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原獨火塘|除了殖民者,還有誰該對歷史負責?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歡迎回到原獨火塘。最近改編自小說《傀儡花》的公視影集《斯卡羅》上映,掀起一股討論熱潮,俱樂部也收到一些詢問,大體上是想知道原住民對這部影集的看法。
我們知道有原住民對《斯卡羅》表示歡迎,也有原住民強力批判從小說《傀儡花》乃至於《斯卡羅》的一切,也就是說,關於這一部作品,沒有堪稱原住民共識的意見可言,即便多少有些共識,也不是原獨俱樂部能夠代表發言。但這並不表示我們不能探討超乎個案以外更根本的問題。
原住民如何看待《斯卡羅》的問題可以簡單陳述如下:
原住民-如何看待-非原住民講述的-與原住民有關的-過去
其實這個問題我們在先前的火塘邊談論過,當時所舉的例子是澳洲知名作家葛倫薇爾(Kate Grenville)的小說《葉子做的房間》(A Room Made of Leaves)。就觀點和方法而論,這部小說和《斯卡羅》的原著《傀儡花》一樣,是一部歷史小說,就文類而言,和喬凡諾里(Raffaello Giovagnoli)的《斯巴達克斯》(Spartaco)或司馬遼太郎的《宮本武藏》或高陽的《胡雪巖》並無不同,但從原住民的觀點來看,《葉子做的房間》和《傀儡花》有一個共通點是另三部歷史小說所不具備的,那就是殖民史料的運用。
▼ 為何歷史小說就是殖民小說?

▼ 原住民作者會怎樣運用殖民史料,如何表達過去與現在的交織?

使用殖民史料來訴說殖民過去,這是牽涉到原住民的歷史小說很容易遭到原住民批評的主因。這一點無涉於創作者和批評者的意願。由於原住民本來沒有文字,關於原住民的歷史紀錄必然屬於外人,通常來自殖民者,這就只是一個簡單的現實而已。小說創作者可能對文化研究、歷史反省、方法論的殖民批判全然陌生,可能純然出於一種藝術與創作的衝動和熱望而寫成歷史小說,並不考慮上述那些累人的問題。相對的,原住民也很可能完全不清楚創作者有藝術上的熱望、無法抑制的創作衝動,而只關心小說作者「取用殖民史料來訴說殖民過去」這一點。
近來網路上也有文章流傳,主張創作者不必對歷史負責,也引發一些爭辯。其實這主張並沒有什麼對錯。我們知道有些歷史小說作者主張藝術的歸藝術,道德的歸道德,小說作者沒有義務要儘量忠於史實。但我們也知道有些歷史小說作者在這當中備受良心煎熬,有的最終選擇戲劇張力,有的選擇心目中不能妥協的價值。這原本是個別創作者的選擇,就算其中可能牽涉人品的高低,也並非我們有能力或必要去一概而論的話題。
換句話說,任何人都有自由依己意從事創作,但任何作品一旦公開,也就不能責怪他人評論的出發點與自己的創作初衷不同了。小說作者和影視作品改編者可能想要主張自己只是想訴說故事,講述對過去的一種想像或理解,但原住民批評者也大可以說,我們只關心那裡面反映著殖民觀點。
某程度上來講,這兩種態度似乎不可調和,其實也未必。最近美國一位原住民學者西蒙(Kali Simmons)在加拿大奇幻電影節上表示
如果你喜歡原住民,喜歡原住民的故事,那就該喜歡這些故事被原住民以原住民的方式訴說。
當然,對於歷史迷來說,只有某種特定形態的歷史小說或歷史劇才能引起共鳴,要他們去學習理解另一種表述過去的方法,可能真的很不容易。但這實在也並非問題。如果真的不想了解原住民如何看待歷史、原住民會怎樣使用殖民史料,不要花力氣去了解就好,這當中並沒有誰會受到強迫。但如果主張自己的殖民史觀必須獲得原住民的諒解,原住民必須了解創作者無須對歷史負責,那也實在強人所難。畢竟從原住民的角度來看,墾殖殖民是一個集團,所有人都該為過去和現在負責,既然所有一切都在被批評之列,又何以會單獨排除某部小說,或某部電視劇呢?
這個問題或許可以重整重述如下:
  • 除了殖民者,還有誰該向歷史負責?
  • 如果只有殖民者該負責,那麼,誰是殖民者?

西蒙在加拿大奇幻電影節的發表:
Haunting the National Consciousness: The Rise of Indigenous Horror

原獨語錄013|說服代替征服;陰乾代替腐壞。
avatar-img
114會員
283內容數
多元不是言語,而是實踐,若你不得其門而入,且讓我們充作你的領路人,踏進原住民族的世界,遇見不同的世界觀與價值觀,學習不同的知識和邏輯。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原獨俱樂部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今年由於瘟疫的關係,卡曼查人和印加人無法舉行「大日子」遊行,當前的瘟疫又喚醒過去關於瘟疫的記憶。於是面具雕刻人將他對今年的感受和記憶付諸臉譜:當前處境與未來的不確定性和恐懼,克服瘟疫重獲新生的期待與希望,都在白柳或薔薇木雕成的面具裡。
過去的「叢林奇航」強調遊客會被叢林民族攻擊,這一點其實很逼真。如今任何人進入亞馬遜雨林,闖入與外接毫無接觸的部落領域,一樣會受到類似的攻擊。設法呈現這一點並沒有什麼不對。有問題的是將受到干擾起而自我防禦的一方(原住民)描繪為兇惡的人類,而不檢討未經許可闖入他人領域的一方(搭船亂闖的遊客)。
這些故事對外界來說彷彿海面水沫,但這些人的生活模式與那許多獲得赤道獎的組織並沒有多少不同。為什麼有人因此獲得榮譽、美元和國際合作的機會,有人默默在雨林深處死去呢?
原住民和非原住民的「相互利用」未嘗不是一種共處之道。不過我們還是必須投入更基礎的價值交流工作。如果有一天彼此不再能夠相互利用,希望至少還能夠因為理解而相安無事。
一名定居加拿大的匈牙利人投書報端寫道,即使是今天,西伯利亞還有許多原住民家庭被迫將孩子送往數百公里外的寄宿學校。孩子們在學校裡每週只有兩小時的母語課,其他所有一切課程和活動都使用俄語。扼殺年輕的語言使用者,是扼殺文化的最快途徑,這樣的悲劇正在俄羅斯聯邦境內上演。
最近中非博物館宣布,他們將歸還剛果文物的「所有權」,而不是文物本身,主要理由是希望留住文物,吸引遊客來前造訪,才能賺回翻修博物館的數千萬歐元。但如果將要歸還的都是不法取得的文物,那麼館方如何能夠主張所有權?
今年由於瘟疫的關係,卡曼查人和印加人無法舉行「大日子」遊行,當前的瘟疫又喚醒過去關於瘟疫的記憶。於是面具雕刻人將他對今年的感受和記憶付諸臉譜:當前處境與未來的不確定性和恐懼,克服瘟疫重獲新生的期待與希望,都在白柳或薔薇木雕成的面具裡。
過去的「叢林奇航」強調遊客會被叢林民族攻擊,這一點其實很逼真。如今任何人進入亞馬遜雨林,闖入與外接毫無接觸的部落領域,一樣會受到類似的攻擊。設法呈現這一點並沒有什麼不對。有問題的是將受到干擾起而自我防禦的一方(原住民)描繪為兇惡的人類,而不檢討未經許可闖入他人領域的一方(搭船亂闖的遊客)。
這些故事對外界來說彷彿海面水沫,但這些人的生活模式與那許多獲得赤道獎的組織並沒有多少不同。為什麼有人因此獲得榮譽、美元和國際合作的機會,有人默默在雨林深處死去呢?
原住民和非原住民的「相互利用」未嘗不是一種共處之道。不過我們還是必須投入更基礎的價值交流工作。如果有一天彼此不再能夠相互利用,希望至少還能夠因為理解而相安無事。
一名定居加拿大的匈牙利人投書報端寫道,即使是今天,西伯利亞還有許多原住民家庭被迫將孩子送往數百公里外的寄宿學校。孩子們在學校裡每週只有兩小時的母語課,其他所有一切課程和活動都使用俄語。扼殺年輕的語言使用者,是扼殺文化的最快途徑,這樣的悲劇正在俄羅斯聯邦境內上演。
最近中非博物館宣布,他們將歸還剛果文物的「所有權」,而不是文物本身,主要理由是希望留住文物,吸引遊客來前造訪,才能賺回翻修博物館的數千萬歐元。但如果將要歸還的都是不法取得的文物,那麼館方如何能夠主張所有權?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以在威權時期因為書信結合的異國婚姻為核心,延伸至北部泰雅族的歷史,與他們在白色恐怖所面臨的困境,儘管是外來者的視角,卻因為語言的接近性,或許更觸及了台灣研究所缺乏的核心內容。
Thumbnail
終於有一部描繪臺灣近未來科幻小說!世界末日後,在「祖國」的庇蔭下,五篇在所謂「樂土」,這個彷彿烏托邦世界的故事,這些角色遵循著單一標準,在追求越高「樂值」才越幸福的社會努力往上爬,最後角色線互相交疊揭開了樂土世界的真相。何謂標準規範?何謂自由?時間軸全部串起來後,雞皮疙瘩。
Thumbnail
《朗夜》可以被輕易的放在「女性書寫」、「家族史」的框架下面,但我想畫的重點會是殖民主義和原住民被迫遷的因果。我看完只想說,戰爭及其傷害,從來沒有離你我很遠。
Thumbnail
依依東望的時候,卻已經看不到記憶裡的家鄉。 前一陣子接觸到一個議題,在探討原住民的文化保存。在台灣有一種土地類型,叫做原住民保留地,他規定土地擁有者必須是原住民,就算你賣地也必須賣給原住民。 之所以需要有原保地,是希望有土地能夠持續發展原住民文化。
Thumbnail
最近科普議題相當受矚目,對於跨領域的知識和理解能力、資訊轉化以及同理受眾的需求,需具備相應能力。本文討論了科學教育在原住民族文化中的地位和對話。
Thumbnail
《遊牧的歷史》是本突破的書,揭露人類歷史我們讀不到的另一半,從「移居者」角度出發,開啟全新的歷史故事。通過大量故事來還原古代人的生活樣貌,去了解原來神話不只是幻想,而是展現當時人類如何理解他們所看見的世界。本書也適合對環保、宗教、種族議題感興趣的人閱讀,透過不同的價值觀來剖析現今人類所遇到的問題。
Thumbnail
台灣原住民各族群都有很多關於起源的故事,關於我們從哪裡來,同一個故事在不同部落的版本也可能不太一樣。例如鄒族有天神撒種子長出人的故事、泰雅族有巨石生人的故事、阿美族有大洪水的故事。
《辶反田野》的書名耐人尋味,由各自經驗出擊的「反田野」與「返田野」,歧異不僅在「我/他者」或文化接觸中的差異,充滿意外與機緣。乃在貫串本書的歧異點,其實存在於田野經驗的N次方間。最大的「歧異點」就在認識主體,也就是研究者,所謂人類學家身上。白話點說,不僅是田野地與報導人本身的物是人非,這本來就是過去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以在威權時期因為書信結合的異國婚姻為核心,延伸至北部泰雅族的歷史,與他們在白色恐怖所面臨的困境,儘管是外來者的視角,卻因為語言的接近性,或許更觸及了台灣研究所缺乏的核心內容。
Thumbnail
終於有一部描繪臺灣近未來科幻小說!世界末日後,在「祖國」的庇蔭下,五篇在所謂「樂土」,這個彷彿烏托邦世界的故事,這些角色遵循著單一標準,在追求越高「樂值」才越幸福的社會努力往上爬,最後角色線互相交疊揭開了樂土世界的真相。何謂標準規範?何謂自由?時間軸全部串起來後,雞皮疙瘩。
Thumbnail
《朗夜》可以被輕易的放在「女性書寫」、「家族史」的框架下面,但我想畫的重點會是殖民主義和原住民被迫遷的因果。我看完只想說,戰爭及其傷害,從來沒有離你我很遠。
Thumbnail
依依東望的時候,卻已經看不到記憶裡的家鄉。 前一陣子接觸到一個議題,在探討原住民的文化保存。在台灣有一種土地類型,叫做原住民保留地,他規定土地擁有者必須是原住民,就算你賣地也必須賣給原住民。 之所以需要有原保地,是希望有土地能夠持續發展原住民文化。
Thumbnail
最近科普議題相當受矚目,對於跨領域的知識和理解能力、資訊轉化以及同理受眾的需求,需具備相應能力。本文討論了科學教育在原住民族文化中的地位和對話。
Thumbnail
《遊牧的歷史》是本突破的書,揭露人類歷史我們讀不到的另一半,從「移居者」角度出發,開啟全新的歷史故事。通過大量故事來還原古代人的生活樣貌,去了解原來神話不只是幻想,而是展現當時人類如何理解他們所看見的世界。本書也適合對環保、宗教、種族議題感興趣的人閱讀,透過不同的價值觀來剖析現今人類所遇到的問題。
Thumbnail
台灣原住民各族群都有很多關於起源的故事,關於我們從哪裡來,同一個故事在不同部落的版本也可能不太一樣。例如鄒族有天神撒種子長出人的故事、泰雅族有巨石生人的故事、阿美族有大洪水的故事。
《辶反田野》的書名耐人尋味,由各自經驗出擊的「反田野」與「返田野」,歧異不僅在「我/他者」或文化接觸中的差異,充滿意外與機緣。乃在貫串本書的歧異點,其實存在於田野經驗的N次方間。最大的「歧異點」就在認識主體,也就是研究者,所謂人類學家身上。白話點說,不僅是田野地與報導人本身的物是人非,這本來就是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