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六七月,總會在低海拔的山林野外、抑或多風的海岸發現搖曳如燈泡的橘紅野果,那是構樹結實累累的蹤跡。第一次知道她的芳名,是剛嫁到鹿草,發現鄉下產業道路沿途都結滿了這種宛若楊梅、又像桑葚的果實,花奴先生說這就是構樹,又說它的別名「鹿仔樹」,顧名思義就是鹿喜歡吃的食物。
這倒讓人聯想起「鹿草」此一地名的由來,該不會是幾百年前鄭成功登台至此,發現到處都是梅花鹿飽餐構樹的景況,因以命名吧?!《詩經》中有「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構樹雖然不是古書中的苹草,不過一想起那三三兩兩的鹿群和諧吃著構樹的景象,還是令人覺得寧謐而嚮往的。
構樹又名為「楮」(音處),即是古代用來製作紙幣的重要原料,原因是樹皮相當強韌,因此又有「鈔票樹」的稱呼,不過現在大概是被用來製做冥紙居多。 有人稱這種樹叫做「敗家樹」,想想還真是挺有道理的,常常看到鄉下一些荒廢的宅院長了茂盛的構樹,那荒涼破敗之象還真令人有所感觸。
一些資料提到了構樹奇特的生態,說它同人一樣男女有別,也分雌雄異株,而且還嚴守分際地各自群居。不過我觀察到的大多是雌雄雜處,難道時至今日,構樹的男女觀念也逐漸開放了嗎?
雌株開花,成球形頭狀花序,有著茂密的白色絲狀花柱;而雄株的花則是長成像毛毛蟲一樣的柔荑花序。據說構樹開花時極富爆發力,為了借助風力傳播花粉,構樹會將花苞蘊釀至飽和,直到天好風大的日子,才會瞬間爆發開來。雄花彈射花粉時據說還會發出嗶播聲,有著裊裊輕煙,伴隨清晨的氣流發散開來,或許就是這股驚人的傳播花粉的能力,以致整個西部平原都是構樹的碧綠身影,相傳葡萄牙人在數百年前發現台灣時就是看到那如綠海波濤一般隨處蔓生的構樹,才會驚呼為福爾摩沙!
屏科大的黑胡桃老師把構樹的開花結果做了很清楚的介紹,讓人更清楚構樹果是怎樣發育的,相當有趣,請見。
今年構樹結果依然十分茂盛,每天來來往往盯著那飽滿的果實,總覺得十分誘人,後來查了一些資料,果然那橘紅的果實可食,而且據說那滋味還相當美味,是鳥類、蟲、蛾都喜歡的果實!《本草綱目》提到:雄花在農作物歉收時,會被人們採摘食用,而雌花則可用水煮去子,加蜜煎煮成零食。為了要一品這野果的滋味,顧不了來往呼嘯的車輛,硬是拿著尖銳的小剪刀採了滿滿一袋。
構樹果是所謂的聚合果,成熟時各小果迸開,在每一顆小果的末端則有絲狀物(實在不知道那是什麼),輕輕一拉,則有乳汁分泌,若不說這是可食的,還真令人疑心有毒,清洗過後,細細品嘗,有一股淡淡的甜味,似乎沒有想像中的美味,甚至還有些刮舌。於是乾脆動手做了幾道料理:
一、構樹果汁
作法:用淡鹽水輕輕漂洗過後瀝乾水分,用剪刀剪下柱狀漿果,加冰塊、檸檬以及砂糖,打成果汁即可。
品嘗起來的滋味很像是帶著黏液的紅蘿蔔汁,滋味很特殊。
二、構樹果醬
作法:將構樹橘色漿果剪下打成汁,與糖1:1的比例熬成果醬,可加半顆檸檬汁以防止褐變,煮至呈牽絲的狀態即可。放涼後,構樹果醬會更加黏稠,絲可以牽得更長,簡直像熔化的橡膠一樣富有彈性,配蘇打餅乾吃的風味還挺不賴的。我曾經帶去學校請學生吃,他們都感覺很特別。
三、構樹芋圓
材料:地瓜粉200克、太白粉40克、糖100克、構樹漿果200克
作法:1.先將構樹果打成汁。
2.將構樹果汁加入地瓜粉、太白粉及地瓜粉和勻。 3.搓成細長條,再切成小塊 (不要太大塊,不然芯不容易煮熟)。
4.加入滾水中煮熟即可。
四、醬漬構樹果
剪下漿果之後的花軸,也可以拿來利用,不過花軸口感偏硬,只是勉強堪食,可用來救荒。
材料:構樹花軸600克、醬油5杯、鹽一匙、糖一匙、甘草兩片、昆布一片
作法:1.花軸用滾水煮過,再用淡鹹水煮過,撈起瀝乾。 2.將醬油、糖、鹽、甘草、昆布煮過放涼備用。 3.將花軸浸漬在醬汁中20天即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