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很久沒有更新啦。該怎麼說呢,總之最近發生了很多既這樣又那樣,還有點這樣那樣的事情。
如果真要說個清楚的話,恐怕會是一篇兩三千字以上的日常雜談(抱怨),讓人有種想要說來話長一言難盡,想要長話短說卻又不知從何說起的感慨。
哦,不過我真的好想說。真希望有人能在底下回文跟我說想聽,讓我可以發篇文章來抱怨>_0。
對,這期的前言跟本文沒有任何關係,單純只是我個人小小的康譜練而已。
故事的真諦?
如果要你簡略說明一部「你最喜歡的作品」,在可以暴雷的前提下,你會怎麼詮釋?
《鬼滅之刃》就是一個少年死全家,之後決心成為獵鬼人,然後@#$%^,最後@#$%^的故事。
《1/2王子》說的是一個女遊戲玩家不想被人當成花瓶,決定在遊戲裡當人妖,結果遊戲@#$%^,最後@#$%^的故事。
中間我還是防雷處理了,畢竟我怕全家火葬場。
雖然有很多@#$%^的段落,但我們不妨回頭看看,其實剛才所說的那些故事概要,就很像是所謂的「劇情大綱」。(只是被我防雷處理了而已)
所以說,身為創作者最頭痛的劇情大綱究竟需要什麼呢?不外乎以下幾個要素:
開場、重要轉折、結局。
如果我們把故事的角色套入這三項裡面,則會變成:
主角一開始是「這樣」,後來遭遇了「這件事」,所以變成了「那樣」。
簡而言之,一部故事「發生了什麼事」當然非常重要,但是,和故事裡發生什麼事件一樣重要的,還有這些事件「造成了什麼改變」。
改變,就是故事的真諦。
談改變
一般而言,如果把龍套角色忽略不計,但凡是個具備重要性的要角,我都會希望他至少要有「一次」重要改變。
而如果是主角級的重要角色,例如男女主角、重要反派等等,依據篇幅不同,有些甚至會經歷「兩次」改變。
哦,不過也別把這當成什麼集點卡,比如蒐集滿十次改變,天上就會掉下來一張27億威力彩頭獎之類的。
那麼,改變是一定要的嗎?可不可以讓我的故事主角一路走來始終如一,從頭到尾都死性不改沒有改變?
以大眾故事來說,我的答案是否定的。
先說一下,之所以在這邊撇開文學作品不談,是因為文學作品的重點有時候不在於故事多麼出色精彩,而是故事背後隱含的某些社會批判與文化價值。
說回主角的改變。我想我們可以把這個問題反向思考,倘若一部故事的主角經歷完所有事件,到最後都沒有產生任何改變,那會如何?
譬如男主角原本是個作奸犯科的爛人,偶然遭遇了天真善良的女主角,途中男主角無數次把單純天真的女主角給賣了,但女主角還是義無反顧地相信男主角。
到了最後,男主角一如既往還是一個作奸犯科的壞人,順手就把女主角再賣一次,故事完結。
讀者肯定會覺得去你媽的,浪費我時間。
這就是故事沒有改變的結果。
因為故事裡沒有改變,所以讀者找不到吸引人的看點,即便看完整部作品,回顧起來也會覺得劇情缺少能讓人印象鮮明的記憶點。
但是呢,如果有看過一部很老的偶像劇《鬥魚》的人,一定對於我的說法不怎麼認同。
接下來會暴雷,會介意就跳過。
《鬥魚》裡面的于皓一開始是個流氓,到最後只不過是變成了死流氓,看起來從一而終,一點長進都沒有,標準的從頭爛到底。
即便主角于皓不符合我說的主角要有改變,但《鬥魚》仍然成為了當年紅極一時的經典作品,由此可知,我的這個理論,根本就不具備什麼可信度。
真的是這樣嗎?
確實,于皓一直到了故事完結都是個爛人,但其實他是「越變越爛」。
故事開頭的于皓,充其量只是個什麼也沒想的小混混,但隨著他越混越大,于皓早就不只是當年無憂無慮的小鬼頭。
他對小燕子的愛也從單純的喜歡,變成隱含掙扎的複雜情感。
他以為自己能保護小燕子,但他錯了。
于皓確實有改變,他從一開始的意氣風發,相信自己能帶給小燕子幸福快樂,到最後無力抵抗,只能拖著小燕子一起沉淪。
漸漸變質的人生與愛情,這就是于皓的改變。
再來,《鬥魚》的主角可不只有于皓,還有小燕子。
從一個天真善良的女孩,一步一步走進于皓的世界,被迫接受那些本不該屬於她的黑暗。小燕子的改變有多大,有看過就會明白,姑且不多說。
所以說,請記得一件事:
一部故事之所以能深入人心,不只在於劇情巧妙,還需要角色因為故事而產生的改變,不論這個改變是被迫或者主動,正面或者負面。
不論是洗心革面改過向上,還是回首過往不勝唏噓,都是「故事」對「角色」留下的「痕跡」。
結語
沒想到兩次發文間隔了一個月之久,只能說人啊,總是要為了五斗米折腰,不然就只能等著夭折。
唉不過最近真的是過得很爛,難道是天上又有哪顆不長眼的星在逆行了嗎?我是不是只能向唐老師求救了。
總之總之,希望下個禮拜或者下下個禮拜能順利發文,但我覺得有點難啦嗚嗚嗚。
最後是老樣子的工商時間。
我是顧天晴,一名小說家兼評文人。
把寫作當成人生,有空就寫,寫到沒空。
每週日更新小說教學,以及不定期更新書評。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請幫我點擊Like並按下「喜歡」及「收藏」,也別忘了追蹤我的粉絲專頁,給我一點愛的關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