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27|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擺脫價格迷思才有活路 最大有機稻米鄉鎮的興盛與哀愁

    在一個大家都種有機稻米、有全國稻穀最高收購價的地方,種有機還會有困難嗎?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來到台灣最大的有機稻米鄉鎮─富里鄉,拜訪由一位30多歲青農發起的有機稻米合作社「天賜糧源」來一探究竟。
    20幾年前開始,種植有機米就是富里鄉的趨勢,也造就許多有機米品牌,例如前一篇文章提到的吉拉米代(豐南社區)契作的銀川米就是其中之一。而在吉拉米代隔壁的永豐社區,一位返鄉青年鍾雨恩,在十年前返鄉接手父親的有機稻米事業。他發現種有機靠單打獨鬥行不通,因此創立「天賜糧源」,以合作社的形式和在地農民建立關係。
    有別於一般糧商的契作收購,在買完稻穀那一刻和農夫的關係就結束了;鍾雨恩的「天賜糧源」以合作社的方式、由合作的農夫共同承擔盈虧,來減緩獲利起伏的衝擊,過程中更強調共同奮鬥、互相扶持,用社區的力量維繫有機稻米種植的環境。
    但種植有機稻米仍有兩項隱憂,首先是稻米品質的均質化,尤其在盛行有機米品牌的富里鄉更為明顯。由於每個農戶種植的手法、付出的努力各不相同,很難確保每家品質都一樣好,有時消費者是可以察覺出來的;第二個問題則是受到氣候變遷的影響,越加嚴重的病蟲害讓有機稻農的收益受到影響。雖然農民帶著對土地的承諾、對健康的信念投入有機稻米的種植,但消費者看到一般稻米3倍的價格,往往就被勸退了。
    鍾雨恩解釋,有機米價格高是有原因的。對於農夫來說,有機稻米的高農損率、勞力和時間成本,都會壓縮他們的獲利空間。他坦言:「很多農民實在撐不下去,紛紛表示想要回去用慣行的方式耕作。」每當遇到這種情況,他們只能用群體的力量相互打氣,期盼老天爺能賞口飯吃。
    這幾年來,政府持續推動增加有機稻田的面積,不過,鍾雨恩認為,只增加種植面積是不夠的,改變消費者的觀念才是根本之道。雖然「唯有當消費者瞭解到有機農產品高價的背後,代表的是對土地的保護、是農民的辛勞,他們才會願意付出金錢,而不是陷入價格迷思」,鍾雨恩說。
    雖然辛苦,但當他去西部都市出差的時候,才發現每天呼吸的新鮮空氣,對於花蓮以外的台灣人來說是多麼的可貴,在那刻他就會重新振作起來,確信他們所謂土地耕耘的努力,絕對不會白費。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