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讀張籍〈節婦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在中唐詩人當中,張籍(西元766-830年)算是重要詩人,一生歷經代宗、德宗、順宗、憲宗、穆宗、敬宗、文宗這幾個短命朝廷;他曾擔任太常寺太祝、國子監廣文館博士、水部員外郎、主客郎中、國子監司業,後世稱之為「張水部」或「張司業」。
張籍擬想圖
張籍的詩歌創作現存473首,涵蓋各種詩歌體式,然而前賢似乎對其樂府特別重視,或許因為元和時期「歌行學流蕩於張籍」,而將張籍納入「元和體詩」;或因與王建齊名,並稱為「張王」;或者僅就五律的創作成就,譽之為「晚唐五律兩派」代表人物。若從詩人交往關係來看,張籍是韓愈的高弟,屬於「韓孟文人集團」的成員;但是就創作趨向而言,張籍實為元稹、白居易一派「新樂府詩人」的前驅者。
《還珠格格》下載自GOOGLE
張籍詩流傳過程中最有趣的現象,便是存在大量資料討論〈節婦吟〉這首詩。當代人也許未必認識張籍,卻多少聽聞過「還君明珠雙淚垂,何不相逢未嫁時」兩句名言;尤其在小說家瓊瑤細膩的鼓蕩下,創造出「還珠格格」這位戲劇人物,使得〈節婦吟〉成為張籍流傳後世的名篇。這首詩的全文如下:
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感君纏綿意,繫在紅羅襦。 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戟明光裏。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擬同生死。還君明珠雙淚垂,何(一作恨)不相逢未嫁時。
依據台灣大學中文系羅聯添教授的考證,這首詩大致作於德宗貞元21年(西元805年),而在《全唐詩》卷382題目下也有一句小注:「節婦吟寄東平李司空師道」。經過大陸學者吳汝煜、胡可先《全唐詩人名考》考證認為︰「李師道當為李師古之訛。
這首詩自從南宋.洪邁《容齋隨筆》提及此詩的創作本事以來,就有不少論者發表意見,至明、清兩朝已存在不下20種詩論著作論及〈節婦吟〉。當代讀者在閱讀的過程多半不去理會創作背景,大多僅就文字脈絡欣賞此詩。雖然如此,本詩僅就文字層面所蘊含的情愫來看,一個有夫之婦當機立斷,了結一段可能「陷入危險」的情緣,就足以感動讀者。但歷來有關〈節婦吟〉的討論,還至少開出三個有趣的議題:
一、對於「節婦失節」的倫理焦慮
從現今流傳的〈節婦吟〉版本來看,末句出現兩種異文。明.王世貞《藝苑巵言》卷四云:「『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可謂能怨矣。』」所見為「恨不相逢」;至於清.葉矯然所見版本,則是作「何不相逢」。葉氏在其《龍性堂詩話》初集說道:
張文昌樂府擅場,然有不滿者。如〈節婦吟〉:「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感君纏綿意,繫在紅羅襦。」又云:「還君明珠雙淚垂,何不相逢未嫁時。」此婦人口中如此,雖未嫁,嫁過畢矣。或云文昌卻鄆帥李師古之聘,有托云然。但勝理之詞,不可訓也。
王世貞、葉矯然所見版本雖然不同,卻都相當程度影響論者對「節婦」之觀感。其實南宋.劉辰翁的批點早已說過:「好自好,但亦不宜繫。」明.唐汝詢《唐詩解》卷十八甚至說:「夫女以珠誘而動心,士以幣徵而折節,司業之識淺矣哉!」清.葉矯然所謂「勝理之詞,不可訓也」都在言下透露出一種屬於倫理層面的深沈「焦慮感」
由此焦慮感出發,〈節婦吟〉中的婦人,算不算是「節婦」?詩中之節婦應不應繫上明珠?皆曾引發清人熱烈探討。其中持反對立場者固然甚多,然而並非全為聲討之見,例如清.吳喬《圍爐詩話》卷一與卷三即曾提到「感君纏綿意,繫在紅羅襦」二句,謂「如無此一折,即淺直無情」、「朱子譏之,是講道理,非說詩也。」這種意見十分有趣,也很值得關注。
二、對於「比體」、「寓託」的後續探索
清.賀貽孫在《詩筏》云:「此乃寄東平李司空作也。籍已在他鎮幕府,鄆帥又以書幣聘之,故寄此詩。通篇俱是比體,繫以明國士之感,辭以表從一之志,兩無所負。」這一段資料明白指出〈節婦吟〉「通篇俱是比體」,所以當然不宜望文生義。
其實明、清論者大都知悉〈節婦吟〉的寫作目的是為了婉拒李師古之徵辟,根本與節婦之懸崖勒馬、斬斷情絲無關,卻仍無法擺脫「倫理的解析角度」。例比如清.賀貽孫在《詩筏》引用黃白山的一段評語,就很有代表性:
按李司空即李師道(按:應作李師古),乃河北三叛鎮之一。張籍自負儒者之流,豈宜失身於叛臣?何論曾受他鎮之聘與否耶!張雖卻而不赴,然此詩詞意未免周旋太過,不止如須溪所譏。安有以明珠贈有夫之婦,而猶謂其『用心如日月』者?且推『相逢未嫁』之語,脫未受他人聘,即當赴李帥之召,恐昌黎〈送董卲南〉又當移而贈文昌矣。
黃白山認為:張籍雖已婉拒,但因張籍與李師古「周旋太過」以致「不只如須溪所譏」。他認為贈送明珠給已婚之婦已經不當,稱許他「用心如日月」、而且若非已婚一定受聘赴召,更是不可思議。言下失節的不是受贈明珠的婦人,而是張籍了。最後他認為:這種事情果真發生,則韓愈委婉勸戒董卲南不宜投奔河北叛鎮之〈送董卲南序〉,應該改贈張籍。可見黃白山是明知此詩為「比體」,仍對張籍的作法不予肯定。
清.沈德潛在《重訂唐詩別裁集》,明白反對選錄〈節婦吟〉,因為他認為:「玩辭意,恐失節婦之旨」(卷八)但並非所有清代詩評家都對此詩不滿,仍有王堯衢、曹錫彤、史承豫、黃周星、宋宗元等詩評家,對〈節婦吟〉一詩寓託之旨,十分讚賞。例如清.王堯衢《古唐詩合解》卷三就曾說道:
「雙明珠」,厚贈也,「君知妾有夫」而故贈之,非義處在「知」字。「纏綿」思亂貌。「襦」,短衣,非正服也。且不拒絕繫在羅襦,仰以志感,亦情之能動人也。「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戟明光裏。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擬同生死。」此以大義曉之。高樓連帝苑而起,見非小家。「良人執戟」,侍衛明光殿裏,現是職官。「知君用心如日月」,豈不知婦人從一而終﹖「事夫」與「同生死」,乃有此非義之贈乎﹗「恨不相逢未嫁時」乃解雙明珠擲還,而酬以雙淚,蓋妾自守義而不以情屈,君雖用情當以義制,明珠之贈,君意良厚矣,然不相逢於未嫁之時,豈宜受珠﹖妾恨君逢妾之晚也。此張籍卻李師古聘托言如此。
王堯衢從「非義之贈」及「守義之行」來衡斷此詩,對於張籍托言婉拒李師古之徵辟有一段詳細分析。王堯衢認為贈者明知此婦有夫,卻仍以明珠相贈,此為「非義之贈」。至於節婦繫珠之舉,則是內心撩亂而對贈者之感激;然而一想起丈夫用心有如明月,因而對贈者曉以大義,並垂淚歸還明珠。王堯衢認為:此婦「自守節義」不因情屈,雖知贈珠者動情,仍「以義相制」,既非未嫁之時,自不宜受贈明珠。至於清.曹錫彤《唐詩析類集訓》卷七則云:
李師古自為節度使治東平郡,憲宗加檢校司空。張籍在他家幕府見聘,弗從,乃寄詩,而師道尋見夷滅。良人,夫稱。執戟,備宿衛也。明光,宮名。《史記.屈原傳》:「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此言己無私心以正師道之心,蓋以申明首句妾有夫之意。「還君」二句,此以卻聘意結,蓋以申言次韻感繫之意也。
曹錫彤從此婦無「私心」說起,認為此婦以「無私心」導正李師古之「私心」這也是很獨特的看法。此婦以有夫之身分必須「還珠卻聘」,雖曾繫珠於紅羅襦,卻有其「垂淚還珠」之必要性。也許清.史承豫《唐賢小三昧集》所云:「婉而直,得風人寫托之旨。」正可與曹錫彤之論見相發明。
三、關於「繫」與「不繫」之借題發揮
由於此婦之所以受到譏評,關鍵在曾收受贈明珠,並繫在羅襦之上。此婦應「繫」或不應「繫」,理當在受贈之初,即有明快決斷。倘若該斷而不能斷,即有瑕疵。清.黃周星《唐詩快》對此發表令人莞爾之論見:
雙珠繫而復還,不難於繫,而難於還。繫者知己之感,還者從一之義。此詩為文昌卻聘之作,乃假托節婦言之。徒令千載之下,增才人無限悲感。
黃周星認為雙珠到手不難於繫,而難在「繫而復還」,而且牽引到「徒令千載之下,增才人無限悲感」,這簡直是借題發揮之見,實在非常有趣!至於清.宋宗元《網師園唐詩箋》也對時人摘取「繫」字,作為譴責點,不能苟同。他說:
他鎮幕府鄆帥李師道(按:應作李師古)以書幣聘之故,作是詩以卻。有謂其詞義失節婦之旨者,竊不以為然。婦未嫁時,則人盡夫耳,垂淚還珠,用心亦正如日月,至或又摘其『繫』字為訾,尤拘腐之論,若然,則柳下坐懷當何說以解?
宋宗元認為此婦如在未嫁之時,任何人盡可為其夫婿;然而既為有夫之婦,則其還珠之舉,用心亦如明月,頗堪稱許,無可指摘。所以如論者獨摘「繫」字,則屬「拘腐之論」。此種意見當然值得欣賞,只可惜宋宗元並未針對節婦之「主體自由」,有所稱揚,仍以「柳下惠坐懷不亂」的傳統角度加以批駁,使其說亦不能免於「拘腐」。
綜觀明清以來論詩的方法更為精細,所見的視域更為深入。前代評論張籍的議題,都被反覆參研;其論述的規模、論析方式更為圓熟。他們對於〈節婦吟〉的批評,雖非完全對準文學角度,卻展開豐富的詮釋議題。當代學界一些專文論及〈節婦吟〉,關涉到的詮釋議題涵蓋「節婦」、「代言」、「比興」、「文本誤讀與歧義」、「倫理焦慮」等等,其實都是承繼明清論者的討論而來。一首詩能長期受到詩評家的關注,而且引發不同面向的討論,本身便是奇觀,也是張籍詩歌自有獨到成就的明證。(完)
延伸閱讀:李建崑著《張籍詩集校注》(國立編譯館﹝中華叢書﹞華泰文化事業公司.2001)
avatar-img
6.2K會員
675內容數
沙龍主持人十多年前曾在UDN設置〔韓孟子的藝文空間〕開始數位平台寫作,至今仍然勤於筆耕,作品散見各平台。有基督信仰,思維正向誠摯,擁抱多元價值,對各知識領域都懷有敬意。樂於結交文友,携手同行;共同實現寫作理想。歡迎文友以合宜文字、開放心態暢談世事、分享生活思維與閲讀的蹤跡;更歡迎文友推薦加入,関注贊助,瀏覽追蹤。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韓孟子的藝文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中華民族是一個「詩的民族」,自上古時期就有詩歌流傳。中國古典詩歌從《詩經》開始,歷經楚辭、漢魏樂府詩、古詩十九首、南朝玄言詩、山水詩、田園詩、宮體詩,發展到唐朝,文治武功,極盛一時;不但詩人輩出,而且中國古典文學領域中的一切詩體都已齊備。所以,唐詩不但是唐朝文學的代表,也稱得上是中國古典詩
一‧前言   李白〈宮中行樂詞〉,《文苑英華》題作〈醉中侍宴應制 〉,作者原注:「奉詔作五言。」根據孟棨《本事詩‧高逸》第三云:   玄宗嘗因宮中行樂,謂高力士曰:「對此良辰美景,豈可獨以聲妓為娛?倘得逸才詞人詠出之,可以誇耀於後。」遂命詔李白。時寧王邀白飲酒已醉,既至,拜舞頹然。上知其薄聲律,謂非
 一.古典詩歌兩二大系統   說起中國古典詩歌,大家都知道:可以大略區別為「古體詩」與「近體詩」兩 大系統。 所謂「古體詩」在唐期代以前,是專指漢魏六朝的詩,當然,也包括一切 非格律的自由詩。而所謂「近體詩」則是指唐代以後的律詩和絕句。羅列如次: □古體詩    —四言詩     —五言詩(五古) 
    文學是訴諸情感的藝術,文字是它的傳媒,生活是它的素材,美感是它的本質,表現是它的目的。它傳達的是詩人文學家面對生活的種種感受,以及從生活經驗中體察到的思想意蘊。 透過文學作品的欣賞,我們不但分享了詩人文學家的心靈財富,也拓展了我們有限的生活領域。透過詩歌作品,我們有機會經歷其他人的生活經驗,
    詩與人類歷史同其古老,作為人類感情載體之角色,亦持續不變。近數十年來,由於學界交流益愈頻繁。基本資料的出版、新理論工具的運用,積累豐碩;不同背景之研究者,大量投入中國古典詩研究;不論是舊議題的深化、新議題的掘發、或新舊理論的探索與實踐,均使中國古典詩學研究,變化紛呈,美不勝收,值得吾人持續關
      序 言       過去二十年間,唐代學界對於中晚唐詩的研究熱度雖逐年增加,但對於詩名不顯的下層文人,仍然比較缺乏關注。所以當我取得林燕玲博士新著:《環境與創作---以晚唐「咸通十哲」為主的一種文學社會學觀察》原稿,見到洋洋灑灑二十八萬言,研究的對象正是晚唐時期的下層文人集團,眼睛為之一
     中華民族是一個「詩的民族」,自上古時期就有詩歌流傳。中國古典詩歌從《詩經》開始,歷經楚辭、漢魏樂府詩、古詩十九首、南朝玄言詩、山水詩、田園詩、宮體詩,發展到唐朝,文治武功,極盛一時;不但詩人輩出,而且中國古典文學領域中的一切詩體都已齊備。所以,唐詩不但是唐朝文學的代表,也稱得上是中國古典詩
一‧前言   李白〈宮中行樂詞〉,《文苑英華》題作〈醉中侍宴應制 〉,作者原注:「奉詔作五言。」根據孟棨《本事詩‧高逸》第三云:   玄宗嘗因宮中行樂,謂高力士曰:「對此良辰美景,豈可獨以聲妓為娛?倘得逸才詞人詠出之,可以誇耀於後。」遂命詔李白。時寧王邀白飲酒已醉,既至,拜舞頹然。上知其薄聲律,謂非
 一.古典詩歌兩二大系統   說起中國古典詩歌,大家都知道:可以大略區別為「古體詩」與「近體詩」兩 大系統。 所謂「古體詩」在唐期代以前,是專指漢魏六朝的詩,當然,也包括一切 非格律的自由詩。而所謂「近體詩」則是指唐代以後的律詩和絕句。羅列如次: □古體詩    —四言詩     —五言詩(五古) 
    文學是訴諸情感的藝術,文字是它的傳媒,生活是它的素材,美感是它的本質,表現是它的目的。它傳達的是詩人文學家面對生活的種種感受,以及從生活經驗中體察到的思想意蘊。 透過文學作品的欣賞,我們不但分享了詩人文學家的心靈財富,也拓展了我們有限的生活領域。透過詩歌作品,我們有機會經歷其他人的生活經驗,
    詩與人類歷史同其古老,作為人類感情載體之角色,亦持續不變。近數十年來,由於學界交流益愈頻繁。基本資料的出版、新理論工具的運用,積累豐碩;不同背景之研究者,大量投入中國古典詩研究;不論是舊議題的深化、新議題的掘發、或新舊理論的探索與實踐,均使中國古典詩學研究,變化紛呈,美不勝收,值得吾人持續關
      序 言       過去二十年間,唐代學界對於中晚唐詩的研究熱度雖逐年增加,但對於詩名不顯的下層文人,仍然比較缺乏關注。所以當我取得林燕玲博士新著:《環境與創作---以晚唐「咸通十哲」為主的一種文學社會學觀察》原稿,見到洋洋灑灑二十八萬言,研究的對象正是晚唐時期的下層文人集團,眼睛為之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武俠小說作家喜歡讓多位女性喜歡一個男主角,如陸無雙、程英、郭襄、公孫綠萼或多或少都喜歡楊過,趙敏、周芷若、小昭都愛上張無忌⋯⋯
Thumbnail
歲暮夜長病中燈下聞盧尹夜宴以詩戲之且爲來日張本也(842年) 唐 · 白居易 創作地點:河南省洛陽市 榮鬧興多嫌晝短,衰閑睡少覺明遲ti5。 當君秉燭銜杯夜,是我停飱服藥時si5。 枕上愁吟堪發病,府中歡笑勝尋醫i。 明朝強出須謀樂,不擬車公更擬(一作䛏)誰sui5。 「擬」,指定,選定
Thumbnail
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   南朝徐陵編選的《玉臺新詠》中收錄有一首漢末民歌〈焦仲卿妻〉,被後人譽為「長詩之聖」。詩中描述了一齣婚姻悲劇,其梗概從詩前小序可得知: 漢末建安中,廬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劉氏,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聞之,亦自縊於庭樹,時人傷之,為詩云爾
Thumbnail
贈內人 唐代張祜 禁門宮樹月痕過,媚眼惟看宿鷺窠。斜拔玉釵燈影畔,剔開紅焰救飛蛾。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張祜的《贈內人》,描寫了一位宮女在宮中寂寞孤獨的生活。禁門,皇宮的門禁森嚴;宮樹,宮中的樹木;月痕,月光照在樹上的影子。這兩句寫出宮女在宮中幽閉的生活,她只能在夜晚偷偷地透過禁門,看著月光在
Thumbnail
玉臺體 唐代權德輿 昨夜裙帶解,今朝蟢子飛。鉛華不可棄,莫是藁砧歸。 詩中描寫了一個妻子盼望丈夫歸來的景象。全詩語言樸實無華,感情真摯動人,是中國古代“閨怨詩”中的名作。“裙帶解”和“蟢子飛”巧妙地表現出女主人公內心的不安和焦躁。詩的後兩句,則是女主人公內心矛盾和不安的直接抒發。女主人公雖然
Thumbnail
周公子是微信公眾號「周公子愛讀書」的作者, 2017年開始在網路上發表詩詞人物誌。 中國她出了三本簡體書、台灣出一本繁體書。 她似乎已經沒在更新微信, 上次更新文章已是一年前的事。 書中時而認真剖析詩人生平大事、時而以搞笑的下標方式吸引讀者 如「張說力捧,張九齡王維爭相結交,
Thumbnail
閨怨 唐代王昌齡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描寫了一位閨中少婦春日登樓賞景時,因思念遠戍的丈夫而產生的幽怨之情。她原本對離別沒有什麼感覺,但在春日裡看到柳綠花紅,心裡卻突然生出惆悵之意。悔教夫婿覓封侯,是全詩的點睛之筆。想到丈夫在外征戰,可能久久不能回來
Thumbnail
子夜吳歌·秋歌 唐代 李白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這首詩通過描寫月夜長安城的景象和婦女們思念丈夫的情感,表現了思婦對遠征丈夫的深切思念和對和平生活的美好願望。 午夜台曲·冬詞 現代 普普 台北無數星,一片車馬龍。冬雪強渡海,何處黑水溝
Thumbnail
玉臺體 唐代權德輿 昨夜裙帶解,今朝蟢子飛,鉛華不可棄,莫是藁砧歸。 這兩句詩出自唐代詩人的《玉台體》,是描寫婦女思情的詩句。這兩句詩前後相呼應,前句寫思婦因丈夫久歸而情緒煩躁,裙帶無意間解開;後句寫思婦因看到蟢子雙雙飛來而產生了丈夫回家的希望,因此趕緊打扮自己。這兩句詩語言樸素,含蓄委婉,生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武俠小說作家喜歡讓多位女性喜歡一個男主角,如陸無雙、程英、郭襄、公孫綠萼或多或少都喜歡楊過,趙敏、周芷若、小昭都愛上張無忌⋯⋯
Thumbnail
歲暮夜長病中燈下聞盧尹夜宴以詩戲之且爲來日張本也(842年) 唐 · 白居易 創作地點:河南省洛陽市 榮鬧興多嫌晝短,衰閑睡少覺明遲ti5。 當君秉燭銜杯夜,是我停飱服藥時si5。 枕上愁吟堪發病,府中歡笑勝尋醫i。 明朝強出須謀樂,不擬車公更擬(一作䛏)誰sui5。 「擬」,指定,選定
Thumbnail
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   南朝徐陵編選的《玉臺新詠》中收錄有一首漢末民歌〈焦仲卿妻〉,被後人譽為「長詩之聖」。詩中描述了一齣婚姻悲劇,其梗概從詩前小序可得知: 漢末建安中,廬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劉氏,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聞之,亦自縊於庭樹,時人傷之,為詩云爾
Thumbnail
贈內人 唐代張祜 禁門宮樹月痕過,媚眼惟看宿鷺窠。斜拔玉釵燈影畔,剔開紅焰救飛蛾。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張祜的《贈內人》,描寫了一位宮女在宮中寂寞孤獨的生活。禁門,皇宮的門禁森嚴;宮樹,宮中的樹木;月痕,月光照在樹上的影子。這兩句寫出宮女在宮中幽閉的生活,她只能在夜晚偷偷地透過禁門,看著月光在
Thumbnail
玉臺體 唐代權德輿 昨夜裙帶解,今朝蟢子飛。鉛華不可棄,莫是藁砧歸。 詩中描寫了一個妻子盼望丈夫歸來的景象。全詩語言樸實無華,感情真摯動人,是中國古代“閨怨詩”中的名作。“裙帶解”和“蟢子飛”巧妙地表現出女主人公內心的不安和焦躁。詩的後兩句,則是女主人公內心矛盾和不安的直接抒發。女主人公雖然
Thumbnail
周公子是微信公眾號「周公子愛讀書」的作者, 2017年開始在網路上發表詩詞人物誌。 中國她出了三本簡體書、台灣出一本繁體書。 她似乎已經沒在更新微信, 上次更新文章已是一年前的事。 書中時而認真剖析詩人生平大事、時而以搞笑的下標方式吸引讀者 如「張說力捧,張九齡王維爭相結交,
Thumbnail
閨怨 唐代王昌齡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描寫了一位閨中少婦春日登樓賞景時,因思念遠戍的丈夫而產生的幽怨之情。她原本對離別沒有什麼感覺,但在春日裡看到柳綠花紅,心裡卻突然生出惆悵之意。悔教夫婿覓封侯,是全詩的點睛之筆。想到丈夫在外征戰,可能久久不能回來
Thumbnail
子夜吳歌·秋歌 唐代 李白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這首詩通過描寫月夜長安城的景象和婦女們思念丈夫的情感,表現了思婦對遠征丈夫的深切思念和對和平生活的美好願望。 午夜台曲·冬詞 現代 普普 台北無數星,一片車馬龍。冬雪強渡海,何處黑水溝
Thumbnail
玉臺體 唐代權德輿 昨夜裙帶解,今朝蟢子飛,鉛華不可棄,莫是藁砧歸。 這兩句詩出自唐代詩人的《玉台體》,是描寫婦女思情的詩句。這兩句詩前後相呼應,前句寫思婦因丈夫久歸而情緒煩躁,裙帶無意間解開;後句寫思婦因看到蟢子雙雙飛來而產生了丈夫回家的希望,因此趕緊打扮自己。這兩句詩語言樸素,含蓄委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