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沒有名字的人》尋根之旅,找尋自己族群的脈絡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朋友推的坑,所以買了這一本《沒有名字的人》,關於台灣這片土地,有太多我未學習的事物,本書開啟我對原住民族的另一個接觸點,小時候在國民政府教育學習下,認識的是大中華的世界,外加上我是外省二代,對這片土地的歷史接觸更是少,其中還有另一個問題,早期閩南開拓者所建立的歷史,日據的統治,這片土地有著錯綜複雜的故事,值得去慢慢發覺。
原住民族在我小時候,認識的也就那九族,畢業旅行或校外教學會去的九族文化村,當然現在已經超過九族,山地原住民和平地原住民,各種的正名運動,開啟了台灣族群的豐富性, 透過閱讀《沒有名字的人》 ,認識了更多族群名稱,大概最熟的還是凱達格蘭這麼名稱,因為它是總統府府前大道更名後的名稱,讓這個名字更容易被聽見,但是族群的背景歷史至今仍未去認識。
書中透過描述尋找原住民身分的經歷,各種文化習俗帶來的關聯,追尋被遺忘和消失的歷史,描述出過往的種種,有很多可貴的紀載,但族群融合這是不可逆的過程,文化跟歷史卻是過往的痕跡,過去閱讀過《消失的猶太人》,看見認識一個族群脈絡的困難,先前看過一個短片,談論的就是族群的融合,當我們認為自己一定是哪族群人和討厭怎樣族群的人,經過檢測後發現都會有一定的基因關聯。
閱讀後留下給我的感覺是尋根之旅,尋找自己本身根源的身分,熟悉的文化和一種排斥感,當然這個部分還包括過去文化帶來的融合,以及分離後的失落,有時候會談修復正義,如何把過去的憾事給撫平,如何活在當下為未來以及下一代而努力,如果只停留在過去,或以族群讓人將次區隔劃出界線,那麼未來是什麼呢?這是閱讀這本書留給我的感受,內心也是存留著一種矛盾的心態。
雖然說我是外省二代,但也是閩南二代,父親來自東北,母親來自台灣,而這個血緣族群往上去追,應該會有更多的發現,但少掉了族譜,一切都沒有這麼容易,因此很難去尋找過去的脈絡,目前也只能以活在這片土地,去認識和了解出生所在地的不同故事,並確認識不同人的成長脈絡與肯定不同的文化差異,活著就是繼續為著未來而努力,還有太多的歷史值得去認識和學習,那就繼續閱讀吧!

沒有名字的人:平埔原住民族青年生命故事紀實

作者: 方惠閔, 朱恩成, 余奕德, 陳以箴, 潘宗儒
出版社:游擊文化
出版日期:2019/12/04
ISBN:9789869762731
叢書系列:Misfits
規格:平裝 / 400頁 / 14.8 x 21 x 2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購買資訊:沒有名字的人
簡介:
  故事從島嶼之南的屏東縣滿州鄉開始——
  一個原漢混雜、族群界線曖昧難辨的平地原住民鄉。
  五位平埔原住民青年從此踏上一段尋找被奪去的名字的旅程……。
  這是一群被時代噤聲的族群,連名字都是統治政權所賜予的。從清領時期的「熟番」、日治時期的「熟蕃」、「平埔族」,到了國民政府時期,連名字最終都失去了,僅在歷史資料中留下簡短的「漢化殆盡」,一筆帶過族群數百年的興衰命運。似乎族群的賡續與亡佚,可以任由國家機器來裁奪,無須來龍去脈的交代,一切宛如不證自明。
  然而,過去並不會憑空消失,平埔族群曾在島嶼的山林、平原馳騁,有著屬於他們的愛恨惡慾;現在依舊真實存在,即便不曾大聲說出自己已被污名的名字,但在島嶼的四方一隅,仍試圖唱著自己的歌、跳自己的舞,傳頌著自己的名,即便是這麼的靜默無聲。
  「沒有名字的人」書寫團隊透過自身的書寫與採訪,希望拼湊出台灣當代平埔族群的真實樣貌。被採訪的對象包括二十位平埔族群的青年,他們的身分跳脫非「原」即「漢」,非「生」即「熟」的二元框架,以混血的姿態——包括族群的、語言的、信仰的、認同的,混雜存在。在面對如此雜揉的身分處境,這群青年或是感到困擾、徬徨,或是特別有想法而不斷思考,進而積極追尋或選擇逃避這樣的身分。可是當他們想大聲說出自己的名,現行的族群政策卻又再次給他們迎頭一擊。
  根據現行的《原住民身分法》,原住民身分的取得是國民政府依據日治時期戶口調查簿的註記做的認定,而不是以血統、認同、文化等標的來檢驗山地/平地原住民的身分。然而,現在卻以文化存續的程度,限縮了平埔族群回復身分的權利空間……。
  族群的邊界與框架是權力者認定的,彷彿當我說是「某某族」時,就必須講甚麼語言、穿著什麼衣服、吃甚麼食物、唱甚麼歌、拜甚麼神,否則就無法承認我的存在。但現實的族群樣貌卻是複雜的、移動的、混血的,唯有正視平埔族群部落鑲嵌於資本主義社會的事實,肯認族人真實的生活處境與經驗,進而重新審視族群的定義,才能讓被奪去名字的人,可以重新找回自己的名字,而不再是沒有名字的人。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7會員
199內容數
閱讀中感受生活,生活中享受閱讀!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布雷克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學習聖經這條路真的相當漫長,如果只是從字面上認識聖經,讀過大概就可以認識大部分的內容,除了早期合和本聖經,裡面有一些罕見字以外,大部分都可以讀懂,晉升一點就是讀不同的譯本去更認識聖經,語言能力好的人,還可以讀不同語言或是原文的部分,對聖經涵義會有更多元的認識。
閱讀張馨潔的作品,感受的是一種成長的無奈,面對家庭生活中的難處,將它化為文字闡述出來,感受是清晰的,但思緒卻是無奈,長期處於家庭的陰影中,透過寫作處理自己的情緒,對作者來說算是一種紓壓,但對閱讀者來說反而是沉重,生活的景況投射在文字中,慢慢的閱讀,說是品嘗人生,或著也只是在尋找一種解脫。
每一個不同的人生,都有著不同的經歷,有的人平淡,有的人精彩萬分,每一個領域又有不同領域的經歷,對於生活在有限的生活圈,透過閱讀不同人的故事,增添一些生活中不同的趣味,正適合閱讀這本《醫學系在幹嘛?》
先前閱讀過同一個作者傑利‧透納的《如何豢養一隻奴隸》,事隔三年多,又有了新作《古羅馬惡行錄》可以拜讀,關於羅馬帝國的歷史,身為基督徒總是想要更多的認識,畢竟這是耶穌行在地上的時間點,怎樣的文化,怎樣的制度,又是那些環節牽連著現在的基督信仰。
對於手寫字醜的我而言,寫信和卡片似乎是很難的艱難的事情,但拜電腦化的關係,還沒網際網路的時期,就能透過印表機列印信件內容,彌補了我字醜羞於見人的心情,國高中時代還趕上了筆友的尾聲,剛開始進入網路交友的那些年,上網費用不斐,除了電子郵件外,收過了不少郵件,當時還塞滿了整個抽屜。
現代人的忙碌,面對生活的平衡,總有著許多不同的壓力,現實生活中如果每件事情都要能充分顧及,基本上就是一個不可能的任務,甚至是生活壓力的來源,每個人的時間事都一樣,一天只有二十四小時,不可能什麼事情都面面俱到,懂得捨也才有得,這是在固定資源分配很重要的議題。 這次閱讀《選3哲學》這本書,談論的就是時
學習聖經這條路真的相當漫長,如果只是從字面上認識聖經,讀過大概就可以認識大部分的內容,除了早期合和本聖經,裡面有一些罕見字以外,大部分都可以讀懂,晉升一點就是讀不同的譯本去更認識聖經,語言能力好的人,還可以讀不同語言或是原文的部分,對聖經涵義會有更多元的認識。
閱讀張馨潔的作品,感受的是一種成長的無奈,面對家庭生活中的難處,將它化為文字闡述出來,感受是清晰的,但思緒卻是無奈,長期處於家庭的陰影中,透過寫作處理自己的情緒,對作者來說算是一種紓壓,但對閱讀者來說反而是沉重,生活的景況投射在文字中,慢慢的閱讀,說是品嘗人生,或著也只是在尋找一種解脫。
每一個不同的人生,都有著不同的經歷,有的人平淡,有的人精彩萬分,每一個領域又有不同領域的經歷,對於生活在有限的生活圈,透過閱讀不同人的故事,增添一些生活中不同的趣味,正適合閱讀這本《醫學系在幹嘛?》
先前閱讀過同一個作者傑利‧透納的《如何豢養一隻奴隸》,事隔三年多,又有了新作《古羅馬惡行錄》可以拜讀,關於羅馬帝國的歷史,身為基督徒總是想要更多的認識,畢竟這是耶穌行在地上的時間點,怎樣的文化,怎樣的制度,又是那些環節牽連著現在的基督信仰。
對於手寫字醜的我而言,寫信和卡片似乎是很難的艱難的事情,但拜電腦化的關係,還沒網際網路的時期,就能透過印表機列印信件內容,彌補了我字醜羞於見人的心情,國高中時代還趕上了筆友的尾聲,剛開始進入網路交友的那些年,上網費用不斐,除了電子郵件外,收過了不少郵件,當時還塞滿了整個抽屜。
現代人的忙碌,面對生活的平衡,總有著許多不同的壓力,現實生活中如果每件事情都要能充分顧及,基本上就是一個不可能的任務,甚至是生活壓力的來源,每個人的時間事都一樣,一天只有二十四小時,不可能什麼事情都面面俱到,懂得捨也才有得,這是在固定資源分配很重要的議題。 這次閱讀《選3哲學》這本書,談論的就是時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台灣是多元族群文化--常被台派拿來當作否定自身為華人的擋箭牌。他們會開始切香腸:台灣文化中有中華、南島、日本文化等等,所以台灣文化都外來的?真正中立理性的論述方式,應該是將兩者視為對等:『台灣文化和中華文化有相似相異的地方』,只有從這個視角出發,才有可能看出台灣文化更廣更深的發展性。
Thumbnail
只要有一、兩個人因為這趟旅程,眼睛像小燈籠般被點亮,那麼這樣的大費周章就不算白費。
Thumbnail
漢人移民到台中開墾時,台中土地上,居住著平埔族。 在理論上,台中的土地,屬於這些平埔族所有,並非無主土地。 漢人移民為了搶奪平埔族土地,用了很多方法。 1、直接殺戮平埔族人。 如前面提過的沙轆社事件。 鄭成功部將劉國軒幾乎將沙轆社平埔族人,全部殺光。只剩下6人躲藏起來,沒被殺。
Thumbnail
日本學者伊能嘉矩將平埔族分成10族。平埔族就是住在平地的原住民,俗稱熟番。 這10族中,有5族住在中部地區,和台中的開發有密切關係。要研究台中的開發,不得不研究平埔族。 這5個平埔族是:道卡斯族、拍瀑拉族、巴宰族、巴布薩族、洪雅族。 下面先介紹道卡斯族。
Thumbnail
每個原住民都有族名。 高山原住民有族名,平地原住民也有族名。 這些族名是怎麼來的呢? 很多年前,我在台北聽人類學家陳奇祿演講。 演講內容,我幾乎都忘光了,只記住一件事。 當時,陳奇祿說,原住民的族名是來自“人”字。 在日據時代,替原住民取族名,就看原住民語“人”字怎麼唸。
Thumbnail
荷蘭人、鄭成功到台灣時,台灣高山上有原住民,平地上也有原住民,這些住在平地的原住民就是平埔族。 平埔族一般分成10個族,其中5個平埔族住在中部地區,就是道卡斯族(斗葛族)、拍瀑拉族、巴宰族、巴布薩族、洪雅族(羅亞族、阿立昆族)。 其他5個族中,最有名的就是住在台南一帶的西拉雅族。
Thumbnail
【他們到底去了哪裡呢?】 當想到「平埔族」時你會想到什麼?你會想到他們的服裝,他們的臉,他們的歌嗎?你模糊地想到「他們被漢化了,他們消失了。」關於平埔族的歷史,可能會想到歷史課本上有一張小小的圖片,那是西拉雅族用「新港文」書寫的地契,地契上的地名早就變成古地名。
Thumbnail
台灣原住民各族群都有很多關於起源的故事,關於我們從哪裡來,同一個故事在不同部落的版本也可能不太一樣。例如鄒族有天神撒種子長出人的故事、泰雅族有巨石生人的故事、阿美族有大洪水的故事。
Thumbnail
對平埔族群們的了解 通常民眾被問到:請問你們知不知道台灣的平埔族群有哪些呢?大部分人的反應有兩類,稍微懂一點的會說「我只知道西拉雅族欸!」,但不了解的,甚至會說「平埔族不是一個族嗎?」。 人們對法定原住民都不是很了解,更何況是法定外的平埔族群呢?今日專題報導會帶你深入了解從過年祭典到部落文化,來
Thumbnail
臺灣人,是指在臺灣由多個移民族群與原住民族群所構成的族群,首先是最先居住在臺灣的原住民、接著於17世紀左右遷徙的漢族的閩南與客家移民、最後於1945年以後遷徙的外省移民,另外還有在往後不同年代的新住民。
Thumbnail
台灣是多元族群文化--常被台派拿來當作否定自身為華人的擋箭牌。他們會開始切香腸:台灣文化中有中華、南島、日本文化等等,所以台灣文化都外來的?真正中立理性的論述方式,應該是將兩者視為對等:『台灣文化和中華文化有相似相異的地方』,只有從這個視角出發,才有可能看出台灣文化更廣更深的發展性。
Thumbnail
只要有一、兩個人因為這趟旅程,眼睛像小燈籠般被點亮,那麼這樣的大費周章就不算白費。
Thumbnail
漢人移民到台中開墾時,台中土地上,居住著平埔族。 在理論上,台中的土地,屬於這些平埔族所有,並非無主土地。 漢人移民為了搶奪平埔族土地,用了很多方法。 1、直接殺戮平埔族人。 如前面提過的沙轆社事件。 鄭成功部將劉國軒幾乎將沙轆社平埔族人,全部殺光。只剩下6人躲藏起來,沒被殺。
Thumbnail
日本學者伊能嘉矩將平埔族分成10族。平埔族就是住在平地的原住民,俗稱熟番。 這10族中,有5族住在中部地區,和台中的開發有密切關係。要研究台中的開發,不得不研究平埔族。 這5個平埔族是:道卡斯族、拍瀑拉族、巴宰族、巴布薩族、洪雅族。 下面先介紹道卡斯族。
Thumbnail
每個原住民都有族名。 高山原住民有族名,平地原住民也有族名。 這些族名是怎麼來的呢? 很多年前,我在台北聽人類學家陳奇祿演講。 演講內容,我幾乎都忘光了,只記住一件事。 當時,陳奇祿說,原住民的族名是來自“人”字。 在日據時代,替原住民取族名,就看原住民語“人”字怎麼唸。
Thumbnail
荷蘭人、鄭成功到台灣時,台灣高山上有原住民,平地上也有原住民,這些住在平地的原住民就是平埔族。 平埔族一般分成10個族,其中5個平埔族住在中部地區,就是道卡斯族(斗葛族)、拍瀑拉族、巴宰族、巴布薩族、洪雅族(羅亞族、阿立昆族)。 其他5個族中,最有名的就是住在台南一帶的西拉雅族。
Thumbnail
【他們到底去了哪裡呢?】 當想到「平埔族」時你會想到什麼?你會想到他們的服裝,他們的臉,他們的歌嗎?你模糊地想到「他們被漢化了,他們消失了。」關於平埔族的歷史,可能會想到歷史課本上有一張小小的圖片,那是西拉雅族用「新港文」書寫的地契,地契上的地名早就變成古地名。
Thumbnail
台灣原住民各族群都有很多關於起源的故事,關於我們從哪裡來,同一個故事在不同部落的版本也可能不太一樣。例如鄒族有天神撒種子長出人的故事、泰雅族有巨石生人的故事、阿美族有大洪水的故事。
Thumbnail
對平埔族群們的了解 通常民眾被問到:請問你們知不知道台灣的平埔族群有哪些呢?大部分人的反應有兩類,稍微懂一點的會說「我只知道西拉雅族欸!」,但不了解的,甚至會說「平埔族不是一個族嗎?」。 人們對法定原住民都不是很了解,更何況是法定外的平埔族群呢?今日專題報導會帶你深入了解從過年祭典到部落文化,來
Thumbnail
臺灣人,是指在臺灣由多個移民族群與原住民族群所構成的族群,首先是最先居住在臺灣的原住民、接著於17世紀左右遷徙的漢族的閩南與客家移民、最後於1945年以後遷徙的外省移民,另外還有在往後不同年代的新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