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體共讀-Issa Watanabe's Migrants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謝謝小恩的邀請,讓我首度能把《回家吧!迷失在數位閱讀裡的你》,裡頭一些有關實體閱讀跟數位閱讀的差別跟傷害,用一些繪本的閱讀,跟親子團契分享。
原本這些是要在6月份的線上繪本工作坊講,但那時因為時間不夠,後來並沒有加入工作坊。
但在正式切入主題前,先和大人小孩一起讀了Issa Watanabe的Migrants. 三個月沒有跟實體人們互動讀繪本,很是很開心。如果可以,以後想要把這些過程都錄影下來,因為
  • 每一次讀者與繪本反應都很不同,也很有意思;
  • 同時也可以透過影像紀錄,調整自己在過程中的狀態;
  • 提供給想進行團體繪本共讀者參考。(當然,每個人有自己的風格)
由於每個團體對繪本的閱讀力差異很大,所以每一次的經驗都很不同;我也在多年的磨練( XD )下,摸索出互動進行的方式。其實從讀者的反應中,也可以立即推測他們的閱讀程度。
這些年下來,有一個感慨:許多人都以為繪本很簡單(我指優質的繪本),但其實不是如此。如果沒有其它的閱讀肌力來支撐,要把一本繪本讀「深」或「廣」,是不容易的。就像做伏地挺身,要運用到全身各種不同的肌肉,才能讓你做出那一下。
Migrants這本為例,一些我很快能抓到的隱喻或象徵,生澀的讀者們要引導一陣子才會恍然大悟(或是根本就神遊銀河系了我想⋯⋯)。(但後來,有大人提出,他不會給小孩看這類「黑暗」的繪本——比如死亡。也許以後碰到類似問題,我可以先反問對方:那何時是比較適合的呢?)
所以在分享中,我丟出了「看書」跟「閱讀」的疑問給大人(聽說結束後還在討論這件事:)
這次的分享,有一個重點是「數位閱讀」的部份。結果我有一些東西漏掉忘了說(講到都來不及看筆記),比如說數位裝置改變了閱讀模式(「略讀」)、閱讀迴路需要很多年才能形成(時間)、閱讀的「定勢」(set)。
仔細想想,我其實(必須)花了很多時間在建立「(實體書)閱讀不是理所當然」的這個觀念上,加上聽者對「閱讀」的程度和認知差異很大,所以再轉移到數位裝置閱讀時,會有點疲倦——考量到聽者的消化能力。
也許將來可以規劃成兩堂分享,慢慢來比較快。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0會員
165內容數
從神學連接繪本、文學、哲學、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Abu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想像任何一個詞、標籤、人這個活體生物,背後粘接著千絲百縷、色彩萬千的線路才成為形狀………而不僅僅只是一個平面的容器…………那麼,倘若線路短路或接錯或斷線……
你說愛,是愛正正當當的;但那其實是厭,厭惡形形色色的。就像Qohelet陰性詞性終被變直為陽,符合世人對傳道者的想像。
不過,簡化來說,這次處理的即是「聖靈觀」。說穿了,就是對苦難的詮釋,跟那些貌似神並不與人同行而隔絕的時刻,怎麼樣從聖靈的角度切入,說明一種仍然同在。而論到聖靈觀,對我來說,若缺少文、哲學或社會學的角度,則會嚴重的⋯⋯不夠完善。
上帝是創造未來的上帝,在災難與人心浮動的時刻裡,我們雖然焦慮,同時也不被焦慮困住。基督徒相當幸運,我們有一位與我們共在的上帝,但衪的tenacious solidarity,近幾偏的共在,是帶有命令與義務的:要我們在這個例外狀態,校正我們在疫情平息下來之後的未來。
謝謝朋友耐心且深入的跟我走了這題申論題。在徵得同意下,我稍微整理了我們的對話並放在此,畢竟我平庸的腦袋需要很多外掛文字來幫助記憶。我好喜歡朋友最後的結語:「不需要丟掉「對抗惡」的初衷」。
就算不會德文也可以從幼到老都爬的一座輕鬆郊山。
想像任何一個詞、標籤、人這個活體生物,背後粘接著千絲百縷、色彩萬千的線路才成為形狀………而不僅僅只是一個平面的容器…………那麼,倘若線路短路或接錯或斷線……
你說愛,是愛正正當當的;但那其實是厭,厭惡形形色色的。就像Qohelet陰性詞性終被變直為陽,符合世人對傳道者的想像。
不過,簡化來說,這次處理的即是「聖靈觀」。說穿了,就是對苦難的詮釋,跟那些貌似神並不與人同行而隔絕的時刻,怎麼樣從聖靈的角度切入,說明一種仍然同在。而論到聖靈觀,對我來說,若缺少文、哲學或社會學的角度,則會嚴重的⋯⋯不夠完善。
上帝是創造未來的上帝,在災難與人心浮動的時刻裡,我們雖然焦慮,同時也不被焦慮困住。基督徒相當幸運,我們有一位與我們共在的上帝,但衪的tenacious solidarity,近幾偏的共在,是帶有命令與義務的:要我們在這個例外狀態,校正我們在疫情平息下來之後的未來。
謝謝朋友耐心且深入的跟我走了這題申論題。在徵得同意下,我稍微整理了我們的對話並放在此,畢竟我平庸的腦袋需要很多外掛文字來幫助記憶。我好喜歡朋友最後的結語:「不需要丟掉「對抗惡」的初衷」。
就算不會德文也可以從幼到老都爬的一座輕鬆郊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這本繪本字好少,一百多字吧!看很快,可是讀很久~「看」是理解圖文意思,「讀」則在思考其中意涵。大家都愛用「詩意」來描繪這類字少涵量重的圖畫書,其中應該就是用字精準外,圖像則拓展出不同空間。 《一起》(Ensemble),文/Émilie Chazerand,圖/Amandine Piu 想中文書
Thumbnail
小女子現年25,還是很愛看繪本及圖文故事集,就像動畫一樣,小時候看和長大後看,會從中發現更多、理解更多。選了幾篇當時迷惘中的自己遇到的幾本書,起到了療癒之功效,並且從中更認識、肯定自己,過了約半年再次讀起,這次多的是與自己的對話和反思,一起看下去吧。
Thumbnail
既然來到了方格子上寫作,我想很少人是平時不閱讀的吧?閱讀是養份,聽音樂是養份,人生經歷是養份,然後最後才能轉由筆尖或鍵盤把它以文字的形式表現出來。   我目前參加一個閱讀社團,一個寫作社團,都是實體聚會。閱讀社團的文學取向非常重,有些壓力。寫作社團因為是要自己去寫出來,相對比較輕鬆。但是反過來
Thumbnail
在成人世界談繪本,彷彿這個人是「不夠成熟、不可靠」的。童話就是「幼稚、低階、不真實的」嗎?繪本以日本知名繪本作家荒井良二的《搭公車》為例,敘事數種視角轉換。建議重新接觸繪本的成人從不只讀文字,觀察文字與圖像之間的關係,感受圖像裡的「不可言說」的經驗。
Thumbnail
此篇共讀圖書介紹了兩本繪本:《爺爺的柺杖》和《你會做什麼呢?》,兩本書都是在共讀的過程中啟發小朋友的想像力,並引導他們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物體和事物。在這篇文章中,分享了孩子對書中故事的反應和互動的情況。這樣的共讀活動不僅有助於擴展孩子的視野,也建立了孩子和家長之間的美好回憶。
Thumbnail
如果課堂上來了一個奇裝異服的轉學生,或是職場上來了一個明顯氣場與公司氛圍不同的人,你會以什麼眼光看待呢? 相信一開始大家都會感到好奇,但也有人會心中警鈴大響而展開排拒的行動,其實都是基於心中對於未知的恐懼使然,雖然看似是正當的防衛,但有沒有可能是我們的偏見誤解了對方呢? 《我們一起》
Thumbnail
若認為繪本只是「有圖畫的書」,那可能就太小看繪本的可能性了;而若以為這種互動繪本是針對幼童認知而創作,則是小看了自己作為讀者的可能性。
Thumbnail
閱讀能提供不同的思考方式和樂趣,在環保考量下可以嘗試購買電子書來支持出版業。本文探討了閱讀對個人生活和環境的重要性。
Thumbnail
閱讀對個人成長和學習有著巨大的幫助,從生疏到熟練,閱讀帶給我們的收穫遠遠超過我們所想像的。閱讀讓我們能從每一本書、每一次閱讀中獲得新的知識和體驗,讓我們未知的已知變多。
Thumbnail
台灣啟航:跨領域的解讀與對話;對於文學創作的新認識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這本繪本字好少,一百多字吧!看很快,可是讀很久~「看」是理解圖文意思,「讀」則在思考其中意涵。大家都愛用「詩意」來描繪這類字少涵量重的圖畫書,其中應該就是用字精準外,圖像則拓展出不同空間。 《一起》(Ensemble),文/Émilie Chazerand,圖/Amandine Piu 想中文書
Thumbnail
小女子現年25,還是很愛看繪本及圖文故事集,就像動畫一樣,小時候看和長大後看,會從中發現更多、理解更多。選了幾篇當時迷惘中的自己遇到的幾本書,起到了療癒之功效,並且從中更認識、肯定自己,過了約半年再次讀起,這次多的是與自己的對話和反思,一起看下去吧。
Thumbnail
既然來到了方格子上寫作,我想很少人是平時不閱讀的吧?閱讀是養份,聽音樂是養份,人生經歷是養份,然後最後才能轉由筆尖或鍵盤把它以文字的形式表現出來。   我目前參加一個閱讀社團,一個寫作社團,都是實體聚會。閱讀社團的文學取向非常重,有些壓力。寫作社團因為是要自己去寫出來,相對比較輕鬆。但是反過來
Thumbnail
在成人世界談繪本,彷彿這個人是「不夠成熟、不可靠」的。童話就是「幼稚、低階、不真實的」嗎?繪本以日本知名繪本作家荒井良二的《搭公車》為例,敘事數種視角轉換。建議重新接觸繪本的成人從不只讀文字,觀察文字與圖像之間的關係,感受圖像裡的「不可言說」的經驗。
Thumbnail
此篇共讀圖書介紹了兩本繪本:《爺爺的柺杖》和《你會做什麼呢?》,兩本書都是在共讀的過程中啟發小朋友的想像力,並引導他們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物體和事物。在這篇文章中,分享了孩子對書中故事的反應和互動的情況。這樣的共讀活動不僅有助於擴展孩子的視野,也建立了孩子和家長之間的美好回憶。
Thumbnail
如果課堂上來了一個奇裝異服的轉學生,或是職場上來了一個明顯氣場與公司氛圍不同的人,你會以什麼眼光看待呢? 相信一開始大家都會感到好奇,但也有人會心中警鈴大響而展開排拒的行動,其實都是基於心中對於未知的恐懼使然,雖然看似是正當的防衛,但有沒有可能是我們的偏見誤解了對方呢? 《我們一起》
Thumbnail
若認為繪本只是「有圖畫的書」,那可能就太小看繪本的可能性了;而若以為這種互動繪本是針對幼童認知而創作,則是小看了自己作為讀者的可能性。
Thumbnail
閱讀能提供不同的思考方式和樂趣,在環保考量下可以嘗試購買電子書來支持出版業。本文探討了閱讀對個人生活和環境的重要性。
Thumbnail
閱讀對個人成長和學習有著巨大的幫助,從生疏到熟練,閱讀帶給我們的收穫遠遠超過我們所想像的。閱讀讓我們能從每一本書、每一次閱讀中獲得新的知識和體驗,讓我們未知的已知變多。
Thumbnail
台灣啟航:跨領域的解讀與對話;對於文學創作的新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