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山相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文|沈恩民
彰化老家房間裡有一幅畫,從我有記憶以來,就一直掛在牆上。雖然從未仔細欣賞,但它靜靜地待著,伴我從稚嫩的娃兒漸漸長大。
奶奶過逝得早,家人為了讓爺爺揮別傷痛,鼓勵他去爬山。正值五、六十歲壯年的爺爺,跟上百岳潮,開始踏訪台灣高山,甚至後來還擔任嚮導,帶隊爬山。
這幅畫是爺爺帶叔公一起去登山之後,叔公送給爺爺留念的畫作。
小時候的我,總能在爺爺房間尋寶。山刀、冰斧、藤編揹架、鋁製揹架、煤油燈……,還有單眼相機、鏡頭、幻燈片、小燈箱等攝影器材。
爺爺的房間像個寶庫,存放著許多我不認識的神奇器具。

塵封的裝備與記憶

國小某年夏天,跟著爸媽參加自強活動去阿里山健行,爺爺也陪我們一起去。
我們拜訪了挺立的阿里山神木、蜿蜒於森林裡的山徑與火車軌道,還踏上讓我兩腿發軟的鐵道木棧橋。到了一個名叫月亮睡覺的地方,大人們一起抬頭仰望矗立的巨石,討論哪個角度像猴子。
在一個空曠處,爺爺指著遠方說:「那是玉山,是台灣最高的山,等你國小畢業,我帶你去。」
爺爺熱衷爬山的年代,我年紀尚小來不及參與。等到我升上國中、高中,他已不再上山。
如今,民國十一年出生的爺爺將近百歲。不知是他忘記,還是我記錯,玉山行還放在爺爺的口袋裡尚未兌現。
爺爺平常在家非常安靜,讀書、寫字、看相撲、NHK……。那些埋在他腦海過往的故事,關於童年、成長、婚姻、登山……很少聽他提起。
隨著爺爺年紀漸增,減法生活的觀念越來越強,幾次大掃除,爺爺存放裝備的幾口大木箱和那些裝備一件一件消失。牆上那幅畫的畫框也已損毀,只剩畫布和殘破的邊條。
幾年前回家,在爺爺的書櫃發現一本書《台灣的高山》。裡面有一段手寫註記「69.3.9 沈恩民生日,在南投縣東埔溫泉訂購」。為了怕過一陣子這本書也消失,我偷偷把它帶回身邊收藏。
我知道爺爺雖然嘴上沒說,但是山,一定是他生命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向山尋找答案

這幾年我遇到了生命中,不知如何解開的困惑和迷惘,為了逃避,也為了摸索,我越來越頻繁地進入山裡。
爺爺則因骨質退化,生活中行走、上下樓梯諸多不便。他老人家總認為是登山造成的,每每正經嚴肅地勸誡我不要爬山。但只要我秀出山上的照片或關於山的畫作,總能開啟爺爺的記憶開關,讓他再次訴說山上的曾經。
聽他講山的故事,那神采奕奕的樣子,非常吸引我。雖然以前沒有機會和爺爺一起爬山。但現在我可以翻找爺爺登山的照片、走訪尋問爺爺去過的山。只要能踏上爺爺站過的地方,就有一種我們很接近的感覺。
當年,爺爺因為面臨重大人生課題而上山,並且從山裡得到了繼續前進的動力與解藥。
對人生存著許多疑惑的我,現在也踏上爺爺走過的路。雖然不知道我的答案在哪裡,但我相信答案不會憑空跑出來,只有邁出腳步尋找,才有可能出現。
沈恩民
彰化人,1980年出生
台灣科技大學工商業設計系畢
曾於網路行銷公司擔任美術設計、在istock、shutterstock販售插圖。喜歡大自然,近年開始帶著畫筆進入山裡,與台灣千里步道協會、林務局、台灣山岳雜誌有多次合作經驗,並經營粉絲專頁MINNAZOO。著有《山教我的事》
avatar-img
6會員
1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游擊文化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文| 許雅淑 翻譯是兩個文化之間的橋樑,沒有一本譯著可以完全忠實於作者的原意,因為譯者的理解必然鑲嵌在自身的文化脈絡中。觀光也是兩種文化之間的橋樑,羅蘭.巴特曾說:「一部作品之不朽,並不是因為它把一種意義強加給不同的人,而是因為它向每一個人暗示了不同的意義。」觀光之所以如此有趣,正是因為它向每一個人
林璟瑋 攝影 張獻忠(台灣芒草心慈善協會共同發起人) 為什麼要用「無家者」的稱呼取代遊民、街友? 台灣對於沒有私人住所而流落街頭的人有多種稱呼,政府部門以及法律條文慣用「遊民」,非政府組織則傾向使用「街友」,一般民眾有時也會將這群人稱為「流浪漢」、「流浪仔」。不過無論是「遊民」、「街友」或「流浪漢
文|任依島 《屋簷下的交會》這本書寫的是我當社關員時,在精神失序者及家屬身上看到的故事,原本並未設想談論自己,但編輯在了解我成為助人工作者的歷程後,建議我不妨談談自己如何走上這條路。 沒有遮蔽的防護,曝露自己的過往,難免有些擔心,後來一想,就如同我去到民眾家裡,不管是本人或家屬,有時不消我多問,他們
這是一本試著對人生最「大」的難題發問的「小」書,探問著有關老年、疾病、死亡及活著的課題。曾獲得文學獎的內科醫師凱倫•希區考克,以細膩而真摯的筆觸展開脆弱性的敘事書寫。
如果沿著「海的三部曲」的海洋視角發展,我猜測,陳舜臣勢必會觸碰到發生於十九世紀中期著名的「牡丹社事件」,而且很可能以這起牽連臺灣與琉球歷史命運的關鍵歷史事件作為創作題材。
屏東縣車城鄉統埔村有一座「大日本琉球藩民五十四名墓」,為什麼會有五十四名琉球人埋骨此處?這得追溯到一百多年前的一起海難……。
文| 許雅淑 翻譯是兩個文化之間的橋樑,沒有一本譯著可以完全忠實於作者的原意,因為譯者的理解必然鑲嵌在自身的文化脈絡中。觀光也是兩種文化之間的橋樑,羅蘭.巴特曾說:「一部作品之不朽,並不是因為它把一種意義強加給不同的人,而是因為它向每一個人暗示了不同的意義。」觀光之所以如此有趣,正是因為它向每一個人
林璟瑋 攝影 張獻忠(台灣芒草心慈善協會共同發起人) 為什麼要用「無家者」的稱呼取代遊民、街友? 台灣對於沒有私人住所而流落街頭的人有多種稱呼,政府部門以及法律條文慣用「遊民」,非政府組織則傾向使用「街友」,一般民眾有時也會將這群人稱為「流浪漢」、「流浪仔」。不過無論是「遊民」、「街友」或「流浪漢
文|任依島 《屋簷下的交會》這本書寫的是我當社關員時,在精神失序者及家屬身上看到的故事,原本並未設想談論自己,但編輯在了解我成為助人工作者的歷程後,建議我不妨談談自己如何走上這條路。 沒有遮蔽的防護,曝露自己的過往,難免有些擔心,後來一想,就如同我去到民眾家裡,不管是本人或家屬,有時不消我多問,他們
這是一本試著對人生最「大」的難題發問的「小」書,探問著有關老年、疾病、死亡及活著的課題。曾獲得文學獎的內科醫師凱倫•希區考克,以細膩而真摯的筆觸展開脆弱性的敘事書寫。
如果沿著「海的三部曲」的海洋視角發展,我猜測,陳舜臣勢必會觸碰到發生於十九世紀中期著名的「牡丹社事件」,而且很可能以這起牽連臺灣與琉球歷史命運的關鍵歷史事件作為創作題材。
屏東縣車城鄉統埔村有一座「大日本琉球藩民五十四名墓」,為什麼會有五十四名琉球人埋骨此處?這得追溯到一百多年前的一起海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也許爸爸的心裡也有著不再明白的往事。每當媽媽不在家的時候,君就有機會和爸爸到處走走,這一天他們驅車來到遙遠的那座山。叫什麼名字啊?那座山的名字。應該就是住著神仙,如果你迷路在山谷之中,就會得到武功秘笈的那座山嗎?如果你回應金角銀角的呼喚就會被吸進去的那座山嗎?
Thumbnail
爬山,走的是路,但整理的是思路。
Thumbnail
這是記憶與記載的時差。因為這些時差,讓我們迂迴於現在、過去與未來。 時間既不是直線也不是迴旋,而是在那裡兀自擺盪。一不小心,兩條時間就連在一起,假裝成脈絡相連的回憶;一不小心,一條時間就斷成兩半,各自尋找記憶的歸位。 這是我老爸的故事。故事是我的想像,也是存在。
Thumbnail
         年紀大真的什麼就都不能做了嗎?我都記得,有一次我跟太太去爬七星山,太太因為體力比較不好,可是他不想要讓我等他,他的壓力會太大,所以都要我先上山頂等他,於是我都先上七星山的山頂。          有一次我一如既往的在七星山頂看著藍藍的天與像棉花糖般的白雲,等著我太太,
Thumbnail
  是否有哪座山,是我們的一部分、生活、生命的一部分,如同拜訪一位老朋友般,除了與他作伴,再無其他意圖?一般談論登山,是有目的的,從哪裡走到哪、遇到哪個岔路往哪走、最後記算如何在時間內登頂。這樣的登山如同念書是為了考試、考上好學校,登山的樂趣便大大減少,且人與山的關係被狹隘為一種僅尋求刺激的
10/20/2012 閱讀 玉山   如果玉山是一本書,登山也就會是像閱讀一本書一樣。 有人終其一生也未能登上玉山。 或著是有人說,台灣人一生要登一次玉山。 換句話,一輩子也只會登一次玉山。 我何其幸運,今年我就登了玉山五次,可以閱讀了五次的玉山。   有的人不懂為什麼,愛山的人老
07/05/2010  當業餘遇上職業 登神山,神山公園規定每個登山客必需要請嚮導。 所以我們也花了筆費用請了個嚮導。 和Bungin第一次見面,睿恩說,他長的好像是由亞庇到神山公園的那位司機。 這些天,他總覺得馬來人長的有點兇。 不過Bungin的長相就是很老實的。 在台灣登山和原住
07/16/2007 這次奇萊南峰和南華山,和泥鰍大哥一起出團,雖然在山上和他碰過面,但這是我第一次和他一起出去,泥鰍大哥有二十七年的登山經驗了,在野訊號稱八十萬禁軍總教頭,絕大部份的嚮導都是他帶出來的,雖說如此,他仍舊時常說,他也是在學習中,還有很多東西要學. 雖然我的登山資歷很輕,但是我很認同
我以前總覺得老天爺對我的母親相當不公平,姑且不論年輕時艱苦的生活擔子,退休之後,本來天天去爬柴山養生,過了幾年舒心的日子,假日我也會陪著去,還想著,以後我退休也要天天爬山,如此山中無歲月的清新生活,實在太美好了。有時,我們找個附近有森林遊樂區或郊山路線的飯店渡假,天還沒亮,母親早已走了一趟回來等著大
Thumbnail
也許爸爸的心裡也有著不再明白的往事。每當媽媽不在家的時候,君就有機會和爸爸到處走走,這一天他們驅車來到遙遠的那座山。叫什麼名字啊?那座山的名字。應該就是住著神仙,如果你迷路在山谷之中,就會得到武功秘笈的那座山嗎?如果你回應金角銀角的呼喚就會被吸進去的那座山嗎?
Thumbnail
爬山,走的是路,但整理的是思路。
Thumbnail
這是記憶與記載的時差。因為這些時差,讓我們迂迴於現在、過去與未來。 時間既不是直線也不是迴旋,而是在那裡兀自擺盪。一不小心,兩條時間就連在一起,假裝成脈絡相連的回憶;一不小心,一條時間就斷成兩半,各自尋找記憶的歸位。 這是我老爸的故事。故事是我的想像,也是存在。
Thumbnail
         年紀大真的什麼就都不能做了嗎?我都記得,有一次我跟太太去爬七星山,太太因為體力比較不好,可是他不想要讓我等他,他的壓力會太大,所以都要我先上山頂等他,於是我都先上七星山的山頂。          有一次我一如既往的在七星山頂看著藍藍的天與像棉花糖般的白雲,等著我太太,
Thumbnail
  是否有哪座山,是我們的一部分、生活、生命的一部分,如同拜訪一位老朋友般,除了與他作伴,再無其他意圖?一般談論登山,是有目的的,從哪裡走到哪、遇到哪個岔路往哪走、最後記算如何在時間內登頂。這樣的登山如同念書是為了考試、考上好學校,登山的樂趣便大大減少,且人與山的關係被狹隘為一種僅尋求刺激的
10/20/2012 閱讀 玉山   如果玉山是一本書,登山也就會是像閱讀一本書一樣。 有人終其一生也未能登上玉山。 或著是有人說,台灣人一生要登一次玉山。 換句話,一輩子也只會登一次玉山。 我何其幸運,今年我就登了玉山五次,可以閱讀了五次的玉山。   有的人不懂為什麼,愛山的人老
07/05/2010  當業餘遇上職業 登神山,神山公園規定每個登山客必需要請嚮導。 所以我們也花了筆費用請了個嚮導。 和Bungin第一次見面,睿恩說,他長的好像是由亞庇到神山公園的那位司機。 這些天,他總覺得馬來人長的有點兇。 不過Bungin的長相就是很老實的。 在台灣登山和原住
07/16/2007 這次奇萊南峰和南華山,和泥鰍大哥一起出團,雖然在山上和他碰過面,但這是我第一次和他一起出去,泥鰍大哥有二十七年的登山經驗了,在野訊號稱八十萬禁軍總教頭,絕大部份的嚮導都是他帶出來的,雖說如此,他仍舊時常說,他也是在學習中,還有很多東西要學. 雖然我的登山資歷很輕,但是我很認同
我以前總覺得老天爺對我的母親相當不公平,姑且不論年輕時艱苦的生活擔子,退休之後,本來天天去爬柴山養生,過了幾年舒心的日子,假日我也會陪著去,還想著,以後我退休也要天天爬山,如此山中無歲月的清新生活,實在太美好了。有時,我們找個附近有森林遊樂區或郊山路線的飯店渡假,天還沒亮,母親早已走了一趟回來等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