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16|閱讀時間 ‧ 約 8 分鐘

小談阿基師(10.16)

    材料已經準備好了,要開火了(取自方格子)
    今天閱讀《商業周刊》2012年出版的我相信的事:領悟一句話,人生開始不同>,此書是《商業周刊》花了二十五年,彙整上百位成功人物用他們的人生所淬煉出的智慧精華,我喜歡他們的編排方式,有的用幾頁說一個故事,有的是半頁就把故事說完,有的甚至就只有數位成功人士的一句話彙集在一起。隨便翻一頁,看得下去的一定是跟你的潛意識有了共鳴,也許就是你此時所需要的一盞燈。故事很勵志,某一句話也可能引你深思。
    我隨機翻閱數十頁,印象最深的阿基師。標題就讓人有感「你要在人前露臉,就是要在背後受罪。」阿基師未離開[型男大主廚]幾乎天天都看得到他,知名度極高,他在背後受過什麼罪呢?一下子讓人好奇了。小標題也有意思:「手指切傷照常洗碗」突顯他的責任心,以及吃苦耐勞的意志;「學做菜也懂成本控管」突顯他的企圖心,以及不甘平庸的格局。

    家世

    阿基師的父親也是廚師,家裡曾開過小麵館,阿基師從小就喜歡在店裡打雜,招呼客人,訂餐,送養,收拾碗筷等他都做得很道地,也很有興趣;下午時份父親午睡時間,如有客人來他捨不得叫父親起來,就會主動下廚代勞,結果客人對她母親說手藝不比他父親差,更加引起他對廚藝的興趣。但父親卻並不贊成他走上此途,後雖勉強同意,但自己不教,要他去別處當學徒。
    在廚藝這一行,即使到今天,都還是非常講究「師徒制」的傳承,一個學徒跟著一個大廚,入行的起步工作,都是從「跑腿」、「打雜」開始。
    作學徒非常辛苦,阿基師記得以前師傅架子極大,要是盤子有水沒擦乾,當場拿起就毫不容情地摔在地上。阿基師自豪自己「一點惡習都沒染上

    格局

    由於廚房工作粗重,人高馬大的學徒較易受師傅青睞,一般來說,平均三年六個月就有可能升為師傅助手,但身高一百五十九公分的阿基師卻因矮小且面貌平凡,因而不受重視之餘並被區別對待,例如教導訣竅時故意把它支開,因此平白錯過許多機會,因此等了八年之久才升助手。不過他反而利用這段時間更加努力學習,不但從旁仔細觀察大師傅的廚藝,更留心師傅如何開菜單、招呼客人,甚至和盤商殺價。當別的廚師在賭博、喝酒時,他一個人在廚房練刀工,或者練習好不容易蓄意待在師父旁邊,暗中學來的技術。
    以成本控管為例,阿基師說:「秤活魚,要讓魚掙扎一分鐘再秤,把多餘的水分脫掉才能降低成本。」而一斤二十四元的芥藍菜,一般廚師取中間最嫩的部分做蠔油芥藍,丟掉葉子和老莖;阿基師卻削去莖的粗纖維,炒成青菜,而葉子打成果汁,當作蔬菜麵皮的原料。「所以別人三千塊成本辦出一萬塊的菜,我可以辦三萬,」阿基師算得仔細,「就算不是幫老闆省錢,拿來給客戶『Sabisu』(招待)也是有利。」(商業周刊,2012)

    負責

    結婚時,阿基師已經擁有兩棟房子,一家餐廳,和一家飯店的主樹,前途一片光明,不料因為母親替人做保,被倒帳七百萬,一夕之間風雲變色,父親因之未及交待什麼就一病不起,母親中風,房子變賣,一天做四件工作,幾乎沒有什麼休息時間,還差點離婚…只因他認為自己是長子,應該承擔父母債務…

    學習

    台灣的果雕尚未流行,懂的人也不多之時,他就利用空班時間自學,卻雕壞許多蔬果。沒辦法突破的他,他靈機一動,想到關渡宮後山的墓碑雕刻師傅…,光是觀看及了解是不夠的,每每阿基師從墓碑師傅那回家後,不是休息,反而是反覆練習的開始,漸漸地他也發現,向墓碑師傅索取來的四面透視圖,已經不夠,便要求增加透視圖的面向與張數,才好雕出立體感十足的果雕。
    當上大廚前,阿基師已做了諸多準備和努力。當他在國賓飯店還是一位排菜學廚時,就已經把自己設想成一位大廚。他回憶,「中午空班時,我會把大廚要簽名的菜單死背起來。」然後,不斷向自己丟出問題:「萬一要臨時做一桌菜,我會開出什麼菜單?」「萬一沒有芥藍菜,可以換成什麼菜?換過來後,成本一樣嗎?」
    刀子要這樣拿,切的角度,切的粗細都要考究(取自方格子)
    第一次上菜中山樓時後,雖然菜色香味俱全,但因切的菜粗細不一,因而受到服務人員的批評,他連想到中菜也應標準化,因而制定出一套切菜的標準,切丁、切條、切塊、切片……,該是多大尺寸,每樣東西都標準化;而端上桌的湯品,避免過熱燙口,他也將溫度控制在五十二至五十六度之間。他知道,惟有如此,中餐才能真正走出去。
    懂得借鏡別人,但卻又能藉以創造出擁有自我風格的菜肴,更特別的是,他會站在婆婆媽媽的需求來思考。例如普普通通的炒飯,要怎樣才好吃?他發現到炒飯的重點不在白飯是新鮮還是隔夜,飯粒本身的冷熱才是關鍵。知道這樣的原理後,他更替忙碌的上班族,設計出用微波爐也能做出的香噴噴炒飯。

    做事

    阿基師認為人生的學問,只有「用心」兩個字,學問就是「想學就要問。」像他上<型男大主廚>節目時,電視錄影啦、公播權的問題啦、怎麼訂合約啦等,當廚師怎麼可能知道這些?所以都是用心去問,用心去觀察出來的。美食節目原本是小眾市場,阿基師卻能從觀眾的角度出發,攝錄的角度,切菜的方位,講述的方法,示範的動作都經過他一遍遍的演練和算計,節目推出後即受到婆婆媽媽們的注意和歡迎,因此從2006年開始,每週一到週五,都可以看到他的身影,期間電視台有意派車接送,但他不願意,攝錄時還是寧願騎著自己的摩托車來回;該節目一做十五年,而且年年長紅,直到2020年底才引退休息。退下來後,其動態仍受到大眾的關心和矚目。

    結語

    行行出狀元,每一行都有該行需要用心關注才能發現的訣竅,長期演練才能熟悉的技巧。從阿基師身上我們學到了很多。而且,專業部份我們也許學不了,但做人的謙敬和柔軟,做事的認真和盡責,則可以讓我們一直做為學習的榜樣和目標。
    只是從他身上我們也發現到中餐界的問題,可是想想西餐師傅自豪的稱自己上過什麼藍帶學校,並以之為豪,以之做為資格和專業的象徵,反觀還在師徒制為主的中餐業,也許個人技術頂尖,然而其談吐說明等等都顯示出學識的不足,和技術的侷限﹐看看最近幾年,韓菜,泰菜的向外推展,短短幾年就博得了舉世的注目,中餐號稱菜系多元,歷史悠久,美味可口,然而卻是推展乏力,上得了枱面的每個人都自稱大師,然而這些大師也沒經過什麼樣的賽事,也沒有什麼樣的賽事可言,距離真正的專業其實是…
    商業周刊(2012):我相信的事:領悟一句話,人生開始不同。商業周刊。
    許瓊文(2008)。阿基師:身段柔軟熬出一片天。2021.10.16摘取自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30540(親子天下)。
    徐銘志(2009):阿基師:苦熬八年學徒跳級變大廚。2021.10.16摘取自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154769/post/200906110014/%E9%98%BF%E5%9F%BA%E5%B8%AB%20%20%20%E8%8B%A6%E7%86%AC%E5%85%AB%E5%B9%B4%E5%AD%B8%E5%BE%92%E8%B7%B3%E7%B4%9A%E8%AE%8A%E5%A4%A7%E5%BB%9A(今週刊)

    「摩鐵事件」風波]
    2014年12月10日,壹週刊報導阿基師戴安全帽私會熟女上摩鐵;被經紀公司和本人在臉書否認有更進一步的關係;原先說要退出媒體,後來不了了之。我查了一下維基百科,對阿基師的介紹僅有寥寥數語;然而對其回應該事件的金句則羅列得極為詳盡。摩鐵事件對阿基師的形象自然造成不小的影響和議論…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退休後,目前興趣:靈性成長;旅遊;詩詞;隨思雜想,其他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