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溝通]PAC溝通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PAC模型

P代表Parent (父母)

A代表Adult(成人)

C代表Child(兒童)

這是三種說話的方式,簡單的舉例來說,#父母 的說話方式就是命令、訓斥和挑剔。「你要...」「你應該...」「你怎麼那麼...」

#成人 的說話方式則是就事論事,客觀說明,像是「因為...,所以我認為」「我的感覺 我的想法是...」。

#小孩 的說話方式則是感情用事,任性而不負責的「我要」「我不知道」「我不管」

Photo by Caleb Woods on Unsplash

Photo by Caleb Woods on Unsplash

小孩的說話方式其實無處不在,這個理論也經常使用在解釋員工與上司的溝通、伴侶間的溝通模式,甚至是談論人格的類型。

幾個互動的例子

兩人的互動如果是Parent X Parent
A「你東西做好了沒」
B「你是沒看到我在忙嗎?」

互動如果是Adult X Adult
A「這件事情你下午做得完嗎?」
B「可能會遲一點,沒有干擾的話應該在晚餐前能做完」

互動如果是Child X Child
A「你不聽我的我就不理你了」
B「我才不要理你哩,我討厭你」

A「走嘛!我們去看電影嘛!」
B「好呀~耶~看電影~看電影~」

當父母型遇上小孩型 Parent X Child
A「照我說的做就對了」
B「我不要我不要」

當成人遇上小孩 Adult X Child

A「明天有空嗎?我們去看電影吧!」
B「我工作做不完了看屁喔!!!」

Child X Adult X Parent

A「我不知道要吃什麼,你決定拉」
B「你要吃飯還是吃麵?」
A「都可以阿」
B「那吃壽司好了」
A「我不想吃冷的」
B「那吃拉麵好了」
A「拉麵太油了」
B「那你到底要吃什麼?」
A「你決定嘛」

導向成人的對話

當我們越用父母的說話方式對話「你給我去...」「照我說的做」,就容易引起對方小孩子氣的反應。當孩子越習慣用幼稚的方式回應別人,就更容易長成幼稚的大人。

我們希望孩子能夠成熟,就需要讓孩子學會用成人的方式對話。要讓孩子用成人的方式跟我們對話,我們自己就要先示範什麼是成人的對話。



(具體的練習下一篇待續)


#溝通 #談溝通 #PAC

#父母 #成人 #溝通 #PAC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黃百善臨床心理師|自閉症|親職|日常療育的沙龍
22會員
69內容數
各種教養相關的內容會在本專題中按照類別分類,方便大家查找。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Dilemma14什麼叫公平 🍎情境 「你不公平,為什麼他的比較多」「你偏心」「他還不是一樣」 孩子沒有滿意的時候,總是抱怨東抱怨西,這種情況在有手足的家庭中更為明顯,很容易就把時間跟氣力都花在調停上面,結果就不用談什麼好的互動時間了。 手心手背都是肉,老實說沒有公平的時候,而父母怎麼避也避不了
Thumbnail
#Dilemma14什麼叫公平 🍎情境 「你不公平,為什麼他的比較多」「你偏心」「他還不是一樣」 孩子沒有滿意的時候,總是抱怨東抱怨西,這種情況在有手足的家庭中更為明顯,很容易就把時間跟氣力都花在調停上面,結果就不用談什麼好的互動時間了。 手心手背都是肉,老實說沒有公平的時候,而父母怎麼避也避不了
Thumbnail
在這邊統整出幾點我們家「溝通」良好的原因:信任、尊重、身教、反思、討論、理解還有道歉和道謝。
Thumbnail
在這邊統整出幾點我們家「溝通」良好的原因:信任、尊重、身教、反思、討論、理解還有道歉和道謝。
Thumbnail
想知道如何不體罰就能教出好孩子呢?
Thumbnail
想知道如何不體罰就能教出好孩子呢?
Thumbnail
有位教育專家這麼消遣自己:「原本我有三大育兒理論,可是當我有了三個孩子後,我什麼理論都沒有了!」這雖然是句玩笑話,但是就如同企管理論百百種,樣樣似乎都言之成理,但是若要直接套用別人經驗,恐怕是無效的。 教養也是如此,如果沒有注意到孩子的特質或每個家庭獨特的親子互動狀況,別人的救命仙丹也許會成為自己的
Thumbnail
有位教育專家這麼消遣自己:「原本我有三大育兒理論,可是當我有了三個孩子後,我什麼理論都沒有了!」這雖然是句玩笑話,但是就如同企管理論百百種,樣樣似乎都言之成理,但是若要直接套用別人經驗,恐怕是無效的。 教養也是如此,如果沒有注意到孩子的特質或每個家庭獨特的親子互動狀況,別人的救命仙丹也許會成為自己的
Thumbnail
有些父母会觉得自己的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但其实,孩子也会觉得父母越来越讨厌。其中有很多的原因会造成亲子之间紧张的关系,最常见的例子就是父母和孩子沟通的方式。 父母和孩子说话的方式也会影响孩子的沟通能力,情绪表达和人际关系。
Thumbnail
有些父母会觉得自己的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但其实,孩子也会觉得父母越来越讨厌。其中有很多的原因会造成亲子之间紧张的关系,最常见的例子就是父母和孩子沟通的方式。 父母和孩子说话的方式也会影响孩子的沟通能力,情绪表达和人际关系。
Thumbnail
我們該如何看待孩子?是甜蜜的負擔、工作的動力或是不得不承擔的責任。給不想在每天吼孩子,希望孩子能自動自發的你。每天花一點時間傾聽孩子的心聲,同理孩子或另一半的感受,藉由了解親職的真正使命,從更好的角度看待自己與孩子。
Thumbnail
我們該如何看待孩子?是甜蜜的負擔、工作的動力或是不得不承擔的責任。給不想在每天吼孩子,希望孩子能自動自發的你。每天花一點時間傾聽孩子的心聲,同理孩子或另一半的感受,藉由了解親職的真正使命,從更好的角度看待自己與孩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