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漢演義-鄧氏后朝】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東漢的歷史,一個皇帝接一個皇帝的意義不大。
一個太后接一個太后,才是更容易理解的讀法。

第一任竇太后與她的大將軍竇憲,牽扯出來的範圍非常廣大(物理)。

所以稍微去了解了一下西域、匈奴、烏桓、鮮卑這些國家。
嗯,我不會用「民族」來說。
鮮卑跟烏桓就是同族不同國,用部族來稱呼他們,只是一種文明的驕傲而已。

沒法子,我只看得懂文明的漢人史書。

竇太后的執政,隨著乾兒子漢和帝指稱竇氏叛亂而結束了。
永元四年,十四歲的漢和帝聯合宦官,平定了竇氏之亂,奪回政權。

緊接著,就為自己選后妃。
這是一個荒淫無道的節奏嗎?

正好相反。

如果單純以上面兩條來看,漢和帝就是被宦官挾持,然後用美色迷惑的傀儡皇帝一樣。
但事實上,少年和帝最大的幫手鄭眾,並沒有掌管政權,而是成為了后宮的大主管。

漢和帝遵從了祖上留下的「皇后守則」。
選一個好皇后的優先序,在東漢前期是更勝於選一個好的執政官……這樣說有點誇張,但比較好理解。

皇帝跟皇后,對東漢而言,都是元首。
當然,同時漢和帝也指派了新的第一執政。

當時所挑出的最佳人選,是陰家女兒。
永元八年,立陰氏為后。

東漢史上的第二個陰后,是第一任陰麗華的哥哥,陰識的曾孫女。

即使老天爺不賞臉,漢和帝仍是勵精圖治,施行仁政。
基本上,他是一個相當寬厚的皇帝,從小就有聰明才智,也算得上很努力。

遵奉祖訓選妃的他,其實對陰后沒有太多的愛。
漢明帝,漢章帝,他們對皇后的愛也有限,但他們是「被太后管制」的情況。

竇太后這時對漢和帝已經沒有影響力,而和帝劉肇的心,其實落在了另一個「大隻馬」的身上。
鄧綏。

鄧綏是東漢初太傅鄧禹的孫女。
也是命運弄人,永元四年,剛滿十三歲符合選妃標準的鄧綏,被選入了後宮。
大概了解一下,十三到二十的洛陽未婚女子,都要接受後宮的徵選。
這不是就等於入皇帝法眼了。

後宮女子,要再進一步接受審查,才有機會入掖庭為妃。
到了這個層級,才算得上是皇后候選人。

鄧綏入後宮的時候,陰氏剛被選入掖庭。
然而,也就在同一時間,鄧綏的父親過世了。

鄧綏回家服喪,離了後宮。
這個鄧綏不是一般女孩兒,而是飽讀經史詩書的「儒生」。

她媽媽對於這件事非常反感,經常教訓鄧綏:「妳不學女人的技術,讀這麼多書,要去當博士嗎?」
兩千年後,人們不一定記得鄧綏,但是「女生讀這麼多要去當博士嗎?」倒是經常可以聽到呢。

鄧綏的父親,是劉秀末年就在當官了。
就算鄧綏的母親是小老婆,大概也是漢明帝年間成的親。

那時候,一般人還不會知道,選后的奧妙之處。
可隨著明帝章帝走下來,馬氏竇氏站起來,在朝中為官的鄧氏還搞不清楚,那玩笑可開大了。

是以,鄧綏的父親,非常鼓勵鄧綏努力求學的舉動,更常與之商議大小事務。

面對父親過世,以儒生自居的鄧綏,不只服喪三年,更只吃物理上的「粗茶淡飯」,不整儀容。
本來好好一個小美人,弄得枯乾瘦長,家人都要不認得了。

三年減肥營出來,年度的后宮徵選又來了。
十六歲的鄧綏,已經長到七尺二寸,大概是一百六十六公分,整一模特兒身材。
(劉秀的身高也不過七尺三寸)

加上知書達禮,應對得宜,當真是一個鶴立雞群。
很快的,鄧綏就被選入掖庭。

敬重陰后,善待下人。

這種內外兼修的美人,還有不奪去漢和帝一顆芳心的道理嗎?
沒有。

不過接下來的後宮故事,只能參考,不能當真。
鄧綏越是得皇帝歡心,陰后越看她就越是生厭。

但後宮想鬧?漢和帝是不允許的。
皇上特地找來班氏曹大家,班昭,不時給後宮嬪妃講課。
幾年下來,倒也是相安無事。

永元十三年,各地水災,四方叛亂,心力交瘁的漢和帝,就這麼病倒了。
後宮傳言,陰后表示,「等老娘當上皇太后,一定要收拾鄧家!」

傳進了鄧綏耳裡,鄧貴人隨即一哭二鬧三上吊:「我這麼盡心盡力侍奉皇后,卻將被降罪。看來唯有我死,才能回報皇上的恩德,並且拯救我的家族。」
鄧綏打算服毒自盡,給宮裡的太監阻止了。

太監說,「別忙,皇上已經痊癒了,事情還沒到那地步呢。」
本來只是權宜之計,誰知道隔天,漢和帝真的好起來了。

但後宮事演到這裡,內行觀眾都曉得,那是不死不休了。

永元十四年夏,後宮舉發陰后行巫蠱祝詛。
西漢就說過了,別忙著笑古人迷信。

告祝詛,本身就是政治鬥爭的大絕招。
萬試萬靈,沒證據也能找出證據來。

聰明如漢和帝,心中自是默默轉了個念頭。

由於皇上大起調查,後宮人人自危,就在這個時候,鄧綏卻是第一個站出來幫陰后求情。
「就決定是妳了。」

漢和帝決定,陰后一定要辦到底。
而下一任皇后,就是鄧綏了。

鄧綏可是個讀書人,自知三讓為禮,而後受之。
登上后位的鄧綏,首先要求廢除各屬國年節貢獻給皇后的奇珍異寶,只要送紙墨「就好」。

不是,范老師您這是犯了思想上的錯誤。
我們蔡倫同學,這會兒還在研究便宜紙張製造術,離問世可還好幾年呢。

送紙墨怎麼會是「而已」啊。

當然,規格統一,物品實用,那也是比禮品競賽要好得多了。
不僅如此,當漢和帝提起要加封外戚,鄧綏一定出來阻止。

這對夫唱婦隨的優秀帝后,卻也只過了三年不到的好日子。
只比鄧綏大一歲的劉肇,就在二十七歲這一年駕崩了。

劉肇的兒子,要嘛早死,要嘛有病。
鄧綏詢問後宮,卻說有些後來是隱密養於民間。

劉肇過世當夜,鄧綏迎回了出生僅百日的小娃兒劉隆,即位為帝。

所有的詭異,從這一刻正式開展。
幼帝即位,太后稱制。所有大臣內心的警鐘大作。

很多人認為,鄧太后不讓長子劉勝繼承,是想要獨掌大權。

詔令自此由鄧綏出,自言朕。

不出所有人意外的,鄧綏的哥哥鄧騭,被提拔為車騎將軍。
而出所有人意外的,是鄧綏直接把車騎將軍「禮格」,提升到三公階級。

從漢殤帝開始,車騎正式成為了東漢第三大將軍。

然而,鄧太后的詔令謙退,以安民穩重為先,倒也沒什麼毛病。
唯一麻煩的就是出得相當頻繁。

很顯然,鄧太后不像過去的漢朝皇帝,是依靠內朝在運作的。

而劉隆繼位八個月後,也駕崩了。
漢和帝一脈,正式斷絕。

按照過去的西漢案例,有兩個選項。
一是從宗室親王中選舉,二是請掖庭調查舉薦。

後者,只出了一個劉病已。
漢宣帝的成績,自然是不錯的。

鄧太后兄妹,倒是選了比較常見的前者。
封年僅十三的清河王子劉祐(祜)為長安侯,以侯嗣孝和皇帝後。

史稱漢安帝。

這個時候,漢和帝的長子劉勝還在當平原王。
又是一堆人認為,應該迎劉勝回來。
司空周章更因此引發了一場小型叛亂。

即使各種不信任,懷疑鄧太后的風聲四起,鄧綏行事仍是四平八穩。
在漢和帝過世後,鄧綏賞賜提拔同屆貴人,又簡省內務開銷,還後宮奴僕庶民之身。

安帝立後,鄧綏更下詔京師司隸校尉、河南尹,以及鄧家所宗南陽太守,加強監督外戚鄧氏及其賓客。

然而,東漢執政者所面對的最大難題,一直都不是什麼外戚宦官的問題。
天災頻仍,內亂四起。
失去共主地位的東漢,邊患更是多不勝數。

鄧綏秉持著劉秀之心,見招拆招,一十四年下來,狀況終於有所好轉。
戰事平定,農作物的收穫也起來了。
鄧綏又獎勵開學。

自劉秀以來,只怕沒有一個這麼優秀的元首。
有趣的是,鄧太后更大量的重封雲台二十八將子孫。
包括馬援竇融等後。

我都要懷疑這個是劉秀轉世的了。

又過兩年,鄧太后過世了。
上面看起來,鄧太后很不錯對吧?

但接下來,親政的漢安帝就抄了鄧氏外戚一族。
免官,沒入田產,流放,逼迫自殺。

父權嘛,自然是看不慣女子執政。
千萬不要忙著下這種結論。

當時九卿之一的大司農朱寵就出來抗辯。
跟皇帝正面對著幹?朱寵的下場就是免官歸鄉。

後來漢安帝同意讓鄧騭的遺體可以回洛陽安葬。
公卿們前來弔喪,莫不悲傷之。

大~~~部分的男人,都認為鄧太后沒有錯,鄧大將軍等人更是無辜。
只是不敢出來說話而已。

蔡倫基本上也是被捲入漢安帝報復翻桌行動自殺的。
而漢安帝突然發狂,也跟鄧太后無關。

是因為有人誣告,鄧氏外戚有意廢除他,改立平原王後裔為帝。

最終,和熹鄧皇后的歷史評價,是一等一的好。
但我想只是隱惡揚善的緣故罷了。

「(杜)根性方實,好絞直。永初元年,舉孝廉,為郎中。時和熹鄧后臨朝,權在外戚。根以安帝年長,宜親政事,乃與同時郎上書直諫。太后大怒,收執根等,令盛以縑囊,於殿上撲殺之。」
「鄧太后臨朝,騭兄弟輔政。而俗儒世士,以為文德可興,武功宜廢,遂寢蒐狩之禮,息戰陳之法,故猾賊從橫,乘此無備。」
劉備的師公馬融也曾「忤鄧氏,滯於東觀,十年不得調。因兄子喪自劾歸。太后聞之怒,謂融羞薄詔除,欲仕州郡,遂令禁錮之。」

鄧綏也是人,不是什麼聖君。
她的性格上,其實看得出來受不得人家指責。

詔令那種謙讓看看就好耶。

我想,班昭身為後宮嬪妃老師,應該也看出鄧綏性格上的缺點。
說白一點,鄧綏肯定會演。

跟陰后之間的瓜葛,未必就是陰后小人自找死路,而鄧綏忠直。

所以,班昭覺得自己天命將盡,才要出手七誡。
讓鄧綏好好演完人生最後一齣戲。

不過,誰又料到得,班老師活到七十多。
鄧太后四十一歲即亡。

而且沒意外的話,我想兩人過世的時間,大概只差了兩年……

天意,何其弄人?
但至少,鄧綏沒有辜負了漢和帝。

世人都讚東漢光武中興,明章之治。
和熹帝后,又哪裡比不上先代呢?

或許正如某些人所說,因為,鄧綏是個女人?
又或者,鄧氏后朝的真相,還隱藏在別的地方……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63會員
917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阿前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東亞國際史第二彈,烏桓與鮮卑。 沒有像匈奴那樣「深植人心」,所以多增加了一些他們傳統文化習俗上的描述。 其中,鮮卑更是即將取代匈奴,成為草原霸主,未來入主中原北部地區的新秀。 怎麼能錯過呢?
只要稍微對三國時代有點認識,應該都會知道袁紹袁術這對兄弟的主要看板吧? 「四世三公」。 東漢時期,袁家不算袁紹他們那一輩,傳了四代。 代代有人當上「三公」。 三公曾經是帝王以下最高級官員的代稱。 在光武傳奇中,未建尺功的袁家,憑什麼橫跨整個東漢,成為歷久不衰的霸主? 一字記之曰:「儒」。
東漢的歷史,比起關注宦官與外戚的套路,還有一些更重要的東西可以看。 《後漢書》的作者范曄,是南北朝時期人。 對於東亞地區的「國際觀」,要來得更豐富和敏銳一些。 東亞地區,除了「漢國」之外,各個國家的發展,絕對是《後漢書》重要的史料環節。 就從一般從關注的西域跟匈奴,展開這段旅程吧。
宦官蔡倫造紙,被譽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 然而,生活在「宦官大壞蛋」的東漢年代,蔡倫究竟是怎麼樣一個人?在宮廷中如何走上學術研究之路?
外戚大將軍。 是兩漢最重要的權臣職位,由漢武帝打開的大門。 更影響了西漢的覆亡。 在劉秀統一天下後,自然要記取教訓。 再加上天下太平無事,何需設置大將軍? 然而,隨著時間過去,東漢朝威震匈奴的大將軍,再次登場了……很多時候,政治的變化,不是皇帝想要。 東漢為我們帶來的,就是「皇帝擺設時代」。
揚威西域的班超。 寫下《漢書》的班固。 都是以男性為主角的中國歷史舞台上,受人矚目的「英雄」。 即使提到他們的妹妹,也是說一下幫父兄完成最後一哩路之類的。 又有幾個人會注意到,班昭奠定了東漢治國的基礎? 讓一個女主治國的王朝,延續了一百多年的生命?
東亞國際史第二彈,烏桓與鮮卑。 沒有像匈奴那樣「深植人心」,所以多增加了一些他們傳統文化習俗上的描述。 其中,鮮卑更是即將取代匈奴,成為草原霸主,未來入主中原北部地區的新秀。 怎麼能錯過呢?
只要稍微對三國時代有點認識,應該都會知道袁紹袁術這對兄弟的主要看板吧? 「四世三公」。 東漢時期,袁家不算袁紹他們那一輩,傳了四代。 代代有人當上「三公」。 三公曾經是帝王以下最高級官員的代稱。 在光武傳奇中,未建尺功的袁家,憑什麼橫跨整個東漢,成為歷久不衰的霸主? 一字記之曰:「儒」。
東漢的歷史,比起關注宦官與外戚的套路,還有一些更重要的東西可以看。 《後漢書》的作者范曄,是南北朝時期人。 對於東亞地區的「國際觀」,要來得更豐富和敏銳一些。 東亞地區,除了「漢國」之外,各個國家的發展,絕對是《後漢書》重要的史料環節。 就從一般從關注的西域跟匈奴,展開這段旅程吧。
宦官蔡倫造紙,被譽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 然而,生活在「宦官大壞蛋」的東漢年代,蔡倫究竟是怎麼樣一個人?在宮廷中如何走上學術研究之路?
外戚大將軍。 是兩漢最重要的權臣職位,由漢武帝打開的大門。 更影響了西漢的覆亡。 在劉秀統一天下後,自然要記取教訓。 再加上天下太平無事,何需設置大將軍? 然而,隨著時間過去,東漢朝威震匈奴的大將軍,再次登場了……很多時候,政治的變化,不是皇帝想要。 東漢為我們帶來的,就是「皇帝擺設時代」。
揚威西域的班超。 寫下《漢書》的班固。 都是以男性為主角的中國歷史舞台上,受人矚目的「英雄」。 即使提到他們的妹妹,也是說一下幫父兄完成最後一哩路之類的。 又有幾個人會注意到,班昭奠定了東漢治國的基礎? 讓一個女主治國的王朝,延續了一百多年的生命?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唐朝.唐高宗御書房內。 上官儀手持奏章上前,步步緊逼:「聖上,武后這是要奪權啊!老臣懇請聖上下旨廢黜武后。」 唐高宗正一臉為難,他雖然不喜武后藉著處理政務的機會趁機掌權,但生性懦弱的他一時也不敢妄下旨意廢后。 左右為難之際,武后聽聞消息趕了過來。 「這天下還是我李家的天下,什麼時候
Thumbnail
讀《舊唐書.后妃傳》至肅宗張皇后,覺得頗有幾點可說。
Thumbnail
中國歷史上再婚過的皇后並不在少數,然而有一位女子先後成為兩個國家的皇后,她的功與過、褒與貶要如何界定呢?在梟雄動亂的歷史洪流中,他又是如何自處的呢?
Thumbnail
  「阿娘。」   「綰兒啊,進來吧,輕點聲,阿琛他倆睡下了。」   左右無人時,離綰管天君天后叫阿爹阿娘,她的親娘衛夫人,同天后乃是金蘭之交,是四海八荒少數幾位能與天君夫婦自在談笑,甚或出言不遜之人。衛夫人性子奔放,離綰出生以後也沒見收斂,三天兩頭便有將閨女丟給姊妹看顧的事。
Thumbnail
我們上次看到,由於蘇洵過世,二蘇兄弟不得不再度離開官場,運送父親的靈柩返回蜀地(四川);守孝期滿,二蘇兄弟返回京城,沒想到直接撞上了轟轟烈烈的王安石變法(熙寧二年,1069 年,沒有在開黃腔🥵) 無論從什麼層面看,年僅 20 歲的宋神宗都是個亟思進取的皇帝,他渴望痛擊遼國、西夏,重振大宋基業。打
Thumbnail
從此,唐國史上開啟了為期三個月的『馬朝』,其效率、清廉,沒有一位唐國國君能比;同時,唐國野史也出了第一位男后:梁皇后。
Thumbnail
在劉秀的權力改造後,雖然沒有絕對權威的「內朝官」了,但是在小皇帝不懂事,太后代為行使皇權的情況下,作為「太后皇權」的延伸,外戚自然而然的就會出現權重干政的現象。 89年竇憲打禿北匈奴的時候,和帝封了竇憲為大將軍,領大軍鎮涼州,然後外朝中大將軍的級別和待遇一躍變成了三公之上。 不過劉家的皇帝到了和
Thumbnail
那位和隗囂擦身而過的人,叫做竇融,扶風平陵豪族。 竇融來頭很大,七世祖竇廣國是文帝妻大名鼎鼎黃老培訓班校長的竇太后之弟,封章武侯。 竇融家世代為官,到了王莽攝政的時候,竇家成功轉舵擁抱新時代。 竇融在不換思想就換人的新組織中,旗幟鮮明,立場堅定,擁護聖人領導,然後作為強弩將軍司馬,東擊反莽義軍
Thumbnail
杜威作為趙漢的談判代表為了把價碼標的高一點,反覆強調王郎確實是西漢王朝十二任成帝的嫡親骨肉,打狗要看主人,咱得有個看相。 這是比較冒傻氣的談判代表,咋能跟另一個政權說自己的血統更純正呢! 屍山血海中走出來的劉秀對這種血統論最為不屑:「就是成帝本人復活從棺材裡爬出來,皇帝跟他也沒關係了,更何況他的
到底是強悍造成了她的悲劇,還是悲劇造成了她的強悍? 如果沒有那頂太后的帽子,我們會如何看待這位老婦人?青少年時喪父,又身為長女,獨撐家計、青年喪夫、中年喪子、老年喪家。所有的不幸好像都發生在她身上了!如果她只是個平凡的老人,也許大家都會注意到她的不幸,而給予一些寬容的同情。可憐她不是,而又需要有一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唐朝.唐高宗御書房內。 上官儀手持奏章上前,步步緊逼:「聖上,武后這是要奪權啊!老臣懇請聖上下旨廢黜武后。」 唐高宗正一臉為難,他雖然不喜武后藉著處理政務的機會趁機掌權,但生性懦弱的他一時也不敢妄下旨意廢后。 左右為難之際,武后聽聞消息趕了過來。 「這天下還是我李家的天下,什麼時候
Thumbnail
讀《舊唐書.后妃傳》至肅宗張皇后,覺得頗有幾點可說。
Thumbnail
中國歷史上再婚過的皇后並不在少數,然而有一位女子先後成為兩個國家的皇后,她的功與過、褒與貶要如何界定呢?在梟雄動亂的歷史洪流中,他又是如何自處的呢?
Thumbnail
  「阿娘。」   「綰兒啊,進來吧,輕點聲,阿琛他倆睡下了。」   左右無人時,離綰管天君天后叫阿爹阿娘,她的親娘衛夫人,同天后乃是金蘭之交,是四海八荒少數幾位能與天君夫婦自在談笑,甚或出言不遜之人。衛夫人性子奔放,離綰出生以後也沒見收斂,三天兩頭便有將閨女丟給姊妹看顧的事。
Thumbnail
我們上次看到,由於蘇洵過世,二蘇兄弟不得不再度離開官場,運送父親的靈柩返回蜀地(四川);守孝期滿,二蘇兄弟返回京城,沒想到直接撞上了轟轟烈烈的王安石變法(熙寧二年,1069 年,沒有在開黃腔🥵) 無論從什麼層面看,年僅 20 歲的宋神宗都是個亟思進取的皇帝,他渴望痛擊遼國、西夏,重振大宋基業。打
Thumbnail
從此,唐國史上開啟了為期三個月的『馬朝』,其效率、清廉,沒有一位唐國國君能比;同時,唐國野史也出了第一位男后:梁皇后。
Thumbnail
在劉秀的權力改造後,雖然沒有絕對權威的「內朝官」了,但是在小皇帝不懂事,太后代為行使皇權的情況下,作為「太后皇權」的延伸,外戚自然而然的就會出現權重干政的現象。 89年竇憲打禿北匈奴的時候,和帝封了竇憲為大將軍,領大軍鎮涼州,然後外朝中大將軍的級別和待遇一躍變成了三公之上。 不過劉家的皇帝到了和
Thumbnail
那位和隗囂擦身而過的人,叫做竇融,扶風平陵豪族。 竇融來頭很大,七世祖竇廣國是文帝妻大名鼎鼎黃老培訓班校長的竇太后之弟,封章武侯。 竇融家世代為官,到了王莽攝政的時候,竇家成功轉舵擁抱新時代。 竇融在不換思想就換人的新組織中,旗幟鮮明,立場堅定,擁護聖人領導,然後作為強弩將軍司馬,東擊反莽義軍
Thumbnail
杜威作為趙漢的談判代表為了把價碼標的高一點,反覆強調王郎確實是西漢王朝十二任成帝的嫡親骨肉,打狗要看主人,咱得有個看相。 這是比較冒傻氣的談判代表,咋能跟另一個政權說自己的血統更純正呢! 屍山血海中走出來的劉秀對這種血統論最為不屑:「就是成帝本人復活從棺材裡爬出來,皇帝跟他也沒關係了,更何況他的
到底是強悍造成了她的悲劇,還是悲劇造成了她的強悍? 如果沒有那頂太后的帽子,我們會如何看待這位老婦人?青少年時喪父,又身為長女,獨撐家計、青年喪夫、中年喪子、老年喪家。所有的不幸好像都發生在她身上了!如果她只是個平凡的老人,也許大家都會注意到她的不幸,而給予一些寬容的同情。可憐她不是,而又需要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