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溝通]PAC溝通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PAC模型

P代表Parent (父母)
A代表Adult(成人)
C代表Child(兒童)
這是三種說話的方式,簡單的舉例來說,#父母 的說話方式就是命令、訓斥和挑剔。「你要...」「你應該...」「你怎麼那麼...」
#成人 的說話方式則是就事論事,客觀說明,像是「因為...,所以我認為」「我的感覺 我的想法是...」。
#小孩 的說話方式則是感情用事,任性而不負責的「我要」「我不知道」「我不管」


Photo by Caleb Woods on Unsplash
小孩的說話方式其實無處不在,這個理論也經常使用在解釋員工與上司的溝通、伴侶間的溝通模式,甚至是談論人格的類型。

幾個互動的例子

兩人的互動如果是Parent X Parent
A「你東西做好了沒」
B「你是沒看到我在忙嗎?」
互動如果是Adult X Adult
A「這件事情你下午做得完嗎?」
B「可能會遲一點,沒有干擾的話應該在晚餐前能做完」
互動如果是Child X Child
A「你不聽我的我就不理你了」
B「我才不要理你哩,我討厭你」
A「走嘛!我們去看電影嘛!」
B「好呀~耶~看電影~看電影~」
當父母型遇上小孩型 Parent X Child
A「照我說的做就對了」
B「我不要我不要」
當成人遇上小孩 Adult X Child
A「明天有空嗎?我們去看電影吧!」
B「我工作做不完了看屁喔!!!」
Child X Adult X Parent
A「我不知道要吃什麼,你決定拉」
B「你要吃飯還是吃麵?」
A「都可以阿」
B「那吃壽司好了」
A「我不想吃冷的」
B「那吃拉麵好了」
A「拉麵太油了」
B「那你到底要吃什麼?」
A「你決定嘛」

導向成人的對話

當我們越用父母的說話方式對話「你給我去...」「照我說的做」,就容易引起對方小孩子氣的反應。當孩子越習慣用幼稚的方式回應別人,就更容易長成幼稚的大人。
我們希望孩子能夠成熟,就需要讓孩子學會用成人的方式對話。要讓孩子用成人的方式跟我們對話,我們自己就要先示範什麼是成人的對話。


(具體的練習下一篇待續)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各種教養相關的內容會在本專題中按照類別分類,方便大家查找。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日常生活裡,需要跟孩子解釋的東西,真的太多了, 在這些親子對話中,我們會跟孩子一起長大。 小孩天生是喜歡聽父母說話的, 我們得把握機會好好跟他們說(不是嘮叨), 不要等到父母想說的時候, 孩子已經不想聽, 那親子關係也會漸行漸遠的了。
Thumbnail
看到一位幼兒園老師分享的溫暖文章,看到她說孩子們如何做得比大人更好,我不禁想起三四歲時的一個片段回憶。 那時爸媽帶我去一個阿姨家,我坐在桌邊不知在做什麼,但我看見爸媽在大聲吵架,然後又看見那個阿姨一副我說不上來的表情,再看看爸媽完全沒有自覺,忽然覺得有點丟臉,冒出一句:「你們要吵回家再吵啦
Thumbnail
父母就是不論你幾歲,都還是會把你當小孩管。 以前跟父母相處,不明白為什麼自己要出去哪裡?總是要被問詳細的出遊地點、回家時間,覺得不喜歡被管。 後來才知道,這個感覺是源自於一種覺得自己還沒長大的屈辱感,當時會因為這種不喜歡的感覺,去跟父母對抗,父母也會因此惱怒,衝突就這樣一發不可收拾。 後來因為
Thumbnail
各位讀者朋友大家好,我是波士,今天我們要談一個相當重要的話題——如何與父母進行有效的對話。溝通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在與父母的關係中,良好的溝通更能幫助我們建立理解和信任。 接下來,我將為你深入解析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運用這些溝通技巧,提升我們與父母的關係。
Thumbnail
青春期總是被認為是「叛逆期」,也是許多父母最頭痛的時期,面對出言不遜或態度冷漠的孩子,到底該如何與之溝通相處,才不會影響親子關係呢? 日本的腦科學專家黑川伊保子便在《青少年使用說明書》這本書中提到想要挽救親子關係,其實要早在孩子青春期來臨之前就要讓親子對話變成能相互理解的真誠交流,也就
我覺得親子之間的相處,很容易讓人有上下級的分別,也許父母或長輩沒有這麼想,但是他們的教育跟他們的經驗感受,造就他們習慣這樣對晚輩或下一代。 我覺得兩邊都沒有錯,是習慣跟環境的不同,造成了真的有代溝,只是很不喜歡某些長輩不經意出口的話,讓人有種在造成世代對立的感覺。 每次都說現在的年輕人怎樣怎樣,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Thumbnail
領導與育兒的角色融合,顯示新時代的角色理解與必備特質,用以建立基於信任和尊重的互動模式。 探討領導者和父母的角色如何相互影響和學習,且需對被領導者以身作則,行為模範勝過言語教導。
Thumbnail
多久沒有好好跟孩子說說話了?你與孩子的關係融洽嗎? 你真得懂你的孩子嗎?
Thumbnail
在快節奏的生活中,溝通方式往往成為了家庭關係和諧與否的關鍵。過去許多父母習慣以命令的方式與孩子溝通,卻不知這正逐漸拉遠了彼此的距離。 現在是時候從根本上轉變我們的溝通策略了!一起來探討如何透過改變語言的選擇和溝通的方式,從「命令式教育」轉向「共情溝通」,不僅能夠增加孩子的參與感,更能加強親子間的情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日常生活裡,需要跟孩子解釋的東西,真的太多了, 在這些親子對話中,我們會跟孩子一起長大。 小孩天生是喜歡聽父母說話的, 我們得把握機會好好跟他們說(不是嘮叨), 不要等到父母想說的時候, 孩子已經不想聽, 那親子關係也會漸行漸遠的了。
Thumbnail
看到一位幼兒園老師分享的溫暖文章,看到她說孩子們如何做得比大人更好,我不禁想起三四歲時的一個片段回憶。 那時爸媽帶我去一個阿姨家,我坐在桌邊不知在做什麼,但我看見爸媽在大聲吵架,然後又看見那個阿姨一副我說不上來的表情,再看看爸媽完全沒有自覺,忽然覺得有點丟臉,冒出一句:「你們要吵回家再吵啦
Thumbnail
父母就是不論你幾歲,都還是會把你當小孩管。 以前跟父母相處,不明白為什麼自己要出去哪裡?總是要被問詳細的出遊地點、回家時間,覺得不喜歡被管。 後來才知道,這個感覺是源自於一種覺得自己還沒長大的屈辱感,當時會因為這種不喜歡的感覺,去跟父母對抗,父母也會因此惱怒,衝突就這樣一發不可收拾。 後來因為
Thumbnail
各位讀者朋友大家好,我是波士,今天我們要談一個相當重要的話題——如何與父母進行有效的對話。溝通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在與父母的關係中,良好的溝通更能幫助我們建立理解和信任。 接下來,我將為你深入解析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運用這些溝通技巧,提升我們與父母的關係。
Thumbnail
青春期總是被認為是「叛逆期」,也是許多父母最頭痛的時期,面對出言不遜或態度冷漠的孩子,到底該如何與之溝通相處,才不會影響親子關係呢? 日本的腦科學專家黑川伊保子便在《青少年使用說明書》這本書中提到想要挽救親子關係,其實要早在孩子青春期來臨之前就要讓親子對話變成能相互理解的真誠交流,也就
我覺得親子之間的相處,很容易讓人有上下級的分別,也許父母或長輩沒有這麼想,但是他們的教育跟他們的經驗感受,造就他們習慣這樣對晚輩或下一代。 我覺得兩邊都沒有錯,是習慣跟環境的不同,造成了真的有代溝,只是很不喜歡某些長輩不經意出口的話,讓人有種在造成世代對立的感覺。 每次都說現在的年輕人怎樣怎樣,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Thumbnail
領導與育兒的角色融合,顯示新時代的角色理解與必備特質,用以建立基於信任和尊重的互動模式。 探討領導者和父母的角色如何相互影響和學習,且需對被領導者以身作則,行為模範勝過言語教導。
Thumbnail
多久沒有好好跟孩子說說話了?你與孩子的關係融洽嗎? 你真得懂你的孩子嗎?
Thumbnail
在快節奏的生活中,溝通方式往往成為了家庭關係和諧與否的關鍵。過去許多父母習慣以命令的方式與孩子溝通,卻不知這正逐漸拉遠了彼此的距離。 現在是時候從根本上轉變我們的溝通策略了!一起來探討如何透過改變語言的選擇和溝通的方式,從「命令式教育」轉向「共情溝通」,不僅能夠增加孩子的參與感,更能加強親子間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