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9|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生活有感|在台生活篇(1)

要到另一個地方生活,即使一樣使用繁體中文字,但光是對話是用國語,其實在生活應對及文化上已有不同。當初也有想過,到台灣留學至少用中文書寫,就是國語說不好也還有文字可以溝通,所以便鼓起勇氣衝衝看:) 不過在台灣開始生活後,便慢慢體會到一些不同的地方文化( つ•̀ω•́)つ
移居台灣有感分享
移居台灣有感分享
其實光語言,就有別於香港人普遍學習的普通話,台灣人主要是國語為主,不能說完全不同,就是某些字詞發音、語調會不一樣,所以最初在台灣生活時,有時候會這些小不同而令我跟店員或同學對話時,會有互相不懂對方想說什麼的情況XD(可參考:文化有感|語言差別 )
  1. 早餐 在早餐方面,個人印象中的香港上班族或學生的早餐多數是:麵包店的各種麵包或三文治、速食店的早餐(麥當勞、KFC)或超商隨便買一買。而茶餐廳或快餐店(大家樂、大快活等)的早餐,個人覺得是時間稍多一點點才會考慮,而茶餐廳的組合多數有餐包、火腿奄列蛋(歐姆蛋)、火腿通粉/番茄牛肉通心粉/沙爹牛肉麵及咖啡或茶這樣。(我還是學生黨時,很常在11點~11點半前看來不來的及買茶餐廳早餐當午餐~)至於時間比較充裕或較悠閒(如不用上班)便多數會飲早茶、吃白粥/皮蛋瘦肉粥配炸兩(腸粉包油條)/油炸鬼(油條)、炒麵等。 台灣的話,一開始可能會以為他們的早餐店跟香港茶餐廳差不多,但其實個人覺得完全不同,而且選擇多又較便宜,比較常點的會是各種蛋餅、漢堡或抓餅,配一杯豆漿、紅茶或奶茶,時間緊的話也可以直接買早餐店先做好的三明治。(個人覺得早餐店的套餐份量比較多,而且多數下午1點半後才關店,所以會買來當午餐。)不過也有較中式傳統的豆漿油條、燒餅油條、飯糰(類似香港的粢飯)、包子/饅頭等,其他一樣也可選擇麥當勞早餐或超商早餐,我是蠻喜歡超商的NT49/59的早餐組合,以現在的台灣物價來看,算比較有CP值的。
  2. 插頭與電壓 電壓也是旅遊時便知道的差別,香港是220V、台灣是110V,且香港主要是用三腳扁型插座/插頭,而台灣普遍是兩腳扁型插頭及三腳插座,要注意的是台灣的的三腳插頭並不是扁型,而是2扁腳+1圓型腳,所以想要電器兩地通用,便一定要準備轉插插座及變壓器,除非直接當地買當地的電子產品便沒有這個困擾。 另外,台灣比較常用「3C」來泛指各種電子產品,而這個「3C」的意思是「電腦」(Computer)、通訊(Communication)及消費性電子產品(Consumer Electronic)。而香港則比較少說3C,多數會直接說大分類,如:手機、電腦、筆電、相機(Digicam)等。
  3. 大眾運輸 在香港,很多時也會以步行、小巴、乘搭港鐵或巴士(公車)為主,少部分會需要乘搭天星小輪、新渡輪、電車、輕鐵等。雖然香港也是有汽車,不過大多數人還是會乘搭大眾交通運輸工具比較多,只因香港停車格少、停車場少及費用高、容易塞車、違停容易被開罰單等,所以不少人考到駕照也不一定會買車。而香港也有機車(香港稱為綿羊仔),但類型比較偏台灣的重機,會騎上路的人也算小眾。 相信大部分人對台灣的印象也是機車跟汽車一樣多,路上隨處可見且隨處可停似的,也因為機車的便利性及普及性,即使有捷運、公車也是很多人依舊騎機車出門,更多的是5分鐘(走路)路程也會騎機車。不過也補充一點。是北部算台灣大眾運輸較方便的地區,而中南部即使有捷運、公車,但那個距離或候車時間也比較久,有不少地方也是騎車或開車才能到,所以可以理解為什麼機車會更盛行。雖然我在台灣生活蠻久,但一直不敢騎車上路,所以一直都沒有考機車駕照喔!(相關文章文化有感|過馬路 )
  4. 電話卡 過去來台灣旅遊時,在機場拿完行李,很自然會去找可以買當地電話卡的櫃檯,一般只要有護照就可以現場購買及開卡,這樣便可以在台灣上網及打電話。那時以為台灣買電話卡跟在香港一樣簡單,隨處走進一家電訊商店便可以購買,卻沒想到一次幫朋友在市內買電話卡時,才知道這種預付卡在離開機場後要購買是十分麻煩!光是本地人要購買,便需要(成年)本人持「國民身分證正本」及「第二證件」雙證件去辦理,而當時我仍是留學生身分根本不能買,結果得請台灣人同學去幫忙買,真的很感謝同學的幫忙。我自己的電話卡是考研時在機場購買,所以沒發現這個困擾。(補充:香港已於2021年9月落實電話智慧卡實名登記制。)不過現在WIFI已經很方便,事前預約好WIFI蛋,即使不買電話卡也足夠旅遊用,而且國外電話卡有需要好像事前也可以先上網爬文確認哪裡可先買好,比過往方便很多呢!
✨✨感謝您閱讀我的文章與創作!✨✨ 歡迎追蹤我的IG (@louisbaby06)粉專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