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第二篇我們提到換位思考,包含它的重要性,以及用實例討論了如何換位思考。本文要講一個也很重要的概念,就是「白話」。 容我再提醒一下:本系列文的目標是「寫公開文然後被媒體轉載」,對象是一般人,所以要白話寫作。我自己習慣白話久了,以下內容大多是猜的,也因此有點帶刺。
本文重點有三個:
- 不願意白話寫作的原因。
- 白話寫作的三個小技巧。
- 白話寫作的重要性。
你值得收看本系列文的理由:免費! 本系列文預計每周五晚間發布,一周一篇,如有異動將公告在承熙個人臉書
暖身|我們現在在哪裡?
我們現在在「瞭解方格子的好文章標準」,如下圖,跟
第二篇一樣是在一開始的地方。(本篇以後不再註明囉)
一、不願意白話寫作的原因
請讓我放肆一下,我認為有兩個原因導致不願意白話寫作:以為白話是非專業,以及學院派習性。
(一) 以為白話非專業:
有些創作者以為,白話就是通俗、就是「非專業」,非專業就顯不出自己的利害與高人一等。 我認為無論要表達的東西或學問有多高深,無法用白話表達出來,對一般人而言就是「天書」,天天都不會想看的書。我們的公開文是給一般人看的,是程度普通的一般人,文謅謅只是隔閡。 白話才能消除隔閡。不會用白話表達,某種程度可以說是作者還沒完全懂,所以不會白話。
(二) 學院派習性: 大部分人的教育是從學院培養的,初出社會寫作時難免想一展文墨與文彩,秀一下自己的學養,所以不願白話。甚至,有些人離出社會都十幾年以上了,還存在這種想法,我建議趕快修正。 承熙沒有貶低學院派的意思,我自己就是文學院出來的,但受到
李敖及
當年明月著作的影響後,從此便酷愛白話。有興趣請點連結看進一步資訊。
二、白話寫作的三個小技巧
(一) 想像是跟小朋友對話:
現在就開始白話寫作吧,你就想像文章是要給小朋友看的,這樣你就不會寫得文謅謅。我知道你可能反駁:「我要傳達的概念有難度與專業,要白話字會變很多,篇幅會拉長。」 有三個小訣竅可以對付這個困擾:
- 先白話寫出來:不這樣永遠無法邁開步伐。
- 把文字精簡、淬鍊:這涉及功力,要多思考與練習。
- 提供輔助資訊:把無法三言兩語的概念放到「延伸閱讀」去,當然文內還是得簡要說明。
(二) 想像是跟閨密或死黨聊天: 跟上面的最大不同是,這是希望大家「敞開心胸寫」,我們跟閨密或死黨聊天不就是這樣嗎。寫作也是,敞開心胸才能無話不談、不假思索地白話寫作,而且,很順。 例如我〈
【回答網友】承熙如何進行股票配置,為什麼是買這些股票?〉這篇,有被媒體
轉載,承熙當初寫的時候就是想像大學死黨就坐在我對面一起閒聊,因為我死黨是理財白癡,所以我要耐心說明,於是文章內極盡白話之能事。 同時,那篇文章內也有大量的延伸閱讀與參考文章,就是剛剛說的三個小訣竅之一喔。
(三) 用嘴巴唸一遍|口語化:
你可以在心裡默讀,如果可以,建議請用嘴巴唸一遍,或許你會發現:「挖哩勒,我的文章怎麼這樣不順啊!」恭喜你,突破盲腸(找到盲點)了。「文字寫作」到「口語化」之間有道坎,我們必須邁過去。 不要嫌麻煩,寫作想要白話其實不只這三招,但我認為這樣很夠了。 有沒有發現白話寫作跟上一篇講的換位思考很像?恭喜你,任督二脈快打通了,它們的概念大同小異,作法也很簡單,腦袋轉個彎就超車別人了,而且超車好幾台!
三、白話的重要性
(一) 達人的說法:
(二) 承熙的說法與實例: - 我可以很自信地說,我的核心能力就是「白話寫作」。我在方格子的兩個專題一個投資理財,一個文字寫作,運用的都是這個能力,這也是我敢全職寫作的主因,我仰仗的是白話寫作的能力。
- 例如我被轉載超過 20 萬人次的〈關於停損的 5 個常見問答(FAQ)〉這篇,文章同樣非常白話,涉及專業部份也是扼要說明後,在每一段落的下方擺延伸閱讀,一樣的道理。
結語:看完本文後你可以怎麼做?
- 拿自己的一篇舊文練習,把文言或不通暢的地方改寫,然後相互對照或是拜託親朋好友幫你看哪一個比較容易閱讀。
- 如果你跟承熙一樣「獨居」,朋友不多,歡迎把改寫前後的文章寄給我,我來幫你看;不過限 5 千字以內文章、不要整部書,不然我昏倒。
- 來信標題請註明「我是方格子某某某」,這樣我撈信才快。承熙的信箱是:richard10241024@gmail.com。
下一篇預計分享「好文章是怎樣練成的-妥善使用我、你、我們」,這同樣攸關能不能吸引讀者閱讀,有些人老是分不清楚這三個代名詞的用法與時機,就像會做事不會做人,太可惜。那,咱們下周再見啦。
- 【愛心】就是按讚,這會讓我開心。❤️在文章頂端或右方(手機版在最下方)
- 【拍拍手】被你點 5 下是給我錢,雖然少我會更有分享動力。👏在文章最下方
- 【留言】是你跟承熙最好的互動,期待你留言。留言處在文章右方(手機版在最下方)
- 【收藏】是你還想要細細品味文章,我的榮幸。收藏功能在文章頂端或右方(手機版在最下方)
- 【贊助】、【追蹤】與【訂閱】是給我的最大鼓勵,我將持續分享寫作的簡單與美好 + 行有餘力作公益。(手機版在文章最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