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比無入時】11月11日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以為是)獻給鰥寡孤獨者的11月11日

菲比第一次聽到11月11日,是在2015年兼課學校的教務處,當時趕著上課的我把飄在耳邊的訊息解讀為類似喜憨兒基金會推廣的慈善活動,(想像)捐助對象(可能)是街友或獨居老人。但因一心趕往教室,這個日期聽過後就直接現場飄散。
當我再一次聽進11月11日,大約又過了兩年,偶然聽見學生下課討論這個日期,並提及光棍一詞。當下,我就覺得自己此前誤會了,這個日期贊助的對象不是街友,而是年長的鰥寡孤獨者,是因應現時「孤獨死」議題,催生的大型慈善活動。
2017年,聽到學生熱情響應時,我感到非常羞愧,16歲的他們如此熱衷社會議題,年紀虛長兩倍有餘的我,卻毫無作為。頓時想起學生時期背過的《禮記.禮運大同篇》「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備受撼動的我回家晚餐後,立刻進入書房搜尋關鍵字「孤獨死」,看了幾篇報導以及日本紀錄片。
(無法確定當年看的,但內容類似以下影片)

為自己選一幅臨終的風景

從聽聞學生討論11月11日,啟發菲比開始關注「孤獨死」、「安養機構」、「安樂死」、「臨終照護」等議題,發現這些非常重要但卻被忽略的、刻意被隱匿的,實則彼此連動,並且是每個人終將面對的人生課題。人若不提前為退休後的自己做規劃,那麼將來就會成為一個麻煩別人的人。
為何使用「麻煩別人」一詞,是因為從小到大,阿公和我說過好多次他的人生志願。阿公說:「我這輩子最大的心願就是『不麻煩別人』,人一輩子只要做好他該負的責任,不麻煩別人就好。」做學生的,負起做學生的責任,自己的課業自己負責,不麻煩別人為你擔心;在工作的,做好自己的工作,認真努力不出錯,不麻煩別人為你善後;每個人顧好自己的身體,保持好健康,不麻煩別人照顧。假如每個人都能做到『不麻煩別人』,世界就會很不一樣。小時候無法理解聽阿公的箇中真諦,只能聽進我懂的那部分。但隨著年紀增長,越能理解這個論點的重要。並且,一年前的我,和現在的我對於『不麻煩別人』的理解也是完全不同層次的。

好好死

《好好死》討論人是否有權利決定生死。但在此之前,可能得先思考你是否已經想好面對自身疾病時,心理上與身理可接受的醫療究竟到何為止?你或你的家人期望透過多積極的醫療行為延續生命?在菲比身邊就曾聽聞有人到死都不知道自己得了什麼病,以及究竟是誰決定了那趟對他身心都難以承受的激烈醫療,以至親人都共負其果,如今一切已不可考(為了家庭和睦,可能也不方便細究),但無論如何凡走過必在每位家人心中留下些什麼,至少可以思考該如何面對下一次的死亡。
我很喜歡《時光髮廊》這部影片,以蘿米的視角來看她的處境──蘿米的父母離異,下課後得先到外婆的髮廊等媽媽下班,但片中一開始的照顧者,外婆,逐漸變成一名被照顧者,並且蘿米認為自己有能力成為外婆的照顧者,隨後帶著住進安養機構的外婆一路轉車回到了外婆位於北歐的故鄉(縱使這是一間美麗並且尊嚴對待安養者的所在,但人們還是期望行動自主)。外婆無法記住剛發生的事,卻對往事記憶深刻,但也因為這趟旅行,蘿米明白現在的自己無法成為外婆的照顧者。畢竟當一個人失去行為能力後,照顧者一個絕對不夠

解放11月11日

回到這個讓我開始認真了解老、死議題的日期,11月11日。終於,2020年一次與其他人討論相關議題時,說出了這個啟發我的日期,然後被告知我徹底誤會了這個日期對更多人所代表的,更通俗的商業意義。但,就這四個1的組成,(以象形造字的邏輯看來)確實有可能發展成另一種不同層次的活動。
此外,我覺得1非常好,可惜不被華人文化喜愛,從紅包金額是雙數,白包是單數這點就可看見這種根深柢固的觀念,已無形地藏在我們的潛意識與慣行行為中。可是我們都忘了,每個生命的起點是一個人,離世時也大多是自己一個人離開(除非因天災或重大人為禍事身故)。過程中可能有朋友、伴侶相伴,但那些都只是途中同路人,「單身」才是人生常態,所以,千萬不要被沒有知識基礎的閒言閒語打擊自信1很好,2也好,重點是要找到與自己相處的方法,那就是最好的人生姿態
avatar-img
27會員
115內容數
藝文工作者,喜劇性格,老派思想,用力過著堅持與理想並進的人生 現以做展覽的、畫圖的、做菜的與教書的等身份切換中 Art Facilitator Phebea Chun-Yi Shen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沈菲比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就菲比觀察,最容易被(誤)稱為「服務業」的可能是餐飲業,但大家都忘了其實餐飲業的業種是餐飲,不是服務;再者「飯店」這個常接收各類天馬行空、語不驚人死不休客訴的業種也不是『服務業』,但飯店就是飯店,否則應該改名叫服務......
自2021年5月14日起,除了在家會遇到的先生以外,菲比的社交與外出完全阻斷,並隨著(號稱)5月14 開展的 On The Other Hand 因疫情滾動式過期,菲比開始為未來(隨時即將)開展準備展品,此前,時間不夠用的瓶頸就此不攻自破。並將雙套結作為這段日子的日記。
就菲比觀察,最容易被(誤)稱為「服務業」的可能是餐飲業,但大家都忘了其實餐飲業的業種是餐飲,不是服務;再者「飯店」這個常接收各類天馬行空、語不驚人死不休客訴的業種也不是『服務業』,但飯店就是飯店,否則應該改名叫服務......
自2021年5月14日起,除了在家會遇到的先生以外,菲比的社交與外出完全阻斷,並隨著(號稱)5月14 開展的 On The Other Hand 因疫情滾動式過期,菲比開始為未來(隨時即將)開展準備展品,此前,時間不夠用的瓶頸就此不攻自破。並將雙套結作為這段日子的日記。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我膽小怕鬼,也幸好是個麻瓜,至今唯一的親身經歷,發生於大三時期在美國租住的公寓。
盧布爾雅那(Ljubljana)是斯洛維尼亞的首都,位於阿爾卑斯山腳下的區域。這座城市擁有美麗的建築、古老的城堡和迷人的河流。以其綠意盎然的公園和悠閒的氛圍而聞名,並以其文化活動、美食和友善的人們吸引著遊客。 在這麼一個充滿魅力的地方,我在它的街道見證了許多動人的故事。在這個觀光客頻繁走動的街道上,
這是我在法國度蜜月時,同團團員遇到的故事。只能說法國阿伯這個構圖之巧妙,無人能及呀!
我膽小怕鬼,也幸好是個麻瓜,至今唯一的親身經歷,發生於大三時期在美國租住的公寓。
盧布爾雅那(Ljubljana)是斯洛維尼亞的首都,位於阿爾卑斯山腳下的區域。這座城市擁有美麗的建築、古老的城堡和迷人的河流。以其綠意盎然的公園和悠閒的氛圍而聞名,並以其文化活動、美食和友善的人們吸引著遊客。 在這麼一個充滿魅力的地方,我在它的街道見證了許多動人的故事。在這個觀光客頻繁走動的街道上,
這是我在法國度蜜月時,同團團員遇到的故事。只能說法國阿伯這個構圖之巧妙,無人能及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概是從小,老媽常說: 如果我死後,要記得要好好過日子。 呸呸呸 長大後,深思咀嚼, 我想那背後在說的是「留下來的人,要好好過日子。」 我跟道別的關係,是從母親身上傳承而來的。 - 7/31準備離開照顧我好一陣子的單位, 我婉拒哭哭啼啼的方式,因為若再見面, 我會
Thumbnail
在一場作者親臨的講座上,買了一本書,名為《如果孤獨死將是大多數人的未來》。有位校長發問:如何讓國中生也關心這話題;因為他們學校早就有在辦關懷老人的活動了,比如到安養中心表演樂器⋯⋯但是,如何讓國中生多多認識這個 issue?孤獨,是一個客觀現象。 寂寞,lonely 是一種因為孤獨而產生的心情
Thumbnail
「一個人真正的獨立,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呢?」 ​以前我以為是出社會、找工作,也有可能答案是結婚成家。但直到現在這個年紀,經歷過爸爸生病住院後,內心的震盪與搖擺,才意識到,或許一個人的「獨立」,要先從經驗父母的老去、離去,才是真正的開始,那與你究竟幾歲其實沒有任何關係。
Thumbnail
近日有位年輕讀者來信說,看了我的文章,不相信這世間有人不怕死,也不相信死後還有更高層次的世界,要我莫妖言惑眾。 他說,人會怕死才是正常的。 而且,他說自己看過幾位親人過世後,面容都是平靜安詳,哪來的罣礙和恐怖呢? 說實在的,這年輕讀者會有如此之知見,我並不感到意外。 畢竟...
Thumbnail
人是群居動物,享受孤獨的人,偶爾也需要與人互動,透過三言兩語簡單的對話感受自己的存在。大部份的人都需要陪伴,特別是老人,人老了,生產力歸零,自卑感比較重,如果年輕人願意陪伴,老人家會非常開心,如果年輕人忙於工作而疏於陪伴,他們也不會苛責,「老人無用」,是他們內心最卑微的感受。 有一個老太太,當
扶老 一位同學談起年邁母親安養的問題。論老年人所面臨的不只是健康惡化的問題,還有齡老孤獨的寂寞,兒女都成家立業了。有各自的家庭,當老伴還在時,兩人生活上互持與依託,心靈上還不至於空虛,ㄧ旦ㄧ方離世,那種頓然若失,孤寂感不時的襲來,沈浸在思念與對未來的徬徨。如似禁錮在暗黑牢籠,既無助又絕望,只有日日
Thumbnail
即便是對死亡比較豁達的那群人,大概也會希望在大限來臨時可以看見自己一生所愛的人都在眼前,在他們的愛及不捨中嚥下最後一口氣,而不希望在那個時刻到來時只有自己一個人面對,甚至是因為只有自己一個人沒人援助而被迫提早面對死亡。那實在是慘到不言可喻。
處在低潮時,最難的就是只能一個人擁有自己的痛苦和悲傷。 聽起來像一句廢話,像是以前去上諮詢課時老師說的:人不能完全理解別人在想什麼,喜怒哀樂等各種情緒都是自己的,不能分享。 然而真的是如此嗎? 小時候同學過生日,有些人會帶糖果或餅乾來教室發給大家;之前尾牙抽過大獎的我或同事,也會拿獎金的一部分
Thumbnail
今天 過凌晨12點了 應該說昨天 完成我爸告別式及花葬儀式 人生正式走入‘’孤兒‘’階段 都知道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過程。 孤單寂寞是沒有的, 莫名空虛倒是在黑夜襲來。 我的父母來到世上走一遭花了七十餘年, 得到了什麼? 失去了什麼? 開心與否? 痛苦與否? 在蓋棺論定時
Thumbnail
我怕別人會因為我的事情難過低落,怕影響他們的生活,但是人生中,好像就是有一些人、有一些事情,我們願意勇敢地去喜歡他們/它們,過程中的快樂和難過我們都願意一起接受,那份心甘情願是別人無從去干涉的。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概是從小,老媽常說: 如果我死後,要記得要好好過日子。 呸呸呸 長大後,深思咀嚼, 我想那背後在說的是「留下來的人,要好好過日子。」 我跟道別的關係,是從母親身上傳承而來的。 - 7/31準備離開照顧我好一陣子的單位, 我婉拒哭哭啼啼的方式,因為若再見面, 我會
Thumbnail
在一場作者親臨的講座上,買了一本書,名為《如果孤獨死將是大多數人的未來》。有位校長發問:如何讓國中生也關心這話題;因為他們學校早就有在辦關懷老人的活動了,比如到安養中心表演樂器⋯⋯但是,如何讓國中生多多認識這個 issue?孤獨,是一個客觀現象。 寂寞,lonely 是一種因為孤獨而產生的心情
Thumbnail
「一個人真正的獨立,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呢?」 ​以前我以為是出社會、找工作,也有可能答案是結婚成家。但直到現在這個年紀,經歷過爸爸生病住院後,內心的震盪與搖擺,才意識到,或許一個人的「獨立」,要先從經驗父母的老去、離去,才是真正的開始,那與你究竟幾歲其實沒有任何關係。
Thumbnail
近日有位年輕讀者來信說,看了我的文章,不相信這世間有人不怕死,也不相信死後還有更高層次的世界,要我莫妖言惑眾。 他說,人會怕死才是正常的。 而且,他說自己看過幾位親人過世後,面容都是平靜安詳,哪來的罣礙和恐怖呢? 說實在的,這年輕讀者會有如此之知見,我並不感到意外。 畢竟...
Thumbnail
人是群居動物,享受孤獨的人,偶爾也需要與人互動,透過三言兩語簡單的對話感受自己的存在。大部份的人都需要陪伴,特別是老人,人老了,生產力歸零,自卑感比較重,如果年輕人願意陪伴,老人家會非常開心,如果年輕人忙於工作而疏於陪伴,他們也不會苛責,「老人無用」,是他們內心最卑微的感受。 有一個老太太,當
扶老 一位同學談起年邁母親安養的問題。論老年人所面臨的不只是健康惡化的問題,還有齡老孤獨的寂寞,兒女都成家立業了。有各自的家庭,當老伴還在時,兩人生活上互持與依託,心靈上還不至於空虛,ㄧ旦ㄧ方離世,那種頓然若失,孤寂感不時的襲來,沈浸在思念與對未來的徬徨。如似禁錮在暗黑牢籠,既無助又絕望,只有日日
Thumbnail
即便是對死亡比較豁達的那群人,大概也會希望在大限來臨時可以看見自己一生所愛的人都在眼前,在他們的愛及不捨中嚥下最後一口氣,而不希望在那個時刻到來時只有自己一個人面對,甚至是因為只有自己一個人沒人援助而被迫提早面對死亡。那實在是慘到不言可喻。
處在低潮時,最難的就是只能一個人擁有自己的痛苦和悲傷。 聽起來像一句廢話,像是以前去上諮詢課時老師說的:人不能完全理解別人在想什麼,喜怒哀樂等各種情緒都是自己的,不能分享。 然而真的是如此嗎? 小時候同學過生日,有些人會帶糖果或餅乾來教室發給大家;之前尾牙抽過大獎的我或同事,也會拿獎金的一部分
Thumbnail
今天 過凌晨12點了 應該說昨天 完成我爸告別式及花葬儀式 人生正式走入‘’孤兒‘’階段 都知道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過程。 孤單寂寞是沒有的, 莫名空虛倒是在黑夜襲來。 我的父母來到世上走一遭花了七十餘年, 得到了什麼? 失去了什麼? 開心與否? 痛苦與否? 在蓋棺論定時
Thumbnail
我怕別人會因為我的事情難過低落,怕影響他們的生活,但是人生中,好像就是有一些人、有一些事情,我們願意勇敢地去喜歡他們/它們,過程中的快樂和難過我們都願意一起接受,那份心甘情願是別人無從去干涉的。