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14|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團體共讀-Issa Watanabe's Migrants

謝謝小恩的邀請,讓我首度能把《回家吧!迷失在數位閱讀裡的你》,裡頭一些有關實體閱讀跟數位閱讀的差別跟傷害,用一些繪本的閱讀,跟親子團契分享。
原本這些是要在6月份的線上繪本工作坊講,但那時因為時間不夠,後來並沒有加入工作坊。
但在正式切入主題前,先和大人小孩一起讀了Issa Watanabe的Migrants. 三個月沒有跟實體人們互動讀繪本,很是很開心。如果可以,以後想要把這些過程都錄影下來,因為
  • 每一次讀者與繪本反應都很不同,也很有意思;
  • 同時也可以透過影像紀錄,調整自己在過程中的狀態;
  • 提供給想進行團體繪本共讀者參考。(當然,每個人有自己的風格)
由於每個團體對繪本的閱讀力差異很大,所以每一次的經驗都很不同;我也在多年的磨練( XD )下,摸索出互動進行的方式。其實從讀者的反應中,也可以立即推測他們的閱讀程度。
這些年下來,有一個感慨:許多人都以為繪本很簡單(我指優質的繪本),但其實不是如此。如果沒有其它的閱讀肌力來支撐,要把一本繪本讀「深」或「廣」,是不容易的。就像做伏地挺身,要運用到全身各種不同的肌肉,才能讓你做出那一下。
Migrants這本為例,一些我很快能抓到的隱喻或象徵,生澀的讀者們要引導一陣子才會恍然大悟(或是根本就神遊銀河系了我想⋯⋯)。(但後來,有大人提出,他不會給小孩看這類「黑暗」的繪本——比如死亡。也許以後碰到類似問題,我可以先反問對方:那何時是比較適合的呢?)
所以在分享中,我丟出了「看書」跟「閱讀」的疑問給大人(聽說結束後還在討論這件事:)
這次的分享,有一個重點是「數位閱讀」的部份。結果我有一些東西漏掉忘了說(講到都來不及看筆記),比如說數位裝置改變了閱讀模式(「略讀」)、閱讀迴路需要很多年才能形成(時間)、閱讀的「定勢」(set)。
仔細想想,我其實(必須)花了很多時間在建立「(實體書)閱讀不是理所當然」的這個觀念上,加上聽者對「閱讀」的程度和認知差異很大,所以再轉移到數位裝置閱讀時,會有點疲倦——考量到聽者的消化能力。
也許將來可以規劃成兩堂分享,慢慢來比較快。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