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亞隆夫婦的《死亡與生命手記》:一堂以自身生命親自教授的生死課

2022/07/23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原文作者:Irvin D. Yalom, Marilyn Yalom
譯者: 鄧伯宸
出版社:心靈工坊


……對一個不信教的人,頂點的概念有意義嗎?如果,我能免除那麼多肉體痛苦的折磨,能夠一天又一天地享受生命的喜悅,能夠跟我最親愛的朋友告別,能夠把自己找回來,向他們表達我的愛,以感恩的心接受命運,那麼,死亡的那一刻,或許就是頂點吧。~瑪莉蓮

叔本華有一句話,把激情比做使人盲目的太陽。人到晚年,當激情消沉,沒有了太陽的掩蓋,我們才開始注意到美麗的星空。~歐文


🌼🌼🌼
活得越充實,死得就越坦然。

歐文,88歲,胸口最近剛裝了心律調節器,正在考慮從心理治療師的工作上退休;瑪莉蓮,87歲,歐文的妻子,罹患多發性骨髓瘤,只剩下幾個月的生命,正在接受化療、考慮安寧照護。一個是存在心理治療的大師,一個是女性主義文學的舵手,兩人結髮65年,一生相知相愛,現在正面臨著死亡,面臨著分離,面對著人生最後、最重的一門課。

兩個老人一起跳著最後的生命之舞,其中一人將先優雅離場,獨留另一人面對哀傷、孤寂和自己的死亡……他們將這支舞蹈獻給眾人,就如他們一生努力從事的教學和寫作所帶給人們的啟發一樣:該如何有尊嚴的面對老化和死亡?如何面對喪親的悲傷?人,在臨終旅途上,仍可以活得有意義嗎?
一.
瑪莉蓮雖然承受著化療所帶來的肉體折磨,但面對即將來臨的死亡,卻保持著一種令人敬佩的平靜和智慧。她比較看得開,很認真的考慮醫助自殺的選項,並透過書寫分享她的想法和牽掛。面對臨終,她選擇「死得其時」,而且更加珍惜和感激自己生命中所擁有的愛。一個無神論者以非常平靜、有尊嚴的方式和死亡和解;她努力地對抗病魔,在命運宣告一切無效,死亡將隨時降臨時,以一種更高的坦然和真實找回了自我,抱著感恩和體諒,從而讓自己的生命在面對死亡的否定性時攀向另一種高度。她的死亡是充滿恩典的。雖然瑪莉蓮已經辭世,但她所留下的文字,所產生的漣漪,帶著是那麼堅定又溫柔的力量,字裡行間可以隨時感受她的優雅睿智,這會是另一種存在的形式吧!

歐文在陪伴瑪莉蓮步入死亡時,也同時在面對自己的死亡--身體的衰老、記憶力的衰退、和時代脫節的恐懼……其實死亡是連續漸進的,真正死去的那一刻大不了雙眼一閉,但老化/死亡的過程卻令人折磨、讓人無限感慨不捨。歐文花了一生的心思研究死亡焦慮,理性上擁有比一般人更多的死亡智識,但在面對摯愛的死亡以及自己的老化,有時也只是個很平凡的鄰家老爺爺。他真誠面對這一切,既是治療師又是當事人,用著累積了一生的功力親身認真地上這一課……

感覺此時此刻的歐文·亞隆,比教科書或小說裡的形象來得更加真實、更加完整。

二.
從年少時即相識相戀,共度了65年的婚姻生活,當一人不得不離場先行,這對留下的那個人是多麼大的衝擊!歐文靠著閱讀、書寫度過喪妻之痛,讀著自己的小說,回想著自己曾進行的心理治療,反思著自己的死亡哲學。此刻的他還在學習、還在成長,真實面對自己的各種矛盾和失落,學習著獨自過生活,學習著在如此失落下充實度過餘生。
哀痛,是因為曾深刻愛過、認真活過,也正是因為這份愛,人可以活得無所缺憾。死亡是那麼獨特的生命經驗,永別的痛楚和孤獨是如此折磨難忍,這實在很難教,但我們都能夠從彼此的身上學習這一課;瑪莉蓮的臨終選擇和亞隆的失親悲傷,他們無私的分享自己人生的最後一堂課,不只是將愛和智慧傳承下去,也為死亡提供了很大的慰藉和希望。

三.
每次讀亞隆的作品就會在我心中掀起漣漪,彷彿我們倆正透過書本進行對話和治療,而這次看見的歐文·亞隆,顯得更加蒼老了,也讓人心生不捨。「有一天他也會走」,這是一個再明顯不過的事實,屆時他以及瑪莉蓮仍會存在於作品中,不斷掀起漣漪,每個世代的人都有機會透過文字和他們相遇。他們是健康的老化,很幸運而平靜的接受死亡的到來,能夠維持尊嚴,做出自主的選擇,有充足的社會資源可以運用,但就如書中反覆提出的擔憂:害怕死亡的過程、不怕死而是害怕失智……在人類可以活得那麼久的時代,死亡也變得不再容易,老化過程中要面對的問題也更加複雜。這是一個人人都會面對、都該關心的問題,亞隆夫婦上了很好的一課,我們將如何接著上這門永恆的課?你我是否也能像瑪莉蓮那樣從容平靜地接受它的到來?
🌻🌻🌻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這是普通讀者的讀書、閱讀心得、閱讀隨筆,簡單來講就是閱讀後腦袋產生的那些東西。如果我稱它做「書評」,那只是為了觸及率而已啦!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