇到類似狀況的人來說,會有一點用處。殊不知,那卻反倒成為支撐歐文的關鍵力量。

因為,那樣的書寫是與瑪莉蓮共同參與的美好,所以即便困頓難捱,即便生命裹足不前,都不當讓書寫停頓,更不該讓瑪麗蓮最後的一本書難產。而在那一次次的書寫與耙梳當中,歐文像是嘗試完成一次次的自我對話,甚至像是告知瑪莉蓮在她離去之後的種種努力。誠如,瑪莉蓮在世時,歐文為了讓她心安,總願意去承諾關於己身的照顧。然而,真正面臨那巨大的失落之時,那遭到排山倒海的悲傷情緒淹沒的思緒,早已無暇顧及這一切。唯有在面對書寫的當下,再次意識到那份許諾,再次找回那一點點力量。在那過程中,歐文突然意識到,也許瑪莉蓮提出書寫的真正目的,是為了自己。

值得玩味的是,在那顛簸前行的日子裡,歐文開始翻閱自己過往的書寫,透過文字重新去審視過往的經驗。雖然許多的故事難免拉扯出創作時的記憶,也連帶召喚出那當下與瑪莉蓮的互動而再次感傷不已。但是,那卻也在閱讀的過程裡,遇見了那曾經飽含心靈能量的自己。當眾人總是從歐文的著作中找著能量,也許當事者也當有更加深刻的感受。

而過往歐文的著作,最讓人著迷之處,莫過於其總能以真誠的態度寫下內心的感受。那份真實總是讓人在閱讀的剎那,強烈地感受到一份內在心靈豐厚的底蘊。也在那過程中,深切地感受到,「如實」正是活著最強而有力的後盾。而那樣的感受拉回到本書的書寫,更是讓人感到驚艷。未曾掩飾內在的茫然與不安,未曾美化喪偶所帶來的困頓與磨難,歐文的文字,一直反覆而深切地提醒著,他是一位治療師,但是在那之前,他是一個人,一個如實存在的人。他是為活著而活著,不是為治療師的頭銜而存在著。

那樣的活著,也許於歐文,是再自然不過的樣態。殊不知那卻足以讓人有著深刻的儆醒:關於活著,也關於真實。

深深地感激著。




延伸閱讀


關於心河這一系列書寫的介紹與總覽

 

avatar-img
58會員
112內容數
書寫的內容,原則上仍以書籍、電影、旅行、攝影、心理為主軸,而因為己身為心理師,所以往往在思考的面向上會從心理學的角度切入,期待能夠提供一個不一樣的感受與反思。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心理師的海洋之心 的其他內容
    「什麼是愛情?」也許不同人會有不同的解讀,甚或每個人所描繪出來的樣貌也不相同。更讓人感到慨嘆的是,也許許多人心中都藏著一份關於愛情的悸動,可在生活之中卻又離那樣的感受如此地遙遠。甚或,早已忘卻關於愛情的感受。
掩卷之後,不禁衷心地讚嘆著,《少女同志,向敵人開槍吧》真的無愧於2022本屋大賞的首獎。那許許多多關於戰爭的議題,依舊在心底發酵,對比著新聞上依舊播放的戰爭新聞,那殺戮、那強姦依舊,那關於人性與魔鬼的議題,心裡頭深深地不安著。
往後關於閱讀的種種分享,姑且就將其名為「默潮」,為何取「潮」,只為了呼應「海」,試想從名為「寧靜海」的地方所孕育而出的創作該為潮水吧!至於為何取「默」字,因「默」與「墨」恰巧同音,此其一也,再加上關於閱讀,許多人的經驗都比我豐富許多,有機會分享已感慶幸與滿足。所以囉!低調一點好了,故希望「默潮」只是
「有陰影的地方,必定有光。」這是幾米新的繪本「星空」書腰上所書寫的文字。而讓人感動不已的是一翻開這本書,其在故事之始便直接宣告著:「獻給無法和世界溝通的孩子」。細細地翻閱著每一頁,專心地讀取著影像與文字所欲表達的情感與思維。這是一個關於青春、關於長大的故事。
好想繼續往下閱讀,卻又捨不得一口氣讀完;好想趕快知道築夢過程的點滴,卻又往往沈浸在每個細節中反覆思索。這是閱讀「轉山」時,矛盾的心境,然而,即便如此卻絲毫不減閱讀時的震顫。一句句作者內心的吶喊,透過第二人稱的表述,那每一句以「你」為開頭的句子,就這麼撞擊著內心深處。
    「什麼是愛情?」也許不同人會有不同的解讀,甚或每個人所描繪出來的樣貌也不相同。更讓人感到慨嘆的是,也許許多人心中都藏著一份關於愛情的悸動,可在生活之中卻又離那樣的感受如此地遙遠。甚或,早已忘卻關於愛情的感受。
掩卷之後,不禁衷心地讚嘆著,《少女同志,向敵人開槍吧》真的無愧於2022本屋大賞的首獎。那許許多多關於戰爭的議題,依舊在心底發酵,對比著新聞上依舊播放的戰爭新聞,那殺戮、那強姦依舊,那關於人性與魔鬼的議題,心裡頭深深地不安著。
往後關於閱讀的種種分享,姑且就將其名為「默潮」,為何取「潮」,只為了呼應「海」,試想從名為「寧靜海」的地方所孕育而出的創作該為潮水吧!至於為何取「默」字,因「默」與「墨」恰巧同音,此其一也,再加上關於閱讀,許多人的經驗都比我豐富許多,有機會分享已感慶幸與滿足。所以囉!低調一點好了,故希望「默潮」只是
「有陰影的地方,必定有光。」這是幾米新的繪本「星空」書腰上所書寫的文字。而讓人感動不已的是一翻開這本書,其在故事之始便直接宣告著:「獻給無法和世界溝通的孩子」。細細地翻閱著每一頁,專心地讀取著影像與文字所欲表達的情感與思維。這是一個關於青春、關於長大的故事。
好想繼續往下閱讀,卻又捨不得一口氣讀完;好想趕快知道築夢過程的點滴,卻又往往沈浸在每個細節中反覆思索。這是閱讀「轉山」時,矛盾的心境,然而,即便如此卻絲毫不減閱讀時的震顫。一句句作者內心的吶喊,透過第二人稱的表述,那每一句以「你」為開頭的句子,就這麼撞擊著內心深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姊姊一家人與妹妹本預計 7 月去日本旅遊。在搭飛機當天,姊姊在桃園機場大門外被地面反光突起物絆倒。她手上拖著行李反應不及,臉部撞上了人行道的檻,傷得很重。
Thumbnail
媽媽的朋友下午打了通電話給我,說她們一起幫媽媽寫了法會牌位, 因為在北部,所以用很家常的口氣跟我說,有空的話記得去拜拜。 掛完電話我坐在手機前爆哭。 因為能感受到媽媽朋友們用自己的方式想念她,記得她的習慣、愛好, 所以用同樣的方式延續下去,用她們能做到的關愛試著照顧我們。
Thumbnail
上禮拜和朋友陪談,她在最後寫出來的這句給自己的話我非常喜歡。 一開始朋友想談「怕老」這件事,這是常縈繞她心頭的憂懼,但很害怕去觸碰這與生死相關的議題。而後她又直覺是與「對生命的抗拒,對永恆的抗拒」的信念有關,於是我們在此脈絡下擬定主題
Thumbnail
死亡,是每個人一生中必定會經歷的事,它代表著人生的終點、同時也代表著一條生命的逝去,這些逝去的人,也許是你最愛的家人、最好的朋友、或者是一些默默無名的人,當人們面對這些生死離別之時,總會感到十分地傷心和悲痛
書籍《生命的禮物》歐文·亞隆◉著 第41篇 談論死亡 & 第42篇 強化死亡與生命的議題 關於「死亡」兩個字,讓我們聯想到了什麼?最直接的恐怕就是沒了呼吸心跳,不再對人世間有任何的反應,肉體軀殼將因終止正常運作而腐壞。身邊的親友因為失去摯愛,而感到憂傷。 回到個人身上,如果不曾面臨死亡的威脅
Thumbnail
《死亡與生命手記》是一本關於愛、悲傷、和成長的書。作者亞隆與妻子瑪麗蓮分享了他們走完人生最後一程的經歷,展現了愛與悲傷並存的故事。書中充滿了作者的個人故事和心理治療的投入,並提供了面對死亡和悲傷的正向方法。如果你對死亡有恐懼,這本書也能夠給你緩解焦慮的方向。
Thumbnail
作者透過此書分享生命當中最重大的轉折:自身罹患淋巴癌的無措、治療、康復後的重生; 以及母親確診阿茲海默症的生疏、慌亂、家人間逐漸形成的默契 既是一場災難 也是審視人生的契機 這本書可貴的地方在於以病人視角描述所有心理、外在的感受 我們真的很難同理病人說不出口的掙扎與不適 除非自己落入相同的處境當中
Thumbnail
書的最後高潮是愛蓮娜與約瑟夫的見面,對愛蓮娜來說,歸鄉的種種挫敗:朋友對其異國生活的冷淡看待,母親的冷酷和冷漠,與男朋友古斯塔夫的漸行漸遠,一趟旅程成了她流亡人生的清算,更慘的是,約瑟夫完全忘記了她……愛蓮娜最後的一根和故鄉的線就此斷了。書中這段話讓人心碎: 愛蓮娜把自己獻給他,連同她一生的全部重量
Thumbnail
也許不懂比較幸福,不然會讀著作者的心情札記,想著自己經歷的事情。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姊姊一家人與妹妹本預計 7 月去日本旅遊。在搭飛機當天,姊姊在桃園機場大門外被地面反光突起物絆倒。她手上拖著行李反應不及,臉部撞上了人行道的檻,傷得很重。
Thumbnail
媽媽的朋友下午打了通電話給我,說她們一起幫媽媽寫了法會牌位, 因為在北部,所以用很家常的口氣跟我說,有空的話記得去拜拜。 掛完電話我坐在手機前爆哭。 因為能感受到媽媽朋友們用自己的方式想念她,記得她的習慣、愛好, 所以用同樣的方式延續下去,用她們能做到的關愛試著照顧我們。
Thumbnail
上禮拜和朋友陪談,她在最後寫出來的這句給自己的話我非常喜歡。 一開始朋友想談「怕老」這件事,這是常縈繞她心頭的憂懼,但很害怕去觸碰這與生死相關的議題。而後她又直覺是與「對生命的抗拒,對永恆的抗拒」的信念有關,於是我們在此脈絡下擬定主題
Thumbnail
死亡,是每個人一生中必定會經歷的事,它代表著人生的終點、同時也代表著一條生命的逝去,這些逝去的人,也許是你最愛的家人、最好的朋友、或者是一些默默無名的人,當人們面對這些生死離別之時,總會感到十分地傷心和悲痛
書籍《生命的禮物》歐文·亞隆◉著 第41篇 談論死亡 & 第42篇 強化死亡與生命的議題 關於「死亡」兩個字,讓我們聯想到了什麼?最直接的恐怕就是沒了呼吸心跳,不再對人世間有任何的反應,肉體軀殼將因終止正常運作而腐壞。身邊的親友因為失去摯愛,而感到憂傷。 回到個人身上,如果不曾面臨死亡的威脅
Thumbnail
《死亡與生命手記》是一本關於愛、悲傷、和成長的書。作者亞隆與妻子瑪麗蓮分享了他們走完人生最後一程的經歷,展現了愛與悲傷並存的故事。書中充滿了作者的個人故事和心理治療的投入,並提供了面對死亡和悲傷的正向方法。如果你對死亡有恐懼,這本書也能夠給你緩解焦慮的方向。
Thumbnail
作者透過此書分享生命當中最重大的轉折:自身罹患淋巴癌的無措、治療、康復後的重生; 以及母親確診阿茲海默症的生疏、慌亂、家人間逐漸形成的默契 既是一場災難 也是審視人生的契機 這本書可貴的地方在於以病人視角描述所有心理、外在的感受 我們真的很難同理病人說不出口的掙扎與不適 除非自己落入相同的處境當中
Thumbnail
書的最後高潮是愛蓮娜與約瑟夫的見面,對愛蓮娜來說,歸鄉的種種挫敗:朋友對其異國生活的冷淡看待,母親的冷酷和冷漠,與男朋友古斯塔夫的漸行漸遠,一趟旅程成了她流亡人生的清算,更慘的是,約瑟夫完全忘記了她……愛蓮娜最後的一根和故鄉的線就此斷了。書中這段話讓人心碎: 愛蓮娜把自己獻給他,連同她一生的全部重量
Thumbnail
也許不懂比較幸福,不然會讀著作者的心情札記,想著自己經歷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