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15|閱讀時間 ‧ 約 1 分鐘

暗黑心理學(三):容易被催眠的人,小腦某些協調功能可能較差

今天看到一段傳神的敘述:四百多年前伽利略用陽春的望遠鏡看到土星環,讓人類確認那邊可能有什麼東西,但要三百七十年後,人類才有能力射出航空器到土星近距離觀察土星環。
在台灣,知道「『可催眠性』是一種大腦特質,形成一道由濃到淡的光譜」的人並不多。是怎樣的神經構造,造成人類的「可催眠性」?人類還在摸索。就像四百年前的伽利略知道土星旁邊有個什麼東西一樣,人類科學對催眠的理解還很有限,但說不定再過幾十年,我們就可以藉由儀器偵測,從小判定一個小孩的「可催眠性」如何。
對未知充滿好奇的科學家,這十幾年來漸漸發現,那些「可催眠性」高的人,在一些小腦感覺動作整合的能力普遍較差。這些人眨眼的頻率較高,動作協調的能力與其他人有細微差異,容易將注意力固定在一個地方通常也就表示把注意力轉移開的能力較差,在某些大腦結構有更強的連結,通常也就代表著在其他腦神經系統犧牲了什麼。
付費訂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陳豐偉編譯社】的內容會幫助你瞭解自己、瞭解你的伴侶、家人、親友、同事,讓你更能分析為什麼某些人就是會有這樣的行為模式。無論是人際關係、職場用人或危機處理,以及給予你的親友好的建議,從這裡得到的知識,或許有一天會派上用場。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