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記實.5/7《死亡與生命手記》新書分享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五月七日,週五夜晚,台灣、中國大陸、新加坡、馬來西亞的2000多位讀者無時差的參與《死亡與生命手記》新書分享會線上直播,這也是心靈工坊第一次辦理大型的線上+線下新書分享會。
三位主講者,左起:朱全斌、曹中瑋、王浩威
主持人和歐文.亞隆有同樣的身份
主持人王浩威跟歐文.亞隆一樣,是精神科醫師、心理治療師,也是作家,分享曾在2016年和亞隆參加中國大陸線上直播,當時創下有28萬人次上線人數,亞隆本人也十分驚喜!王醫師也向讀者介紹了瑪莉蓮在美國的重要性與知名度,說到她的過世是令很多人不捨的。
王浩威主持人
主講人曹中瑋老師說,《死亡與生命手記》是歐文.亞隆和瑪莉蓮.亞隆合寫的書。亞隆幫助那麼多人度過悲傷的過程,又向來在書裡坦誠自我,這對曹老師的工作專業帶來了很大的影響,曹老師因此也將自我坦露放在自己專業工作中。
曹中瑋諮商心理師
從歐文.亞隆的四個主題談起
死亡:每個人都需要去面對,而我們要怎樣去活?曹老師認為,我們好好活得充實,死後就不會帶著遺憾。她記得聽過一場演講,裡面提到一個人在臨死前,其內在未曾展現的潛能或特質,會像鬼魂般圍在身邊,向此人哀怨地抗議著:「你沒有讓我們有機會好好活出來,結果讓我也必須跟你一起死去⋯⋯」讓曹老師受到很大的震撼,更覺得活著的時侯就需要好好探索自己,讓各種潛能和特質充分發展,讓關係圓滿,死的時侯遺憾就會少一點。
孤獨:如果我們和自己有很好的關係,可以陪伴自己,這樣還會感到孤獨嗎?所以我們需要學會和自己和好,就不會害怕孤獨。
自由:所謂的自由意志的選擇,就是可以為自己而選。「選擇」不是件簡單的事,雖然令人害怕,但我們還是可以勇敢往前,做出選擇為自己所選負責。
生命的意義:在有限的人生路程中,我們活出自己,找到真正的興趣,用心將其實踐,生命必然是有意義的,活得精彩,也就不需要害怕死亡。
曹老師也感性分享,52歲經歷爸爸過世,一年多後,又發現自己得到了肺線癌,讓她體會到生命的珍貴。而今如果有人問曹老師,最喜歡生命的哪個階段?曹老師會說是現在的這個階段,因為終於懂得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
朱全斌作家
朱全斌老師分享,歐文.亞隆即使在社會上有不錯的地位、生活幸福美滿,兒孫滿堂,要跟太太分開時,還是和凡人一樣非常難過。
死亡的恐懼,無人能免
他反觀自己和太太韓良露,就沒有那麼幸運,沒能有八個月的時間可以相處,他們曾經也有交換日記的想法,但試了一、二天,太太因病沒有精神,就沒繼續寫下去。韓良露學占星,較容易接受死亡這個事,但她在醫院裡還是偶爾會打給他,訴說對死亡的恐懼。
太太死後,朱老師開始用書寫為自己療癒,將住院遇到的很多事情寫下來,希望幫助其他人能走出類似的艱難。他也用書寫回顧三十年婚姻的點點滴滴,書寫完,就容易走出來了,也發現兩個人相處三十年如果夠了,就不必相處到六十年。
朱老師說,自己以前原本是害羞的男孩,和韓良露在一起的時侯,覺得找到一個靠山,很有安全感。但他也因此無法活出自己,覺得必須學習找出自己的特質。原本就想出書的他,是在太太過世才完成當作家的夢想,他發現,如果太太現在還在,他是不可能完成這樣的夢想——太太透過退場,讓出舞台,使自己得以完成自己的夢想。
過去六年,朱老師寫了三本書,在這過程中,他從剛開始很不能接受太太離世,到現在六年後回頭看,才慢慢接受。他後來發現,不管相處30年還是60年,總有愛別離的一天,相處時間長短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自己的靈魂有沒有在彼此相伴的生命中成長。
關係中的美好,就是日後面對哀傷最好的醫療
朱老師說,閱讀歐文的書會感到很不捨,兩個人交換日記,在瑪莉蓮死後,歐文又獨自寫了120天,他們並不相信死後的生命。朱老師的感覺是,如果他們相信人死後,靈魂仍會存在,也許會比較容易釋懷。
他也提到,喪偶的人中,較能接受伴侶離開的,幾乎是因為生活得很美滿,比較不能接受的,往往是婚姻生活較為不美滿,因為覺得伴侶誤了自己很多年,很不甘心。關係中愈有美好的回憶,就是日後面對哀傷時最好的醫療。
人生充滿意外,朱老師在太太離世後並沒有過分壓抑情緒,他將自己的心情分享到社群,發現和許多陌生人產生了連結,也讓自己變成一個有同理心的人。
六月與亞隆線上相聚
最末,主持人王浩威幽默的說,在會前兩位主講人都說自己講一點點就好,上台後反而欲罷不能,分享了許多。同時,王醫師也吿訴大家一個好消息,六月份即將再與亞隆線上對談,這次連台灣朋友也可以一起參加,敬請拭目以待!
讀者專心聽講
參與者拿著《死亡與生命手記》大合照
嘉賓合照,左起(前):謝文宜、王浩威、曹中瑋、朱全斌;左起(後):黃素菲、黃正旭、王桂花
死亡與生命手記書封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心智化的形成是嬰兒透過探索他人的心智來理解自己心智的一個歷程,所以心智化能力的發展非常仰賴他人,而這個「他人」,則會是我們每個人一出生後的主要照顧者:母親(及父親),我們的原初客體。父母透過情感鏡映,幫助嬰兒發現自己的情感,進而發展出情感調節的能力,奠定心智化的發展。
在人生當中,我們必須不斷做出抉擇。在每次抉擇時,我們或許會想多了解自己以及眼前的情境,再根據這些了解做出行動,並預測這些行動將帶來什麼後果。越不了解自己與情境,行動就越盲目,也越看不到未來。幸運的是,大部分人都有一定的了解自己與了解他人的能力。
「心智化」這個詞彙相當直觀的闡明了人的心靈成長過程,也切題的點出了心理治療的目地就是「拓展心智空間」,跟隨著發展心理學的知識,建構出了一套心理治療的工作藍圖。心理治療有如細膩的手作工藝,心智化的指引並非是告訴我們答案,而是在幫助我們拿捏分寸、知所進退。
全書,無論是從看待幼兒或是治療患者的經驗,作者群們對於心智主體的建構歷程娓娓道來,他們明言心智化包含『自我反思』與『人際知覺』兩種要素,而這兩大要素要變成成熟的心智能力是需要過程的,讀者會看到作者們認為幼兒的心智世界與成人很不一樣,需要被有心智能力的照顧者充分的回應與對待,才能夠健康的發展。
雖然他扮演過各種傻子,但是故事情節大致上是一樣的。戲一開始時,舞台上的所有人都在嘲弄他演的傻子,即使如此,傻子仍然盡心侍奉君主、真誠對待朋友與愛人。於是突然間,觀眾會發現過去曾經愚弄過他的人其實才是笨蛋,而只有他是真心待人的人。
從禪宗公案或傳奇故事中通常只看到悟的那一剎那,而看不到在所謂開悟之前,或開悟之後的種種過程,因此給人一種修真捷徑的印象。也許這就是禪宗不立文字的用意:文字描述不了開悟,也難以傳達禪修的種種過程,反而容易被簡化或扭曲,造成誤解。
心智化的形成是嬰兒透過探索他人的心智來理解自己心智的一個歷程,所以心智化能力的發展非常仰賴他人,而這個「他人」,則會是我們每個人一出生後的主要照顧者:母親(及父親),我們的原初客體。父母透過情感鏡映,幫助嬰兒發現自己的情感,進而發展出情感調節的能力,奠定心智化的發展。
在人生當中,我們必須不斷做出抉擇。在每次抉擇時,我們或許會想多了解自己以及眼前的情境,再根據這些了解做出行動,並預測這些行動將帶來什麼後果。越不了解自己與情境,行動就越盲目,也越看不到未來。幸運的是,大部分人都有一定的了解自己與了解他人的能力。
「心智化」這個詞彙相當直觀的闡明了人的心靈成長過程,也切題的點出了心理治療的目地就是「拓展心智空間」,跟隨著發展心理學的知識,建構出了一套心理治療的工作藍圖。心理治療有如細膩的手作工藝,心智化的指引並非是告訴我們答案,而是在幫助我們拿捏分寸、知所進退。
全書,無論是從看待幼兒或是治療患者的經驗,作者群們對於心智主體的建構歷程娓娓道來,他們明言心智化包含『自我反思』與『人際知覺』兩種要素,而這兩大要素要變成成熟的心智能力是需要過程的,讀者會看到作者們認為幼兒的心智世界與成人很不一樣,需要被有心智能力的照顧者充分的回應與對待,才能夠健康的發展。
雖然他扮演過各種傻子,但是故事情節大致上是一樣的。戲一開始時,舞台上的所有人都在嘲弄他演的傻子,即使如此,傻子仍然盡心侍奉君主、真誠對待朋友與愛人。於是突然間,觀眾會發現過去曾經愚弄過他的人其實才是笨蛋,而只有他是真心待人的人。
從禪宗公案或傳奇故事中通常只看到悟的那一剎那,而看不到在所謂開悟之前,或開悟之後的種種過程,因此給人一種修真捷徑的印象。也許這就是禪宗不立文字的用意:文字描述不了開悟,也難以傳達禪修的種種過程,反而容易被簡化或扭曲,造成誤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不知不覺,錄了一年多的Podcast《隔壁的桌子》。 從媽媽罹癌至今,和郭于誠醫師邀請了很多醫護人員、病患跟照顧者們一起來節目中分享。 慢慢地我明白了,所有的恐懼都來自於未知。 可怕的不是癌症、不是死亡,而是毫無準備的自己。 我們一直在思考,該如何讓更多人可以從這些恐懼中被釋放出來呢?
Thumbnail
當我們準備離開咖啡廳時,我突然想到了什麼。「教授,我能問您一個問題嗎?面對……面對死亡,您害怕嗎?」 張教授沈思了一會兒。「當然害怕,」他最後說,「但我更害怕在生命的最後時刻,發現自己從未真正活過。思悅,答應我,不要重蹈我的覆轍。趁現在還來得及,去真實地活著吧。」
Thumbnail
鮮少看名人傳記的我,因為要更了解心理學家們借了歐文亞隆的《成為我自己》 原先從醫的歐文,後來因為對心理學有興趣,轉而走諮商,也寫了不少團體治療的工具書 寫著寫著,他發現他自己對小說很有興趣 於是轉了一個大彎,改為寫小說 我喜歡他最後給自己的註記 人生走這一遭,很喜歡,可以再來一次
如何開始的呢?是在某個夜深人靜時,我上網搜尋「自殺的靈魂」,找到了很多不同的文章,其中一個部落客寫得很有邏輯,也是讓我最能接受的答案,就此開啟了我追隨腳步,她很多影片與文章,慢慢影響了我~ 關於非自然死亡,廣為人知的是當事人會每天同一時刻,一直重覆這痛苦的過程,直到原本陽壽盡的那一天,看到這個,我
Thumbnail
一個亞隆,各自表述,其實,他只是他。 自己很喜歡歐文亞隆,他是美國心理治療界大師級的人物。 日前因為學校的報告,蒐集相關資料時,看到他雖九十幾歲,確還在2024年初再婚的消息。 對岸~這個心理學開始蓬勃發展的地方,也對這位大師多所推崇。在看到這則消息的同時,對岸有些社群間引發了諸多
Thumbnail
一旦喪失生命,我相信我們會上天堂。但是身後事,如果沒有事先預作規劃和安排,在傳統以父權為本位的社會, 許多身後的事情往往由長子安排。
書籍《生命的禮物》歐文·亞隆◉著 第41篇 談論死亡 & 第42篇 強化死亡與生命的議題 關於「死亡」兩個字,讓我們聯想到了什麼?最直接的恐怕就是沒了呼吸心跳,不再對人世間有任何的反應,肉體軀殼將因終止正常運作而腐壞。身邊的親友因為失去摯愛,而感到憂傷。 回到個人身上,如果不曾面臨死亡的威脅
Thumbnail
《死亡與生命手記》是一本關於愛、悲傷、和成長的書。作者亞隆與妻子瑪麗蓮分享了他們走完人生最後一程的經歷,展現了愛與悲傷並存的故事。書中充滿了作者的個人故事和心理治療的投入,並提供了面對死亡和悲傷的正向方法。如果你對死亡有恐懼,這本書也能夠給你緩解焦慮的方向。
Thumbnail
今天學校請到了一位出了幾本書並屢次獲獎的作家來演講,一開始看到他的名字還覺得沒什麼,也就無所謂地過去聽了,一直到他說自己在殯葬業工作,我才猛然發覺他居然是我之前在Youtube單程旅行社看過的大師兄。隨著一個又一個在殯葬業中遇到的小故事從他嘴裡敘述開來,雖然有一些我略有印象,但大部分都是從沒遇過的家庭悲劇......
Thumbnail
人類存在的唯一目的,是在純粹的自在的黑暗中點亮一盞燈!~榮格 我們不能決定時代要不要善待我們;我們只能決定要不要善待這個時代及彼此。 讓善待自己和彼此的文字陪伴你,以文字養心 點亮內心那盞溫暖的燈,方格子《蘇絢慧的療癒時光沙龍》的心理深度書寫,成為你心靈安穩的最療癒時光。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不知不覺,錄了一年多的Podcast《隔壁的桌子》。 從媽媽罹癌至今,和郭于誠醫師邀請了很多醫護人員、病患跟照顧者們一起來節目中分享。 慢慢地我明白了,所有的恐懼都來自於未知。 可怕的不是癌症、不是死亡,而是毫無準備的自己。 我們一直在思考,該如何讓更多人可以從這些恐懼中被釋放出來呢?
Thumbnail
當我們準備離開咖啡廳時,我突然想到了什麼。「教授,我能問您一個問題嗎?面對……面對死亡,您害怕嗎?」 張教授沈思了一會兒。「當然害怕,」他最後說,「但我更害怕在生命的最後時刻,發現自己從未真正活過。思悅,答應我,不要重蹈我的覆轍。趁現在還來得及,去真實地活著吧。」
Thumbnail
鮮少看名人傳記的我,因為要更了解心理學家們借了歐文亞隆的《成為我自己》 原先從醫的歐文,後來因為對心理學有興趣,轉而走諮商,也寫了不少團體治療的工具書 寫著寫著,他發現他自己對小說很有興趣 於是轉了一個大彎,改為寫小說 我喜歡他最後給自己的註記 人生走這一遭,很喜歡,可以再來一次
如何開始的呢?是在某個夜深人靜時,我上網搜尋「自殺的靈魂」,找到了很多不同的文章,其中一個部落客寫得很有邏輯,也是讓我最能接受的答案,就此開啟了我追隨腳步,她很多影片與文章,慢慢影響了我~ 關於非自然死亡,廣為人知的是當事人會每天同一時刻,一直重覆這痛苦的過程,直到原本陽壽盡的那一天,看到這個,我
Thumbnail
一個亞隆,各自表述,其實,他只是他。 自己很喜歡歐文亞隆,他是美國心理治療界大師級的人物。 日前因為學校的報告,蒐集相關資料時,看到他雖九十幾歲,確還在2024年初再婚的消息。 對岸~這個心理學開始蓬勃發展的地方,也對這位大師多所推崇。在看到這則消息的同時,對岸有些社群間引發了諸多
Thumbnail
一旦喪失生命,我相信我們會上天堂。但是身後事,如果沒有事先預作規劃和安排,在傳統以父權為本位的社會, 許多身後的事情往往由長子安排。
書籍《生命的禮物》歐文·亞隆◉著 第41篇 談論死亡 & 第42篇 強化死亡與生命的議題 關於「死亡」兩個字,讓我們聯想到了什麼?最直接的恐怕就是沒了呼吸心跳,不再對人世間有任何的反應,肉體軀殼將因終止正常運作而腐壞。身邊的親友因為失去摯愛,而感到憂傷。 回到個人身上,如果不曾面臨死亡的威脅
Thumbnail
《死亡與生命手記》是一本關於愛、悲傷、和成長的書。作者亞隆與妻子瑪麗蓮分享了他們走完人生最後一程的經歷,展現了愛與悲傷並存的故事。書中充滿了作者的個人故事和心理治療的投入,並提供了面對死亡和悲傷的正向方法。如果你對死亡有恐懼,這本書也能夠給你緩解焦慮的方向。
Thumbnail
今天學校請到了一位出了幾本書並屢次獲獎的作家來演講,一開始看到他的名字還覺得沒什麼,也就無所謂地過去聽了,一直到他說自己在殯葬業工作,我才猛然發覺他居然是我之前在Youtube單程旅行社看過的大師兄。隨著一個又一個在殯葬業中遇到的小故事從他嘴裡敘述開來,雖然有一些我略有印象,但大部分都是從沒遇過的家庭悲劇......
Thumbnail
人類存在的唯一目的,是在純粹的自在的黑暗中點亮一盞燈!~榮格 我們不能決定時代要不要善待我們;我們只能決定要不要善待這個時代及彼此。 讓善待自己和彼此的文字陪伴你,以文字養心 點亮內心那盞溫暖的燈,方格子《蘇絢慧的療癒時光沙龍》的心理深度書寫,成為你心靈安穩的最療癒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