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裡的鄉愁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記得第一次在異鄉落淚,是在寒冷的冬夜裡想起台灣的小籠包。
移居海外近十年,在生活逐漸穩定之下,無論是台灣美食網購,還是亞洲超市,我能負擔得起的食材選項越來越多了。幾年前離家不遠的地方開了新的鼎泰豐,雀躍的心情透露了我這些年對台灣食物的思念。前後光顧了餐廳無數次,餐點跟台灣一樣好吃,無論是鍋氣、湯頭、炒飯的香味都一如往昔。每每想念台灣美食,我都會去光顧鼎泰豐,來一輪身心靈的享受。
但是,總有一股淡淡的空虛總在酒足飯飽後沉澱在胃裡,好像哪裡出了問題。漸漸的,看著台灣美食的網購不斷出現,而我卻猶豫再三,無法下訂。
但怎麼會有問題?台灣人吃著道地的台灣菜,這不是我懷念的嗎?為什麼我的空虛與失落像是狂歡後殘羹剩飯上浮的油光般隱隱透露著寂寞?
我邊吃邊想著這個問題,在回憶裡翻找因美食而留下的幸福印記。
我的母親是緬甸華僑,早年來台灣讀書,未入學前去打工認識了父親後早早結了婚生下了我們。我還小的時候,最先聽懂的是中文,還有一點緬文跟雲南方言。我的飲食習慣自也是隨母親居多,吃的是雲緬式的家常菜。媽媽的料理精神是以雲南菜為底,緬甸菜為輔。常見的有番茄馬鈴薯、椒麻雞、酸辣清蒸魚、香菇雞湯、酸木瓜雞湯、香料蒸蛋、醃漬的辣茶葉涼拌、緬甸辣咖哩、醃製的香菇乾、臭蝦醬等等⋯上桌的菜經常是非酸即辣,而爸爸拿手的台式綠豆芋頭稀飯與鮮魚頭湯還有滷肉則是週末才有機會吃得到。
後來年歲稍長,去住校之後除了三餐在外,也經常流連於夜市,品嚐遍各式台灣小吃。從台南巷弄裡的老店銅板美食到夜市人氣攤販,見一攤吃一攤,只要有美食下肚,什麼課業的煩惱都能拋諸腦後。鹹酥雞宵夜配上趕不完的作業,是我學生時的寫照。
多年後移居海外,在我頭些年住的地方實在不容易買到亞洲食材,能買到醬油跟冷凍水餃已是萬幸,哪還有心思計較好壞呢!後來又搬了幾個地方,慢慢的選項越來越多,我也越是得寸進尺,開始計較著韓式醬油與日本醬油的差異了。我以為,用越好、越地道的食材與調味料做出來的料理,就能撫平我因離鄉背井而輾轉難眠搓揉出的人生皺摺。可是我卻在吃完鼎泰豐餐點後盯著空盤子,徬然無措。
我剝著我的過去,像是剝洋蔥那般仔仔細細,就算回憶刺痛了我的眼睛,我仍緩慢的一層層的剖著,自己。
然後我看見母親的廚房。想著那個難以言喻的女人,記得那難以形容的香氣。
我看了許多台灣菜食譜,試著做出一道能填滿鄉愁的料理,可是啊!母親的菜,是沒有食譜的。她那不純粹的、緬式或雲南式或著因受台式影響的料理,鋪滿了我的兒時記憶。母親的菜沒有餐廳能做得出、沒有食譜能讀,一切都無法紀錄、難以言傳。
我最終還是摟著被子,矇著眼大哭。不知是哭那我做不出的味道,還是因為原來我在臺式小吃的溫柔鄉裡,忘記自己其實是台灣人的魂,緬甸人的胃。
avatar-img
0會員
6內容數
既然前途未知又後路迷茫,不如坐下點一盞茶,品嚐美食,消化鄉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台灣豬.黑白切》這本書就像一道道帶著濃厚香氣的家鄉味,每翻開一頁,記憶便被帶回到小時候母親在廚房忙碌的身影,那裡有黑豬肉的香氣、有煙霧繚繞的湯鍋、還有兒時味蕾的回憶。當我在桃園慈文國中附近的一家小攤上品嘗黑白切,隨著每一口下肚,書中的文字似乎浮現眼前,彷彿讓人再度置身於那段無憂無慮的日子。 兒時
寫下這篇草稿的今天是與媽媽、姐姐的高屏墾丁旅行第二天,中午帶著他們去南部神店—丹丹漢堡。席間談到好吃的食物會讓你記得一個地方,像是一盤冷掉的麻油炒飯讓我記得了雲林。我問媽媽:想到宜蘭,你會想起什麼食物? 她看著碗裡的粥說:連吃都吃不飽了,還記得什麼食物,有東西吃就偷笑了。 媽媽出生於宜蘭礁溪,本
Thumbnail
後來外婆過世,不曉得是不是一種心理依戀,在我的早餐選項裡,總是執拗的躺著一份蘿蔔糕,可惜吃遍南北,雖然有合胃口的,卻始終很難再找到兒時那份相似的味道。
Thumbnail
赤肉裹粉下滾水煮熟,配料有筍子,白菜,香菇等
Thumbnail
臺灣小吃代表了臺灣的風土人情,臺灣味道承載著濃厚的歷史與文化背景,一段時間熬成的好菜,亦如淬煉和堆疊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不論是在新竹奶奶家,還是在台北,涼麵都是夏天常出現的。 其實小時候不是很吃喜歡吃,大概是因為每次想加很多料,特別是肉跟蛋,但碗總是不夠裝。而且因為要拌麵,每次都很容易拌出來,於是感到煩躁。拌麵一直都是我最懶得做的事情,即使到現在,外食如果是吃麵,我也都總是直接開吃。 是什麼差異,是回憶的差異
Thumbnail
無論如何,如果時間允許,每次出差南下的旅途中總會繞過去老家一趟,不是因為住在那裏其實不熟的親戚,只為一碗記憶裡的家鄉味道。所謂客家的那一半,母親給我的;只有一付家鄉的味蕾...
小時候在台灣的鄉下地方, 只有過年節的時候母親買來雞隻煮成白斬雞祭祀才有可能喝到鮮美的雞湯。 那雞湯的香氣遠遠的在外邊就聞到, 會令人好奇地跑去廚房一看究竟, 自多年前媽媽生病去世, 這兒時美味記憶也就隨著消失了。 2003年的冬天, 因工作初到上海, 整個人還在適應當地的工作環境以及飲食文化,
Thumbnail
外子離開宜蘭北上就學工作,對外婆的拿手菜念念不忘。嘗試多次無果後,於一家小吃店品嚐到外子的童年回憶「西魯肉」,外子滿足的神情中看到兩顆鑽石在其眼眶裡閃閃發亮,這就是外子朝思暮想的「家鄉味」。
Thumbnail
一盒400的國產草莓,觸發了母親對年輕時的味蕾回憶。從青橘子、雞蛋到魷魚片,都是代表窮日子時期的滋味。這篇文章回顧母親的美味回憶,以及滋味背後的故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台灣豬.黑白切》這本書就像一道道帶著濃厚香氣的家鄉味,每翻開一頁,記憶便被帶回到小時候母親在廚房忙碌的身影,那裡有黑豬肉的香氣、有煙霧繚繞的湯鍋、還有兒時味蕾的回憶。當我在桃園慈文國中附近的一家小攤上品嘗黑白切,隨著每一口下肚,書中的文字似乎浮現眼前,彷彿讓人再度置身於那段無憂無慮的日子。 兒時
寫下這篇草稿的今天是與媽媽、姐姐的高屏墾丁旅行第二天,中午帶著他們去南部神店—丹丹漢堡。席間談到好吃的食物會讓你記得一個地方,像是一盤冷掉的麻油炒飯讓我記得了雲林。我問媽媽:想到宜蘭,你會想起什麼食物? 她看著碗裡的粥說:連吃都吃不飽了,還記得什麼食物,有東西吃就偷笑了。 媽媽出生於宜蘭礁溪,本
Thumbnail
後來外婆過世,不曉得是不是一種心理依戀,在我的早餐選項裡,總是執拗的躺著一份蘿蔔糕,可惜吃遍南北,雖然有合胃口的,卻始終很難再找到兒時那份相似的味道。
Thumbnail
赤肉裹粉下滾水煮熟,配料有筍子,白菜,香菇等
Thumbnail
臺灣小吃代表了臺灣的風土人情,臺灣味道承載著濃厚的歷史與文化背景,一段時間熬成的好菜,亦如淬煉和堆疊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不論是在新竹奶奶家,還是在台北,涼麵都是夏天常出現的。 其實小時候不是很吃喜歡吃,大概是因為每次想加很多料,特別是肉跟蛋,但碗總是不夠裝。而且因為要拌麵,每次都很容易拌出來,於是感到煩躁。拌麵一直都是我最懶得做的事情,即使到現在,外食如果是吃麵,我也都總是直接開吃。 是什麼差異,是回憶的差異
Thumbnail
無論如何,如果時間允許,每次出差南下的旅途中總會繞過去老家一趟,不是因為住在那裏其實不熟的親戚,只為一碗記憶裡的家鄉味道。所謂客家的那一半,母親給我的;只有一付家鄉的味蕾...
小時候在台灣的鄉下地方, 只有過年節的時候母親買來雞隻煮成白斬雞祭祀才有可能喝到鮮美的雞湯。 那雞湯的香氣遠遠的在外邊就聞到, 會令人好奇地跑去廚房一看究竟, 自多年前媽媽生病去世, 這兒時美味記憶也就隨著消失了。 2003年的冬天, 因工作初到上海, 整個人還在適應當地的工作環境以及飲食文化,
Thumbnail
外子離開宜蘭北上就學工作,對外婆的拿手菜念念不忘。嘗試多次無果後,於一家小吃店品嚐到外子的童年回憶「西魯肉」,外子滿足的神情中看到兩顆鑽石在其眼眶裡閃閃發亮,這就是外子朝思暮想的「家鄉味」。
Thumbnail
一盒400的國產草莓,觸發了母親對年輕時的味蕾回憶。從青橘子、雞蛋到魷魚片,都是代表窮日子時期的滋味。這篇文章回顧母親的美味回憶,以及滋味背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