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辛苦不尋常|我看東方白《「浪淘沙」之誕生》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2005年《浪淘沙》新版發表會
當我正襟危坐,翻閱東方白大河小說《浪淘沙》創作的十年日記,直至看到1989年10月22日《浪淘沙》終於完成時,那代表著十年間「嘔心瀝血」的十個大大的「!」,我彷彿也走完一趟東方白的文學苦旅,有著死去卻又活了過來的輕鬆感。
古今中外,作家出版日記並不稀罕,但關於一部小說的創作日記則絕無僅有,東方白《「浪淘沙」之誕生》就是這樣一本奇特的書。普通讀者大概不太可能有「閒情逸致」去看這種沒有絲毫浪漫愛情的、流水帳般的創作日記,不過若想深入了解東方白、研究《浪淘沙》,那麼這無疑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參考書。當然,對於已經從頭到尾讀完三巨冊《浪淘沙》的「偉大讀者」來說,《「浪淘沙」之誕生》乃是一件完全料想不到的、天上掉下來的禮物,讀起來同樣感到興趣,一點也不會覺得枯燥乏味。
我很好奇,這超重量級的台灣文學鉅著是如何誕生的?《浪淘沙》的一些書序和附錄的文章、東方白與鍾肇政合著的《台灣文學兩地書》,以及東方白文學自傳《真與美》第六部「壯年篇」後半之「大河濫觴」、「XYZ」、「冬天的故事」、「哈雷慧星」、「Hang on , Never Give up 」等篇章,對於《浪淘沙》之創作經過有詳細交代,但未若《「浪淘沙」之誕生》創作日記的鉅細靡遺,可以清清楚楚看出蠶兒吐絲的艱辛過程,以及躓頓、休息、再出發的一步一腳印,日記中甚至將當天《浪淘沙》書寫的進度,在括弧內以簡短幾個文字註明情節內容,可謂一目了然。讀著讀著,彷彿又重新溫習了一遍《浪淘沙》的故事細節,也使我對東方白與《浪淘沙》這部台灣文學經典之作都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經過1979年初以來的準備、醞釀、構思,《浪淘沙》在1980年3月16日正式落筆,直到1989年10月22日全部完成,全書約137萬字,前前後後花了將近十年時光,幾乎是台灣文學史上不可能的超級任務。其間工作寫作同時煎熬,東方白利用上班的空檔構思、打草稿,下班回到家,往往已精疲力竭,但為了寫《浪淘沙》,「熬夜」對他來說,可謂司空見慣,儘管日記裏一再提醒自己,到了午夜十二時務必喊停,不得過勞,偏偏他卻一再拚命、破戒,有時甚至於拖到凌晨三點才罷休。如此長期下來,用腦過度,精神透支,導致睡眠不足乃至失眠,健康大損,飽受頭痛、頸痛、腰痛、脊椎痛、氣管炎、憂鬱病之苦,他卻依然抱病寫作,而且於散步、游泳、做操之外,嘗試打太極拳、練瑜珈、踩腳踏車來對抗頑強的病痛。
東方白畢竟還是因病情嚴重而返台兩次,不得不停筆下來。其中憂鬱病最嚴重期間,即1987年10月8日至1989年3月18日,長達一年半都在養病,除了服藥治療、坐禪、閱讀等,《浪淘沙》的寫作幾乎毫無進展,僅僅在1988年生日的隔天3月20日,快寫了二頁(東蘭把照片扔到溪谷裏),以及1988年6月27日勉強書寫二頁(東蘭在俘虜營中)。由這段期間的日記,讀者當能感受到東方白遭病所累,無法提筆為畢生理想而奮鬥的沮喪。作家為了寫作,飽受如此身心之苦痛折磨,怎不喟嘆!也不免教人聯想起「倒在血泊裏的筆耕者」──鍾理和。當兒子反過來為似乎失去鬥志的父親加油打氣,說:「Papa , Never give up!You told me before,and now I tell you in return。」這感人的一幕,令人為之動容。到了1989年3月19日,五十一歲生日這天,東方白於聚餐回家後,「發狠」寫了半頁,自此《浪淘沙》的寫作,柳暗花明,突然有了轉機,猶如「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總算一鼓作氣,完成了此一將台灣文學大河小說推向高峰的劃時代鉅著。
《浪淘沙》是東方白於四十二歲至五十一歲、思想成熟、體力最巔峰的盛年階段所寫的作品,在此之前,欠缺足夠的寫作功力和人生歷練;在此之後,則必然無足夠的精神與體力來完成。當然,東方白若是住在台灣,難免會因人事應酬而受到干擾,恐怕也寫不了此一鉅著。而《浪淘沙》之完成,除了東方白自身的努力外,最值得感謝的人,應當是陪著丈夫走過低潮,度過最艱難時刻的東方白夫人CC;藉由魚雁往返,不斷給予創作動力以及精神激勵的鍾肇政;和迅速提供許多東方白需要的小說背景資料,並且閱讀初稿,提供修正意見的林鎮山。這點點滴滴,由《「浪淘沙」之誕生》的字裡行間可以進一步得到印證。
《「浪淘沙」之誕生》最主要的價值,在於提供了第一手的、最真實的作家生活資料,大有助於《浪淘沙》的文學研究,省去了研究者找尋資料的麻煩。再者,《「浪淘沙」之誕生》透露了東方白創作大河小說之秘,相當難得。另外,創作日記中記載了東方白大量閱讀的簡短感想,俯拾皆是,褒貶兼而有之,且直抒己見,毫不隱諱,充分流露東方白獨特的文學品味,我們可以從中探知東方白的文學觀,同時這也是《「浪淘沙」之誕生》最具文學性和可讀性的部分。一般而言,各家對文學的看法,往往見仁見智,沒有絕對一致的標準,而東方白膽大心細的文學意見,言簡意賅,雖談不上嚴謹、系統的文學理論,卻譬喻生動、言人所未言,令讀者印象深刻,值得細細品味。
綜觀《浪淘沙》誕生過程之艱辛,曹雪芹題《紅樓夢》詩句「字字看來盡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適足以形容之。紅迷一定心想,曹雪芹若留下了《紅樓夢》日記,詳細記載創作過程的種種,讓讀者更進一步走入作家別有洞天的文學世界,那該有多好!可惜,這只是「白日夢」!不過,《「浪淘沙」之誕生》的出版,卻讓東方白迷的夢想實現了,怎不彌足珍貴!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85會員
1.3K內容數
英國哲人暨科學家培根說:「閱讀使人豐富,討論使人成熟,書寫使人精確。」閱讀吸收新知之後,參與討論,腦力激盪,多元思考,還要養成寫作的習慣,才能夠更精準的表達自己的思想與情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天星沙龍 的其他內容
《「浪淘沙」之誕生》,這本東方白大河小說《浪淘沙》的創作十年日記,有如流水帳,且沒有絲毫浪漫情懷,一般讀者大概不太可能有興趣去看。不過,其主要價值,在於提供了第一手的、最真實的作家生活資料,大有助於《浪淘沙》的文學研究,省去了研究者找尋資料的麻煩。
小說家東方白繼鍾肇政《台灣人三部曲》、李喬《寒夜三部曲》之後,完成台灣文學史劃時代的作品《浪淘沙》,形成台灣文學大河小說的傳統,也奠定了東方白在台灣文壇的重要地位。由創作歷程來看,毅力驚人的東方白可以說是「大器晚成」型的小說家。
《「浪淘沙」之誕生》,這本東方白大河小說《浪淘沙》的創作十年日記,有如流水帳,且沒有絲毫浪漫情懷,一般讀者大概不太可能有興趣去看。不過,其主要價值,在於提供了第一手的、最真實的作家生活資料,大有助於《浪淘沙》的文學研究,省去了研究者找尋資料的麻煩。
小說家東方白繼鍾肇政《台灣人三部曲》、李喬《寒夜三部曲》之後,完成台灣文學史劃時代的作品《浪淘沙》,形成台灣文學大河小說的傳統,也奠定了東方白在台灣文壇的重要地位。由創作歷程來看,毅力驚人的東方白可以說是「大器晚成」型的小說家。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在之前的幾集中我曾跟大家分享過有關國共內戰和大陸人遷移到台灣的故事,時間大約在1945年之後。今天我想分享的這部短篇小說,則發生在1945年到1981年之間。故事主要講述了一群國軍空軍及其家眷之間特別的回憶。這篇小說來自於白先勇的作品《臺北人》中的《一把青》。或許己經有很多人看過改編成電視劇的版
Thumbnail
【一個時代自有屬於它的詩】 這是一種「臺灣限定」的情境:一名生於大正10年(1921年)的知識分子,在殖民地時代受日文教育,並且來到「內地」留學。一邊求學、一邊投稿的過程中,新詩竟然被日本作家大力稱讚,登上日本文壇。一瞬間,彷彿得到了某種「平起平坐」的榮譽。昭和19年(1944年)臺灣全島進入
Thumbnail
這是描述臺灣日治時代青春、愛恨與戰爭的記憶傷痕的故事,講述了主角之一依江在戰爭時期的生存和愛情故事,展現了那個時代的人的宿命和身分認同的痛苦。
Thumbnail
深吸一口這人間不變的滄桑,這轉眼瞬間,離上一本她的「秘史」已經過了多少個春秋了呀?據稱她是每十年才出版一本作品,每本作品的醞釀與雕琢的時間都是一個完整的十年,正所謂十年之前,我不認識你,你不屬於我,林夕這位佛學根基深厚的現代詩人,善於運用簡單的句子,深刻說明了人世間聚散無常,反觀唐娜這兩本發行成中文
Thumbnail
當我衝破一切枷鎖回過頭來看,我早已越過了高聳巍峨來到一處碧海藍天,我知道我離理想還差很長的一段路,但我如同收到收到赦書的李白一般鬱悶的心結舒展開
在我的家鄉流傳了一個傳說,在無邊的東海上,有一座黃金島。 那裡承載了所有人的夢想,第一個踏上島的人留下了紀錄,他帶走了屬於他的財富,過上了幸福的人生。留下來的日記已經殘破不堪,我所住的城市有幸獲得了一部分的紀錄,那是幾捲殘頁的牛皮日記,上面記載了他一開始上岸的情況。 「我是一名商人,原本乘坐
Thumbnail
二二八事件,重創原本期盼回歸祖國的臺灣人民對國民政府的期待,成為臺灣歷史無法抹去的悲慘一頁。
Thumbnail
這首詩也許不是李白技巧最好的一首,但卻最能彰顯李白的豪情與真性 。如果說汪倫的友情比潭水更深,那就衹是普通一句謝詞而已;却用了「桃花潭水深千尺」加以襯托,全詩除了透露李白的真率,也曲折呈現出情意的濃厚。
大家好,初來方格子,我是一個晨間一書蟲。 我雖然不敢自詡為一位多認真又有天份的小說創作者,劣作當前也陷入一個創作瓶頸,加上長輩的接連過世,內心時刻深陷一個悔恨之中。 最近反覆思量,莫名想起了這一路走來的小說創作之路。 猶記在2000年時,當時台灣小說出租店蓬勃而發,當時的鮮網、說頻、冒天可謂三
Thumbnail
歐陽子曾說:「白先勇才氣縱橫、不受拘束;他嘗試過各種不同樣式的小說,處理過各種不同類似的題材。難得的是,他不僅嘗試寫,而且寫出來的作品,差不多都非常成功。」
在之前的幾集中我曾跟大家分享過有關國共內戰和大陸人遷移到台灣的故事,時間大約在1945年之後。今天我想分享的這部短篇小說,則發生在1945年到1981年之間。故事主要講述了一群國軍空軍及其家眷之間特別的回憶。這篇小說來自於白先勇的作品《臺北人》中的《一把青》。或許己經有很多人看過改編成電視劇的版
Thumbnail
【一個時代自有屬於它的詩】 這是一種「臺灣限定」的情境:一名生於大正10年(1921年)的知識分子,在殖民地時代受日文教育,並且來到「內地」留學。一邊求學、一邊投稿的過程中,新詩竟然被日本作家大力稱讚,登上日本文壇。一瞬間,彷彿得到了某種「平起平坐」的榮譽。昭和19年(1944年)臺灣全島進入
Thumbnail
這是描述臺灣日治時代青春、愛恨與戰爭的記憶傷痕的故事,講述了主角之一依江在戰爭時期的生存和愛情故事,展現了那個時代的人的宿命和身分認同的痛苦。
Thumbnail
深吸一口這人間不變的滄桑,這轉眼瞬間,離上一本她的「秘史」已經過了多少個春秋了呀?據稱她是每十年才出版一本作品,每本作品的醞釀與雕琢的時間都是一個完整的十年,正所謂十年之前,我不認識你,你不屬於我,林夕這位佛學根基深厚的現代詩人,善於運用簡單的句子,深刻說明了人世間聚散無常,反觀唐娜這兩本發行成中文
Thumbnail
當我衝破一切枷鎖回過頭來看,我早已越過了高聳巍峨來到一處碧海藍天,我知道我離理想還差很長的一段路,但我如同收到收到赦書的李白一般鬱悶的心結舒展開
在我的家鄉流傳了一個傳說,在無邊的東海上,有一座黃金島。 那裡承載了所有人的夢想,第一個踏上島的人留下了紀錄,他帶走了屬於他的財富,過上了幸福的人生。留下來的日記已經殘破不堪,我所住的城市有幸獲得了一部分的紀錄,那是幾捲殘頁的牛皮日記,上面記載了他一開始上岸的情況。 「我是一名商人,原本乘坐
Thumbnail
二二八事件,重創原本期盼回歸祖國的臺灣人民對國民政府的期待,成為臺灣歷史無法抹去的悲慘一頁。
Thumbnail
這首詩也許不是李白技巧最好的一首,但卻最能彰顯李白的豪情與真性 。如果說汪倫的友情比潭水更深,那就衹是普通一句謝詞而已;却用了「桃花潭水深千尺」加以襯托,全詩除了透露李白的真率,也曲折呈現出情意的濃厚。
大家好,初來方格子,我是一個晨間一書蟲。 我雖然不敢自詡為一位多認真又有天份的小說創作者,劣作當前也陷入一個創作瓶頸,加上長輩的接連過世,內心時刻深陷一個悔恨之中。 最近反覆思量,莫名想起了這一路走來的小說創作之路。 猶記在2000年時,當時台灣小說出租店蓬勃而發,當時的鮮網、說頻、冒天可謂三
Thumbnail
歐陽子曾說:「白先勇才氣縱橫、不受拘束;他嘗試過各種不同樣式的小說,處理過各種不同類似的題材。難得的是,他不僅嘗試寫,而且寫出來的作品,差不多都非常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