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21|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想要那樣跟不想要的這樣 I 想法與宣洩的距離

想要有錢、想要成功、想要更多時間、不想要工作、不想要壓力、不想要這樣的人生......,各種碎念大概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堆,只是拿出來分享的行為就不是好接受的了。
我想這不會是種普遍現象,在相對專業的地方比較少見,倒是在特定的社群經常見到,這些感受到十足煩躁的內容,俗稱宣洩抱怨,不過也不是全然的抱怨,夾雜敘述或是批評之類的瑣碎想法,比起其他的,同樣在表述個人想法的分別,照理來說應該差異很大,但很多時候可能當事人都沒有區分好,想法跟宣洩參雜在一起,使得可能有價值的想法大打折扣,這篇就以個人想法區分想法宣洩的內涵差異。
我想概括的分類成想要不想要這兩種思維方式,這邊說的不是字面上那種「我想要財務自由」、「我不想要工作」,而且這兩句也不過是同一件事換了一種說法。
區分想要不想要的差別是「想法是不是具體而且經過整理」

想要

漫畫新石紀(Dr.stone),是一部述說在原始時代重建人類文明的少年漫畫,在故事當中主角會挑戰重現各種現代科技,像是火箭、輪船、電腦這些......,而且是在沒有任何基礎設備的情況下開始。
當主角定下了接下來的目標時,會出現一張完整的科技樹,說明要達到目標需要先攻克的關卡,像是想做出電話,需要先做出塑膠外殼、電池、基板......等等,這些中間的關卡就是通往想要的必經過程。
當我們想要某個成果,那怕再小的,可能想去旅遊、想寫篇文章,不需要規劃太多,光是選定好眼前的一兩步行動,就已經是實現想法的開始,想要是著眼在未來的樣貌。

不想要

相比有著具體目標的想要,可能每個人不想要的東西更多了去,說不想工作,誰又想了;說不想努力,誰又想了,有的時候受不住了,該個兩句也是合情合理,是嗎?
不說處在不愉快當下的碎念,隨時把不想要當作想法填滿腦子,會是糟糕的選擇,雖然相對來說輕鬆很多。
前面說了想要是在通往具體目標的過程,相反的不想要則是脫離具體現實的未完成式,不管想脫離的是工作、家庭還是人際關係,即使再惡劣都還是在某種平衡狀態,而輕率跳脫現況並不會直接改變,而是尋找新的平衡的開始,像是受不了工作裸辭,除非好運新工作無縫接軌,待業期就是一段尋找平衡的空白過程。
來到這邊,要是有卡在糟糕狀態的人來看,大概會覺得「這是在講什麼垃圾幹話,以為我樂意這樣......。」之類的。
說真的,要是事情容易做到,根本已經去做了。

能做早去做了

前面說的不管是想要還是不想要「具體而且經過整理」的想法已經不是平常瑣碎的零碎念頭,那種「早餐吃什麼?」、「中午吃什麼?」、「晚餐吃什麼?」要是有想法早就行動了,重點就是沒想法(誤),而那些持續留在腦子裡的就是說明沒有那麼容易行動,會因為時間、成本、危險、太麻煩而選擇擱置,重點是在還沒有行動的當下,腦子裡裝的是想要還是不想要
很像在說要正能量,遠離負能量,但我排斥這種說法,這種不夠具體的形容詞容易模糊自己的想法,而當腦子被某種想法佔據,自然會用最省力、最習慣的思維運轉,這時候別人說要正向思考,就像跟路痴說走中華路轉大同路之類的,聽不懂啦。
我能理解因為基因的差異,有的人就是負面狀態常駐,關於這種狀況是有專門訓練或藥物控制,至於我的文章倒是不用期待,除此之外,剩下的也就是想法轉換的部分,想要的思考方式就是專注在下一步,只要下一步就好,而不想要只是永遠都停在原點。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