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23|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以筆描繪物質的神性—專訪崔舜華

2021年7月14日於詩生活訪談/林宇軒 攝影/林于玄
2021年7月14日於詩生活 訪談/林宇軒 攝影/林于玄
「你一旦自詡為創作某樣東西的人,文字也好,音樂也好,繪畫也好,我覺得本身就應該有某種自覺,去接受各式各樣的考驗,而不是讓自己很舒服的坐在某個地方,然後在手機上打個字就發出去了,那個是很輕率的行為。」除了必須通過時間和現實的考驗,還必須「自己產生考驗給自己」,崔舜華認為這才是創作者應該要有的態度。
能夠將文字印在紙上、拿在手裡,都是值得令人歡喜的事情,但並不是每個寫作者都具備「風格」。「真正有風格的人,我覺得必定有風骨。」對於自己所敬佩的詩人,崔舜華認為他們的價值不只在於創作,還有很大一部份在於人性裡溫暖的部分,而這是需要透過反覆確認,才能發現的事情。
專訪全文刊於《詩藝的復興:千禧世代詩人對話》(臺北:臺灣師大,2023)
 

▎詩人簡介
崔舜華,1985年生,曾獲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詩獎、時報文學獎。有詩集《波麗露》《你是我背上最明亮的廢墟》《婀薄神》,散文集《神在》《貓在之地》
 
推薦曹疏影詩集《她的小舌尖時時救我》 除了因為我寫了這本書的書評,我讀了裡面的每首詩。它首先分成兩個部分,一個是「香港的身體」,一個是「女性的身體」。她前半輯去寫香港的部分,寫了很多她的記憶、人跟人之間一些摩擦的火花,去抓住在某條街上、某個片刻裡面的永恆。她去掙扎自己的母性──母性不是每個人天生都有的,像馬尼尼為的那個作品《我不是生來當母親的》,也是很勇敢的去講說「我不是天生成爲母親的」──我覺得那是非常、非常需要勇氣的行為;裡面又流露出「你深愛自己的孩子,但是你也深愛著這個世界」,然後在這個世界跟自己的孩子的小世界裡面,又形成了那麼多的掙扎跟矛盾。疏影的散文非常好,他的詩也非常好,她可能創作的量不如她的先生廖偉棠,可是我覺得他們兩個都很厲害,而且都是我非常喜歡的詩人。這是新書啦,我就是推薦這一本這樣子,我覺得推薦很多經典也沒有什麼意義。
 

感謝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贊助製作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