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七日,週五夜晚,台灣、中國大陸、新加坡、馬來西亞的2000多位讀者無時差的參與《死亡與生命手記》新書分享會線上直播,這也是心靈工坊第一次辦理大型的線上+線下新書分享會。
主持人王浩威跟歐文.亞隆一樣,是精神科醫師、心理治療師,也是作家,分享曾在2016年和亞隆參加中國大陸線上直播,當時創下有28萬人次上線人數,亞隆本人也十分驚喜!王醫師也向讀者介紹了瑪莉蓮在美國的重要性與知名度,說到她的過世是令很多人不捨的。
主講人曹中瑋老師說,《死亡與生命手記》是歐文.亞隆和瑪莉蓮.亞隆合寫的書。亞隆幫助那麼多人度過悲傷的過程,又向來在書裡坦誠自我,這對曹老師的工作專業帶來了很大的影響,曹老師因此也將自我坦露放在自己專業工作中。
死亡:每個人都需要去面對,而我們要怎樣去活?曹老師認為,我們好好活得充實,死後就不會帶著遺憾。她記得聽過一場演講,裡面提到一個人在臨死前,其內在未曾展現的潛能或特質,會像鬼魂般圍在身邊,向此人哀怨地抗議著:「你沒有讓我們有機會好好活出來,結果讓我也必須跟你一起死去⋯⋯」讓曹老師受到很大的震撼,更覺得活著的時侯就需要好好探索自己,讓各種潛能和特質充分發展,讓關係圓滿,死的時侯遺憾就會少一點。
孤獨:如果我們和自己有很好的關係,可以陪伴自己,這樣還會感到孤獨嗎?所以我們需要學會和自己和好,就不會害怕孤獨。
自由:所謂的自由意志的選擇,就是可以為自己而選。「選擇」不是件簡單的事,雖然令人害怕,但我們還是可以勇敢往前,做出選擇為自己所選負責。
生命的意義:在有限的人生路程中,我們活出自己,找到真正的興趣,用心將其實踐,生命必然是有意義的,活得精彩,也就不需要害怕死亡。
曹老師也感性分享,52歲經歷爸爸過世,一年多後,又發現自己得到了肺線癌,讓她體會到生命的珍貴。而今如果有人問曹老師,最喜歡生命的哪個階段?曹老師會說是現在的這個階段,因為終於懂得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
朱全斌老師分享,歐文.亞隆即使在社會上有不錯的地位、生活幸福美滿,兒孫滿堂,要跟太太分開時,還是和凡人一樣非常難過。
他反觀自己和太太韓良露,就沒有那麼幸運,沒能有八個月的時間可以相處,他們曾經也有交換日記的想法,但試了一、二天,太太因病沒有精神,就沒繼續寫下去。韓良露學占星,較容易接受死亡這個事,但她在醫院裡還是偶爾會打給他,訴說對死亡的恐懼。
太太死後,朱老師開始用書寫為自己療癒,將住院遇到的很多事情寫下來,希望幫助其他人能走出類似的艱難。他也用書寫回顧三十年婚姻的點點滴滴,書寫完,就容易走出來了,也發現兩個人相處三十年如果夠了,就不必相處到六十年。
朱老師說,自己以前原本是害羞的男孩,和韓良露在一起的時侯,覺得找到一個靠山,很有安全感。但他也因此無法活出自己,覺得必須學習找出自己的特質。原本就想出書的他,是在太太過世才完成當作家的夢想,他發現,如果太太現在還在,他是不可能完成這樣的夢想——太太透過退場,讓出舞台,使自己得以完成自己的夢想。
過去六年,朱老師寫了三本書,在這過程中,他從剛開始很不能接受太太離世,到現在六年後回頭看,才慢慢接受。他後來發現,不管相處30年還是60年,總有愛別離的一天,相處時間長短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自己的靈魂有沒有在彼此相伴的生命中成長。
朱老師說,閱讀歐文的書會感到很不捨,兩個人交換日記,在瑪莉蓮死後,歐文又獨自寫了120天,他們並不相信死後的生命。朱老師的感覺是,如果他們相信人死後,靈魂仍會存在,也許會比較容易釋懷。
他也提到,喪偶的人中,較能接受伴侶離開的,幾乎是因為生活得很美滿,比較不能接受的,往往是婚姻生活較為不美滿,因為覺得伴侶誤了自己很多年,很不甘心。關係中愈有美好的回憶,就是日後面對哀傷時最好的醫療。
人生充滿意外,朱老師在太太離世後並沒有過分壓抑情緒,他將自己的心情分享到社群,發現和許多陌生人產生了連結,也讓自己變成一個有同理心的人。
最末,主持人王浩威幽默的說,在會前兩位主講人都說自己講一點點就好,上台後反而欲罷不能,分享了許多。同時,王醫師也吿訴大家一個好消息,六月份即將再與亞隆線上對談,這次連台灣朋友也可以一起參加,敬請拭目以待!
嘉賓合照,左起(前):謝文宜、王浩威、曹中瑋、朱全斌;左起(後):黃素菲、黃正旭、王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