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第39話|債之效力-契約(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5 分鐘

前言

來到了債之效力的尾聲,最後要介紹的,也是民法一個常用,且重要的概念,也就是契約的「解除」及「終止」。常常在契約的履行發生糾紛時,究竟是要使用「解除」還是「終止」契約,大多人都會混用了這兩個不同的概念。另外,在本文中也一並將「撤回」及「撤銷」加以介紹,讓讀者可以清楚的分辨概念間的不同。而在本文中也將「債之效力」剩餘的「同時履行抗辯權」及「第三人利益契約」等概念介紹完畢,債之效力就告一個段落。下一回我們將接著介紹「多數債務人與債權人」的章節囉!

壹、契約的解除及終止

一、解除/終止的定義:

要想正確理解契約的解除/終止,就要連「撤回」跟「撤銷」一起說明。

(一)撤回

複習一下意思表示的部分,也就是意思表示發出後,在還沒有到達對方前,收回原本意思表示,就叫做撤回。也就是「對於未生效力之行為,阻止其效力發生之意思表示」。要特別說明的,這裡的撤回是指實體法的撤回,不是訴訟法上的「撤回」喔。

(二)撤銷

在民法總則時,意思表示的「錯誤」和「詐欺/脅迫」都是「撤銷」,也就是「廢棄有瑕疵之法律行為」,使其自始不生效力。

(三)解除

與上面不同的是,解除並不是針對未生效的意思表示,也不是針對有瑕疵的意思表示,而是對於一個有效成立的契約,因為他方的不履行而行使的權利。解除的效果是使這個契約效力自始不存在,回復到簽訂契約之前的狀態。

(四)終止

相對於使契約效力自始不存在的「解除」,終止並不是回復到簽訂契約前的狀態,而是對於一個繼續有效的契約,向後消滅契約效力的意思表示。所以簡單來說,「解除」是讓契約自始消滅並回復原狀;「終止」則是讓契約在「終止」以後向後消滅,「終止」以前的契約效力仍繼續存在。

二、契約解除的要件

(一)導言

由於契約的解除,會讓契約關係自始不存在,所以在行使上並不是漫無限制,而必須符合一定的要件,才能解除契約。除了債各的各個契約類型明文規定外,這裡就先介紹債編總則的類型。

(二)契約當事人之一方遲延給付

民法第254條:「契約當事人之一方遲延給付者,他方當事人得定相當期限催告其履行,如於期限內不履行時,得解除其契約。」這種應該算是最常見的解除類型,也就是當契約一方有遲延給付的時候,他方可以催告在一定期限內要求履行,否則就解除契約。
舉例來說,某甲與某乙簽訂了買賣契約,約定某乙要在端午節前一周給付某甲10顆粽子,結果某乙遲延了,到了端午節前一天還沒給。這時某甲就可以催告(一般是以存證信函,但不以此為限)某乙要在一定期限內給付10顆粽子,否則就解除買賣契約。

(三)非於一定時期為給付不能達其契約之目的

民法第255條:「依契約之性質或當事人之意思表示,非於一定時期為給付不能達其契約之目的,而契約當事人之一方不按照時期給付者,他方當事人得不為前條之催告,解除其契約。」與前一條不同,第255條是不用先催告就可以直接解除,但必須是「依契約性質或當事人之意思表示,非於一定時期為給付不能達其契約之目的」才可以直接解除。
舉上面的例子來說,某甲跟某乙買了10顆粽子,約定某乙要在端午節前一周給付。如果雙方特別約定「如果晚於端午節給付某甲就不要了」或類似文字,則屬這裡的「當事人之意思表示」。
另一個明顯的例子,某甲跟婚宴會館簽訂契約,約定要在端午節(對,又是端午節)當天舉辦婚宴,結果婚宴會館沒注意,端午節當天場地給了某丙去辦婚宴,導致沒有辦法提供某甲,由於婚宴不可能說改期就改期,早一天晚一天都不行,屬於「依契約之性質」非於一定時期為給付不能達其契約之目的,這時某甲其實就不用再去催告,而可以直接解除契約。

(四)債權人於有第二百二十六條之情形

民法第256條:「債權人於有第二百二十六條之情形時,得解除其契約。」回到第226條:「因可歸責於債務人之事由,致給付不能者,債權人得請求賠償損害。前項情形,給付一部不能者,若其他部分之履行,於債權人無利益時,債權人得拒絕該部之給付,請求全部不履行之損害賠償。」也就是說,可歸責債務人的情況下給付不能,債權人除了可以請求賠償損害以外,也可以依第256條解除契約。
以上面的例子來說,某甲跟婚宴會館約定在端午節舉辦婚宴,但婚宴會館在端午節前兩天因為員工亂丟菸蒂失火燒掉,這已經不是單純端午節當天沒法給付,而已經是「給付不能」的狀態,這時某甲除了請求損害賠償以外,也可以解除契約。

三、契約解除的方式

(一)解除權之催告

上面說明了契約解除的類型,接下來就是契約解除的方式。民法第257條規定:「解除權之行使,未定有期間者,他方當事人得定相當期限,催告解除權人於期限內確答是否解除;如逾期未受解除之通知,解除權即消滅。」在當事人一方催告他方履行契約,他方仍未於期限內履行時,當事人就會取得一個契約的解除權。但這契約的解除權如果沒有明確表示何時解除,會讓契約效力陷入一個不確定的狀態,所以這個時候民法第257條特別給了他方可以催告當事人要不要解除契約。
舉例來說,某甲和某乙買了10顆粽子,約定端午節前一周給付,某乙遲延沒有遵期給付,某甲就催告某乙「趕快給我在10天內給付粽子,否則某甲就可以解除契約」。10天過去了某乙還是沒有給付,這個時候某甲就會取得一個契約的解除權,但因為催告的內容並沒有提到到底有沒有要解除契約,這個時候某乙就可以依第257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6037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掘想法學教室−民法篇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405會員
261內容數
民法是萬法之母,人從出生到死亡,每天一睜開眼睛,處處都用得到民法!學會正確的認識民法、使用民法,在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想要做好事前規劃,培養法律風險預測的能力,那就跟著我們一起學習,我們將毫無保留的將所有相關知識都交給你!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法律新幹線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承上次所介紹「契約的確保」中關於「定金」的相關法學知識,本次我們將介紹有關「違約金」的知識內容。違約金常出現在日常生活中的大小契約,例如買手機與電信公司簽約、在公司任職與公司間的勞動契約、與銀行間所簽訂的信用貸款、房屋貸款等契約、不動產買賣契約、公司間的合作契約、服務契約等,大都設有違約金的約
本篇將開始介紹「債之效力」最後一個部分-契約的效力,我們之前已經介紹過「債務不履行」及「債之保全」,而關於「契約」的部分,包含了「締約上過失責任」、「自始客觀不能的契約效力」、「契約的確保」、「契約的解除及終止」、「雙務契約的同時履行抗辯」及「第三人利益契約」。本文除了將先為大家複習並深入介紹
介紹完了債權不履行,從民法第242開始到第245條,是屬於「債之保全」的範圍。前面提到了許多應該要賠償的狀況,包含了侵權行為及債務不履行等等。但如果對方在請求之前就先偷偷脫產,就算最後告贏了,強制執行還是拿不到錢。所以如何「保全」自己的債權,重要性相較於前面提到的請求基礎,有過之而無不及。在民
在「債務不履行」的類型中,分為「給付不能」、「不完全給付」與「給付遲延」等。觀念上,給付不能是指應該要給付卻沒有給付,在上一篇我們已經做了詳細的介紹。而不完全給付則是指雖然有給付,但是卻給付的不完整,甚至造成受領人的損害。至於給付遲延則是到了該給付的日期卻沒有給付,又或者是如期給付而受領人卻沒
在上一篇債務不履行概論中,簡單介紹在債務不履行的概念下分為「給付不能」、「不完全給付」以及「給付遲延」三大類型。本文將再深入介紹「給付不能」的定義及其類型。需特別注意的是,在區分上,可先判定發生給付不能的時點是在契約成立時或契約成立後作為開端,區分為自始不能與嗣後不能,再進而去判斷是屬於哪種細
進入到民法「債之效力」的介紹,在民法中的規定將債之效力(民法第219條至第270條)分為「給付」、「遲延」、「保全」及「契約」四大區塊,而其中關於債務不履行則包含了「給付」(給付不能、不完全給付)及「遲延」。在今天的介紹中,我們將先抽離出債務不履行的原理及概念,再依序深入介紹。 壹、債務不
承上次所介紹「契約的確保」中關於「定金」的相關法學知識,本次我們將介紹有關「違約金」的知識內容。違約金常出現在日常生活中的大小契約,例如買手機與電信公司簽約、在公司任職與公司間的勞動契約、與銀行間所簽訂的信用貸款、房屋貸款等契約、不動產買賣契約、公司間的合作契約、服務契約等,大都設有違約金的約
本篇將開始介紹「債之效力」最後一個部分-契約的效力,我們之前已經介紹過「債務不履行」及「債之保全」,而關於「契約」的部分,包含了「締約上過失責任」、「自始客觀不能的契約效力」、「契約的確保」、「契約的解除及終止」、「雙務契約的同時履行抗辯」及「第三人利益契約」。本文除了將先為大家複習並深入介紹
介紹完了債權不履行,從民法第242開始到第245條,是屬於「債之保全」的範圍。前面提到了許多應該要賠償的狀況,包含了侵權行為及債務不履行等等。但如果對方在請求之前就先偷偷脫產,就算最後告贏了,強制執行還是拿不到錢。所以如何「保全」自己的債權,重要性相較於前面提到的請求基礎,有過之而無不及。在民
在「債務不履行」的類型中,分為「給付不能」、「不完全給付」與「給付遲延」等。觀念上,給付不能是指應該要給付卻沒有給付,在上一篇我們已經做了詳細的介紹。而不完全給付則是指雖然有給付,但是卻給付的不完整,甚至造成受領人的損害。至於給付遲延則是到了該給付的日期卻沒有給付,又或者是如期給付而受領人卻沒
在上一篇債務不履行概論中,簡單介紹在債務不履行的概念下分為「給付不能」、「不完全給付」以及「給付遲延」三大類型。本文將再深入介紹「給付不能」的定義及其類型。需特別注意的是,在區分上,可先判定發生給付不能的時點是在契約成立時或契約成立後作為開端,區分為自始不能與嗣後不能,再進而去判斷是屬於哪種細
進入到民法「債之效力」的介紹,在民法中的規定將債之效力(民法第219條至第270條)分為「給付」、「遲延」、「保全」及「契約」四大區塊,而其中關於債務不履行則包含了「給付」(給付不能、不完全給付)及「遲延」。在今天的介紹中,我們將先抽離出債務不履行的原理及概念,再依序深入介紹。 壹、債務不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對外演講講到契約時,我都說簽契約前一定要仔細看,因為一旦簽了就成為你和對方之間的遊戲規則,原則上不能反悔。上個月有朋友問:簽了不公平契約,簽了真的只能認了嗎?這是個好問題:簽了不公平契約後真的只能認了嗎?法律上沒有任何辦法嗎?
Thumbnail
撤銷詐害債權及債權人之代位權,應該算是民法債編保全章節中,最重要的兩個法條了。108年度台抗大字第897號裁定,統一見解認為「執行法院於必要時,得核發執行命令終止債務人為要保人之人壽保險契約,命第三人保險公司償付解約金」,於上述大法庭裁定統一見解後,在保險專業學習上,更不能忽略上開兩個法條之運用。
Thumbnail
前言 民法侵權行為係不法侵害他人權利之行為,屬於違法行為之一種,債務不履行固為債務人侵害債權之行為,性質上亦屬於侵權行為,而法律對於債務不履行既另設有規定,關於侵權行為規定於債務不履行自不適用。 是侵權行為與債務不履行之損害賠償請求權競合時,債權人自得擇一行使,僅關於債務人應負損害賠償責任,若於
Thumbnail
「如果你不怎樣…...,我就要跟你解除契約!」 解除契約很容易,也很困難。容易的是,不像成立契約那麼囉嗦,一定要兩個人講好才算,解除契約只需要其中一個人表示要解除就可以解除,完全不需要對方同意。但是,困難的是,要解除契約的人必須要有「解除權」。 解除權有兩種,一種是「法律規定」的法定解除權,另
Thumbnail
有契約就會產生義務,契約成立後,契約的一方對他方負有給付義務,或是雙方互相負有給付義務,這個給付可能是實體的東西,也可能是去做或不做特定的事情。 民法第 199 條 債權人基於債之關係,得向債務人請求給付。 給付,不以有財產價格者為限。 不作為亦得為給付。 如果違反給付義務,傳統民法學稱
Thumbnail
解除契約指的是契約自始無效,雙方需回復到訂立契約前的狀態;終止契約則是在特定日期後失去效力,之前的條款仍然有效,雙方需結算此期間的所有給付。兩者的主要區別在於契約效力的時間點和處理方式。
Thumbnail
有學生問我:家中長輩保單因為欠債被法院終止與強制執行,可是長輩需要那張保單,可以向法院聲請停止執行嗎?先來說這個問題背後的實務見解,即是最高法院108年度台抗大字第897號裁定。
Thumbnail
預定與預訂的差異,在於前者一經決定,就不可更改;而後者在某種前提下,還有商量餘地。是這樣嗎? 民法與勞動相關法令並不相同。 民法第249條   定金,除當事人另有訂定外,適用左列之規定: 一、契約履行時,定金應返還或作為給付之一部。 二、契約因可歸責於付定金當事人之事由,致不能履行時,定
Thumbnail
在與別人就紛爭事件進行調解或和解時,往往都會加上斷尾條款,諸如「雙方同意就本爭議不得再對他方為其他主張、請求或申訴」。 難道,上述這樣的約定,就一勞永逸了嗎?怎麼調解成立之後,對方又來告了呢?
Thumbnail
臺灣高等法院111年度上字第1592號民事判決中,討論了消費者拋棄契約審閱期間對契約效力的影響,根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1之1條第1、2、3項規定,在企業經營者與消費者訂立定型化契約前,消費者應有30日以內之合理期間供審閱全部條款內容。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對外演講講到契約時,我都說簽契約前一定要仔細看,因為一旦簽了就成為你和對方之間的遊戲規則,原則上不能反悔。上個月有朋友問:簽了不公平契約,簽了真的只能認了嗎?這是個好問題:簽了不公平契約後真的只能認了嗎?法律上沒有任何辦法嗎?
Thumbnail
撤銷詐害債權及債權人之代位權,應該算是民法債編保全章節中,最重要的兩個法條了。108年度台抗大字第897號裁定,統一見解認為「執行法院於必要時,得核發執行命令終止債務人為要保人之人壽保險契約,命第三人保險公司償付解約金」,於上述大法庭裁定統一見解後,在保險專業學習上,更不能忽略上開兩個法條之運用。
Thumbnail
前言 民法侵權行為係不法侵害他人權利之行為,屬於違法行為之一種,債務不履行固為債務人侵害債權之行為,性質上亦屬於侵權行為,而法律對於債務不履行既另設有規定,關於侵權行為規定於債務不履行自不適用。 是侵權行為與債務不履行之損害賠償請求權競合時,債權人自得擇一行使,僅關於債務人應負損害賠償責任,若於
Thumbnail
「如果你不怎樣…...,我就要跟你解除契約!」 解除契約很容易,也很困難。容易的是,不像成立契約那麼囉嗦,一定要兩個人講好才算,解除契約只需要其中一個人表示要解除就可以解除,完全不需要對方同意。但是,困難的是,要解除契約的人必須要有「解除權」。 解除權有兩種,一種是「法律規定」的法定解除權,另
Thumbnail
有契約就會產生義務,契約成立後,契約的一方對他方負有給付義務,或是雙方互相負有給付義務,這個給付可能是實體的東西,也可能是去做或不做特定的事情。 民法第 199 條 債權人基於債之關係,得向債務人請求給付。 給付,不以有財產價格者為限。 不作為亦得為給付。 如果違反給付義務,傳統民法學稱
Thumbnail
解除契約指的是契約自始無效,雙方需回復到訂立契約前的狀態;終止契約則是在特定日期後失去效力,之前的條款仍然有效,雙方需結算此期間的所有給付。兩者的主要區別在於契約效力的時間點和處理方式。
Thumbnail
有學生問我:家中長輩保單因為欠債被法院終止與強制執行,可是長輩需要那張保單,可以向法院聲請停止執行嗎?先來說這個問題背後的實務見解,即是最高法院108年度台抗大字第897號裁定。
Thumbnail
預定與預訂的差異,在於前者一經決定,就不可更改;而後者在某種前提下,還有商量餘地。是這樣嗎? 民法與勞動相關法令並不相同。 民法第249條   定金,除當事人另有訂定外,適用左列之規定: 一、契約履行時,定金應返還或作為給付之一部。 二、契約因可歸責於付定金當事人之事由,致不能履行時,定
Thumbnail
在與別人就紛爭事件進行調解或和解時,往往都會加上斷尾條款,諸如「雙方同意就本爭議不得再對他方為其他主張、請求或申訴」。 難道,上述這樣的約定,就一勞永逸了嗎?怎麼調解成立之後,對方又來告了呢?
Thumbnail
臺灣高等法院111年度上字第1592號民事判決中,討論了消費者拋棄契約審閱期間對契約效力的影響,根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1之1條第1、2、3項規定,在企業經營者與消費者訂立定型化契約前,消費者應有30日以內之合理期間供審閱全部條款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