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與生命手記-關於愛、失落、存在的意義

更新於 2024/10/17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本文筆記部分來自原文書籍
Mouring is the price we pay for having the courage to love others.
歐文在書的一開頭寫下的這句,「悲傷是我們有勇氣去愛人所付出的代價」道盡了從他與結縭六十多年的妻子瑪麗蓮開始經歷老年後的身體病痛,以及在妻子身旁陪伴著她嚥下最後一口呼吸,還有而後的幾個月經歷了沒有妻子的生活。
歐文在他最喜愛的心理諮商界工作了幾十年,陪伴了許多人走過親人臨終後難受的那段日子,而真的輪到自己面臨這樣的苦難時,他也真實的描述了自己的感受:「我不斷強調自己的喪失與眾不同,我愛他,愛的那麼久,愛得那麼深,所以,我經歷的痛苦才更甚於他們。」而與瑪莉蓮交織寫下的篇章,就像是見證了一場從青少年到老年的愛情篇章,從悲傷中感受到滿滿的愛意。
歐文也因為心臟問題而在胸口裝上了一個小小的黑盒子,維持心臟穩定的運作。有了這個黑盒子後,他反而對於死亡淡定了許多,認為自己會像他父親一樣,死得很快。
為什麼會有死亡焦慮呢?人生越是虛度,對於死亡的焦慮就越強烈。人生活得沒有遺憾,比較容易面對死亡
從不願接受妻子的死亡,到最後他引用了叔本華的話:「把激情比作使人盲目的太陽。人到晚年,當激情消沉,沒有了太陽的掩蓋,我們才開始注意到美麗的星空。」而他找到了妻子離世後,生命的意義,也就是好好珍惜自己的純粹知覺,完全靠自己,儘管沒有瑪莉蓮在身邊分享。
剛好在今年我也經歷了認識許久的同事、以及高中時期好友的過世。閱讀的過程中也讓我不禁想到,好友在臨終前所經歷的病痛,以及他家人們所面臨的苦痛。但我的思緒也飄到了,高中時期到現在一路上我們所經歷的所有故事,在和好友相處時,我總是毫無防備的開懷大笑,講話大聲到自己都覺得很吵,謝謝好友帶給我的快樂時光。高中時期好友都分散北中南各地、各自有家庭後相聚時間不多,雖然在年初時原本約好的聚會卻因為疫情而取消了,當時怎麼也沒想到好友會在這麼快的時間就過世、沒辦法履行我們說好的年底聚會。
歐文提及了自己不善交際,卻也在自己熱愛的心理諮商工作上服務了幾十年,那是因為他熱於助人的個性,另外也很熱愛故事,還有那些治療過程中的深度契合,謝謝這麼多人願意跟他分享這些生命中深沉的時刻。我也從這樣的描述中安心了一些,我想我也不是會熱烈和人交際的個性、我也熱愛聽故事也很能從幫助人的過程中得到滿足,期待自己現在的努力,能在未來的助人工作中發揮。
珍惜這樣可以做一輩子的工作,但我們都是在痛苦中成長,也能從這些生命經歷中萃取出助人工作的養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會員
30內容數
Eileen的閱讀隨筆(閱讀。生活。寫作。親子。) 10+的工程師生涯、2個男孩的媽。 喜愛的旅遊方式是隨意散步、騎腳踏車時觀察城市與路人。熱愛閱讀與思考,一直都很老派只愛紙本書,包包裡總要放本書隨時都可以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Eileen Lee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Authentic Happiness 真實的快樂來自於找出並培養你最基本的強項,並在每天的工作、休閒、親子活動中用到它。 能夠活出愉悅、美好、有意義的三種生活,才算是活出完整的生命。 — Martin Seligman 追求幸福、快樂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人生目標,而如何能在每天的生活中感受到真實的
Whenever You Go, There You Are. 禪修能幫助我們從慣性、無知無覺中醒來,從而觸及生活裡所有自覺以及不自覺的所有可能性。 那麼如何練習呢?有許多方法可以做小小的嘗試。 「放下」:當心中想要抓住甚麼時,立即放下。像是在岸邊觀看,念頭的河流流動。
On Becoming a Person-A Therapist’s View of Psychotherapy 該如何面對解決這些來自家庭、工作、各式各樣的人生問題呢?「成為如其所是的自己」。 而在閱讀的過程中,好像也透過書中案主表達出來的體悟,得到療癒。
關於科學 透過整理幾個常見的誤解,來解釋甚麼是科學方法: 新聞標題:「科學突破大發現!xxx科學家發表研究發現了ooo成因」 每個實驗都有各自的優缺點,但如果能整合多樣實驗研究結果,得到相近的結果,而不是去摒棄相關的研究成果,來評估一個單獨研究。(證據交集原則) 佛洛伊德的人格發展理論是科學嗎?
傾聽之路/陪傷心的人聊聊 一次很快地略讀過了兩本關於傾聽的書,但卻是著重在不同方向。「傾聽之路」是藉由傾聽來關注自己、覺察自己的所有想法,而「陪傷心的人聊聊」是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周遭的人心情不好,能夠運用的一些傾聽他人的心態與方法,是英國生命線-撒瑪利亞會發表的志工訓練手冊。 傾聽-關於療癒自己
幸福是什麼?要怎麼樣才能幸福呢?我想這是許多人一直會問自己的問題,包括我。獲得財富、名聲或是擁有家庭、成功事業就能幸福了嗎?在叔本華這本上百年的經典哲學書籍中,有著許多跨世紀仍然通用的見解,再加上一些我的想法,值得記錄一下讓我在平常生活中有所困惑的時候,反覆地提醒自己。 身心健康是人生幸福的關鍵
Authentic Happiness 真實的快樂來自於找出並培養你最基本的強項,並在每天的工作、休閒、親子活動中用到它。 能夠活出愉悅、美好、有意義的三種生活,才算是活出完整的生命。 — Martin Seligman 追求幸福、快樂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人生目標,而如何能在每天的生活中感受到真實的
Whenever You Go, There You Are. 禪修能幫助我們從慣性、無知無覺中醒來,從而觸及生活裡所有自覺以及不自覺的所有可能性。 那麼如何練習呢?有許多方法可以做小小的嘗試。 「放下」:當心中想要抓住甚麼時,立即放下。像是在岸邊觀看,念頭的河流流動。
On Becoming a Person-A Therapist’s View of Psychotherapy 該如何面對解決這些來自家庭、工作、各式各樣的人生問題呢?「成為如其所是的自己」。 而在閱讀的過程中,好像也透過書中案主表達出來的體悟,得到療癒。
關於科學 透過整理幾個常見的誤解,來解釋甚麼是科學方法: 新聞標題:「科學突破大發現!xxx科學家發表研究發現了ooo成因」 每個實驗都有各自的優缺點,但如果能整合多樣實驗研究結果,得到相近的結果,而不是去摒棄相關的研究成果,來評估一個單獨研究。(證據交集原則) 佛洛伊德的人格發展理論是科學嗎?
傾聽之路/陪傷心的人聊聊 一次很快地略讀過了兩本關於傾聽的書,但卻是著重在不同方向。「傾聽之路」是藉由傾聽來關注自己、覺察自己的所有想法,而「陪傷心的人聊聊」是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周遭的人心情不好,能夠運用的一些傾聽他人的心態與方法,是英國生命線-撒瑪利亞會發表的志工訓練手冊。 傾聽-關於療癒自己
幸福是什麼?要怎麼樣才能幸福呢?我想這是許多人一直會問自己的問題,包括我。獲得財富、名聲或是擁有家庭、成功事業就能幸福了嗎?在叔本華這本上百年的經典哲學書籍中,有著許多跨世紀仍然通用的見解,再加上一些我的想法,值得記錄一下讓我在平常生活中有所困惑的時候,反覆地提醒自己。 身心健康是人生幸福的關鍵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死期將至》是一部探討生命與死亡意義的韓劇,講述主角崔怡在一系列死亡後的重生經歷。這部劇不僅揭示了自殺的自私,也讓觀眾反思生存的價值和與他人之間的情感。透過不同角色的痛苦與掙扎,崔怡逐漸瞭解生命的可貴,最終決定珍惜生命,鼓勵觀眾在面對困難時勇敢尋找生活的價值與希望。
Thumbnail
生命中的每一種情感都需要精心灌溉,沒有一成不變的成功。 我們要享受每個瞬間的美好,因為生命中的美妙之處就在於此。當我們欣賞萬物的壯麗時,會發現人類的渺小,如同螞蟻一般匆忙奔波。 俗語說,“前人種樹,後人乘涼”,這句話看似合適,但卻不盡然。 我們應該被激勵去不斷創新,才能實現進步。因為在進步的過
Thumbnail
#可以看到夫妻一起對抗病魔的過程、丈夫與病妻的心境變化、感人的夫妻之情,以及關於死生對立的思考。  (一)新感覺派文學 西方20世紀初,面對世紀的更替、意識形態的扭轉、生活方式的改變,以及其後世界大戰所帶來的不安和空虛,作家和藝術家試圖在形式與內容上實驗和創新,藉以探尋破碎失序的心靈世界,於是具
Thumbnail
《死亡與生命手記》是一本關於愛、悲傷、和成長的書。作者亞隆與妻子瑪麗蓮分享了他們走完人生最後一程的經歷,展現了愛與悲傷並存的故事。書中充滿了作者的個人故事和心理治療的投入,並提供了面對死亡和悲傷的正向方法。如果你對死亡有恐懼,這本書也能夠給你緩解焦慮的方向。
Thumbnail
面對死亡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何況要去直視死亡的迫近。尤有甚者,死亡對人的威脅,往往也透過親人的逝世帶來極其強烈的衝擊。《死亡與生命手記》是歐文・亞隆與瑪莉蓮・亞隆,這一對結褵六十載的夫妻,共同書寫而成的作品。
Thumbnail
童里很常遇到要來尋找「生命」主題繪本的客人。「生命」包羅萬象,真要說起來,又有哪一本和生命沒有關聯呢?不過,確實有幾本繪本直接對「生命」拋出疑問,試著去找尋生命的意義與答案。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死期將至》是一部探討生命與死亡意義的韓劇,講述主角崔怡在一系列死亡後的重生經歷。這部劇不僅揭示了自殺的自私,也讓觀眾反思生存的價值和與他人之間的情感。透過不同角色的痛苦與掙扎,崔怡逐漸瞭解生命的可貴,最終決定珍惜生命,鼓勵觀眾在面對困難時勇敢尋找生活的價值與希望。
Thumbnail
生命中的每一種情感都需要精心灌溉,沒有一成不變的成功。 我們要享受每個瞬間的美好,因為生命中的美妙之處就在於此。當我們欣賞萬物的壯麗時,會發現人類的渺小,如同螞蟻一般匆忙奔波。 俗語說,“前人種樹,後人乘涼”,這句話看似合適,但卻不盡然。 我們應該被激勵去不斷創新,才能實現進步。因為在進步的過
Thumbnail
#可以看到夫妻一起對抗病魔的過程、丈夫與病妻的心境變化、感人的夫妻之情,以及關於死生對立的思考。  (一)新感覺派文學 西方20世紀初,面對世紀的更替、意識形態的扭轉、生活方式的改變,以及其後世界大戰所帶來的不安和空虛,作家和藝術家試圖在形式與內容上實驗和創新,藉以探尋破碎失序的心靈世界,於是具
Thumbnail
《死亡與生命手記》是一本關於愛、悲傷、和成長的書。作者亞隆與妻子瑪麗蓮分享了他們走完人生最後一程的經歷,展現了愛與悲傷並存的故事。書中充滿了作者的個人故事和心理治療的投入,並提供了面對死亡和悲傷的正向方法。如果你對死亡有恐懼,這本書也能夠給你緩解焦慮的方向。
Thumbnail
面對死亡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何況要去直視死亡的迫近。尤有甚者,死亡對人的威脅,往往也透過親人的逝世帶來極其強烈的衝擊。《死亡與生命手記》是歐文・亞隆與瑪莉蓮・亞隆,這一對結褵六十載的夫妻,共同書寫而成的作品。
Thumbnail
童里很常遇到要來尋找「生命」主題繪本的客人。「生命」包羅萬象,真要說起來,又有哪一本和生命沒有關聯呢?不過,確實有幾本繪本直接對「生命」拋出疑問,試著去找尋生命的意義與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